中国物流技术发展报告(2017) [China Logistic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中国物流技术发展报告(2017) [China Logistic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黎明,张晓东,马增荣 编
图书标签:
  • 物流技术
  • 物流发展
  • 中国物流
  • 技术报告
  • 行业分析
  • 供应链管理
  • 信息化
  • 自动化
  • 智能物流
  • 2017年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ISBN:978750473691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0877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China Logistic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7
字数:45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书中不仅有对技术基本原理的简要介绍,同时也选用了大量物流技术应用的实例,让读者对物流技术的应用有更系统、清晰、直观的认识。

内容简介

  本报告的编写,在基本延续《中国物流技术发展报告(2016)》总体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三章“年度热点技术”,选取今年以来行业内热议的,对行业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作为本年度的热点技术。在编写中,探索尝试描述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展现物流技术的创新应用。在实用性和可读性方面,采用了理论与实践,技术原理与应用相结合的形式,书中不仅有对技术基本原理的简要介绍,同时也选用了大量物流技术应用的实例,让读者对物流技术的应用有更系统、清晰、直观的认识。

作者简介

何黎明,高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法定代表人)、党委书记、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中国国际贸促会物流行业分会会长、亚太物流联盟主席、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物流与采购以及生产资料流通工作,参与了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起草和讨论工作,主持了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多项重大研究课题。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物流技术发展环境 1

第一节 物流技术发展的经济环境 1

第二节 物流技术发展的政策环境 3

第三节 物流业发展情况 8

第四节 智慧物流引领物流技术发展 11

第二章 国际物流技术 15

第一节 日本物流技术 15

第二节 欧美物流技术 23

第三章 年度热点技术 38

第一节 无人码头 38

第二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48

第三节 新能源汽车 59

第四节 货车列车 75

第四章 运输技术 90

第一节 载运工具技术 90

第二节无人驾驶技术 111

第三节 车联网技术 129

第四节 汽车零部件技术 137

第五章 仓储技术 159

第一节 智能仓库技术 159

第二节 叉车技术 172

第三节 拣选技术 187

第六章 包装及单元化技术发展情况 211

第一节储运包装技术 211

第二节 绿色包装技术 225

第三节集装单元化技术 232

第七章信息技术 246

第一节 大数据技术 246

第二节 云计算技术 256

第三节 物联网技术 264

第四节 人工智能技术 269

第五节 章后小结 281

第八章 特色物流技术 282

第一节区块链技术 282

第二节 供应链金融技术 288

第三节 冷链物流技术 295

第四节 危化品物流技术 309

第五节 快递物流技术 320


精彩书摘

智慧物流主要体现在物流系统的思维、感知、学习、分析决策和智能执行的能力,智慧物流能力需要智慧物流技术来实现,其关键技术按照物流服务环节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智能运作设备技术,主要包括自动化机器人技术、自动分拣技术、可移动穿戴设备、AR/VR等;二是物流资源整合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感知识别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定位技术等物联网相关技术),资源管理优化技术(如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处理技术、车货匹配技术、配载线路优化技术等);三是信息平台搭建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物流信息标准化设计技术、功能模块设计技术等;四是物流方案设计技术,主要包括需求信息标准化处理技术、需求结构化分解技术、单功能服务方案设计技术、多功能方案集成及评价技术等。

前言/序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经济发展缓中趋稳,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供需两旺的市场环境带动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201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30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11.1万亿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

与此同时,物流业的发展环境也发生的深刻的变化。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技术在生产、生活、流通的应用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资源的碎片化在技术创新的支撑下不断整合,物流平台化已成为发展趋势。物流企业与生产流通企业在整个供应链层面上深度融合,通过物流技术应用实现链上的无缝衔接、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了供应链构建的基础内容之一。在物流专业化、平台化以及电子商务的交互影响中,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另外,资源环境的约束加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使得物流业经营利润空间捉襟见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突破发展障碍,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物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了物流企业未来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

2017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与委员会、商务部、工业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等多部委密集出台政策,推动先进物流技术在各物流相关行业的应用,为物流技术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各大物流企业也纷纷将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对物流技术的研发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热情,物流技术的创新应用层出不穷,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我国物流业正向着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技术的创新带来的不仅是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创造新的价值,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可以说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技术驱动创新的时代。

本报告的编写,在基本延续《中国物流技术发展报告(2016)》总体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三章“年度热点技术”,选取今年以来行业内热议的,对行业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作为本年度的热点技术。在编写中,探索尝试描述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展现物流技术的创新应用。在实用性和可读性方面,采用了理论与实践,技术原理与应用相结合的形式,书中不仅有对技术基本原理的简要介绍,同时也选用了大量物流技术应用的实例,让读者对物流技术的应用有更系统、清晰、直观的认识。

本报告由何黎明任主编,张晓东、马增荣任副主编。何黎明负责本报告总体框架,张晓东和马增荣负责制定章节结构、把握报告逻辑。其中,第一章由马增荣、郎茂祥、李铮编写;第二章第一节由马增荣、左新宇、李世昌编写,第二节由左新宇、李铮、李玥熠编写;第三章第一节由马增荣、何庆宝、杨俊杰编写,第二节由李艳东、王伟哲、刘洋编写,第三节由左新宇、林雅菲、杨凯丽编写,第四节由马增荣、张晋姝、沈润翔编写;第四章第一节由张晓东、左新宇、张明月编写,第二节由张晓东、李艳东、张勋编写,第三节由张晓东、王伟哲、张勋编写,第四节由江凯娜、任宇轩、沈润翔编写;第五章第一节由姜超峰、左新宇、何庆宝、沈润翔编写,第二节由马增荣、张勋、李世昌、杨俊杰编写,第三节由李艳东、江凯娜、李鑫、庄乾文编写;第六章由马增荣、江凯娜、杨凯丽、沈润翔编写;第七章由张晓东、李艳东、王志婷、李铮、王伟哲编写;第八章第一节由马增荣、左新宇、李世昌、吴峻编写,第二节由姜超峰、李世昌、张炜、葛玉明明编写,第三节由张晓东、秦玉鸣、王伟哲、李铮编写,第四节由张晓东、李铮、刘宇航、杨凯丽编写,第五节由张晓东、张勋、万莹、曾茹冰编写。

本报告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国内外物流装备技术企业的大力支持,提供了宝贵资料,中国财富出版社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条件下,加班加点,保证了本报告的如期出版,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物流技术体系庞大,且发展日新月异,加之编者时间和能力有限,报告中出现一些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请读者不吝赐教。



中国物流技术发展报告(2017):洞察时代脉搏,驱动行业革新 2017年,中国物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以及新技术浪潮迭起的宏观背景下,物流技术的发展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堆砌,而是成为驱动行业效率提升、成本降低、服务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报告,《中国物流技术发展报告(2017)》,正是对这一关键时期中国物流技术发展脉络的系统梳理、深度剖析与前瞻展望。 本报告聚焦于2017年度中国物流技术领域的核心动态与关键趋势,旨在为政府决策者、行业研究者、企业经营者以及广大从业者提供一份全面、客观、富有洞察力的参考。报告不回避挑战,不夸大成就,而是以严谨的态度,细致地描绘出中国物流技术在这一年里所展现出的多元面貌,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刻逻辑。 一、 宏观背景下的技术变革驱动力 2017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模式加快转变。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物流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导向和战略支撑。“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持续深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加速成熟与广泛应用,为物流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机遇。同时,随着国民消费升级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物流的时效性、精准性、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迫使物流企业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满足市场需求。此外,全球供应链的重塑以及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也促使中国物流技术朝着更加协同、高效、安全的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 核心技术领域的技术进展与应用成效 报告详细梳理了2017年度在以下几个关键物流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突破与进展: 物联网(IoT)与传感器技术: 概述: 物联网技术通过嵌入式芯片、传感器、通信模块等,赋予传统物流设备和商品“智能”属性,实现对货物位置、状态(如温度、湿度、震动、光照等)的实时感知和数据采集。 2017年进展: 2017年,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入和广泛。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仓储管理、资产追踪、包裹识别等方面得到大规模推广,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准确性。各类环境传感器、GPS/北斗定位模块在冷链物流、危险品运输、贵重物品跟踪等场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保障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与品质。智能标签、电子货架标签(ESL)等新形态的物联网终端也开始崭露头角,为仓储管理和零售配送提供了更精细化的数据支持。 应用成效: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物流环节的可见性,实现了“货在途中”的实时监控,减少了货物丢失和损耗。同时,通过数据采集,为优化库存管理、预测运输瓶颈、提升整体供应链效率奠定了基础。 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AI): 概述: 物流过程中产生海量数据,包括订单信息、运输轨迹、库存数据、客户反馈等。大数据分析能够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洞察,而人工智能则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对复杂物流问题的智能决策和自动化处理。 2017年进展: 2017年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物流领域加速落地的一年。大数据分析在需求预测、路线优化、仓储布局规划、客户行为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和外部因素,企业能够更精准地预测商品需求,从而优化库存水平,降低积压风险。人工智能在智能客服、图像识别(如包裹自动分拣、破损检测)、无人驾驶(虽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技术研发和试点取得进展)、智能调度等方面开始展现潜力。 应用成效: 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工智能的应用则致力于自动化重复性、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解放人力,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并为复杂的物流网络提供更优化的管理方案。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 概述: 自动化技术旨在通过机械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物流作业流程的机械化和无人化,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机器人技术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等。 2017年进展: 2017年,仓储自动化和机器人应用进入了爆发期。AGV(自动导引车)和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在仓库内实现了物料的自主搬运和分拣,极大地提升了仓储作业的效率和灵活性。仓储机器人(如“搬运机器人”、“拣选机器人”)的应用,显著缓解了劳动力短缺和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自动分拣系统、立体仓库、自动化立体货架等自动化仓储设备得到了更广泛的部署。此外,无人机在偏远地区、特殊场景的物流配送以及无人驾驶在特定园区和封闭道路的试点也备受关注。 应用成效: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引入,显著提高了仓储和配送的作业效率,降低了差错率,改善了劳动条件。它们为物流企业应对订单激增、人力资源挑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实现智慧物流的关键支撑。 云计算与SaaS服务: 概述: 云计算为物流企业提供了灵活、可扩展的IT基础设施和服务,降低了IT投入成本。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则使得企业能够按需使用各种物流管理软件,如WMS(仓库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OMS(订单管理系统)等,无需承担高昂的软件开发和维护成本。 2017年进展: 2017年,物流企业对云计算和SaaS服务的采纳度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开始转向云端部署,享受SaaS带来的便利。大型物流集团也积极利用云计算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基于云的物流管理平台,能够更有效地集成各环节数据,提供端到端的可见性,并支持更快速的业务创新和系统升级。 应用成效: 云计算和SaaS服务降低了物流企业的信息化门槛,提高了IT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它们促进了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共享,为实现供应链协同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区块链技术: 概述: 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为物流行业的信任体系建设和数据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17年进展: 2017年,区块链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探索和试点开始增多。主要应用方向包括:货物全程追踪与溯源,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跨境贸易中的单证流转与数字化,提高效率并降低欺诈风险;以及基于智能合约的自动化支付和结算。虽然尚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但其潜在价值已引起广泛关注。 应用成效: 区块链技术有望解决物流行业长期存在的信任难题,为构建更安全、透明、高效的供应链奠定基础。 三、 物流技术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本报告强调,2017年中国物流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融合趋势。各种新兴技术并非孤立发展,而是相互赋能,共同构建起更加智能、高效的物流生态系统。 “物联网+大数据+AI”的智能决策: 物联网设备收集海量实时数据,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人工智能则基于分析结果进行智能决策和预测,实现物流运营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 “自动化+机器人+AI”的无人化作业: 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执行具体的作业任务,人工智能则负责调度、路径规划和协同作业,推动物流环节向无人化、智能化迈进。 “云计算+SaaS+区块链”的平台化与信任构建: 云计算提供基础支撑,SaaS服务提供应用能力,区块链技术则为平台上的数据提供可信保障,共同构建更开放、共享、可信的物流信息平台。 四、 挑战与展望 尽管中国物流技术在2017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报告也客观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 技术标准化和互操作性不足: 不同厂商、不同系统之间的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信息孤岛和集成困难。 人才瓶颈: 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物流技术人才依然稀缺。 投资回报周期长: 部分先进技术的部署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且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企业决策存在顾虑。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数据量的激增,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成为重要议题。 技术应用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 如何将技术优势与具体的业务痛点更紧密地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本增效,仍需深入探索。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中国物流技术将继续沿着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随着5G通信技术的推广应用,物联网的连接能力将大幅提升,为更广泛的实时数据采集和更精细化的智能控制提供可能。人工智能在物流领域的渗透将更加深入,从辅助决策走向自主决策。绿色物流技术,如新能源车辆、可循环包装、智能仓储的节能技术等,将受到更多关注。供应链金融与物流技术的深度融合,也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物流技术发展报告(2017)》,不仅是一份年度总结,更是对中国物流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技术演进轨迹的忠实记录。报告通过对各项技术的细致梳理和深入分析,力图为理解中国物流业的当下和未来提供一个坚实的技术视角,并为行业的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传递出一种沉稳、专业的风格。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很好,厚实而富有弹性,印刷字体清晰,排版也十分规整,阅读起来不会有压迫感。我一直对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非常关注,尤其是技术层面的革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个领域的核心动态,一本权威的报告是必不可少的。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技术发展”这几个字直接点明了我想要探究的核心。我希望通过它,能够梳理出近些年物流技术究竟有哪些突破性的进展,例如在仓储自动化、运输智能化、信息系统集成等方面,是否有新的理念被提出,是否有新的技术路线被采纳。同时,我也很期待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并发挥作用的。是否有一些独特的中国式创新,能够为全球物流技术发展提供借鉴?这些都是我阅读前脑海中浮现的问题,也是我希望在这本报告中找到答案的方向。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物流行业一线摸爬滚打的从业者,我对这份报告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实操层面的指导和启发。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实际的问题:如何提高配送效率?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我希望能在这份报告中看到一些具体的技术应用案例,比如人工智能在路径优化方面的实际效果,大数据在需求预测中的准确度,或者是区块链在供应链溯源中的应用前景。我不仅想知道“有什么新技术”,更想知道“这些新技术是怎么用的,效果怎么样,有没有可能在我的工作中推广”。有时候,一份报告可能过于宏观,脱离实际,而我需要的是那种能够让我眼前一亮,觉得“这不就是我一直在找的解决方案吗”的内容。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提供一些接地气的洞察,帮助我们这些一线人员更好地拥抱技术变革,提升工作效能,最终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评分

这份报告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学术研究的严谨性,让我对它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深入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物流技术的发展。我尤其感兴趣的是,报告是否会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出发,勾勒出中国物流技术演进的轨迹,分析不同时期技术变革的驱动因素,以及其对行业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更进一步,我期待报告能够对未来几年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或发展蓝图。例如,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这些大方向下,具体有哪些关键技术值得关注?它们将如何重塑物流的各个环节,从采购、仓储、运输到配送、回收?我希望这份报告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能包含深刻的分析和有价值的洞见,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中国物流技术发展全局性的认知,并为学术研究或行业规划提供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个对新兴科技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对物流这个概念的理解停留在“把东西从A点送到B点”的初级阶段。然而,我隐约感觉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物流技术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次看到快递员高效地穿梭在大街小巷,或者体验到网购的极速送达,我都会好奇背后有哪些看不见的技术在支撑。因此,我希望这份《中国物流技术发展报告(2017)》能够用一种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这样“门外汉”介绍那些令人惊叹的物流黑科技。比如,无人机配送是如何实现的?自动驾驶的货车离我们还有多远?智能仓储又是什么样的景象?我希望报告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让我了解到这些技术是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更高效的,同时也让我对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感到自豪。

评分

我选择阅读这份报告,主要是出于对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扮演角色的关注,以及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浓厚兴趣。物流技术,作为一个连接生产与消费、促进经济循环的关键领域,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现代化程度。我希望通过这份报告,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在物流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投入情况、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报告中是否会提及国家在推动物流技术发展方面的政策导向和战略布局?是否有具体的技术攻关项目和成果被披露?同时,我也关注这些技术发展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例如在环保、节能方面是否有所突破。总而言之,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提供一个权威、全面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物流技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意义和未来走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