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店总?如何全程运作餐饮店?如何做好产品的精细化营销?如何让你的产品更具人文情怀?如何做好品牌分析系统?如何打造完美的品牌战略?如何找钱找人做大事?如何打通资本通路?如何进行人、权、钱的“大圈定”?想要企业持久发展动力不竭,就要从上而下学会系统管控。
管控,即管理和控制结合。管理有方可以让企业快速发展,控制合理才能让企业健康发展、不入歧途、少走弯路。管控的力量就在于它的简要、实用以及它对企业生存命脉的把握!其直接作用为:消减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放大企业价值。
根据管控对象,本书从管理逻辑、产品战略、品牌战略、商业逻辑四大板块入手,针对企业的顶层设计及人员与资源的内外管控,详细而精练地诠释了酒店餐饮企业系统化运营的九大方面:团队管理、店面管理、产品结构、产品文化、品牌解析、品牌运营、项目路演、资本运营和逻辑梳理。而这九大方面形成的系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关键问题,从组织机制上保障体系运行的原动力,将岗位职责标准化、日常工作流程化、品牌管理资本化,不但能直观显性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且能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
孙正林
二〇一七年度十佳餐饮策划人
食说江南品牌创始人
味道系列连锁餐厅董事长
北京金厨世纪饮食文化传播中心董事长
国家高级技师、国际优质名厨、亚洲大厨、中国餐饮文化名师
一位用二十余年时间专注美味传承的餐饮匠人。
一位没有学历、没有背景却创造业界奇迹的传奇人物。
一位立志成就餐饮人梦想、将美食文化与创新模式完美结合的品牌导师。
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16岁走入社会,22岁任联想集团后勤餐饮部经理,25岁在北京注册公司,26岁成为全国年薪超百万元的几位大厨之一,30岁成为开着宝马进厨房的“宝马厨师”,30多岁创办5家餐饮企业并参股管理十余家四星级以上酒店。
目 录
序章 品牌的价值来自于什么 / 1
中国餐饮行业现状 / 2
餐饮趋势的七大变化 / 6
餐饮品牌经营需要做好什么 / 9
Part 1
管理逻辑
第一章 团队管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店总 / 14
领导自修:你真的懂管理吗 / 18
团队培训:你的员工知道这些餐饮常识和服务细节吗 / 26
团队纪律:你的企业实现流程管理标准化了吗 / 31
团队精神:如何打造团队的凝聚力 / 35
团队激励:如何让持续进步牵动人心 / 39
团队沟通:如何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 45
团队执行:如何让你想要的结果不走样 / 52
团队未来:如何实现组织创新发展 / 57
第二章 店面管理——如何全程运作餐饮店 / 66
前厅管理:如何守好“前”沿阵地 / 67
后厨管理:如何解除“后”顾之忧 / 69
人事后勤管理:如何保障各方补给 / 7 1
系统管理:你找到餐饮价值最大化的呈现方式了吗 / 73
Part 2
产品战略
第三章 产品结构——如何做好产品的精细化营销 / 84
产品开发:你的产品创新有章可循吗 / 85
产品定价:你有一套产品定价战略吗 / 90
结构规划:你的产品做好功能细分了吗 / 94
周期管理:你了解每一款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吗 / 103
第四章 产品文化——如何让你的产品更具人文情怀 / 108
产品包装:没有文化的产品就是裸价 / 109
经营策略:了解餐饮消费者的心理和动机 / 113
销售定位:以客户为中心做好目标市场 / 117
战略规划:为产品与系统做好决策保障 / 122
立体运营:五大系统打造贴心服务 / 127
Part 3
品牌战略
第五章 品牌解析——如何做好品牌分析系统 / 140
绝对优势:把握好品牌领先的三个要素 / 141
致命瓶颈:品牌打造切忌模棱两可 / 146
独有机会:把握住需求才是关键 / 152
全新威胁:新时代要全面解析 / 156
第六章 品牌运营——如何打造完美的品牌战略 / 160
清晰愿景:明确企业发展方向 / 161
统一主张:价值观体现企业的深度 / 167
五大板块:全方位解读品牌功能 / 17 3
三大核心:品牌需要项目、业务、产品来支撑 / 17 9
Part 4
商业逻辑
第七章 项目路演——如何找钱找人做大事 / 188
强烈企图:我要达到的结果是什么 / 189
美好愿景:未来是这样的…… / 192
清晰思路:我知道如何实现未来之路 / 196
利他原则:我追求的只是合作共赢 / 199
心动故事:有故事的企业最打动人心 / 203
诱惑案例:加重成功的砝码 / 207
性感工具:更时尚更诚意的演示 / 210
一流平台:在哪里讲比讲什么更重要 / 215
第八章 资本运营——如何打通资本通路 / 218
准入门槛:餐饮企业联盟要高标准 / 219
金融路线:做好资本运营的顶层设计 / 223
红点理论:锁定企业最核心的资源 / 227
资本奇迹:财富裂变,步步为“赢” / 230
资本变革:互联网重构资本市场格局 / 234
第九章 逻辑梳理——如何进行人、权、钱的“大圈定” / 237
网络伙伴:招商引资,寻找资源资金合作 / 238
关键活动:有诱惑力才有吸引力 / 241
关键资源:企业发展的生命源泉 / 244
成本结构:合作就是你不吃亏我不占便宜 / 247
价值主张:我有自己的主张,我更有价值 / 251
客户关系:谁是我最主要的菜 / 254
客户细分:谁可以为我带来价值 / 258
分销渠道:门店的艺术 / 260
收益来源:我靠什么来盈利 / 264
自 序
做到极致就是下一个机会的开始
成功是什么?有时候你不成功并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因为我们老生常谈的态度问题。希尔顿的这段经历,其实放到任何行业都行得通。你只有从细微处做到极致,才能有机会获得“回头率”,才能吸引更多客户和资源,尤其是在餐饮业,客户无时无刻不在体验我们的服务,我们的细微,我们的极致,包括筷子的材质和长短、碗碟的摆放规则、桌布的颜色、菜单的介绍、服务员的仪态等。
古人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需要大智慧;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则需要毅力。相信只要能杜绝“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简单工作不愿做”的浮躁心态,把简单的日常工作做到极致,我们都能做更好的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态度决定企业发展的高度,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点一滴力求极致、力求完美的过程和结果。记得有一本叫作《把工作做到最好》的书中说过,“做到60 分不够,100 分才算合格。我们不能满足于差不多,要做就做到最好”。而要做到最好,就得在小事上下功夫。餐饮服务就是一种关注小事的艺术。服务无小事,一切在细节,小的细节能决定最终的结果。一份可口的饭菜能让人回味无穷,不外乎就是色香味俱全的体验后,再有了环境、服务上的身心极致体验。也许就是一根扎头发的橡皮圈,一个装手机的塑料袋,抑或一张擦手的纸巾,这样的小细节打动了客户,让客户有了被尊重、被服务的“上帝”感,才让这家企业赢得了市场。
所以,做餐饮归根结底就是要把每件小事做好,把每个细节考虑到位,并力求做到极致。相信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你就能在自己的企业或岗位上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进而提升个人和企业品牌的价值,最终实现经济效益。
中国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企业异军突起,取得了辉煌成绩。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深水区,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
如今,中国多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呈现出问题趋同性、长期性、普遍性、集中性等显著特征,值得我们关注和思索。
要想冲出重围打破僵局,企业应凝聚力量转型升级,建立自主多元化品牌,攻坚克难转变营销理念,提升精细管理标准和个性化管理水平,促进产业链持续向高端升级,不断增强企业抵抗风险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稳妥迎接企业下一个生机盎然的发展“春天”。
拥有“春天”正能量的餐饮业,以其活跃经济、繁荣市场、促进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属性,在中国各类行业发展中逐渐拥有更多话语权,从“有为”变为“有位”。然而,“春天”正能量爆棚的餐饮业不仅遭遇上述共性问题的寒潮,还由于其行业的固有特点,遭到颇多个性问题困扰。
餐饮业标准建设相对滞后,行业缺乏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和依托,标准化缺少统一“度量衡”规范,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致使不良企业钻空子,欺骗消费者现象时有发生。
产业化程度较低,企业间经营水平差距较大。大部分企业因生产、经营分散,模式单一封闭,人力、物质和技术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产业化规模形成难度攀升。有的企业已成为国际“大腕”,有的还在小作坊里摸爬滚打,行业内经营水平差距极大。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的来看,缺乏强有力的对餐饮人才、文化、管理、营销等进行深度研究和探索的机构,而企业自身忙于提升营业额,没有将其纳入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要素范围,使它们总是被迫游离于企业价值的边缘。草根式的文化经营、低素质的从业人员和低层级的管理模式大行其道。甚至,每天早晨,你都能看到不少餐饮企业门前整齐划一的“训练”,然而,真正业绩好的餐饮企业却并不看重这一点。就像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所言,在外婆家看不到做早操、唱歌跳舞等给员工“打鸡血”的形式,这些都产生不了价值。市场经济要的是符合人性的管理,不要试图改变人性,顺势而为,顺应人性,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所以,管理要摒弃仪式感,不能做表面文章。
餐饮服务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高端餐饮业碰触历史罕见的危机,大众餐饮服务网点建设不足,主题式气氛类餐饮发展趋向复制同质,连锁经营进入固有模式怪圈,张力减弱,行业结构失衡,产品结构缺乏规划,优化转型路上障碍重重。
餐饮业的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利润率低、附加值小,内资餐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弱,品牌建设“步履蹒跚”,餐饮企业“裹足不前”,无法“走出去”发展……
因此,如何化解餐饮业生存危机,破解发展难题,就成了当务之急。餐饮业不仅需要建立健全餐饮业法规及标准体系,还要提升产业化水平;不仅要培养专精尖人才和完善经营机制,还要调整行业内部结构,促进企业健康茁壮成长;不仅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凸显品牌建设,还要运用大营销大文化力量敲开餐饮业进军国际之门。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和优化我所负责的一些项目,希望能找到一些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方法。在浏览各类书籍时,这本书的名字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虽然封面和书名都显得比较宏大和抽象,但当我翻阅其中的目录和部分章节后,我发现它并非那种空泛的理论著作,而是真正能够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思路和框架。作者在书中对各种“系统”的构成要素、运行规律以及相互作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且用很多生动的案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我尤其喜欢他对“涌现性”和“反馈回路”这些概念的解释,这让我对如何应对复杂系统的不可预测性有了一定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张“地图”,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项目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地形”,以及如何规划路线才能更顺利地抵达目的地。这本书为我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让我对未来的管理思路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上的冲击,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模式上的颠覆。我原本以为自己对某些社会现象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过去的认知是多么的片面和浅显。作者对于复杂体系的洞察力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他能够轻易地捕捉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联系,并用清晰的语言将其展现出来。我尤其震撼于他对个体行为与群体动力之间关系的阐释,这部分内容对我理解社会运行的逻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曾一度认为,很多行为的发生是偶然的,或者仅仅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行为都受到更强大的、系统性的力量的塑造。这是一种令人警醒的认知,它迫使我去反思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的。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它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有些章节的理论性非常强,涉及到一些我不太熟悉的学科领域,我不得不放慢阅读速度,甚至需要借助一些外部资料来辅助理解。但是,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更加凸显。它没有回避复杂性,而是直面难题,并试图为这些难题提供一种系统性的解答。我记得其中有一个部分,作者对某个历史事件的分析,角度非常新颖,让我对那个事件有了全新的认识,甚至颠覆了我长久以来固有的看法。这种“颠覆”感,正是好书的魅力所在。它不只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如何看待是这样”。我确信,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会在我未来的思考和实践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评分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的视角非常独特,仿佛打开了一扇我从未留意过的窗户。作者的论证逻辑严谨得令人惊叹,每一个观点都建立在前一个观点的基础上,层层递进,让人难以反驳。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的剖析,很多时候我只是模糊地感受到某种问题,却无法准确地描述和归纳,而这本书就恰恰弥补了我的认知盲区。它让我开始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去探究其背后的驱动力和制约因素。例如,在描述某种机制如何运作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类比和实例,这些例子并非随意选取,而是经过精心挑选,能够非常形象地说明抽象的理论。我反复咀嚼了其中几个关键的论述,甚至在阅读过程中时不时地停下来,在脑海中勾画出作者描绘的框架。这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让我学会了从更宏观、更系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非常沉静而严肃的感觉,深邃的蓝色背景,辅以简洁的银灰色字体,并没有花哨的图案,这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些理论性很强、探讨核心概念的著作。拿到手后,它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略带哑光,翻阅时没有那种廉价的滑腻感,这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不少好感。我尤其喜欢它那种不张扬但又不失格调的设计,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内容的深度和重要性。在开始阅读之前,我花了些时间去思考书名“系统管控”可能涵盖的范畴。这四个字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宏大而复杂的意象,它可能涉及的是社会结构、组织运行、甚至更抽象的理论体系。我猜测这本书不会是那种轻松的消遣读物,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思维探索,需要读者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去理解和消化。因此,在翻开第一页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期待它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拓展我对于事物运作规律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