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西藏:宗教的故事》从宗教习俗、转世活佛、学经制度、宗教艺术和宗教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等几个方面展现了西藏地方独特的宗教文化。讲述了雪域高原上的虔诚信仰以及扎根于信仰中的艺术,绛红色袈裟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僧人们的真实生活,看到宗教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王丕君:原中央统战部信息中心主任,担任该项目主编。
张晓明:《中国西藏》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辑,担任副主编。
孙良刚: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影视中心副主任,担任副主编。
前 言
第一章 雪域高原上的虔诚………………………… 1
一、故事:寺庙里的僧人:朝佛与修行…………………………………………… 2
二、讲述:高原上的宗教习俗………………………………………………………9
三、编辑视点:宗教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27
四、背景知识:西藏的宗教与信仰…………………………………………………30
第二章 转世活佛…………………………………… 33
一、故事:青春派大活佛闪亮登场…………………………………………………34
二、讲述:活佛的世系传承…………………………………………………………41
三、编辑视点:说说关于十四世达赖喇嘛的那些事儿……………………………60
四、背景知识—金瓶掣签的意义及其由来…………………………………………67
第三章 藏传佛教的学经制度……………………… 71
一、故事:绛红色袈裟背后…………………………………………………………72
二、讲述:佛学院与辩经场…………………………………………………………78
三、编辑视点:藏传佛教学衔制度—传统寺院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90
四、背景知识:传统的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拉萨三大寺的学经制度………… 95
第四章 扎根于信仰中的艺术……………………… 99
一、故事:高原艺术殿堂的守护者……………………………………………… 100
二、讲述:宗教艺术的重量……………………………………………………… 128
三、编辑视点:藏汉民族团结友好的载体……………………………………… 164
四、背景知识、艺术传承—继承与创新的辩证………………………………… 167
第五章 藏传佛教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169
一、故事:僧人们的政治生活…………………………………………………… 170
二、讲述:当代僧人多元修行之路……………………………………………… 178
三、编辑视点:宗教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促进………………………………… 184
四、背景知识: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历史的进步…………………… 187
后 记……………………………………………………191
前 言
西藏是一个藏传佛教、苯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等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目前,西藏自治区存在藏传佛教、苯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等多种宗教,在藏传佛教内部还存在宁玛、噶举、萨迦、格鲁等不同教派。西藏现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87 座,住寺僧尼4.6 万余人, 活佛358 名;清真寺4 座,伊斯兰教信徒3000 余人;天主教堂1 座, 信徒700 余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个宗教都经历了漫长的演化, 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亚文化,给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各族人民也在此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的宗教艺术,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在西藏,党和政府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寺庙学经、辩经、晋升学位、受戒、灌顶、诵经、修行等传统宗教活动正常进行,每逢重大宗教节日都循例举行各种活动。信教群众家中普遍设有经堂或佛龛,转经、朝佛、请寺庙僧尼做法事等宗教活动正常进行。活佛转世作为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得到国家的尊重。民主改革以来,已有60 余名新转世活佛按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得到批准认定。各种宗教也迎来新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从排版和装帧设计上来看,这本书也透露出一种对读者的尊重。纸张的选择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愿意花时间去品读。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穿插的一些视觉元素——虽然我不能具体描述那些内容——它们在恰当的时候出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地缓解了纯文字阅读带来的疲劳感,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文本所要传达的气韵。很多时候,一本好书不仅是内容上的盛宴,也是一次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让你从翻开书页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一种仪式感,仿佛自己正在被引入一个需要精心对待的知识殿堂。整体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愉悦和充实的阅读实践。
评分老实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学术性著作,没想到它在叙事节奏的把握上颇有章法。它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时间线,而是巧妙地在不同的时间点和地域间跳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他生命中那些重要的片段。这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反而让信息点得以更有效地吸收,每一次情节的转换都带着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作者似乎深谙“留白”的艺术,很多地方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却能激发出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叙事上的留白,使得内容更有嚼劲,需要读者主动去填充和思考。对于那些对背景知识了解不深的人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显得格外友好,它引导你逐步靠近,而不是直接将你推入深渊。从阅读体验上讲,这绝对是一次非常流畅且富有启发性的旅程。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逻辑推演和论证严谨性的读者,在这本书中,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在构建观点时所展现出的审慎态度。它不像某些非虚构作品那样,急于下结论或者给出一个标准答案。相反,作者更像是一个中立的观察者和梳理者,他呈现了多方面的观点和历史脉络,然后将判断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这需要极高的驾驭材料的能力,既要广博,又要精准。书中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梳理和引用,都显得查阅甚详,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据可依。这种沉稳的、不带偏见的叙述方式,反而让它在严肃性上更胜一筹。它不是在推销一种思想,而是在提供一个理解世界的复杂框架,这种尊重读者的做法,令人信服。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力确实了得,读起来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作者在描述那些遥远而神圣的景象时,笔触细腻得如同工笔画,每一个细节都仿佛能被触摸到。特别是对一些仪式场景的描摹,那种庄严肃穆、又带着一丝神秘色彩的氛围,被拿捏得恰到好处。我很少看到有哪本书能把环境的渲染做到如此极致,仿佛我不是在阅读,而是正身处那片高原之上,感受着空气的稀薄和阳光的炙烤,耳边萦绕着低沉的诵经声。这种叙事上的张力,让故事的主题即使不直接深入探讨,也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读完后脑海中留下的画面感极强,那种宁静致远的美感,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整体来看,这本书在文学性上的追求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仅是在记录,更像是在用文字构筑一个可以让人灵魂休憩的殿堂,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对于“人”的刻画入木三分。它没有将叙事主体塑造成遥不可及的符号或教条的载体,而是还原了那些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的个体最真实、最复杂的情感状态。你会看到他们的挣扎、他们的虔诚、他们偶尔流露出的世俗的烦恼,以及他们在信仰中所汲取的巨大力量。这种对人性深度的挖掘,让整本书的基调变得非常厚重和立体。每一个人物都不是扁平的工具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成长的轨迹。特别是那些关于选择与取舍的描写,读起来让人心头一紧,感同身受。正是这些饱满的人物群像,支撑起了宏大的背景,使得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可感可知,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真实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