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东方出版社在成功运作了郎咸平“财经郎眼”、稻盛和夫《活法》等系列出版策划后,意识到在中国需要有更精细的管理之道和方法,中国制造才有可能真正崛起,为此,东方出版社制定了“双百工程”战略,日本精益制造大系就是其中之一。本系列专门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提供思想武器。截至2016年5月27日,已出版了41本图书,分别为《现场改善》《5S推进法》《生产管理》《不良品防止对策》《标准时间管理》《生产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丰田现场的人才培育》《TPM推进法》《BOM物料管理》《成本管理》《物流管理》《新工程管理》《工厂管理机制》《知识设计企业》《本田的造型设计哲学》《佳能单元式生产系统》《丰田可视化管理方式》《丰田现场管理方式》《零浪费丰田生产方式》《畅销品包装设计》《丰田细胞式生产》《经营者色彩基础》《TOC工厂管理》《工厂心理管理》《工匠精神》《现场管理》《第四次工业革命》《TQM全面品质管理》《丰田现场完全手册》《工厂经营》《现场安全管理》《工业4.0之3D打印》《SCM供应链管理系统》《成本减半》《工业4.0之机器人与智能生产》《生产管理系统构建》《工厂长的生产现场改革》《工厂改善的101个要点》,深受制造业一线员工和管理者喜爱,并可作为高职高专教材和参考用书。现已结成套装发售。
2、《精益制造051:丰田失败学》通过原丰田在职40年以上的监督管理人员所提供的证词或轶闻,为世人揭开了丰田不断改善工作的方法:丰田人是如何对待失败的?如何发现隐藏的问题?如何防止问题的再度发生?如何提高工作的质量与速度?如何减少难以察觉的浪费?
【内容简介】
“失败是件坏事”这是世人的惯性思维。所以,大家都抱着“不要失败”的想法在工作,即便失败了,也希望将其隐瞒。但丰田认为,只要有“必须避免失败”的观念,同样的失败就会再度出现。回顾丰田历史,可以发现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丰田尽管不断地出现通常被认为是“失败”的状况,但至今为止却仍在不断发展。这是为什么呢? 揭开这个谜团的钥匙就藏于丰田的现场中。 丰田不会将质量问题或操作失误置之不理,而是会将其视为改善的机会;即使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丰田也不会将失败的责任归结到一个人身上,而是会发动现场的成员一起探究失败的真正原因,积极采取对策,并将这样的对策推广、运用于其他类似的流水线中……无论在何种企业,何种工作岗位上都会有失败,这是无法避免的。 无论是什么工作,人们都面临着“如何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完成后续工作”的这个问题。作为本书书名的“丰田失败学”可以被应用于各个行业与公司,是具有普遍性的原理。它不仅对工厂从业人员有着深刻的学习价值,对办公室一族而言也意义非凡。
本书通过原丰田监督管理人员所提供的证词或轶闻,为世人揭开了丰田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及管理方法,能够帮助现场工作人员将失败的教训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在减少浪费的同时,提高产品品质与工作效率,不断改善工作。
【作者简介】
日本OJT解决方案股份有限公司:2002 年4月由丰田汽车和Recruit Group 共同创立的咨询公司。 丰田在职40年以上的技术老手成为其中的“培训师”,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在丰田积累的丰富的现场经验, 通过OJT (On the Job Training,在职培训) 协助培养现场的核心人才,创造适应性强的现场, 构造能盈利的公司。
总部位于爱知县名古屋市, 拥有60名以上的“培训师”,为制造业、食品业、医药品业、金融业、自治团体等各行各业的客户提供服务。
主要著作有畅销20万册的《丰田的整理》,以及《丰田工作的基本大全》、《丰田的问题解决》、《丰田的培养方式》、《图解丰田的整理》、《丰田的程序》、《丰田的口头禅》(文库版)、《丰田的上司》 (全部由KADOKAWA出版) 等系列, 累计销售量超过70万册。
【目录】
前 言// 001
本书丰田用语的说明// 007
第1章 丰田的改善从“失败”开始
01 失败是改善的种子// 003
02 直捣“真正原因” // 006
03 首先问“发生什么事了?” // 011
04 不是追究责任? 而是采取对策// 016
05 构筑谁都不会失败的“架构” // 021
第2章 让失败可视化
01 失败是隐蔽的// 029
02 “置之不理” 是坏事// 034
03 “没有问题” 才是大问题// 039
04 通过“停止” 而非“停滞” 来发现问题// 044
05 拥有“停止的勇气” // 049
06 “自己设法解决” 会让问题隐藏起来// 053
07 有“标准” 就能发现问题// 057
08 通过“现场、实物” 让问题显现// 062
第3章 变失败为“成功”的技巧
01 通过“标准” 让失败锐减// 067
02 安全与品质要靠“规定” 来维持// 072
03 “定点观测” 防患于未然// 078
04 “看不到的工作” 才更需要真诚// 081
05 “应该能做到” “一知半解”
会导致失败// 084
06 以“课堂+实践” 的方式防止一知半解// 090
07 将他人的失败想成“自己的失败” // 093
08 通过思考“那么, 之后该怎么办?”
来预防失败// 098
09 工作节奏不佳时容易失败// 101
10 扩展自己能掌握的领域// 104
第4章 失败孕育创造
01 把后工序的人当成客户// 111
02 不告诉下属“答案” // 116
03 把失败记录下来// 119
04 传授工作的“意义” // 124
05 和难以应付的对象打交道// 129
06 领导表现出的“糟糕” 会招致失败// 132
07 营造能够轻松讨论问题的环境// 135
08 以“对方视角” 来分配工作// 138
09 要当心不能培养人才的“好人” // 141
10 听听“借口” // 144
第5章 失败孕育创造
01 失败是成功之母// 151
02 为“过程” 打上聚光灯// 154
03 在新工作上失败是很正常的// 157
04 “回到原点” 的话就思考行不通的理由// 160
05 从“巧迟拙速” 向一百分迈进// 163
06 制造“可以挽回的余地” // 166
07 “永不言弃” 方能创造奇迹// 170
结语// 173
【精彩文摘】
第3章 变失败为“成功”的技巧
04“看不到的工作”才更需要真诚
对于周围人难以检查的工作, 自己更需要采取可以保证产品品质的措施。
越是依赖个人裁夺的工作, 人们越是容易对它的做法与内容秘而不宣, 经常有直到出现了问题与失误后, 大家才知道“工序漏了一道” “作业检查没有严格执行” 的情况。
越是难以从外部检查的工作, 自己越有必要认真地做好。
在焊接部门任职过的培训师高木新治说, 在丰田工作的时候, 他曾将“焊接才更需要真诚” 这句话作为口号使用。
焊接的工作只流于表面的话, 那么就算是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出现质量问题, 也很难被发现。 不用像磁共振成像设备(MRI) 那样的装置进行检查的话, 其他人根本无法判断工作是否到位。
但是, 也不能因为从外观上无法判断工作是否有异常, 就偷工减料。 如果这样做的话, 之后就可能会成为产品损坏或破损的原因, 为产品的质量蒙上阴影。
正因如此, 高木才打出包含自我约束之意的口号, “焊接才更需要真诚” 吧。
越是难以从外部检查的工作,我们越要频繁地进行自我检查, 下一番苦功夫。
“完成本人工序” 确保品质
在丰田, 当自己的工作完成的时候要评估工作的质量,如果质量不佳, 就要立即停止工作做出处理, 避免让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流到下一道工序。
这就是“完成本人工序”。
“品质由工序保障” 这句话在丰田的使用频率很高, 为的是要让员工在自己的工序上确保产品品质, 不让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在丰田, 工厂负责人或管理监督人员, 要贯彻落实完成本人工序, 以使工序确保品质。
完成本人工序的思考方式非常重要, 它也适用于办公室的工作中。
例如, 业务员有只要完成工作定额, 就不被过问过程的时候, 但是, 如果过程马虎的话, 就有可能无法达成工作定额。
鉴于此, 针对“一周之内打30 个预约电话” “1 个月拜访20个新顾客” 这些情况, 有计划地管理进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同样, 进程交由个人拿捏的企划等职位, 也有必要像“某月某日之前分析问卷调查” “某月某日之前完成企划书” 一样,自己思考一些检查要点, 有计划地推进工作。
如果进程管理松懈, 就无法依照原定计划推进工作, 导致赶在期限到来前才慌慌张张地完成工作。 这样漫无计划的工作,必然会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 失败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只要有成果怎样都行” 的想法是招致失败的一大原因。
我是一名在小型创业公司工作的工程师,我们每天都在跟时间和成本赛跑,时不时地也会踩到一些“坑”。所以,当我偶然看到《精益制造051:丰田失败学》这本书时,我被它的副标题深深吸引了。我们公司虽然比不上丰田那样的大企业,但我们同样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和可能的“失败”。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被誉为“精益制造”典范的丰田,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失败的。我的理解中,精益制造的核心是追求极致的效率和质量,但往往在追求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本书会不会揭示,丰田是如何将这些问题,这些“失败”的苗头,转化为改进的机会?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而是能提供一些操作性的指导,例如,在项目遇到瓶颈时,我们应该如何分析失败的原因?是团队的失误,技术的局限,还是市场需求的误判?更重要的是,在明确了失败的原因后,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同类错误再次发生?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思维框架,帮助我们这些在基层打拼的工程师,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和应对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并且能够从中学习,不断迭代和进步。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简洁,却透着一股沉稳的力量,这让我对它充满信心。
评分作为一名对管理学和企业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非常关注那些能够基业长青的企业。丰田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的精益制造体系更是被无数企业奉为圭臬。然而,我总觉得,一个企业的成功,尤其是像丰田这样长久的成功,不可能仅仅依靠顺风顺水。它必然会经历波折,会有犯错的时刻。因此,《精益制造051:丰田失败学》这个书名,犹如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我的好奇心。我深信,任何伟大的成就背后,都一定有其不为人知的“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就蕴含在对失败的深刻反思之中。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剥开丰田光鲜亮丽的成功外衣,深入到那些不那么光彩,但却至关重要的“失败时刻”。我想了解,丰田是如何构建一个鼓励“试错”而不是“惩罚错误”的企业文化的?在面对重大失误时,他们是如何进行内部沟通和责任界定的?是否存在一套系统性的流程,能够将每一次失败的教训,高效地转化为组织学习的养分,并最终内化为企业DNA的一部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远不止于了解丰田的制造工艺,更在于探究一种能够让组织在逆境中持续成长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有力量,厚重的质感和沉稳的色彩搭配,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浮光掠影的书。我一直对“精益”这个概念很着迷,但总觉得它带有一种完美的、一丝不苟的色彩。而“丰田失败学”这个副标题,却给我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真实、深刻,甚至带着一丝坦诚。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无数的疑问:那些我们熟知的丰田模式,是不是也经历过无数次的“试错”和“修正”?他们是如何看待“失败”的?是一种需要掩盖的耻辱,还是一种宝贵的学习机会?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一些在丰田发展历程中,不那么光彩,但却至关重要的“失败经验”。我希望它能够深入剖析,丰田是如何将这些“失败”转化为“经验”,进而优化他们的生产流程、管理体系,甚至企业文化。这本书的内容,我想会比单纯的成功案例更具启发性,因为它触及到了企业成长过程中最真实的痛点和转折点。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理解到,真正的精益,或许恰恰是在对不完美的坦然接受和持续改进中实现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沉静而力量感的感觉,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银灰色的字体,仿佛预示着一种深度的探索。我一直对“精益制造”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它离我有点遥远,或者说,我对它停留在一些比较表面的理解上。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丰田失败学”这几个字,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丰田,这个在汽车制造领域近乎神话的名字,他们的成功我们耳熟能详,但“失败学”?这听起来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维度的门。我会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被光环笼罩下的企业,是如何从跌倒中汲取教训,如何将每一次的挫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我希望能了解,他们究竟是怎样一种思维模式,让他们能够坦然面对失败,甚至主动去研究失败。是某种体制机制,还是一种文化氛围,亦或是领导者的远见卓识?我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让我能够真正触摸到“失败学”的肌理。它不仅仅是关于制造业的知识,更像是一种关于生存与发展的智慧,一种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方法论。这本书的装帧也显得相当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有分量,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物品。
评分我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平时也阅读一些关于经济和管理的书籍,但大部分内容都偏向于成功学或者理论框架。这次看到《精益制造051:丰田失败学》这本书,我感觉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我们都知道丰田是精益制造的代表,但“失败学”这个词,让我觉得它非常接地气。我好奇的是,这本书会不会讲述一些关于丰田在发展过程中,犯过的那些不为人知的错误?比如,是不是有某个产品因为设计失误而销量惨淡,或者某个生产线因为引入新技术而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失败,最后是如何被处理的?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些启示,让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能更勇敢地去面对和接受失败。毕竟,人不可能不犯错。如果能从一本关于“丰田失败学”的书里学到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如何从中吸取教训,那将是非常宝贵的收获。我不太喜欢那些空泛的道理,我更喜欢读一些有具体事例、有故事的书。这本书的装订和封面设计都显得很有质感,让我觉得内容应该不会让我失望。
评分很适合生产管理学习
评分送货又快又好~就是开发票比较慢
评分比新华书店便宜。好
评分很适合生产管理学习
评分学习中,好好学习!
评分学习中,好好学习!
评分比新华书店便宜。好
评分送货又快又好~就是开发票比较慢
评分学习中,好好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