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降低造成动脉硬化 一位朋友住院开刀,术后输血的时候我看到输血皮条的过滤网上有一层 黄色的脂肪。我这位朋友是个胖子,血脂高,爱吃肉又不喜欢运动,怕热, 特别贪凉,一到夏天就离不开空调,喜欢喝冰镇的啤酒、饮料,冬天还喝冷 饮。
现在正好可以给他上一课。我就指着过滤网上的那层脂肪对他说,给你 献血的人一定是一个血脂高的人。什么是血脂高?就是血里的油多。你看只 给你输了200毫升的血,过滤网上却滤出了厚约2毫米的油,那么这个人的血 管里可以说到处都有油。一旦遇上体温下降,就比如来了寒流,受了凉或者 寒凉的东西吃多了,油遇冷凝结、沉淀,就会堆积在血管壁上,而冷的同时 血管又会收缩。如果这种情形长期、反复出现,就很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如 果堵的是心脏的血管,轻者心肌缺血、心绞痛,重者心脏因大面积缺血而停 跳造成人猝死;如果堵塞在脑部血管,轻者头昏、头痛、肢体麻木,重者脑 部长期缺血、缺氧,结果自然也是导致死亡。动脉硬化(即动脉粥样硬化), 指的是血管里看起来似粥样的黄色东西——也就是胆固醇等脂质——积聚、 沉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壁增厚,使血管管腔变小。动脉粥样硬化是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是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生,在中老年时 期加重、发病。
医生会告诫那些患有高血脂的人,一定要少吃猪油、肥肉、动物内脏和 蛋黄、奶油等食物。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吃这些高脂肪的食物比较多, 血脂却是正常的;而有些人,特别是老人,平时已很少吃荤了,以素食为主 ,可血脂仍然偏高。另外,即使一家人吃同样的饭,有的人血脂高,有的人 却血脂正常。看来高血脂的形成虽与这些食物有一定的关系,但决定因素并 不是这些食物,而是由肝脏这个人体化工厂对脂肪的处理能力决定的。
我们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由于血液供应充足,肝脏的重量和体积在一 生中是*重、*大的,这个时期肝脏的工作状态也*为旺盛。因此,这时即 使高脂肪的食物吃得多一些,肝脏也能将吃进去的食物全部变成能量去营养 各个脏器。各个脏器的功能运转正常,人的精力、体力都是*旺盛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开始退化,给肝脏的供血每年都以1%左右的速 度递减。到六十多岁的时候,肝脏的重量和体积随着供血的不断减少在变轻 、变小,西医称之为“正常生理性老年肝”,也就是肝脏缩小了,这种缩小 的肝脏所有的功能自然都减弱了。原来吃一斤肉没事,现在只能吃六两,多 了就代谢不了,血脂会高;原来可以喝一斤酒,现在喝七两就醉了。肝脏供 血减少,分泌胆汁的能力就减弱了,对食物及脂肪的消化能力下降,血液生 成就会减少;肝开窍于目,肝对眼睛的供血减少了,眼睛就老化了,视力模 糊了;肝主筋,筋脉的供血减少了,四肢的活动就变得不灵活了、无力了、 麻木了;肝藏血,当妇女肝血不足、血海空虚后,月经的量就开始减少,* 后闭经,进入老年。
要想肝脏恢复功能,**的方法就是给它供应充足的血液。肝脏在中医 的五行中属木,木能否生长、强壮要靠水来滋养;水在中医里是肾,肾主水 。也就是说,只有肾气足,肾的水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肝脏,让肝脏滋润起 来,生长起来。在全身各脏器中,只有肝脏具有生长和自我修复的本领。肝 脏即使被切除一部分,半年、一年内又可以长出新的,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而这种再生能力必须在血液充足的前提下才能完成。
让肾气足*直接的方法就是补肾、暖肾。而现在的人,不分季节地贪吃 、误吃寒凉的食物,就是在不断地在给肾脏降温;降温的结果就是血流速度 变慢,血管遇冷收缩,以及血液生成变少,从而造成各脏器(包括肝脏在内) 的供血减少。
血管内的血脂多,就如四处飘动的雪花慢慢堆积,使血管壁的内径变小 ,造成淤堵,*加重了各个脏器的供血不足。肝脏的供血减少,功能下降, 脂肪不能**代谢,堆在肝脏里形成脂肪肝,堆在血管里又加重了血管的淤 堵。
目前治疗高血脂的方法,多数是设法将血管中的血脂排掉,就像用各种 方法去扫雪。但在扫雪、排雪的过程中,用的都是泻的方法,久而久之不但 伤了身体的正气,还造成血液亏损,而且很多降脂药物属性寒凉,反过来又 加重了身体内的寒湿,造成了恶性循环。这就是为什么目前血脂异常的人越 来越多,却没有**药的根本原因。
我的治疗理念不是将雪扫掉、排掉,而是给大地升温,让雪融化,融化 后的雪水去滋养大地,不但疏通了交通,还能变废为宝。
实践证明,当我让患有高血脂的病人忌掉寒凉的食物,并用青艾条熏全 身的方法很快给身体升温、祛寒(严重的一周熏二次,用做保健的一个月熏 一次),再配合补血、补肾的食物(如后面介绍的自制固元膏,当归粉、鳝鱼 、牛肉、海虾等),尽快地补足血液后,病人血脂的各项指标都会下降,轻 度的一般一周至半个月恢复正常,重度的1~3个月也基本能降到正常。脂肪 肝也随着病人血液的充足、温度的升高慢慢趋向正常。如果遇到肝火大的病 人,可以先让他吃几条生泥鳅去肝火,治疗的效果*好,同时嘱咐病人*好 每天坚持用桶泡脚,坚持每天背部撞墙20~30分钟,疏通经络、疏理肝气。
P5-7
《温度决定生老病死》是马悦凌保健养生研究的*新成果,在风格上完 全沿袭了《不生病的智慧的风格》,深入浅出,平易近人。该书不仅提出了 “温度决定生老病死”这一全新的养生理念,而且通过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法 来加以体现,将深奥的道理化作一点一滴的实用技巧,使识字的人群都能看 得明白、用得起来,是一本造福众生的功德之书。
马悦凌,著有《不生病的智慧》《父母是孩子*好的医生》。她从事医务工作多年,广泛研究中外医药典籍和民间保健养生技法,总结出一套切实可用的强身健体去病的方法。《不生病的智慧》一书由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出版之后,好评如潮,销售突破20万册。并入选“2007中国十大健康好书榜”。
前言 我所理解的温度
**章 如果失去了温度,我们的身体将会怎样
体温降低将导致血液生成减少
体温降低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生长发育2
体温降低造成动脉硬化
体温降低引起癌症高发8
如何理解“血”“寒”“湿”“风”“虚”
受寒凉的途径
寒湿重的表现
祛寒湿的方法
为什么身体内寒凉,却感到燥热
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第二章 给生命银行增加储蓄
你可以做自己*好的医生
防病和治病原则相同,方法有别
随时清楚生命银行里的收支是否平衡
找准自己的养生术
善待自己身体的弱点
怎样对待慢性病
城里有的老人为何不如山区老人长寿
女性保健重点——养血、保暖
男性保健重点——生活要有规律
老人保健重点——养脾胃
孩子保健重点——锻炼身体
好睡眠才有好身体
好心情来自好身体
愿好人真的一生平安
第三章 读懂身体的“求救”信号
手部诊病很实用
第二掌骨:健康状况晴雨表
按压第二掌骨可以治病
指甲上的半月形与身体寒热、血液盈亏
半月形的颜色和指甲的纵纹能预测体质变化
从手掌的颜色观身体状况
手掌上的青筋越少越健康
手纹诊病
看舌诊病
如何判断血液是否充足
早晨醒来后为什么会有各种不适感觉
第四章 做好自己的营养师
食疗的重要性
家中买菜、掌勺之人握有一家人的生死大权
*实用的食疗理论
熟知食物的温热寒凉平
巧食五味保健康
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营养价值
千万别忽略食物的形状
脾胃喜欢什么
如何做到饮食的合理搭配
一日三餐怎样安排
身体虚弱时食物的种类不要过于复杂
寒凉的食物是不是都不能吃
给爱吃素的朋友提的建议
常见食物的功效、食疗应用及注意事项
第五章 做自己的按摩师——轻松掌握经络按摩法
十二条经络连着十二个脏器
十二条经络的划分依据
十二条经络是三组经络的细分
三组经络的运行与时辰的对应
丹田之气,温煦全身
按摩手臂防治百病
不容忽视的按摩原则
以痛为腧
左右对称按摩巧治病
正确对待足疗
按摩在保健中只能是配角
第六章 做自己的保健师——小活动大功效
热水泡脚——温暖身心
梳头法——降压明目
耳部按摩法——养身延年
叩齿法——强肾固肾
拍肩法——放松颈肩
搓腰法——暖肾补肾
转腰法——放松内脏
扭腰法——强壮腰腹
摩腹法——健脾开胃
爬墙法——舒展肩背
背部撞墙法——强身健体
第七章 做自己的医师——常见病速治法
常见病治疗原则
心脏病的治疗
肾脏有病了怎样治疗
各种肝病的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
痛风的治疗
去火的方法
为您排除睡不着觉的烦恼
感冒、发热速治法
咳嗽的食疗与按摩
哮喘的预防及治疗
头晕的治疗
头痛的治疗
眼部不适的治疗
鼻子不适的治疗
口腔不适的治疗
咽喉部不适的治疗
耳部不适的治疗
胃部不适的治疗
腹泻的治疗
便秘的治疗
痔疮的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
肩周炎的治疗
腰痛的治疗
膝关节肿痛的治疗
附录 你应该知道的医界隐情和就医智慧
全科医生才是*好的医生
中西医**结合,才能成真正良医
后记
说实话,刚开始翻阅这本书时,我曾有些许的困惑,因为它似乎并不急于去“治疗”某种具体的疾病,反而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人体的“本源”状态。这种宏观层面的铺垫,对于习惯了“对症下药”思维的现代人来说,可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但一旦跨过了初期的心理障碍,你会发现,这种从根基上重塑认知的做法是多么的高明。书中对“未病先防”的理解,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预防概念,上升到了一种对生命状态的精微调控层面。它强调的不是如何消除病痛,而是如何让生命能量充盈到足以抵御一切外来侵扰的程度。这种积极的、主动的生命管理哲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它不再是将健康视为一种偶然的幸运,而是看作一种需要精心维护的、动态的平衡艺术。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透支”行为,以及它们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为整体的阅读感受增色不少。纸张的触感温润,墨色沉稳大气,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穿插的图示和表格,虽然数量不多,但精准到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们没有采用花哨的现代设计风格,而是保留了一种古典的、工笔画般的严谨性,与书中的传统思想内核完美契合。这种视觉上的和谐统一,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和愉悦度。对我而言,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安静的冥想,文字与图案的互动,引导我的思绪在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体悟之间自由穿梭。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愿意慢下来,深入探究生命奥秘的求知者准备的,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提供了一种沉静而深刻的生活态度。
评分这本厚重的著作,初捧在手,便觉沉甸甸的,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像是承载了某种古老的智慧与深邃的思考。我原以为它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毕竟“国医”二字便自带一股庄严的气息,然而,翻开扉页后,我立刻被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坐在温暖的炉火旁,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那些关于生命本质的宏大命题。全书的结构布局极为精妙,逻辑链条环环相扣,从最基础的生命构成元素入手,逐步深入到人体的复杂系统,再探讨个体在宇宙能量场中的位置。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看似寻常却蕴含哲理的句子,它们像一把把钥匙,开启了我对自身存在的全新认知。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沉浸的,它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重塑,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具包容性的视角去审视周遭的一切,体会生命流转的韵律。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期待是能从中找到一些立即可操作的日常养生技巧,毕竟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对“速效”的渴望是难以抑制的。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远比一套简单的“食谱”或“功法”要深刻得多。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哲学的导读,引导读者去理解“为什么”要遵循某种生活方式,而非仅仅是“怎么做”。书中对人体与自然界之间微妙能量交换的论述,细腻入微,充满了古典美学。特别是其中关于“顺应天时”的那几章,笔力遒劲,将四季更迭对人体气血运行的影响描述得淋漓尽致,甚至连清晨第一缕阳光的角度变化,都被纳入了考量的范畴。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健康,不是对抗自然,而是与自然达成和谐的共振。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感到自己与周遭环境的连接感更强了一些,仿佛从一个孤立的个体,重新融入了宏大的生命网络之中。
评分阅读体验的流畅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文字功底和叙事节奏的把控。对于这类涉及传统理论的著作,很多时候会陷入概念堆砌和术语解释的泥沼,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叙事口吻却极其具有感染力,它采用了一种近乎散文诗的笔调,将那些深奥的理论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场景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机制时所展现出的耐心与匠心,他不会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带领读者一同经历探索的过程。比如,在讲解某个脏器机能与情绪波动相互影响的章节时,作者引用了多个古代医案的片段,那些文字充满了画面感,仿佛能听到病患的叹息,感受到医者的仁心。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即便是对传统医学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内化书中的核心理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