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作为古印度六派哲学之一,发展至今已经有着深厚的历史,并呈现出多种形态。想要对瑜伽有个清晰的了解,就需要对瑜伽有真正认识的学者来带领我们梳理瑜伽的脉络。 作者格奥尔格·福伊尔施泰因是瑜伽界的学者之一,精通瑜伽诸传统并有极强的瑜伽习练经验。他在这本《瑜伽之书(穿越千年的瑜伽历史文化哲学与实践)(精)》中,按照瑜伽发展的时间线索,将瑜伽分为七个阶段三大部分,对瑜伽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解说,理清了瑜伽的来龙去脉。又从纵向维度阐述瑜伽的各系统及其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跨文化的比较和综述。 在这部浓缩有巨大瑜伽信息量的专著中,作者引经据典,带读者饱览了瑜伽的历史、哲学与文化思想、派别发展、方法论与技术等各大层面,对读者全面而正确地认识瑜伽有着重要意义。
格奥尔格·福伊尔施泰因的《瑜伽之书(穿越千 年的瑜伽历史文化哲学与实践)(精)》打破东西方世 界之间的文化隔膜,是西方人研究印度文化的精致作 品,*是西方人对瑜伽研究的*高成就。格奥尔格· 福伊尔施泰因在书中不但梳理了枝繁叶茂的瑜伽发展 脉络,还归纳出精微的瑜伽哲学。格奥尔格·福伊尔 施泰因没有把瑜伽局限在技巧与灵性的关联上,在书 中,读者可以看到,通过瑜伽,自我如何与内在关联 ,自我如何与生活关联。不进入瑜伽的本质,瑜伽就 是失去光热的太阳,是点缀的饰品。传统意味着磨炼 与拣选之后的精华,《瑜伽之书》给读者的正是历代 瑜伽修行者瑜伽习练的精华。
格奥尔格·福伊尔施泰因,1947年生于德国的维尔茨堡,在英国杜伦大学攻读研究生,在美国生活了23年,定居加拿大,于2012年逝世。福伊尔施泰因一生致力于瑜伽研究,出版了大量著作,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瑜伽之书》、《瑜伽之路》、《坦特罗》、《瑜伽道德》、《瑜伽教导》、《古典瑜伽哲学》、《香巴拉瑜伽百科全书》、《瑜伽的*深维度》、《绿色瑜伽》、《瑜伽的本质》、《瑜伽智慧》等,他还翻译并评注了《瑜伽经》和《薄伽梵歌》,在神秘主义、坦特罗、瑜伽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是现今瑜伽界重要的作家之一。
中文版序
中文版导读:邀您进入探索瑜伽奥秘的宝库殿堂
英文版序
前言
致谢
梵文翻译与发音说明
绪论:**的冲动
**部分 瑜伽基础
第1章 瑜伽起源
一、瑜伽的本质
二、瑜伽之名
三、自我**的程度—修习者(男女瑜伽师)
四、指引之光—导师
五、学习**私我—弟子
六、新身份 的诞生—入门
七、狂慧和狂慧的成就者
第2章 瑜伽之轮
一、综述
二、胜王瑜伽—灵性**的光辉瑜伽
三、哈达瑜伽—打造金刚之身
四、智慧瑜伽—以智慧之眼观看
五、巴克蒂瑜伽—爱的**私我之力量
六、行动瑜伽—行动中的自由
七、真言瑜伽—声音作为**的工具
八、拉亚瑜伽—消融宇宙
九、综合瑜伽—一种现代的综合
第3章 瑜伽和印度其他传统
一、印度文化史鸟瞰
二、精神力量之光—瑜伽和苦行主义
三、无中作乐—瑜伽和弃*之路
四、瑜伽和印度教哲学
五、瑜伽、阿育吠陀和悉达医学
六、瑜伽与印度宗教
第二部分 前古典瑜伽
第4章 古代的瑜伽
一、自我理解的历史
二、从萨满教到瑜伽
三、瑜伽与神秘的印度河-萨拉斯瓦蒂河文明
四、祭祀与冥想—《梨俱吠陀》的仪式瑜伽
五、超验的咒语—《阿闼婆吠陀》的巫术瑜伽
六、神秘的维拉特亚兄弟会
第5章 早期奥义书的智慧低语
一、综述
二、《大森林奥义书》
三、《歌者奥义书》
四、《泰帝利耶奥义书》
五、其他古老的奥义书
六、早期的瑜伽奥义书
第6章 耆那教瑜伽:胜利渡津者的教导
一、历史回顾
二、耆那教的神圣文献
三、净化之路
第7章 佛教中的瑜伽
一、佛教的诞生和发展
二、小乘佛教的伟大教导
三、小乘部派佛教的瑜伽道路
四、智慧与慈悲—大乘部派佛教伟大的理想主义
五、莲花上的珍宝—佛教金刚乘(密宗)
第8章 瑜伽的繁荣
一、综述
二、勇气、贞洁与苦行—蚁侄的《罗摩衍那》
三、战场上的不朽—史诗《摩诃婆罗多》
四、《薄伽梵歌》—《摩诃婆罗多》的珍宝
五、《续歌》的瑜伽教导
六、史诗的解脱真理—《解脱法》
七、《弥勒衍拿奥义书》的瑜伽六支
八、《蛙氏奥义书》的无触瑜伽
九、道德与灵性—伦理-律法文献中的前古典瑜伽
第三部分 古典瑜伽
第9章 帕坦加利瑜伽的历史和文献
一、帕坦加利—哲学家和瑜伽师
二、智慧的编纂—《瑜伽经》
三、智慧的阐述—注释文献
**0章 帕坦加利瑜伽的哲学与修习
一、存在之链:帕坦加利看自我和世界
二、**私我之路的八支
三、解脱
第四部分 后古典瑜伽
**1章 湿婆崇拜的不二之道
一、综述
二、湿婆的左派追随者—“持颅骨者”“阳具佩戴者”和其他苦行者
三、爱的力量:北部湿婆崇拜者
四、爱神—南部湿婆崇拜者
**2章 毗湿奴崇拜者中的吠檀多道路
一、神是爱
二、觉师
三、《薄伽梵往世书》
四、《牧童歌》
五、毗湿奴派导师的巴克蒂瑜伽
六、智天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其他圣人
七、中世纪孟加拉的吟游圣人
八、北部流行的爱情神秘主义
**3章 往世书中的瑜伽和瑜伽师
一、裸身苦行者
二、往世书中的瑜伽学说
**4章 《瓦希斯塔瑜伽》的瑜伽唯心论综述
一、综述
二、唯有意识—唯心论的进路
三、瑜伽道路
**5章 神,幻,力:瑜伽奥义书
一、综述
二、对**者的发声
三、声音,呼吸和**
四、光幻觉瑜伽
五、解开日常意识之结
六、身体嬗变—哈达瑜伽奥义书
**6章 锡克教的瑜伽
一、综述
二、合一瑜伽
三、当代锡克教瑜伽
第五部分 密教中的力量与**
**7章 中世纪密教瑜伽的秘传
一、肉体愉悦和精神极乐:密教的出现
二、隐藏的实在
三、密教的仪式修习
四、力量的魔力
**8章 作为灵性炼金术的瑜伽:哈达瑜伽的哲学与修习
一、身体的超脱:哈达瑜伽的起源
二、如履薄冰——哈达瑜伽之路
三、哈达瑜伽文献
后记
年代表
关键词汇表
参考书目
译后记
我尝试着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去理解这本书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但坦白说,它更侧重于构建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将某些概念进行梳理和串联,而非深入到晦涩难懂的形而上学探讨中去。它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像一条蜿蜒但目标明确的河流,引导读者逐步理解某个思想体系是如何从起源演化到枝繁叶茂的。我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的那种“去芜存菁”的能力,没有过多地纠缠于细枝末节的学术争论,而是提炼出了核心的精神内核。这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该领域的人,也能迅速建立起一个稳固的认知基石。不过,对于那些期待在字里行间找到颠覆性、高度原创性理论的深度研究者来说,这本书可能更像是一部优秀的“导览手册”或“通识读本”,它铺设了足够宽广的道路,但具体的探险路线还需要读者自己去绘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着典雅的气质,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股宁静的力量。内页的纸张触感温润,印刷的文字和那些穿插其中的插图都处理得非常精致细腻。我尤其喜欢它在版式上的用心,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完全没有那种信息密度过高带来的压迫感。你知道,现在很多书籍为了塞进内容,把版面挤得密不透风,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优化,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让人愿意沉下心来,慢慢品味每一个段落。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无疑是加分项,它让整个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摄取。翻阅时,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制作工艺上的精益求精,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即便是作为家居摆设,也能提升空间的文化氛围。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相当扎实和可靠,它展现了一种对所论述主题的深厚敬意和长久积累的学识。它不是那种追求哗众取宠、贩卖新奇概念的作品,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构建起一个知识体系。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庞杂的信息梳理得如此井井有条,其背后的研究功力是毋庸置疑的。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更像是那种需要放在手边,时常翻阅以加深理解的参考资料。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稳定而深刻的参照系,让读者在后续的学习和探索中,能够拥有一个坚实的立足点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这一点对于任何严肃的探索者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品质。
评分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近乎口述的历史感。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板着脸孔,充满了生硬的术语和刻板的论断,反而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与读者进行“对话”,时不时地会穿插一些个人化的观察或者类比,让那些遥远的时空背景变得触手可及。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使得一些原本可能被认为高冷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我尤其喜欢它在描述特定历史场景时所营造出的画面感,仿佛能闻到当时空气中的味道,感受到人物的呼吸。当然,这种风格也有一个潜在的弊端,那就是在某些需要精确表达的地方,其文学性的表达可能会让部分追求严谨的读者感到略微的松散,但总的来说,这种温度感是加分的。
评分从信息结构和内容的广度来看,这本书的野心可见一斑。它试图描绘一个全景式的图景,从最早期的雏形到后来的蓬勃发展,几乎涉及了各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和地域分支。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资料搜集和整合上的巨大投入,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记载和流派都被巧妙地编织进了同一个叙事线索中,展示了其强大的包容性和适应性。然而,正因为要覆盖如此广阔的疆域,这本书在某些特定细分领域的深入程度就显得相对有限了。例如,对于某一特定时期、某一特定区域的流派演变,它只是点到了为止,留下了足够多的线索,但没有提供深入挖掘的“工具箱”。这使得它更适合作为一个“地图”来使用,帮助读者定位自己感兴趣的区域,而不是作为“指南针”来指引具体的实践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