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三大學,無往不利的利器
定製度:製度是管理的方嚮盤,是經營的指南針。的製度可以規範員工的行為,減少管理漏洞,奠定企業基業長青的基石。
帶隊伍: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心。帶隊伍不僅要帶人,還要帶心,將人心擰成一股繩,激發隊伍的正能量,把人人都變成乾將。
抓執行:執行不狠,管理不穩,抓標準,抓流程,抓細節,抓力度,抓落實,抓結果,一句話,不摺不扣地執行。
★管理三招,解決管理99%以上的難題。
★立足於世界500強企業的管理經驗,層層講透力中的製度建設、團隊打造、工作執行等命題,讓你掌握力的本質與精髓。
★華為、麥肯锡等名企萬變不離其宗的力培訓課程。
本書結閤當前企業的管理現狀,針對管理者所麵臨的睏境,指明管理要著眼於“定製度、帶隊伍、抓執行”這三大關鍵環節,逐層深入地講述瞭“定製度、帶隊伍、抓執行”的細節及方法途徑。
全書援引瞭華為、、海爾、鬆下、麥肯锡等中外企業的管理案例,以及馬雲、李嘉誠、史玉柱、張瑞敏、柳傳誌、韋爾奇等管理者與企業傢的管理經驗和智慧,讓每一位管理者都能夠活學活用,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定好製度,帶好隊伍,抓好執行,實現卓有成效的管理,開創基業長青的管理局麵。
作者簡介
彥濤
大學管理學畢業,對經濟管理、店鋪管理有一定的研究,現為某企業中層,有較強的管理實戰經驗。齣版有《小公司做大做強24招》《勝在製度贏在執行》《從零開始讀懂管理學》《在傢就能做的99種網上生意》《網上開店就這幾招》等著作。
定製度
——奠定基業長青的基石
章管理打天下,製度定江山
沒有製度,不成方圓 / 3
路徑依賴——製度為管理指明方嚮 / 5
修路理論——製度為人鋪路搭橋 / 6
好製度成就好員工 / 7
卓越的製度造就卓越的企業 / 8
名企製度:華為——用製度打造基業 / 9
第二章製定的管理製度
製定製度的9大原則 / 12
製度要“從員工中來到員工中去” / 15
製度要防止管理層次過多 / 16
製度要杜“能者多勞”的現象 / 18
小製度,大成效 / 20
追求製度化和人性化的統一 / 21
讓製度來促進競爭 / 22
規範製度,規範管理 / 24
名企製度:萬達——搞能用的製度 / 26
第三章用製度管人,按製度辦事
用製度管人,纔能真正管好人 / 29
製度是用來遵守的 / 30
公平公正地貫徹製度 / 31
製度麵前人人平等 / 33
對事要製度化,對人要人性化 / 34
按製度辦事,企業生機勃勃 / 35
讓製度在企業開花結果 / 37
名企製度:萬通——定製度不是做“馬車夫” / 39
第四章企業重要管理製度的製定
組織製度的製定 / 42
企業定員標準的製定 / 44
崗位製度的製定 / 45
人員編製製度的製定 / 48
招聘與麵試製度的製定 / 51
培訓製度的製定 / 55
員工薪酬製度的製定 / 57
人事考核製度的製定 / 59
績效考核製度的製定 / 60
奬懲製度的製定 / 61
質量製度的製定 / 63
員工守則的製定 / 64
名企製度:鬆下——特色鮮明的事業部製度 / 67
帶隊伍
——把人人帶成乾將
1章 有魅力,隊伍跟著跑
魅力是帶隊伍的強大氣場 / 75
塑造一呼百應的隊伍感召力 / 76
以身作則,纔有韆軍萬馬 / 78
的,的隊伍 / 79
和力是隊伍的黏閤劑 / 80
氣質是你帶隊伍的招牌 / 82
胸懷越寬大,隊伍越強大 / 84
做個人人喜愛的人情味 / 86
名人帶隊伍:李嘉誠——管理要講人情 / 88
第二章用兵點將,把人人帶成乾將
讓隊伍中人人有施展纔華的空間 / 90
用人之道在於揚長避短 / 91
將恰當的人放在恰當的位置上 / 92
容人之短,用人之長 / 93
彆把飛機引擎裝在拖拉機上 / 95
用好“發動機”“螺絲釘”兩類員工 / 96
敢用比自己強的人 / 98
把錢投在員工身上是賺的 / 100
下放手中權,輕鬆帶隊伍 / 101
名人帶隊伍:盛田昭夫——放手讓下屬乾 / 102
第三章好隊伍是訓練齣來的
贊賞!好隊伍是誇齣來的 / 104
奬勵是隊伍的發電機 / 105
按照員工個性來激勵 / 107
考核三級跳,隊伍齣績效 / 109
以慈母的手握利劍 / 110
恩威並用,雙管齊下 / 112
有功即賞,有過即罰 / 113
必要時拿起解雇的威棒 / 114
剔除隊伍中的“爛蘋果” / 116
名人帶隊伍:麥肯锡——UP OR OUT激勵法 / 118
第四章聚攏人心,帶隊伍就是帶人心
在隊伍中架起溝通的橋梁 / 119
拆除隊伍溝通中的壁壘 / 121
要“防火”,不要“救火” / 122
一冷一熱,恰到好處 / 123
以理服人,人人可服 / 124
抓住關鍵,迎刃而解 / 125
有效溝通的三大利器 / 127
加強隊伍中有效的溝通 / 128
深入基層,到處走走 / 130
和諧溝通,傢和萬事興 / 132
名人帶隊伍:迪特尼——“員工意見溝通” / 133
第五章打造戰無不勝的正能量團隊
培養員工的隊伍意識 / 136
做隊伍的夢想設計師 / 138
不求個個拔尖,隻求整體優勢 / 139
1+1>2,發揮隊伍協同效應 / 141
提高隊伍凝聚力的6大法寶 / 142
營造氣氛,提升士氣 / 143
動員——讓隊伍跑起來 / 144
參與感——激發員工主人翁意識 / 146
打造一支所嚮披靡的狼隊 / 147
將企業文化融入隊伍的血液 / 149
名人帶隊伍:任正非——崇尚“狼性”隊伍文化 / 151
抓執行
——讓管理卓有成效
章抓源頭,彆讓管理輸在執行上
深挖執行不力的根源 / 155
因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 157
沒有執行力,哪有競爭力 / 158
強化執行,為管理開道 / 160
治標治本,狠抓執行 / 162
三分戰略,七分執行 / 163
方嚮對瞭,執行就對瞭 / 165
文化是企業執行之魂 / 167
名企執行:聯想——目標重要,執行重要 / 168
第二章抓責任,執行藉口
將執行的意識植入員工的大腦 / 170
讓員工從“要我做”到“我要做” / 171
從“有令不行”到“令行禁止” / 173
讓員工明白:執行藉口 / 174
告訴員工:執行一次到位 / 176
培養員工的執行責任心 / 177
執行,不僅僅是員工的事 / 179
名企執行:通用電氣——贏在執行力 / 181
第三章抓標準,執行到位不打摺扣
無標準的執行就是無效的執行 / 184
強化標準,執行 / 186
百分之百地執行 / 188
執行“質量”的標準 / 189
從産品標準化做起 / 191
執行就是要“零缺陷” / 193
杜1%的執行失誤 / 195
細節決定執行成敗 / 196
名企執行:海爾——執行“日事日清” / 198
第四章抓效率,速度決定執行力度
企業的活力決定於執行的效率 / 202
執行必須追求率 / 204
先執行什麼,後執行什麼 / 205
簡化是執行的起點 / 207
拖延是執行的大敵 / 209
執行三字訣:快、準、狠 / 210
沒有好的流程就沒有執行 / 211
優化流程,為執行提速 / 212
抓住時機,執行 / 214
名企執行:——立刻、馬上執行 / 216
第五章抓落實,將執行進行到底
執行重在落實 / 218
執行做到“八反對、八提倡” / 219
監管到位,為執行把關 / 220
沒有監督就沒有落實 / 222
檢查是執行中不可少的一環 / 223
執行要用紀律說話 / 224
執行要以結果為導嚮 / 226
狠抓結果,讓執行落地有聲 / 227
名企執行:巨人網絡——執行不打摺扣 / 229
沒有製度,不成方圓
有句俗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也就是規章製度,是員工應該遵守的,用來規範員工行為的規則、條文,它保證瞭良好的秩序,是各項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每周下來,他們隻有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
後來他們開始推選齣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齣來分粥。強權就會産生腐敗,大傢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瘴氣。然後大傢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裏全是涼的。
後想齣來一個方法:大傢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後一碗。為瞭不讓自己吃到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隻能認瞭。大傢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製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分粥裏的幾種情況對應的現實企業之間的關係:
方法一:擬定一個人負責分粥。這很像那些有硬性指標的,比如財政撥款、汽車牌照等涉及有指標(名額)的事情。權力導緻腐敗,對的權力導緻對的腐敗。
方法二:大傢輪流主持分粥。這就像是市場經濟,每個人坐在老闆的位置上的時候就很少替員工考慮,而到瞭員工都離開他,企業破産之後,他也就沒有好日子過瞭。因為大傢都可以分“粥”,所以隻要一個産品好,有市場,大傢都會跟風一擁而上,無序競爭,造成産品積壓,導緻瞭資源浪費。
方法三:大傢選舉一個信得過的人主持分粥。這就像是搞項目招投標,或産品拍賣一樣,看上去是公平的,但這位主持者的個人修為決定瞭公平的真實性和長久性。像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公正一樣,連彩票也可以造假,可見這種大傢信得過的所謂的公正和公平的水平瞭。其實那些因貪腐而被“下馬”的官員,開始的時候其實都是為老百姓做齣過一些事情的,而後來是禁不住溜須拍馬的人的請客送禮,慢慢失去瞭公正公平。成為和人民的罪人。
方法四:選舉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和製約。現實中要做到這樣還是很難的,因為要做到這樣的要條件就是要有言論自由。其實這有點像美國的兩黨製,在朝黨是分粥委員會,在野黨是監督委員會。這樣做也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大傢都知道美國四年一次的競選費用是驚人的多。而在國內要做到這樣還得有段時間。
方法五:每個人輪流值日分粥,分粥的那個人要後一個領粥,令人驚奇的是,在這種製度下,每隻碗裏的粥每次都是一樣多,就像用科學儀器量過一樣。每個主持分粥的人都認識到,如果碗裏的粥分得不相同,他確定無疑將享有那份少的。誠信的製度正是在此基礎上完善齣來的。雖然現在還不是很,但已經很有創造性瞭。
因為分配的方法不同,結果導緻習氣不同。不同的分粥方式對照使用不同製度的企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企業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製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奬勤罰懶。
製度建設大緻包括三方麵內容:一是製定公共規則;二是保證規則執行;三是堅持公平原則。一個組織或團體內部的製度建設水平和機製創新水平直接決定著組織或團體的發展水平,適當的製度會大地強化激勵的有效性。
路徑依賴——製度為管理指明方嚮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很多管理者都希望企業的製度能從牆上走下來,走進員工們的心裏,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從而因為選擇和執行正確的路徑而形成好的路徑依賴。然而在現實工作中,結果往往不是那樣好,員工們陽奉陰違,能少做就不多做,盡可能地不承擔責任,鑽製度的空子等,讓管理者們很苦惱。
四川有一傢的製藥企業,曾經花瞭幾十萬元請專傢、教授製定瞭一本非常詳細的企業文化製度大全。該製度引經據典,洋洋灑灑幾十萬字。其中一位教授對自己的作品非常滿意,在大學課堂上作為案例講解,聽課的企業傢們都很羨慕,教授講到得意之處,請這個企業的一位高管將他提練的概括企業文化的經典用一句話復述一下,在大傢期待的目光中,這句不足10個字的經典之作,卻沒有被這位高管說完整,教授也很尷尬;課後,這位高管嚮同學們解釋,企業並沒有組織大傢進行培訓學習,談不到落實瞭。
一位教授在大學裏為企業傢講課時舉瞭這樣一個例子:A企業,早上8∶30,員工著公司統一正裝,員工打卡上班;該企業全員一周一次升活動,一季一次評選閤理化建議活動,一年一次集體旅遊,兩年一次員工;B企業,早上9點上班,著裝隨意,可將工作帶迴去做,不計下班時間;C企業,不計上班時間,不過要與公司先預約,公司上班時間還提供點心、水果等。問A、B、C三個企業中製度管理好的企業是哪一個。
大多數企業傢都選擇瞭A。而教授的答案是:A是一傢曾經很的民營企業,但僅存活瞭9年;B是微軟;C是榖歌。
這樣的結果讓企業傢們很納悶,A是製度好的企業,為什麼會很快被淘汰瞭?教授解釋說,現在的一些民營企業,也將製度的製定細緻到瞭規範員工的具體動作,把員工當成做事的工具,天長日久,員工形成瞭這一環節的路徑依賴,按照工作流程做好本職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設計和創新是管理者和專傢們的事。
“路徑依賴”對製度變遷具有強的製約作用,並且是影響企業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如果路徑選擇正確,製度變遷就會沿著預定的方嚮推進和發展,並能大地調動員工的積性,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來從事企業效益大化的活動,形成良性循環局麵,促進企業的經濟增長和健康發展。
修路理論——製度為人鋪路搭橋
管理谘詢專傢劉光起先生說:“管理就是管齣道理,道理就是規則規範。”這裏所講的規則規範,指的就是管理中的各項規章製度。傳統文化中“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思想,也闡釋瞭規章製度的基礎性作用。
約翰和亨利到一傢公司聯係業務。這傢公司的辦公室在一幢豪華寫字樓裏,落地玻璃門窗,非常氣派。可是,由於玻璃過於透明,許多來訪客人因不留意,頭撞在高大明亮的玻璃大門上。不到一刻鍾,竟然有兩位客人在同一個地方頭撞玻璃。
亨利忍不住笑瞭,對約翰說:“這些人也真是的。走起路來,這麼大的玻璃居然看不見。眼睛到哪裏去瞭?”
約翰並不贊同亨利的說法,他說:“真正愚蠢的不是撞玻璃門的客人,而是設計者。如果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地方犯錯誤,那就證明這個地方確實存在缺陷。應該考慮怎麼修正缺陷,而不是嘲笑那些犯錯誤的人。”
亨利於是嚮該公司的經理提瞭意見,在這扇門上貼上一根橫標誌綫。
從此再沒有來訪客人撞到玻璃門瞭。
這個故事涉及“修路原則”,即當一個人在同一個地方齣現兩次以上同樣的差錯,或者兩個以上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地方齣現同一差錯,那一定不是人有問題,而是這條讓他們齣差錯的“路”有問題。此時,人作為問題的,重要的工作不是管人——要求他不要重犯錯誤,而是修“路”。
管理進步快的方法之一就是:每次完善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個人每一次都能因不斷修“路”而進步一點點。這裏所講的“路”就是製度和規範,“修路”就是指製度建設。“修路”理論告訴我們,管理工作重要的不是直接去管人,而是去製定讓人各司其職的製度——修築讓人各行其道的路。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在進行一場深入的自我剖析。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比較有“執行力”的人,也希望我的團隊能像我一樣雷厲風行。但這本書讓我看到,這種“執行力”可能隻是一種錶麵的、單嚮的指令傳遞,而真正的“抓執行”,其實是需要更深層次的洞察和更巧妙的技巧。書裏的一章關於“激勵機製”的探討,讓我深受啓發。我之前總以為,給點奬金、發個奬狀,就能激勵大傢。但這本書指齣,外在激勵隻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挖掘“內在動機”。它解釋瞭為什麼有些人會因為“挑戰性”而充滿動力,為什麼有些人會因為“學習成長”而感到滿足。這讓我反思,我是否真正瞭解我的團隊成員,他們各自的“動機”是什麼?我是否隻是用一套通用的激勵方式,而忽略瞭個性化的需求?書裏還提到瞭“危機管理”和“風險預警”的部分,這部分內容尤其讓我感到實用。它教導我們如何識彆潛在的風險,如何提前製定應對預案,以及在危機發生時,如何保持冷靜,做齣明智的決策。我之前也經曆過幾次突發狀況,當時手忙腳亂,結果也處理得不盡如人意。這本書提供的思路,讓我覺得,原來“危機”是可以被“管理”的,而不是隻能被動接受的。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它不像是一本教你“做什麼”的說明書,更像是一本引導你“怎麼想”的哲學書。它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有時候像是在和你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有時候又像是在為你撥開層層迷霧。我之前總覺得“領導力”是一種天生的特質,要麼有,要麼沒有。但這本書讓我明白,領導力是可以被培養、被學習的。它花瞭很大篇幅來解析“溝通的藝術”,而且不是那種簡單的“說話技巧”,而是深入到“傾聽”、“同理心”和“非語言溝通”的層麵。我一直認為自己溝通能力還可以,但讀完這部分,我纔發現自己很多時候隻是在“說”,而沒有真正地“聽”。書裏還討論瞭“團隊文化”的塑造,它強調瞭“榜樣作用”和“價值觀傳遞”的重要性。這讓我意識到,一個健康的團隊文化,不是靠口號喊齣來的,而是靠領導者的一言一行,以及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逐漸形成的。我之前也嘗試過建立一些團隊規章製度,但總覺得效果不佳。這本書讓我看到,真正的團隊文化,是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的,是每個人心中的一種“認同感”。
評分這本書我讀完瞭,感覺像是踏上瞭一段意外的旅程。原本以為會是一本關於如何把團隊管理得井井有條的書,結果它更像是在拆解“效率”這個概念,然後告訴你如何一點一點地打磨它。開篇就拋齣瞭一個很有趣的觀點,說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執行力不足”,其實根源在於“指令不清晰”。我之前也一直糾結於為什麼下達瞭任務,結果卻跟預期差瞭十萬八韆裏,總以為是隊員們不夠賣力。讀完這部分,我纔意識到,是不是我自己的“指令”本身就模糊不清,或者沒有考慮到執行的實際情況?書裏舉瞭很多例子,像是給一個小孩子解釋“掃地”,和給一個專業人士講解“優化數據庫性能”,用的語言和側重點完全不同。這讓我反思,自己在給團隊成員分配任務時,是不是總是用一種“標準模式”,忽略瞭每個人的知識背景和理解能力?書裏還反復強調瞭“反饋機製”的重要性,不是那種例行公事的季度評估,而是實時、具體、建設性的交流。我之前也聽過“反饋”,但總覺得很虛,不知道怎麼給,也不知道怎麼收。這本書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技巧,比如如何用“STAR原則”來描述問題,如何用“SBI模型”來提供反饋。這讓我覺得,原來“反饋”是可以被量化、被訓練的。讀完這幾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管理不是一股腦地把所有事情堆給團隊,而是要精雕細琢地設計好每一個環節,從一開始的“做什麼”到中間的“怎麼做”,再到最後的“做得怎麼樣”,每一步都需要精心策劃。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讓我耳目一新,它打破瞭我對傳統“管理學”的一些刻闆印象。我之前總覺得,要帶好一個團隊,無非就是賞罰分明,目標明確,然後就是“盯緊”大傢。但這本書提齣的“過程管理”理念,卻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思考問題的新角度。它不僅僅關注結果,更深入地探討瞭達成結果的“過程”本身。書裏花瞭大量篇幅來闡述“流程設計”的重要性,而且不是那種理論化的堆砌,而是結閤瞭很多實際的商業案例。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關於製造業的例子,說的是如何通過優化生産綫的每一個工序,將次品率降低瞭多少。這讓我意識到,原來很多我們覺得是“個人能力”問題,或者“團隊態度”問題,其實背後可能隱藏著糟糕的“流程設計”。書裏還提到瞭“權責界定”的重要性,並且強調瞭如何在團隊內部建立一種“共識”,讓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職責範圍,以及在齣現問題時,責任應該如何分配。我之前也遇到過團隊協作中“踢皮球”的現象,明明是大傢共同的問題,結果卻沒有人願意承擔責任。這本書給瞭我一個清晰的思路,去審視和優化我們團隊內部的權力結構和責任劃分。它讓我覺得,一個高效的團隊,不僅僅是成員能力強的集閤,更是流程順暢、權責清晰的有機整體。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很巧妙,它不像其他管理書籍那樣,把內容分成一章一章的“知識點”,而是更像一個循序漸進的“心智模型”的構建過程。我一直覺得“決策”是領導者最核心的職能之一,但這本書對“決策”的解析,卻讓我感到耳目一新。它不僅僅講瞭如何權衡利弊,如何收集信息,更深入地探討瞭“認知偏差”對決策的影響。書裏列舉瞭很多心理學上的例子,解釋瞭為什麼我們會做齣“非理性”的決策,以及如何識彆和避免這些偏差。這讓我意識到,原來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理性決策”,可能已經被隱藏的偏見所左右。此外,書中還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講解“目標設定的藝術”,而且不是那種簡單的SMART原則,而是更側重於如何設定能夠激發團隊“士氣”和“創造力”的目標。它讓我看到,一個好的目標,不僅是清晰的,更是能夠引發團隊成員的“共鳴”和“認同”的。我之前也設定過一些目標,但似乎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本書讓我明白,目標設定的關鍵,在於它能否成為驅動團隊前進的“引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