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纪念版 开本: 16开
作者: 尹建莉 页数: 361
定价: 49 出版时间: 2017-07-01
ISBN号: 9787506376631 印刷时间: 2017-07-01
出版社: 作家 版次: 3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94
内容提要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纪念版)》是尹建莉家庭教育作品。
本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多个**和地区出版,且在出版**和地区均得到好评。***“新闻联播”、“朝闻天下”、“面对面”等多个栏目,以及境外的《华尔街日报》等上百家媒体曾对本书及作者进行报道和专访。
作者简介
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 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的女儿。作者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表现出**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生。
目录
改版前言
序言
前言
**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1 “打针有些疼”
2 不要捉弄孩子
3 给小板凳揉揉疼
4 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5 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
6 像牛顿一样
7 古诗滋养的孩子
8 给孩子“犯错误权”
第二章 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1 让孩子识字不难
2 开“小卖部”
3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
学习能力强
4 修得一支生花笔
5 “好阅读”与“坏阅读”
6 阅读需要**
7 不看“有用”的书
8 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9 写作文的*大技巧
第三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1 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2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
3 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4 遇到一个“坏小子”
5 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
6 “成人仪式”写给女儿的信
第四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2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3 替孩子写作业
4 不写“作业”
5 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6 不考100分
7 考好了不奖励
第五章 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1 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2 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3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4 “不管”是*好的“管”
5 做“听话”的父母
6 学会开“家长会”
7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第六章 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1 女儿的“隐私”
2 如何让孩子爱吃饭
3 睡觉不怕吵 学习不怕吵
4 不怕小动物
5 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
6 永远正确的家长*失败
7 开“提意见会”
8 让孩子成长得*些
第七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1 河流可以是粉色的
2 不上学前班
3 作业就是“教育事故”
4 不是电脑游戏的错
5 “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
参考文献
后记
这四本书共同构建了一个非常完整和立体的育儿图景,从情绪管理到行为塑造,再到性别特质的引导,形成了一个互相支撑的体系。如果说前几本侧重于“如何处理冲突和建立规则”,那么其中关于“好妈妈”的部分则更偏向于“如何滋养孩子的内在生命力”。我从中学习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一个“标准化的优秀人才”,而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内心丰盈、能够自洽的成年人”。特别是关于如何与青春期的男孩进行“平等对话”的章节,让我提前警惕了未来可能出现的代沟和疏离感。它教导我们要学会“退后一步”,给予空间,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探索自己的边界和可能性。这种“放手”的智慧,恰恰是许多过度焦虑的父母最难掌握的部分。总而言之,这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而是一部需要我们反复翻阅、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领悟的“养育心法”。
评分这套书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对“养育男孩”这一特定课题的深度挖掘。我们常说“养儿方知父母难”,尤其是面对那些精力旺盛、充满探索欲的“小男子汉”,传统的教育方式似乎常常失灵。我以前总觉得男孩子皮实,摔一跤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那些“细节”背后的深层意义。比如,关于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书里提到的一些小习惯的养成,比如让他们自己整理房间的某一个角落,而不是一次性“包办”所有。这种细微的差别,构建起的是他们未来面对更大挑战时的心理韧性。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情绪出口”的描述,男孩往往被教育要“坚强”,把委屈和脆弱藏起来,但这恰恰是导致他们日后处理人际关系障碍的隐患。如何温柔而坚定地引导他们认识并接纳自己的脆弱,成为了我阅读过程中反复揣摩的重点。这不仅仅是育儿,更像是一场关于“如何塑造一个完整、有担当的男性人格”的长期工程,每一条建议都像是工匠打磨雕塑的凿子,需要精准到位。
评分这本书单看起来就让人心头一暖,充满了对亲子关系最真挚的期盼。我特别欣赏这种聚焦于“如何有效沟通”的理念。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常常陷入鸡同鸭讲的怪圈,尤其是在面对孩子那些天马行空、逻辑不通的“问题”时,成年人的耐心和引导方式至关重要。这本书没有空泛地说教,而是用一个个具体的场景,拆解了“听”与“说”的艺术。比如,当孩子因为一个玩具坏了而大发雷霆时,我们习惯性地去讲道理,告诉他“这只是个小事”,但真正有效的似乎是先接纳他的情绪,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感受是被看见的。我尝试着运用书里提到的几个小技巧,比如用“我感觉你现在很生气,因为……”这样的句式来代替“你怎么又哭了”,效果出奇地好。孩子不再急于辩解,而是开始愿意告诉我他到底为什么难过。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成年人需要的不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而是一个能够自信表达内心世界的伙伴。这种转变,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但这本书提供了清晰的地图,让每一步的努力都有迹可循,不再是盲人摸象般的尝试。
评分这本书群的整体基调非常“实用主义”,对于我这种白天工作忙碌,晚上只有有限时间与孩子相处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避免了太多晦涩的理论,而是直击痛点,比如“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作业拖拉怎么办?”。我最喜欢“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探讨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它强调的不是家长要成为全职的“辅导老师”,而是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和“环境的营造者”。我开始有意识地减少自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哪怕只是在孩子写作业的半小时内,我也尽量拿起一本书或者处理一些需要专注力的事务。这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力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无声渗透。每一条建议都像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立即采纳的“小行动”,而非遥不可及的“大目标”,这大大降低了执行的门槛。
评分读完这几本,最大的感触是关于“管教”的重新定义。我过去总把“管教”和“惩罚”划等号,总觉得不发火、不严厉,孩子就无法无天了。但这里的“正面管教”,更像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引导,它教导我们如何设定清晰的界限,同时又不损害亲子关系中的爱与尊重。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观点是,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反思和学习”,而不是让他“感到羞耻和痛苦”。这就像是把教育的聚光灯从“错误的行为”转移到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举个例子,当孩子弄坏了别人的东西,旧的模式是我会大骂一顿,然后要求他赔偿了事。而新的尝试是,引导他去思考:“你觉得现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弥补这个错误?”这个过程可能更漫长,需要的沟通技巧也更高超,但孩子从中获得的“共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任何简单粗暴的惩罚都无法替代的。这套书更像是提供了一套工具箱,让我们在管教时,能少一些情绪化的爆发,多一些理性的建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