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芬兰基础教育 |
| 定价 | 80.00 |
| ISBN | 9787560859248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 作者 | 康建朝 |
| 编号 | 1201205490 |
| 出版日期 | 2015-08-01 |
| 印刷日期 | 2015-08-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355千字 |
| 页数 | 266 |
| 序 引言 **章芬兰基础教育改革 **节二战后初期:保守落后的教育体系开始向教育公平化改革迈进 D1二节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公平与质量改革 一、教育改革的背景 二、教育改革的内容 三、改革成功的保障因素与原因 D1三节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教育的新自由主义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二、改革的内容 三、改革的影响 D1四节基础教育改革特点 D1二章基础教育现状 **节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 D1二节教育基本理念 一、根本理念——公平 二、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具体理念 D1三节教育体系 一、学前教育 二、小学和初中教育 三、高中教育 四、高等教育 五、成人教育 六、特殊教育 D1四节基础教育系统与要素详述 一、类型 二、规模、投入与效率 三、师资 四、学期 五、课时 六、评价与升学 七、课外活动 八、学生支持与指导咨询 九、校餐 D1三章芬兰基础教育奇迹及探因 **节2000年之前芬兰基础教育国际地位 D1二节2000年之后芬兰基础教育奇迹 一、芬兰基础教育质量探析 二、芬兰基础教育公平性探析 三、芬兰基础教育效率探析 D1三节芬兰基础教育奇迹探因 一、重视学习和教育的文化传统 二、公平高质的受教育机会 三、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合理兼顾 四、高质量的师资 五、坚持独特的教育发展道路 六、相对单一的民族和互相信任的社会文化 七、社会福利制度 八、学校建筑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九、快乐的学习环境 十、多元化的学生支持系统 D1四章芬兰基础教育管理 **节国j1a与地区层面的基础教育行政架构与监管 一、行政组织架构与部门职责 二、监管手段 D1二节地方和学校层面的基础教育管理 一、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自主权 二、学校管理委员会的组织与职能 D1三节校长与学校管理 一、校长的角色与职能 二、校长的xuan用 三、校长的培训 D1四节教师与学校管理 一、教师的角色、职能与资格要求 二、教师的培训 D1五节学生管理 一、学生的常规性管理 二、学生的教育与职业指导咨询体系 D1五章芬兰基础教育课程 **节基础教育课程权力发展演变 一、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之前:基础教育课程以高度集权为特征 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国j1a课程权力不断下放 三、21世纪以来:国j1a课程权力适当回收上移 D1二节基础教育课程理念 D1三节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权力架构和生成机制 一、权力架构 二、生成机制 D1四节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实施与评价体系 一、课时分配 二、国j1a课程标准 三、地方和学校课程及教材 四、学校课程具体实施 五、课程学习评价 D1六章芬兰基础教育教学 **节教学变革 D1二节教学理念 一、国j1a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学理念 二、教师所应具有的具体的教学理念 D1三节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一、芬兰教师教学工作的范围 二、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 三、教师教学过程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D1四节特色课程教学 一、手工课程 二、科学课程 三、外语课程 D1五节芬兰中小学教师教学的特点 D1七章芬兰基础教育评估 **节教育评估的背景 一、历史发展背景 二、教育行政管理背景 三、法律政策背景 四、国际教育评估背景 D1二节教育评估系统概述 一、国j1a指标 二、学习成果评估系统 三、评估项目 D1三节教育评估的机构范围 D1四节国j1a层面的基础教育评估 一、评估的目标、范围、原则、过程 二、评估的对象、指标以及标准 三、基于效率的基础教育评估 四、基于有效性的基础教育评估 五、基于经济性的基础教育评估 D1五节学校层面的基础教育评估 一、效率的评估 二、有效性的评估 三、经济效益的评估 D1六节芬兰基础教育评估的启示 一、建立健全教育评估的法律保障体系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估理念 三、建立多层次、内外部相结合的教育评估体系 四、制定科学全面有效的教育评估指标 D1八章芬兰基础教育师资 **节芬兰教师教育发展历程 D1二节为什么芬兰教师职业是个好职业? D1三节如何成为教师?——芬兰教师的招生方式 D1四节如何培养教师?——芬兰教师教育专业结构 D1五节教学实践场所——教师培训学院 D1六节教师职业的受欢迎程度 D1七节芬兰教师的工作时长 D1八节芬兰教师专业发展 D1九节芬兰教师教学反思的时间 D1九章芬兰政府如何应对2世纪基础教育的挑战 **节芬兰当前社会和教育正面临的挑战 一、芬兰正面临失去*民主透明、*具经济竞争力、*公平的国j1a桂冠的危险 二、芬兰教育的不公平性有所增加 三、芬兰政府开始强调教育投入产出比可能不利于学校发展 四、学校教育亟须满足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五、学校教育亟须进一步丰富教学和学习环境与形式 六、学校教育亟须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 七、学校教育目标应进一步由知识传授转向创造力培养 八、校长和教师的领导、管理及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D1二节芬兰政府应对挑战的举措 一、颁布系列政策文件引L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二、厘定以未来公民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目标 三、进一步推进课程整合性与多样性 四、进一步提升校长与教师多方面能力 五、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六、进一步强调学校整合式发展 七、进一步加强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凝聚力 附录 一、名校简介 二、教育家简介 后记 |
| 丛书靠前卷:基础教育卷 重点考察研究对象国的基础教育 即小学到高中阶段。以描述对象国的基础教育现状为主 需要的时候做部分的历史回顾。以国别为界 xuan取10个国j1a 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 纵深研究各国近11年来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状 重点关注各国基础教育的特点和亮点。 |
我以一个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兵的身份来评价这本书,我的感受是复杂而又激动的。这本书最成功的一点,是它成功地捕捉到了芬兰教育中那种“慢工出细活”的节奏感。在大家都追求“加速”和“超前学习”的当下,芬兰却坚持让孩子在关键的早期阶段保持童真,重视游戏和非结构化的学习时间。书中对“少即是多”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投入不是延长学习时间,而是提高单位时间的质量和深度。康建朝先生的文字,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人文的关怀,他并没有把芬兰描绘成一个完美的乌托邦,而是客观地指出了其面临的挑战,比如如何应对日益多元化的移民社会等问题。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让这本书的权威性大大增加。它是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是关乎人的成长,而非机器的生产。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堪称一绝,因为它充满了故事性,而不是冷冰冰的理论堆砌。我尤其喜欢其中穿插的芬兰家长和学生的访谈片段,这些“小人物”的声音,让宏大的教育改革变得鲜活起来。比如,书中提到芬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焦虑感远低于其他国家,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学习的数学知识点少,而是因为他们对“为什么学”的理解更深刻,并且知道错误并不可怕。作者通过对比的方式,巧妙地揭示了评估体系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动力的巨大影响。对于渴望了解国际前沿教育实践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无可替代。它详尽地描绘了一个以学生福祉为中心、高度信任专业人士的教育生态系统。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教育观得到了全面的重塑,它不仅仅提供了一种芬兰模式,更提供了一种面向未来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愿景。这本书绝对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启发。
评分翻开这本书,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它简直像是一股强劲的改革之风,吹散了我们长期以来对“唯分数论”的迷信。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公平性”的论述,这才是芬兰教育最让人敬佩的核心价值。它详细剖析了芬兰是如何通过极高的资源均衡化,确保无论孩子出身如何,都能在本地的公立学校获得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的决心和具体措施,远比我们口头上的“教育公平”来得更有力度。书中对特殊需求儿童的融合教育的描写,也让我深受触动,那种将支持系统无缝嵌入主流课堂的做法,远比我们常见的“特殊班级隔离”更加人性化。康建朝先生的文字功底扎实,他引用的数据和案例都很有说服力,让你在为芬兰的成就感到惊叹的同时,也忍不住开始审视我们自己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这本书读起来,与其说是阅读一本介绍芬兰教育的书,不如说是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批判和未来展望。
评分说实话,起初我对这么一本关于“他国”教育体系的书抱有怀疑态度,总觉得移植性不大。然而,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反思”。它没有鼓吹照搬,而是细致地拆解了芬兰教育成功的基石——社会信任和专业自治。作者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义,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在芬兰,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他们拥有极高的职业地位和话语权。书中对比了我们体系中教师常常被行政事务和评估指标所累的现状,这种对比读起来让人心头一紧。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它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几个关键主题(如评估改革、早期学习重点、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层层递进,使得复杂的体系变得清晰易懂。对于任何一个教育决策者或者一线教师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蓝图,它教我们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建立配套的社会基础”。
评分这本《芬兰基础教育》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北欧教育理念的窗户,它不像传统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真切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康建朝先生的叙事方式,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芬兰教育体系的宏观介绍,而是深入到日常的课堂实践中去,让我们看到了那些被津津乐道的“无考试、少作业”背后,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比如,书中对“现象式教学法”的阐述,让我这个长期关注教育改革的人茅塞顿开。它不是简单地把不同学科知识点硬塞给学生,而是围绕一个真实世界的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主动性。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反思了自己过去接受的教育,那种为了应试而学习的模式,是多么地扼杀了创造力。而且,书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描述也极其到位,芬兰教师那种被充分信任、拥有高度自主权的状态,是任何教育体系都梦寐以求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芬兰的经验,更是在提供一种全新的教育哲学思考的起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