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3册 罗大伦的书籍图解舌诊+手诊+面诊 不伤害体质的有效调理方法 中医养生营养保健家 庭保健畅销书

全3册 罗大伦的书籍图解舌诊+手诊+面诊 不伤害体质的有效调理方法 中医养生营养保健家 庭保健畅销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大伦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养生
  • 舌诊
  • 手诊
  • 面诊
  • 家庭保健
  • 营养保健
  • 健康
  • 罗大伦
  • 图解
  • 中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教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63332980012
商品编码:2876897518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套装数量: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书名:三分钟面诊

原价:29.80元

作者: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 编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

出版日期:2010-9-1

ISBN:9787546333212

字数:240000

页码:25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媒体评论


编辑推荐

 


 

62种病症面部信息图形全解
面部特征详解 对症手法
3分钟轻松解读藏在脸上的身体密码
全面详尽地解读了面色与身体的关系
手把手教你快速掌握面诊要领,易学好懂
察颜观色三分钟
五 形 金、木、水、火、土,五种面形养生要点
五 色 赤、青、黄、白、黑,五种面色全图解
反射区 解读面部数十个反射区,随时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对症诊察 62种疾病的面部征象和方法


目录


目录

 


 

【序 言】花三分钟把握自己的健康
阅读导航
心脏的自我检测
肝脏的自我检测
脾脏的自我检测
肺脏的自我检测
肾脏的自我检测

基础篇:认识面诊
章 面诊基础知识
001 何为面诊
002 面诊的理论依据
003 脏腑在面部的分布
004 面诊时的距离
005 面诊要部位、气色合参
006 怎样望色
007 掌握面诊要点

第二章 面部的形、神、色
008 形、神、色要综合考察
009 木形人 肝经气血旺盛
010 火形人 心经气血旺盛
011 土形人 脾经气血旺盛
012 金形人 肺经气血旺盛
013 水形人 肾经气血旺盛
014 得神 精神气足,预后良好
015 少神 神气不足,体质虚弱
016 失神 精损气亏,预后不良
017 假神 病人临终前的预兆
018 什么是正常的面色
019 脏腑异常时的面色
020 头发的健康与不健康

第三章 头面部的脏腑反射区
021 面与脏腑的分属
022 眼与脏腑的分属
023 鼻与脏腑的分属
024 人中与脏腑的分属
025 唇与脏腑的分属
026 耳与脏腑的分属
027 舌与脏腑的分属
028 牙齿与脏腑的分属

第四章 病容:疾病发出的信号
029 面色赤色 主热
030 面色青色 主寒/主痛/主风/主肝病
031 面色黄色 主热/主湿/主脾虚
032 面色白色 主寒/主气血虚
033 面色黑色 主虚/主寒/主痛/主瘀血

实践篇:应用面诊

第五章 望头诊病
034 少白头 肾气不足/情志不舒使得肝郁气滞
按摩关元穴,还您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
035 头皮屑增多 新陈代谢过于旺盛
按摩三阴交,和头皮屑说拜拜
036 头总是不自觉地摇动 肝火太盛
按摩期门穴,叫停不听使唤的头
037 身体消瘦 脾胃气虚/体内有虫
按摩公孙穴,让脾胃恢复健康
038 身体肥胖 饮食失调
按摩消泺穴,轻轻松松把身瘦
039 满头大汗 体内湿热/阳气不足
按摩肩髃穴,调理多汗症状
040 盗汗 心血不足/阴虚内热
按摩少商穴,解除盗汗的烦恼

第六章 望面诊病
041 面色发红 体内有热
按摩大杼穴,对身体进行冷处理
042 面色发白 气血不足/体内寒气太盛
按摩小海穴,让脸色红润起来
043 面色发青 体内有寒气/阳气虚弱
按摩风门穴,赶走身体里的寒气
044 面色发黑 肾气不足/体内有瘀血
按摩涌泉穴,迅速改善面色
045 面色发黄 体内气血不足/水湿停滞
按摩血海穴,让气血畅通无阻
046 面部红肿 体内有热
按摩中冲穴,不做大红脸
047 面部浮肿 脾气不足
按摩目窗穴,使面部回复自然
048 面部抽搐 肝气抑郁/络脉受阻
按摩会穴,让脸听从指挥

第七章 望眼诊病
049 眼睛发黄 体内湿热/瘀血/脾虚血亏
按摩青灵穴,可眼睛发黄
050 上眼皮下垂 中气下陷/身体感受了风邪/气血瘀滞
按摩阳白穴,让眼皮回复原位
051 眼睛发红 体内有热/感染了病毒
按摩解溪穴,不再做红眼太狼
052 瞳神散大 体内有火气在上升
按摩神门穴,聚精会神从现在开始
053 眼睛不停眨动 肝虚血少
按摩瞳子髎穴,让漂亮的眼睛定格
054 眼内障 阴精不足
按摩四白穴,拥有明亮双眸不是梦
055 针眼 体内有热毒/脾气虚弱
按摩角孙穴,让毒素无处藏身
056 眼睑肿胀 体内有热积聚/湿气停
按摩攒竹穴,不做绿豆蛙
057 两眼无神 体内血气亏损
按摩养老穴,让眼睛重新焕发光
058 眼睛流泪 体内肝血不足
按摩承泣穴,不做爱哭鬼
059 白睛上长小泡 心火上升/脾胃湿
按摩天井穴,消灭白睛上的小泡

第八章 望鼻诊病
060 流鼻血 体内有火
按摩迎香穴,关住鼻血的闸门
061 流鼻涕 体内湿热
按摩飞扬穴,从此神采飞扬
062 鼻子上生疮 体内有热
按摩通天穴,畅通经络

第九章 望耳诊病
063 耳内长肉 体内有热毒
按摩颅息穴,耳朵变聪灵
064 耳内流脓 热火上升
按摩耳门穴,肃降体内浊气
065 耳朵流血 肝火上升
按摩太冲穴,平熄肝火

第十章 望口唇诊病
066 口中生疮 体内有火/中气不足
按摩阳谷穴,口疮不再来
067 嘴唇燥裂 脾胃热气太盛
按摩下廉穴,通畅经络气血
068 嘴唇青紫 脾阳之气太弱/气血瘀滞
按摩天冲穴,补足体内不足的阳气
069 咽喉肿痛 体内热气太盛/体内有毒
按摩经渠穴,还你一副金嗓子
070 咽喉溃烂 身体感染了病毒/体内有火
按摩鱼际穴,给身体降降火
071 流口水 感受了风邪/脾虚/胃中的热气上升
按摩地仓穴,赶走馋嘴猫
072 嘴唇颤动 胃火上传/脾虚血燥
按摩水沟穴,情况紧急就找它
073 痰多 肾虚/脾胃虚寒
按摩丰隆穴,痰症数它灵

第十一章 望舌诊病
074 舌头开裂 热气太盛
按摩脑户穴,清热降浊又升清
075 舌头萎缩 体内有痰湿/心脾虚弱
按摩太白穴,各种脾虚全拿下
076 舌头发红 体内有热
按摩中府穴,肺腑畅通无阻碍
077 舌上无苔 肾阴不足/气血虚弱
按摩廉泉穴,水液开阖全靠它
078 舌头干燥 阳气太盛/阳气太虚
按摩曲池穴,让舌头润泽起来
079 舌头青色 体内有寒气凝结/体内有瘀血
按摩商阳穴,体内血气畅通无阻
080 舌头紫色 血液中有热毒/体内有瘀血
按摩阳溪穴,清内瘀顺气血
081 舌头淡白色 气血不足/脾虚
按摩太渊穴,让体内气血充盈起来
082 舌苔白色 身体里有寒气/脾虚
按摩天枢穴,调理脾胃的好帮手
083 舌苔黄色 体内有湿热
按摩足窍阴穴,排湿又泄热
084 舌苔灰黑色 脾功能衰弱/痰饮内阻/湿热内蕴
按摩足临泣穴,恢复舌头红润
085 舌苔溃烂 胃功能失调/宿食积滞
按摩足三里穴,口腔清新健康
086 舌苔黄腻 痰热蕴积在肺/肝胆功能失常/大肠湿热
按摩劳宫穴,送你一颗清热解毒丸
087 舌苔白腻 外感寒湿/湿气内阻
按摩阴陵泉穴,排除体内多余水液

第十二章 望齿、龈诊病
088 牙齿松动 阳明经热/肾气虚
按摩尺泽穴,的补肾方法
089 咬牙 心胃有火/身体里有蛔虫/气血虚弱
按摩液门穴,强心又泻火
090 牙龈溃烂 胃热太盛
按摩三间穴,坚固牙齿的根基
091 牙龈出血 体内有火
按摩曲池穴,保护好牙齿外衣
092 牙龈萎缩 胃火上炎/气血亏损
按摩合谷穴,牙龈不再脱落
093 牙齿焦黑 下焦太热/肾热胃燥/冷风侵
按摩承光穴,还你一口洁白的

第十三章 望颈部诊病
094 颈项肌肉强直 外感风寒使经脉气血
按摩天柱穴,让颈部灵活转动
095 颈项粗大 气血不畅
按摩扶突穴,气血畅通无阻

附录 本书所用穴位精选简介


内容介绍


内容提要

 


 

中医面诊是我国历代医家几年来诊断疾病的宝贵经验的积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中医利用人的面部变化特征来确定是否患病以及患病的轻重,更有“察言观色”的说法。
面诊就是透过面部反射区观察脏腑疾病与健康状况的诊法,即医生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对面部整体及五官进行观察,从而判断人体全身与局部的病变情况。通过对面部形态、颜色、肌肤、瑕点分布等方面的观察,从而得知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状态,简而言之就是“看五官,观气色,辨脏腑之病”。通过诊断或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给我们提供和预防的根据。
面部的变化与内脏的疾病息息相关,当内脏发生病变,即在面部有所反映。因面部为脏腑气血的外荣,又为经脉所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面部都有一定的反射区,而脸面就是脏腑的外衣。面诊就是通过观察这些部位神、色、形态等的变化来判断五脏六腑各个部位的健康状况。这一方法在被用于疾病诊断时常灵验,被称为“神明之术”。
面部反映整体各部位生理信息,使面部成为整体完整的缩影。面部的各部分属不同的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传统的面部脏腑是在《黄帝内经》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现代面部各部分属,是在生物全息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亦就是整体内脏在面部的缩影。面部色诊,主要是通过望诊来观察面部各部位的色泽变化,了解内在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面色是脏腑气血的外观,也是疾病变化的反映。中国人的面色微黄而带红润,略有光泽,称为“常色”;有病时,皮肤的光泽发生变化,称为"病色"。
面部络脉丰富,从面部的望诊,不仅能诊察出面部本身病变,而且可以了解正气的盛衰及邪气的深浅,推测病情的进退顺逆,确定其预后。因此,面诊在诊断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够发现面部与对应脏腑部位的变化,通过诊察面部,探知与其相关脏腑的疾病,并采取恰当诊疗措施,及时进行诊疗、医治,便能去病强身,从而获得健康美好的生活。
繁忙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使现代人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快节奏和紧张的工作致使很多人的身体出现了“亚健康”的状态。不规律的作息和较大的压力,影响了身体健康。怎样才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以的状态面对工作和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关心的问题。只有及时发现自身身体问题,才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本书对面部诊断法,做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内容分为基础和实践两个部分,基础——将人们带进面诊的氛围中来,教给人们了解面诊、学习面诊的入门知识。实践——以面诊的实际操作手法、具体的诊疗方法呈现给大家,方便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自我诊病的常识,易于学习与掌握,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开篇前的“五脏自我检测”篇章,为我们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测提供了一个快捷的通道。本书将详尽的图解与文字有机地结合,在方便阅读的同时,您可以更直观地参照图解来对照自身面部的变化特征,诊断自身病痛并通过观察图解呈现出来的对应病症来有效去除病灶、预防疾病的发生,是一本一专多能的综合性读物。通俗的语言与易学好懂的例证,适合各年龄段和关注自身健康的人使用。希望本书可以成为您和家人以及朋友健康路上的好伙伴。停下来,让我们花三分钟的时间,来把握健康!衷心地祝愿您一生健康、平安!



《中医养生智慧:舌、手、面相的奥秘与身心调和之道》 这是一本深入探索中国传统医学精髓,将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养生保健指南。它并非为您提供一套僵化的“绝招”,而是带领您走进一个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去理解身体的语言,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并运用恰当的方法,温和而有效地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本书聚焦于中医诊断中三个至关重要的窗口:舌、手与面部。这三者并非独立的表象,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折射出人体的内在状态。通过对它们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们可以窥见身体的阴阳盛衰、脏腑功能、气血盈亏,以及潜在的健康隐患。本书将带您一一揭示这些神秘的面纱。 第一部分:舌象——身体的“内部照相机” 舌头,在中医看来,是一面“内部照相机”,它直接与五脏六腑相连,其颜色、形态、舌苔的变化,都忠实地记录着身体的真实状况。 舌体形态的解读: 您将学会区分舌头的胖瘦、齿痕、裂纹、点刺等不同形态所代表的意义。例如,舌头边缘出现的齿痕,往往提示脾胃功能失调,湿气较重;舌体胖大、颜色淡白,可能表明气血不足,阳气虚弱;而舌体瘦薄、颜色深红,则可能预示着阴虚火旺。本书会详细讲解这些形态变化的成因,以及它们与具体脏腑功能的关联。 舌色变化的玄机: 舌头的颜色是判断身体寒热虚实的重要依据。淡白、红、深红、紫,每一种颜色都蕴含着独特的信息。淡白舌多见于阳气虚衰、气血不足;红舌则常表示体内有热;而紫舌,则往往是血瘀的表现,提示血液循环不畅,可能伴有疼痛。您将了解这些舌色背后的生理机制。 舌苔的“健康密码”: 舌苔的厚薄、润燥、颜色(白苔、黄苔、黑苔、灰苔等)更是身体湿热、寒邪、痰浊的重要指示器。薄白苔是健康的标志,而厚腻苔、黄腻苔则往往提示体内湿热壅盛,消化不良;地图舌、剥苔等则可能与免疫力下降、胃肠功能紊乱有关。本书将为您一一解析舌苔变化的深层原因。 舌诊的实践应用: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提供大量的舌象图片,并配以详尽的文字解读,帮助您在实践中识别各种舌象。您将学会如何在家中、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自己和家人的舌头,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信号,从而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 第二部分:手诊——身体的“触感地图” 手部,是人体的“触感地图”,其上的掌纹、颜色、温度、润泽度等变化,同样能反映出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掌纹的细微之处: 您将了解生命线、智慧线、感情线等主要掌纹的生理学意义,以及它们与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相关性。例如,生命线的深浅、长短、断裂、岛纹等,可能与人体的生命力、内分泌、消化系统等存在一定的联系。 手掌颜色的诊断: 手掌的颜色变化,如苍白、红润、青紫、暗黄等,是判断气血循环、脏腑功能的重要线索。苍白的手掌可能提示贫血或气虚;青紫的手掌则可能与血瘀、寒凝有关;而暗黄的手掌,有时也与肝胆功能或消化系统问题相关。 指甲的“健康信号”: 指甲的变化,如月牙的多少、指甲的颜色、形态(如凹陷、竖纹、横纹等),也能间接反映身体的营养状况、微量元素是否缺乏,以及是否存在某些慢性疾病。例如,指甲脆弱易断可能与缺铁、缺钙有关;指甲上的竖纹可能提示身体疲劳或肝脏负担过重。 手部其他体征的解读: 手部皮肤的干燥、油腻、是否有斑点、是否有水泡等,都是身体内部状况的体现。本书将引导您关注这些细节,并将其与具体的脏腑功能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联系起来。 手诊的临床意义: 通过手诊,您不仅能了解到身体当前的状况,还能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有所预警。本书将结合大量实例,演示如何通过对手部细微变化的观察,对身体进行初步的判断,并提供相应的调理建议。 第三部分:面诊——容颜下的健康密码 面部,是身体的“公示板”,它不仅承载着我们的容貌,更映照出身体的健康密码。中医认为,面部与人体各脏腑都有密切的联系,面部的变化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直观反映。 面部各区域的对应关系: 您将学会将面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了解每个区域分别对应身体的哪个脏腑。例如,额头与心、胃相关;鼻梁与脾、胃相关;两颊与肺、肝相关;下巴则与肾、生殖系统相关。 面部颜色的分析: 面部颜色的异常,如面色晦暗、面色苍白、面色发红、面色发黄等,都能提示身体的不同问题。例如,面色晦暗可能与肾虚、血瘀有关;面色苍白多见于气血不足;面色发红则可能提示体内有热。 面部色斑、痤疮的成因: 许多人脸上的色斑、痤疮并非简单的皮肤问题,而是身体内部失调的信号。本书将深入分析不同部位色斑、痤疮的成因,例如,额头长痘可能与心火旺盛、睡眠不足有关;下巴长痘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生殖系统问题有关;脸颊长斑可能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有关。 眼部、口唇、眉毛的变化: 眼睑的浮肿、眼袋的出现、眼白的颜色、口唇的颜色、舌头的伸缩、眉毛的脱落或稀疏,这些细微的变化都蕴含着重要的健康信息。例如,眼睑浮肿可能提示脾虚湿盛;口唇发白则多见于贫血;眼白发黄可能与肝胆功能有关。 面诊的整体观: 本书强调面诊并非孤立的诊断方法,而是需要结合舌诊、手诊以及患者的整体症状进行综合判断。您将学会如何将面部信息与其他信息相结合,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身体状况。 第四部分:不伤害体质的有效调理方法——温和而持久的健康之道 理解了舌、手、面部的语言后,本书将重点引导您掌握一套不伤害体质的温和调理方法。这套方法强调“顺势而为”、“因人而异”,避免过度干预,而是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的内在环境,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饮食调养的智慧: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本书将为您详细讲解不同体质的人群,在饮食上应该如何选择。例如,湿热体质的人应该多食清淡、利湿的食物,避免肥甘厚味;阴虚体质的人则应多食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辛辣燥热的食物。您将学会如何根据舌、手、面部的信号,来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 起居作息的科学: 顺应自然规律是养生的基石。本书将指导您如何根据季节变化、昼夜节律,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伤神。您将了解不同脏腑在不同时辰最需要休息和养护,并学会如何通过调整作息来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 情志调养的艺术: “七情致病”,情志的过度波动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本书将教您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通过正念、冥想、适当的运动等方式,来疏导不良情绪,保持心情的舒畅。您将理解情绪与脏腑功能的相互影响,并学会如何通过调养情志来促进身体健康。 穴位按摩与经络疏通: 掌握一些简单易学的穴位按摩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身体的各种不适。本书将介绍一些常用且安全有效的穴位,以及针对不同症状的按摩手法。您将学习如何通过点按、揉捏、刮痧等方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生活习惯的优化: 除了以上几点,本书还将从运动、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指导。您将了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何改善居住环境,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看似零散的生活细节,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个性化调理的原则: 本书最核心的理念在于“不伤害体质”。这意味着,调理方法必须因人而异,针对个体差异,采取最温和、最适合的方式。您将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舌、手、面部特征,以及身体的具体反应,来选择和调整最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案,真正实现“知己知彼,百病不侵”。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中医理论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不是枯燥的医学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实用的方法和生动的案例。您将在阅读中,不断地发现“原来如此”,并从中获得解决自身健康困惑的灵感和方法。 无论您是希望改善亚健康状态,还是想为家人提供更科学的健康指导,亦或是对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充满好奇,本书都将是您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它将带领您开启一段探索身体奥秘、掌握健康主动权的精彩旅程,让您在理解身体语言的基础上,学会与身体和谐共处,享受持久而安宁的健康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接触这套书,完全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推荐的。起初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它带给我的震撼远超预期。这本书的“图解”二字,绝非虚设,每一页都充满了高质量的插图,将舌诊、手诊、面诊的各种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最看重的是它“有效调理方法”的部分。很多养生书,可能讲了很多理论,但真正到了怎么做,就含糊其辞了。而这本书,对于每一个通过观察身体信号发现的问题,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调理建议,涵盖了饮食、生活习惯、甚至穴位按摩等多个方面。而且,它始终贯穿着“不伤害体质”的核心理念,让我对中医的“辨证论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让你盲目地去“补”,而是告诉你,身体就像一面镜子,它发出的信号,是你了解自己身体状态的最佳途径。学会读懂这面镜子,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医养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问,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

评分

我一直对罗大伦老师的中医科普非常感兴趣,他总能把复杂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而且落到实处。这套关于身体观察的图解书,更是让我惊喜连连。我尤其推崇它在“家庭保健”方面的实用性。以前,小毛小病,要么忍着,要么就想着赶紧去医院打针吃药。但看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在家自己做初步的判断和调理。比如,通过观察家人的脸色,就能大致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是肝气不舒,还是脾胃虚弱,书里都有详细的图文对照和讲解。这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能力的提升,让我觉得更有信心和底气去照顾家人的健康。而且,它强调的是“不伤害体质”,这对于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来说,尤为重要。那些猛药、峻补的方法,孩子可能承受不了,老人可能身体也吃不消。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温和、可持续的养生之道,让我觉得很踏实。它不是那种速成班,而是教你如何成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第一守护者”。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健康比较关注的人,但总是感觉中医养生太玄乎,各种理论看得我头晕。直到我翻开罗大伦老师的这套书,我才明白,原来中医离我们这么近!特别是它关于“营养保健”的解读,让我眼前一亮。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吃什么“好”,而是结合了中医的体质辨识,告诉你根据自己的体质,应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食物。比如,我之前一直以为某些食物是“万能”的滋补品,但看了书之后,才发现,对于我这种体质的人来说,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它提倡的是一种“个性化”的养生方式,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需求,然后做出最明智的选择。这比盲目跟风各种所谓的“健康食品”要有效得多,也安全得多。而且,书中提到的调理方法,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到的,比如如何通过喝水来调理肠胃,如何通过调整作息来改善睡眠质量,这些都非常实用。它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去“养生”,而是主动地去“管理”自己的健康。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养生小白”,我对罗大伦老师的这套书可以说是“醍醐灌顶”。我一直对中医的“望闻问切”很好奇,但总觉得自己没法掌握。这套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把“舌诊”、“手诊”、“面诊”这些技巧,用大量精美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一点一点地剖析给你看,让你能够非常直观地学习。我特别喜欢书里反复强调的“不伤害体质”的原则。很多时候,我们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反而可能因为用了错误的方法而伤了身体。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引导者,它告诉你如何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然后再根据身体的反应,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调理方式,而不是盲目地去“治”。这种“以人为本”的养生理念,让我觉得非常受用。我尝试着对照书中讲解的方法,观察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变化,竟然真的发现了一些之前忽略的小问题,并且根据书中的建议进行了一些调整,感觉身体比以前更舒适了。这套书,让我对中医养生充满了信心,也让我看到了在家就能进行科学健康管理的希望。

评分

这本书真是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中医世界!一直以来,我对中医的认识仅限于一些零散的养生知识,总觉得它神秘又难以捉摸。但罗大伦老师的这套书,用图解的方式,把舌诊、手诊、面诊这些看似高深的学问,一下子变得生动形象,触手可及。我最喜欢的是它那种“不伤害体质的有效调理方法”的理念,这太重要了!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养生,反而可能会因为方法不对而伤了身体。这本书的讲解,充满了对身体的尊重和关怀,它教你如何观察身体发出的信号,然后通过温和、自然的方式去调理,而不是粗暴地对抗。比如,书中关于舌苔颜色的变化,不同部位的舌纹,都配有清晰的图片,让你一眼就能辨认。我尝试着对照自己的舌头,竟然真的找到了很多之前没注意到的身体小问题,而且书里给出的饮食、作息建议,都很具体,很容易实践。这种“由内而外”的养生思路,让我觉得非常安心和有力量。它不是让你去吃什么昂贵的补品,而是教你如何通过日常的点滴,让身体自己恢复平衡。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