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簡直是業餘水平,光是看著就讓人提不起興趣去翻閱。插圖質量低劣,色彩模糊,很多關鍵的穴位和經絡走嚮根本看不清楚,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我買這本書本來是想係統學習一下颳痧的手法,結果發現書裏對力度的把握、操作的順序描述得含糊其辭,完全沒有實操指導的細緻和耐心。翻開內頁,目錄結構混亂,主題跳躍性極大,好像是把零散的講義隨便拼湊起來一樣,根本找不到一個清晰的學習路徑。更彆提印刷質量瞭,紙張粗糙,油墨味刺鼻,拿在手裏總覺得不舒服,實在是對不起它標榜的“大全”二字。作為一個希望通過自學掌握一些傳統療法的人,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本粗製濫造的宣傳冊,而非一本值得信賴的教科書。我期待的是深入淺齣的講解,而不是這種敷衍瞭事的圖文堆砌。如果想真正瞭解這些養生方法,我可能還得另尋高明。
評分這本書的理論基礎簡直薄弱到令人發指,感覺作者對中醫的理解還停留在小學課本的水平。裏麵對“氣”、“血”、“經絡”的闡述空泛而缺乏深度,根本無法建立起一個嚴謹的認知框架。比如談到某個病癥的颳痧或艾灸方法時,完全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沒有病因分析,沒有循證依據,讀完後隻會留下更多的疑問,而非豁然開朗的感覺。對於我這種對傳統醫學抱有敬畏之心,希望能探究其深層原理的讀者來說,這種淺嘗輒止的介紹簡直是對知識的侮辱。我特彆關注瞭關於特定穴位反應的描述,但書中給齣的解釋往往是武斷的、缺乏曆史傳承和臨床經驗的支撐。總而言之,這本書在學術嚴謹性上是完全不及格的,更像是一個剛入門的愛好者隨手記下的筆記,而不是一本可以作為參考資料的工具書。
評分颳痧工具的選擇和保養,這本書也寫得極其不專業。它花瞭大量篇幅介紹瞭幾種非主流的颳痧闆材質,但對於最常用、最易獲得的牛角闆、砭石闆在實際使用中的細微差彆和各自的優缺點,分析得不夠透徹。比如,沒有詳細說明不同弧度颳痧闆在處理身體不同部位(如麵部、背部大麵積區域)時的適用性。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循痧手法的力度控製”,但文字描述過於抽象,沒有配上能直觀體現力量變化的圖例或動態說明,這對於需要精準控製力道的颳痧來說,簡直是緻命的缺陷。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颳痧的理解並沒有實質性的提升,隻是知道瞭一些概念,但如何將這些概念轉化為流暢、有效的物理操作,這本書完全沒能幫我跨越這個鴻溝。它停留在“知道”的層麵,卻無法引導我達到“做到”的境界。
評分關於艾灸的部分,這本書的處理簡直是敷衍至極,完全沒有展現齣“大全”應有的廣度和深度。它隻提到瞭幾種最基礎的灸法和幾個最廣為人知的穴位,對於不同體質如何辯證施灸、艾絨的選擇、溫灸的火候控製等核心技術點,著墨極少,甚至可以說是避而不談。我原本希望瞭解一些針對現代常見疾病,如頸椎病、慢性疲勞綜閤徵等的中醫艾灸方案,結果書中給齣的建議簡單粗暴,大多是“哪裏不舒服就灸哪裏”,這種缺乏辨證思維的指導是極其危險的。更令人惱火的是,對於艾灸的注意事項,例如禁忌人群、特殊體位下的操作風險等,也隻是寥寥數語帶過,完全沒有體現齣對讀者安全的重視。這本書在涉及艾灸技術時,更像是一個速查錶的殘缺版,而不是一個係統的教學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實在是太過說教化,讀起來枯燥乏味,讓人昏昏欲睡。它采用瞭一種居高臨下的口吻,仿佛讀者是什麼都不懂的門外漢,用一堆拗口的術語堆砌句子,卻鮮少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解釋和類比。我試著去理解其中關於“循經走竄”的描述,結果發現作者隻是簡單地羅列瞭一堆名詞,完全沒有結閤日常生活的實際場景進行說明。這種寫作方式極大地扼殺瞭讀者的學習熱情。如果是一本麵嚮大眾的養生書,流暢的敘事和親切的指導是至關重要的,但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錶現得一塌糊塗。讀到後麵,我幾乎是機械地翻閱,隻希望能快速找到我感興趣的某個特定操作步驟,但即便是找操作步驟,也常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無關的、空洞的理論段落中穿梭。體驗感極差,仿佛在啃一塊堅硬無味的石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