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芬蘭基礎教育 |
| 定價 | 80.00 |
| ISBN | 9787560859248 |
| 齣版社 | 同濟大學齣版社 |
| 作者 | 康建朝 |
| 編號 | 1201205490 |
| 齣版日期 | 2015-08-01 |
| 印刷日期 | 2015-08-01 |
| 版次 | 1 |
| 字數 | 355韆字 |
| 頁數 | 266 |
| 序 引言 **章芬蘭基礎教育改革 **節二戰後初期:保守落後的教育體係開始嚮教育公平化改革邁進 D1二節20世紀6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教育進行大刀闊斧的公平與質量改革 一、教育改革的背景 二、教育改革的內容 三、改革成功的保障因素與原因 D1三節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教育的新自由主義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二、改革的內容 三、改革的影響 D1四節基礎教育改革特點 D1二章基礎教育現狀 **節政治、經濟和社會背景 D1二節教育基本理念 一、根本理念——公平 二、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教育階段的具體理念 D1三節教育體係 一、學前教育 二、小學和初中教育 三、高中教育 四、高等教育 五、成人教育 六、特殊教育 D1四節基礎教育係統與要素詳述 一、類型 二、規模、投入與效率 三、師資 四、學期 五、課時 六、評價與升學 七、課外活動 八、學生支持與指導谘詢 九、校餐 D1三章芬蘭基礎教育奇跡及探因 **節2000年之前芬蘭基礎教育國際地位 D1二節2000年之後芬蘭基礎教育奇跡 一、芬蘭基礎教育質量探析 二、芬蘭基礎教育公平性探析 三、芬蘭基礎教育效率探析 D1三節芬蘭基礎教育奇跡探因 一、重視學習和教育的文化傳統 二、公平高質的受教育機會 三、集權管理與分權管理閤理兼顧 四、高質量的師資 五、堅持獨特的教育發展道路 六、相對單一的民族和互相信任的社會文化 七、社會福利製度 八、學校建築設計的科學性與閤理性 九、快樂的學習環境 十、多元化的學生支持係統 D1四章芬蘭基礎教育管理 **節國j1a與地區層麵的基礎教育行政架構與監管 一、行政組織架構與部門職責 二、監管手段 D1二節地方和學校層麵的基礎教育管理 一、地方和學校層麵的自主權 二、學校管理委員會的組織與職能 D1三節校長與學校管理 一、校長的角色與職能 二、校長的xuan用 三、校長的培訓 D1四節教師與學校管理 一、教師的角色、職能與資格要求 二、教師的培訓 D1五節學生管理 一、學生的常規性管理 二、學生的教育與職業指導谘詢體係 D1五章芬蘭基礎教育課程 **節基礎教育課程權力發展演變 一、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之前:基礎教育課程以高度集權為特徵 二、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期:國j1a課程權力不斷下放 三、21世紀以來:國j1a課程權力適當迴收上移 D1二節基礎教育課程理念 D1三節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權力架構和生成機製 一、權力架構 二、生成機製 D1四節基礎教育課程管理、實施與評價體係 一、課時分配 二、國j1a課程標準 三、地方和學校課程及教材 四、學校課程具體實施 五、課程學習評價 D1六章芬蘭基礎教育教學 **節教學變革 D1二節教學理念 一、國j1a課程標準所體現的教學理念 二、教師所應具有的具體的教學理念 D1三節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 一、芬蘭教師教學工作的範圍 二、教師具體的教學行為 三、教師教學過程中社會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D1四節特色課程教學 一、手工課程 二、科學課程 三、外語課程 D1五節芬蘭中小學教師教學的特點 D1七章芬蘭基礎教育評估 **節教育評估的背景 一、曆史發展背景 二、教育行政管理背景 三、法律政策背景 四、國際教育評估背景 D1二節教育評估係統概述 一、國j1a指標 二、學習成果評估係統 三、評估項目 D1三節教育評估的機構範圍 D1四節國j1a層麵的基礎教育評估 一、評估的目標、範圍、原則、過程 二、評估的對象、指標以及標準 三、基於效率的基礎教育評估 四、基於有效性的基礎教育評估 五、基於經濟性的基礎教育評估 D1五節學校層麵的基礎教育評估 一、效率的評估 二、有效性的評估 三、經濟效益的評估 D1六節芬蘭基礎教育評估的啓示 一、建立健全教育評估的法律保障體係 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評估理念 三、建立多層次、內外部相結閤的教育評估體係 四、製定科學全麵有效的教育評估指標 D1八章芬蘭基礎教育師資 **節芬蘭教師教育發展曆程 D1二節為什麼芬蘭教師職業是個好職業? D1三節如何成為教師?——芬蘭教師的招生方式 D1四節如何培養教師?——芬蘭教師教育專業結構 D1五節教學實踐場所——教師培訓學院 D1六節教師職業的受歡迎程度 D1七節芬蘭教師的工作時長 D1八節芬蘭教師專業發展 D1九節芬蘭教師教學反思的時間 D1九章芬蘭政府如何應對2世紀基礎教育的挑戰 **節芬蘭當前社會和教育正麵臨的挑戰 一、芬蘭正麵臨失去*民主透明、*具經濟競爭力、*公平的國j1a桂冠的危險 二、芬蘭教育的不公平性有所增加 三、芬蘭政府開始強調教育投入産齣比可能不利於學校發展 四、學校教育亟須滿足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要 五、學校教育亟須進一步豐富教學和學習環境與形式 六、學校教育亟須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在教學和學習中的應用 七、學校教育目標應進一步由知識傳授轉嚮創造力培養 八、校長和教師的領導、管理及教學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 D1二節芬蘭政府應對挑戰的舉措 一、頒布係列政策文件引L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方嚮 二、厘定以未來公民能力培養為主的教育目標 三、進一步推進課程整閤性與多樣性 四、進一步提升校長與教師多方麵能力 五、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六、進一步強調學校整閤式發展 七、進一步加強多方利益相關者的凝聚力 附錄 一、名校簡介 二、教育傢簡介 後記 |
| 叢書靠前捲:基礎教育捲 重點考察研究對象國的基礎教育 即小學到高中階段。以描述對象國的基礎教育現狀為主 需要的時候做部分的曆史迴顧。以國彆為界 xuan取10個國j1a 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日本 縱深研究各國近11年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現狀 重點關注各國基礎教育的特點和亮點。 |
說實話,起初我對這麼一本關於“他國”教育體係的書抱有懷疑態度,總覺得移植性不大。然而,這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的“可操作性反思”。它沒有鼓吹照搬,而是細緻地拆解瞭芬蘭教育成功的基石——社會信任和專業自治。作者對教師角色的重新定義,讓我印象極為深刻。在芬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課程的設計者和學習過程的引導者,他們擁有極高的職業地位和話語權。書中對比瞭我們體係中教師常常被行政事務和評估指標所纍的現狀,這種對比讀起來讓人心頭一緊。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十分巧妙,它不是平鋪直敘,而是通過幾個關鍵主題(如評估改革、早期學習重點、學校與社區的關係)層層遞進,使得復雜的體係變得清晰易懂。對於任何一個教育決策者或者一綫教師來說,這本書都提供瞭一份極具價值的參考藍圖,它教我們的不是“做什麼”,而是“為什麼這麼做”以及“如何建立配套的社會基礎”。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堪稱一絕,因為它充滿瞭故事性,而不是冷冰冰的理論堆砌。我尤其喜歡其中穿插的芬蘭傢長和學生的訪談片段,這些“小人物”的聲音,讓宏大的教育改革變得鮮活起來。比如,書中提到芬蘭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焦慮感遠低於其他國傢,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學習的數學知識點少,而是因為他們對“為什麼學”的理解更深刻,並且知道錯誤並不可怕。作者通過對比的方式,巧妙地揭示瞭評估體係對學生心理健康和學習動力的巨大影響。對於渴望瞭解國際前沿教育實踐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的價值無可替代。它詳盡地描繪瞭一個以學生福祉為中心、高度信任專業人士的教育生態係統。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教育觀得到瞭全麵的重塑,它不僅僅提供瞭一種芬蘭模式,更提供瞭一種麵嚮未來的、以人為本的教育願景。這本書絕對值得反復品讀,每一次都會有新的啓發。
評分翻開這本書,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麵而來,它簡直像是一股強勁的改革之風,吹散瞭我們長期以來對“唯分數論”的迷信。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公平性”的論述,這纔是芬蘭教育最讓人敬佩的核心價值。它詳細剖析瞭芬蘭是如何通過極高的資源均衡化,確保無論孩子齣身如何,都能在本地的公立學校獲得同等優質的教育資源。這種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的決心和具體措施,遠比我們口頭上的“教育公平”來得更有力度。書中對特殊需求兒童的融閤教育的描寫,也讓我深受觸動,那種將支持係統無縫嵌入主流課堂的做法,遠比我們常見的“特殊班級隔離”更加人性化。康建朝先生的文字功底紮實,他引用的數據和案例都很有說服力,讓你在為芬蘭的成就感到驚嘆的同時,也忍不住開始審視我們自己體係中存在的結構性矛盾。這本書讀起來,與其說是閱讀一本介紹芬蘭教育的書,不如說是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批判和未來展望。
評分這本《芬蘭基礎教育》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北歐教育理念的窗戶,它不像傳統教科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真切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力。我特彆欣賞作者康建朝先生的敘事方式,他沒有僅僅停留在對芬蘭教育體係的宏觀介紹,而是深入到日常的課堂實踐中去,讓我們看到瞭那些被津津樂道的“無考試、少作業”背後,究竟是如何運作的。比如,書中對“現象式教學法”的闡述,讓我這個長期關注教育改革的人茅塞頓開。它不是簡單地把不同學科知識點硬塞給學生,而是圍繞一個真實世界的主題進行跨學科的整閤探索,極大地激發瞭孩子們的好奇心和主動性。讀完這部分,我立刻反思瞭自己過去接受的教育,那種為瞭應試而學習的模式,是多麼地扼殺瞭創造力。而且,書中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描述也極其到位,芬蘭教師那種被充分信任、擁有高度自主權的狀態,是任何教育體係都夢寐以求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芬蘭的經驗,更是在提供一種全新的教育哲學思考的起點。
評分我以一個在教育領域摸爬滾打瞭十幾年的老兵的身份來評價這本書,我的感受是復雜而又激動的。這本書最成功的一點,是它成功地捕捉到瞭芬蘭教育中那種“慢工齣細活”的節奏感。在大傢都追求“加速”和“超前學習”的當下,芬蘭卻堅持讓孩子在關鍵的早期階段保持童真,重視遊戲和非結構化的學習時間。書中對“少即是多”理念在教育實踐中的體現,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剖析。它告訴我們,真正的教育投入不是延長學習時間,而是提高單位時間的質量和深度。康建朝先生的文字,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人文的關懷,他並沒有把芬蘭描繪成一個完美的烏托邦,而是客觀地指齣瞭其麵臨的挑戰,比如如何應對日益多元化的移民社會等問題。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讓這本書的權威性大大增加。它是一劑清醒劑,提醒我們教育的本質是關乎人的成長,而非機器的生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