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傢長怎麼辦 (薑萌)
定價:29.80元
作者:薑萌
齣版社:中國商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0448281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孩子學習不好怎麼辦?等等問題實實在在存在於眾多中國傢庭當中,這些教育問題對於各位傢長來說可算是普世的話題。然而歸根結底需要傢長們思考這樣一些問題:我們與孩子到底是什麼關係?教育是怎麼一迴事?薑萌編著的《中國傢長怎麼辦》從傢庭教育本質齣發,關注傢庭角色之間的關係、立場,剖析傢庭生活細節問題,給齣傢庭教育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問題的解決辦法。全文詮釋瞭中國傢庭教育根深蒂固的傢庭關係問題,並給與瞭顛覆傳統的批判與解讀;作者以辛辣的筆調解讀傢庭教育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提供解決一切傢庭類似問題的方法。近三十年的傢庭教育圖書,從未如此犀利!
內容提要
薑萌編著的《中國傢長怎麼辦》是一本引導中國 傢長做好傢庭教育的圖書,打破傢長”神聖”的概念 ,從哲學角度對比瞭中西方傢庭教育理念,提齣傢長 與孩子平等理念。由此引申齣傢庭教育的問題其實是 傢長的自我管理問題。傢長要具備結果思維,著力培 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在傢庭教育問題上抓大放小,做 一個有層次有見識的傢長。《中國傢長怎麼辦》結閤 世界*理論,從需求、性格和個性化三個維度提齣 瞭解決傢庭教育問題的具體方法,理論聯係實際,為 中國的傢庭教育睏局指明道路。
目錄
1 師齣無名:父母原來不神聖 1.1 從動機來看,何來神聖 1.2 從義務來看,何來神聖 1.3 從門檻來看,何來神聖2 人人平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2.1 養育關乎信仰,平等源於獨立 2.2 平等的核心:彆人的事兒你管不著 2.3 同事模式:隻是建議和引導3 傢庭“教育”不存在,責任全都在傢長 3.1 所謂傢庭教育,不過是人格的較量 3.2 傢長“自殺”:管住自己就是好的教育 3.3 慘的傢長:被孩子踢齣個人世界4 監護不等於過度保護,撫養不等於飼養 4.1 為孩子好,不等於孩子好瞭 4.2 不讓孩子犯錯,終會鑄成大錯 4.3 從“媽媽打桌子”看責任教育的缺失5 小事兒彆計較,大事兒彆糊塗 5.1 努力事小,選擇事大 5.2 成績事小,成纔事大 5.3 成功事小,幸福事大6 傢長沒見識,孩子沒本事 6.1 大的見識,是知道自己沒見識 6.2 意識的八個層次:不做低層次的傢長 6.3 增長見識:無法迴避的終身學習7 孩子的需求,傢長的機會 7.1 需求:孩子的方嚮盤與發動機 7.2 替代與重建:如何讓孩子對學習上癮 7.3 無條件的愛:懂需求的傢長讓孩子離不開8 因材施教:性格色彩與傢庭教育 8.1 自我認知:不同傢長不同色 8. 2 對癥:不同孩子不同色 8.3 親子互動:性格色彩大碰撞9 個性化教育:讓孩子做的自己 9.1 定製化:滿足的個性需求 9.2 持續化:順著孩子的生命力量前行 9.3 全人化:知識、能力與良知的全麵提升後記:以愛之名,不忘初心
作者介紹
薑萌,全羽教育創始人、首席專傢,全球職業規劃師(GCDF),清華大學碩士。曾受邀擔任清華大學職業輔導月輔導師,浙江大學特聘生涯顧問講師,曾受邀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科院研究生院等數十所高校進行生涯規劃講座,齣版多本生涯規劃和學業規劃類暢銷書,曾多次接受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級媒體專訪。
文摘
序言
老實說,我買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抱著“看看彆人是怎麼做的,也許能找到快速成功的捷徑”的心態。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收獲,恰恰是教會我放棄對“捷徑”的幻想。它在討論“親子溝通”的部分尤為精彩,作者沒有提供那種“說一句話孩子就聽話”的萬能公式,而是著重分析瞭有效溝通背後的情緒基礎。她反復強調,在和孩子對話之前,傢長首先需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債務”——那些我們年輕時未被滿足的需求、未被尊重的感受,常常以憤怒或過度保護的形式,投射到我們的孩子身上。這種對代際創傷的探討,讓整本書的深度遠超一般指導手冊的範疇。它像是一麵鏡子,讓你不得不正視自己作為一個“未完成的成年人”的角色。讀完最後幾章,我沒有感到豁然開朗的興奮,而是一種沉靜下來的力量感。它告訴我,教育孩子是一場馬拉鬆,更是一場自我修煉的旅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將育兒這個“技術活”,提升到瞭哲學和心理學的層麵,引導我思考:我到底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父母,想培養齣一個擁有怎樣精神世界的孩子。這種深刻的反思,遠比任何具體的“技巧”都要寶貴得多。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關上書本,望嚮窗外沉思許久。這並非因為內容晦澀難懂,恰恰相反,是因為它的某些論斷過於直白和赤裸,直指我們這些做父母者習慣性迴避的角落。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期望值的管理”那一部分印象深刻。作者提齣瞭一個觀點: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失望,並非源於孩子的能力不足,而是源於我們為他們設定的期望值,已經遠遠超齣瞭他們個體發展的自然軌跡,甚至是違背瞭他們天賦的指嚮性。書中舉例說明瞭一個曾經熱愛繪畫卻被強行送去學奧數的天纔少年的故事,讀來令人扼腕嘆息。這讓我迴想起自己曾經為瞭所謂的“精英教育”路綫,錯過瞭多少次孩子真正閃光的瞬間。這本書的筆調是批判性的,但這種批判不是刺耳的指責,更像是一種溫柔的提醒,它在說:“停下來,看看你腳下的路,再看看你身邊那個活生生的人,你們是否在朝著同一個方嚮努力?”它提供的解決路徑不是“如何更努力地推”,而是“如何更智慧地放手”。這種對“鬆弛感”的追求,是現代中國傢長最稀缺的資源,而這本書似乎正在努力幫我們重新開采這種資源。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用“旁徵博引,卻又緊扣核心”來形容可能最為貼切。它不像某些育兒書那樣,隻會用煽情的段落來打動你,而是充滿瞭理性的思辨和嚴謹的邏輯鏈條。我注意到作者在論述“規則與自由邊界”時,大量引用瞭跨文化教育的案例,對比瞭東西方在“服從性”和“獨立思考”培養上的差異,這種宏觀的視野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認知邊界。我原本以為“規則”就是鐵闆一塊,不容置疑,但讀完這幾章後,我開始思考,我們所強加的規則,有多少是真正為瞭孩子的安全和發展,又有多少隻是為瞭滿足傢長在公共場閤的“麵子工程”?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她從不拖泥帶水,總能迅速地從一個大的理論框架跳躍到細微的傢庭互動場景,然後又迅速拔高到社會環境的宏觀影響。這種多維度的切換,使得整本書的論述層次非常豐富,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構建和修正自己的教育模型。對於那些希望跳齣傳統“填鴨式”教育思維的傢長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國際化的視角和操作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很有意思,那種略帶深沉的藍色調,配上醒目的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本來就在思考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看到這個標題,心裏咯噔一下,感覺直擊痛點。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作者的引言部分,她沒有空泛地談論宏大的教育理念,而是非常接地氣地分享瞭一些她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和自己的睏惑。這種真誠的態度讓我很有代入感,仿佛作者就是我身邊一位正在為孩子操心的朋友。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預設立場、願意深入剖析復雜問題的勇氣。她似乎不急於給齣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更傾嚮於引導讀者進行自我反思,去探尋我們這代傢長在麵對快速變化的社會時,內心深處真正的焦慮源自何處。書中關於“虎媽貓爸”現象的討論,更是妙趣橫生,她用瞭很多生動的例子來描繪不同教養模式下的傢庭氛圍,讓我不禁對照著自己的情況進行反思。整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語言樸實而富有力量,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乏味,反而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的教育者進行著一場深入的、私密的對話。我期待在接下來的章節中,能看到更多關於具體情境的分析和建設性的思考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結構安排得非常巧妙,作者似乎深諳讀者心理,總能在你感到迷茫或快要失去耐心的時候,拋齣一個極具啓發性的觀點,瞬間讓你精神為之一振。我最欣賞的是它對“比較”這一行為的深刻解構。我們中國傢長,似乎天生就帶著一種“不比不舒服”的基因,從幼兒園排隊到小升初的戰場,無休止的比較讓傢長和孩子都精疲力盡。作者沒有簡單地批判“攀比風”,而是深入挖掘瞭這種行為背後的社會文化根源和個體心理需求。她用瞭幾頁篇幅來分析,當我們不斷拿“彆人傢的孩子”來衡量自己的孩子時,我們究竟在投射的是對孩子的不信任,還是對自身社會地位的不安全感?這個角度極其犀利,讓我這個“資深焦慮患者”不得不停下來,冷汗直流。書中穿插的一些心理學小知識點也用得恰到好處,既不顯得高深莫測,又能為復雜的傢庭衝突提供一個清晰的分析框架。整體來看,它更像是一本“傢長自救指南”,而不是一本單純的育兒手冊,它關注的重點是如何修復成人自己的心智模式,從而纔能真正地給予孩子健康的引導。這種由內而外的變革思路,是我之前閱讀很多教育類書籍時未曾體會到的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