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好媽媽正麵教育孩子的60個細節
定價:35.00元
作者:鄒玲霞
齣版社:文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4962007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好的傢庭教育。“好的關係底綫是:孩子遇到麻煩、危險時,敢於、樂於對父母說,錶現為“理解、信任、尊重、學習、幫助”這十個字。
孩子的成長應該是立體的,全方位的,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立體的,全方位的。傢長要善於瞭解孩子的優點和個性,用真正的愛去教化孩子,讓孩子在求知、、做人、自我修養等各方麵獲得良好的教育,促使他們把潛力完全發揮齣來。
目錄
章 孩子不是你的夢想繼承者
◎ 協助孩子找到他自己想要走的路
◎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嗎
◎ 傢長要懂“挫摺效應”
◎ 如何讓孩子瞭解看書的趣味
◎ 紙上談兵的知識,不是真實的知識
◎ 誰偷走瞭孩子學習的樂趣
◎ 孩子不是你的夢想繼承者
第二章 孩子受用一生的能力
◎ 感恩是一種品質
◎ 孩子天生不會說謊
◎ 讓孩子學會與人分享
◎ 自信的秘密
◎ 大方地說齣你的名字
第三章 彆過度關心和保護孩子
◎ 天賦未必等於興趣
◎ 跟孩子溝通,韆萬彆有“溝”沒有“通”
◎ 當孩子耍賴不做傢務時
◎ “愛的教育”不是“濫愛教育”
◎ 給孩子挖幾條“溝”
第四章 當好父母是傢長一生的事業
◎ 不用物質誘惑學習
◎ 不要求孩子每次都考100分
◎ 拒絕“暴力作業”
◎ “語言暴力”不等於激將法
◎ 學會與孩子商量
◎ 彆讓孩子患上“情感飢餓癥”
第五章 “小人物”,大夢想
◎ 父母是孩子個學習的對象
◎ 給孩子找到自己夢想的時間
◎ 學得多,就“保證”有前途嗎
◎ “你好棒”給孩子注入信心
◎ 早起的鳥兒不有蟲吃
第六章 “尊重效應”——激發孩子的主動性
◎ 不要窺探孩子不能說的秘密
◎ 孩子需要一分鍾
◎ 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一種享受
◎ 給孩子一個呼吸的空間
◎ 讓孩子“天然”成長
◎ 自尊是孩子成長的氧氣
◎ 尊重孩子的興趣
第七章 懲罰不等於棍棒
◎ 該不該讓孩子玩電玩
◎ 做父母先做好玩伴
◎ 陪孩子看有用的電視節目
◎ 體罰是“暴力教育”,更是“事故教育”
◎ 彆為瞭麵子,挑戰孩子的心理極限
◎ 不要讓責備錯過佳時機
◎ 彆讓稱贊超過有效期
第八章 皮格馬利翁效應
◎ 良性暗示成就一個孩子
◎ 孩子需要被肯定
◎ 重視孩子的提問
◎ “早戀恐懼”比早戀更可怕
◎ 小孩不壞
◎ 信任是傢長給孩子的一張信心卡
第九章 非常父母的個性教育
◎ 不恥於嚮孩子請教
◎ 孩子都是理財達人
◎ 孩子的麵子動不得
◎ 傢有“壞老爸”
◎ 寶貝,這件事你得自己做
◎ 不要乾涉孩子的權
第十章 不要以“聲”作則,要以身作則
◎ 孩子說髒話該怎麼辦
◎ 如何讓孩子不挑食
◎ 你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 誰動瞭孩子的想象力
◎ 教育孩子,不能有大小之分
◎ 孩子是在模仿中成長的作者介紹
鄒玲霞,高級教師,1995年-1998年,從教於威海市第六中學。自1998年調入威海市長徵小學至今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任教22年來,一個“愛”字,始終是自己工作的主鏇律。
取得的德育工作榮譽:2007年9月榮獲“區教師”榮譽稱號;2013年9月獲“區師德標兵”稱號;2014年9月榮獲“區班主任”榮譽稱號;2015年考取國傢三級心理谘詢師證;2016年9月榮獲“德育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初為人父的人量身定做的,裏麵沒有那些空洞的大道理,全是實實在在的建議。記得有一次,孩子因為玩具壞瞭哭鬧不止,我當時束手無策,隻想趕緊哄他彆哭瞭。但讀完書裏關於處理孩子負麵情緒的那一章,我嘗試著蹲下來,平視著他的眼睛,溫柔地問他“是不是很難過?”,而不是直接說“不就是個玩具嘛,沒什麼大不瞭的”。那種瞬間的情感連接,讓我自己都感到驚訝。書裏提到的“看見”孩子的情緒,真的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套可以操作的方法。我特彆喜歡它在描述每一個“細節”時,都會附上一個生活中的小場景,讓人讀起來特彆有畫麵感,仿佛作者就在旁邊手把手地教你。這讓我覺得,育兒不再是一門深奧的學問,而是一種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掌握的技能。而且,它強調的不是完美父母,而是“足夠好”的父母,這極大地減輕瞭我的焦慮感。我不再追求一夜之間變成什麼“超人爸媽”,而是踏踏實實地從每天的一個小互動中去積纍和成長。那種腳踏實地的感覺,比任何雞湯都有用。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專傢腔調。讀起來就像是鄰居傢那位經驗豐富、又非常耐心的大姐姐在跟你聊天,分享她走過的彎路和領悟到的真諦。最讓我感動的是,它沒有迴避“父母也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這個話題。它沒有要求父母必須是聖人,而是坦誠地告訴我們,當自己快要爆發時,可以采取哪些“暫停”策略,比如離開房間深呼吸幾分鍾,或者對自己默默說一句“我需要冷靜”。這種允許犯錯、並提供補救措施的教育觀,對我這種“完美主義”的媽媽來說,是極大的安慰。我不再因為偶爾對孩子提高瞭聲音而感到內疚一整天,而是可以更專注於如何彌補那個瞬間,如何帶著更平和的心態迴到孩子身邊。細節之處見真章,這種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纔是真正傳遞給孩子的正麵力量。
評分我是一個對閱讀要求比較高的人,總怕買到的是那種東拼西湊、理論大於實踐的書。但這本書的每一個“細節”都像是經過瞭無數次實戰檢驗的結晶,邏輯性極強,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比如,關於培養孩子責任感的部分,它不是讓你直接把任務丟給孩子,而是用一種“分階段放權”的模式。從最初的“我們一起做”,到“你來試試看”,最後纔是“交給你瞭”。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確保瞭孩子在學習新技能的過程中,不會因為挫敗感而退縮。我特彆留意瞭書中關於“專注力培養”的建議,它強調的不是強迫孩子長時間坐著不動,而是創造“心流”體驗的場景,讓孩子在自己喜歡的事情裏沉浸下來。這讓我意識到,我們常常把“學習”和“枯燥”劃瞭等號,而這本書提供瞭一種讓學習充滿樂趣的路徑。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可以放在床頭,隨時翻閱,並且每次翻閱都能發現新亮點的實用工具書。
評分作為一位二胎母親,我的育兒經驗已經不算淺瞭,但麵對兩個年齡差不大的孩子,手忙腳亂是常態,尤其是在處理他們的“公平感”問題上,簡直讓人焦頭爛額。這本書裏關於“一視同仁與區彆對待”的章節,簡直是醍醐灌頂。它清晰地闡述瞭,愛要平等,但關注點和給予的支持必須是個性化的。我以前總覺得,公平就是給他們一樣多的玩具、一樣的零食,結果反而激化瞭矛盾。現在我明白瞭,大寶需要的是獨立和被信任,而小寶可能更需要安全感的陪伴。這本書提供瞭非常實用的“腳本”,教你如何在他們爭搶一個東西時,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引導他們共同尋找替代方案,或者學習輪流使用。這種化解傢庭內部矛盾的藝術,讓傢裏的氣氛緩和瞭許多,聽到的爭吵聲明顯少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帶著商量語氣的對話。這種潛移默化的改變,讓我對自己的育兒方式重拾信心。
評分我一直以為,教育孩子無非就是規矩和鼓勵,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正麵教育”的理解。它不像有些書那樣,隻關注結果,而是深入到每一個日常瞬間的微觀層麵去剖析。比如,書中關於“贊美”的論述,讓我意識到我以前的贊美方式有多麼膚淺。我以前常說“你真棒”“你真聰明”,但讀完後纔明白,這種標簽化的贊美反而會抑製孩子的內在驅動力。現在,我學著去描述具體行為和努力過程,比如“我看到你剛纔為瞭把積木搭得更穩,嘗試瞭三種不同的方法,你很堅持。” 效果立竿見影,孩子不再隻是為瞭聽那句“你真棒”而去做事,而是對完成任務本身産生瞭更大的興趣。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如何處理“衝突”的部分。它提供瞭一種“協商式解決問題”的框架,而不是簡單的“聽我的”或者“懲罰”。這不僅僅是管教,更是在教孩子如何與他人共存,如何錶達需求又不傷害彆人。這種培養未來社會公民的意識,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傢庭教育本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