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停止吼叫,教育孩子請彆任性
定價:36.80元
作者:文靜
齣版社:天津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20111287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 打罵教育是中國傳統傢庭製度的餘毒,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嚴重傷害,不僅不會使孩子成纔,而且還有可能釀成傢庭悲劇。
* 本書提齣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傢庭教育原則,不僅能讓父母們知道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也讓他們能在行動中看清自己,並且在犯那種可能毀滅性的錯誤之前就預先修正自己的行為。
內容提要
本書沒有采用說教的方式,而是告訴傢長如何“不吼不叫”培養孩子。本書以父母對孩子的正確教育為齣發點,嚮廣大傢長介紹瞭不打不罵教孩子的新方法。給所有望子成龍的父母提供瞭一個個妙招。父母隻有用恰當的方法來滋養和教育孩子,纔能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目錄
章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孩子沒有問題,如果孩子有問題,那是父母的問題”。父母是孩子的原件,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如果孩子朝著錯誤的方嚮生長,那麼可以肯定,這是因為父母本身齣現瞭錯誤。
糟糕的傢庭毀孩子 / 002
孩子一直在看著你呢 / 005
父母自私,孩子很自我 / 007
父母冷漠,孩子會冷酷 / 011
彆讓你的髒話汙染瞭孩子 / 014
孩子愛撒謊,多半怪父母 / 017
好父母應該讓孩子引以為榮 / 020
步調一緻,纔能教育好孩子 / 023
第二章 父母脾氣壞,孩子毀一生
當孩子麵對惡狠狠的你時,他們學到瞭什麼呢?學到瞭粗暴,學到瞭壞脾氣,學會瞭指責,學會瞭狡辯,還學會瞭膽小和自卑。這就是父母對著孩子大發脾氣的後果。希望父母們在對著孩子發脾氣之前多想一想,你希望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罵孩子是一種畸形教育 / 028
不當斥責會令孩子變壞 / 031
把手中棍子輕輕放下來 / 035
傢庭教育務必寬嚴相濟 / 040
懲戒不可少,但要適度 / 043
控製住自己的憤怒情緒 / 047
在溫和的探討中點撥孩子 / 050
第三章 心靈施暴,這是傢長極易忽視的軟暴力
不打孩子,是不是就等於讓孩子免受暴力侵害?不是這樣的。很多孩子自閉、自卑、消極,都與傢長的心理暴力有關。心理暴力是一種軟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在精神和內心層麵的,這種心靈的摧殘以及情感的虐待,傢長們要好好注意瞭,軟暴力産生的心理影響深刻且嚴重。
持有偏見,不會有好的教育 / 054
孩子“不好”,也不能嫌棄 / 057
孩子的自尊心萬萬不可傷 / 061
彆用消極比較“淩辱”孩子 / 063
當眾揭短,孩子感覺很丟臉 / 065
孩子的不滿,不能一味壓製 / 068
給予孩子更多關注和肯定 / 071
注意!那些有意無意的心理虐待 / 074
第四章 傢長精神,釀成“腐爛的臍帶”
早在中國傢長陶醉於“傢長”的迷魂湯中不能自拔時,西方的哲人就已揭開瞭傢長的畫皮。康德稱傢長製為“可以想象的大的主義”。父母“唯我獨尊”的高壓,會使孩子産生瞭唯唯諾諾的心理,這讓他們以後如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處理問題呢?
簡單粗暴,親子教育之殤 / 078
彆要求孩子做順從的羔羊 / 081
允許孩子發齣自己的聲音 / 083
給予孩子閤理爭辯的權利 / 086
盡量把選擇權交還給孩子 / 088
在傢裏為孩子設立“自治區” / 091
讓孩子自己為自己編織一個夢 / 096
第五章 彆壓抑!讓孩子把情緒發泄齣來
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當孩子有負麵情緒的時候,傢長應該讓孩子有機會把這些負麵情緒宣泄齣來。否則,孩子長期受到壓抑,情緒得不到宣泄,就有可能導緻身體和心理上的障礙。對待孩子的負麵情緒,我們除瞭接納、共情以外,更要積極地想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正確宣泄。
謹防不良情緒騷擾孩子 / 100
小小男子漢,有淚也要彈 / 103
彆讓孩子的煩惱積纍成災 / 106
將孩子的怒氣恰當引導齣來 / 110
大人說話,小孩可以插嘴 / 114
給孩子承認錯誤的機會 / 116
幫助孩子度過心理危險期 / 118
正確應對子女青春期怪異行為 / 121
第六章 父母蹲下去,孩子站起來
盡管傢長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傾注瞭很多心血,但事實上,更多的傢長並不注重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不給孩子平等相處的機會。孩子失去尊重,隻好將委屈和不滿埋在心底,並由此産生與父母對抗的心理。父母應該經常蹲下去,與孩子麵對麵,平等地互相交流與溝通。
教養孩子需要有“三心” / 128
愛孩子就請放下高姿態 / 134
既有威嚴感,也有親切感 / 136
與孩子進行美麗溝通 / 139
試著讓孩子當你的老師 / 141
第七章 引導而非逼迫,孩子纔能愛上學習
很多傢長往往是隻知道要孩子去學習,卻不知道如何教孩子學習。顯而易見,這並不能真正起到關心孩子學習的作用。成功傢長的經驗是:不要眼睛隻盯著孩子的分數、名次,而要“授之以漁”,在教會孩子學習上下功夫。隻有這樣,孩子纔能願意學習,學得進去,學得輕鬆。
孩子厭學,傢長有很大責任 / 146
孩子成績差,父母要找原因 / 149
盯得越緊,孩子越不愛學習 / 152
誘孩子學,而不是逼孩子學 / 156
利用逆反心理巧治厭學癥 / 161
激將法激發孩子好勝心 / 165
寓學於樂,讓孩子邊玩邊學 / 168
第八章 調教而非控製,淘氣孩子也能成纔
世上從沒有完人,要求孩子聽話也不現實。俗話說“淘丫頭巧,淘小子好”。很多情況下,“淘氣”正是孩子聰明、富於想象力和創造性的錶現。因此,我們應該保護孩子的“淘氣”,賞識孩子的“淘氣”,甚至和孩子一起淘氣,讓孩子在淘氣中學習,在淘氣中進步。
淘孩子一樣大有可為 / 172
孩子貪玩不是毛病 / 174
彆怕孩子搞“破壞” / 178
不要扼殺孩子的獵奇心 / 181
支持孩子的異想天開 / 183
陪孩子一起去冒險 / 187
第九章 期望值適當,彆把孩子壓成侏儒
傢長對孩子常有兩種心理,都是非常有害的:一是忽視;二是希望太切。忽視則任其像茅草一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摺。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既不能過高,也不能太低。期望值太高會使孩子覺得根本無望實現而放棄努力。若期望值太低,則不利於挖掘其潛能,有礙於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
望子成龍要尊重實際 / 192
高壓會逼迫孩子逃離 / 195
以平常心對待升學問題 / 198
彆以一次成敗論孩子 / 202
不要把孩子誇到天上去 / 206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明星 / 209
藉助藝術為孩子減輕壓力 / 212
第十章 放手去愛,彆讓包攬扼殺孩子的生存能力
父母包攬本應由孩子自己做的一切,把自己的付齣作為孩子成長的一部分,而不是為孩子自身的成長創造條件。結果是,扼殺瞭孩子作為權利主體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父母需要認識到,在孩子人生的舞颱上,他們纔是主角。為瞭孩子獨立地精彩展示,父母要退到幕後。
溺愛不是愛,是一種殘害 / 218
彆把孩子一直兜在繈褓中 / 222
適當放手讓孩子做小主人 / 225
孩子的擔當要從小培養 / 228
給予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 / 230
鼓勵孩子直麵人生挫摺 / 233
培養孩子的挑戰精神 / 236
孩子的膽識都是父母給的 / 239
參與進去,塑造孩子領導力 / 242
作者介紹
文靜:心理學碩士,兒童教育講師。自從大學畢業後就開始從事兒童教育方麵的心理谘詢以及兒童教育指導工作,對傢庭教育以及兒童心理學有著獨到的研究,齣版瞭《正麵管教的孩子有齣息》《誰說壞孩子不能》《好母親培養女兒的63個要點》《孩子的趣味社交手冊》《好媽媽對女兒說的66句私房話》等作品。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本來以為這是一本典型的“行為矯正手冊”,期待裏麵能羅列齣什麼“三步法”或“五步口訣”來立刻製服那個像小惡魔一樣的熊孩子。然而,這本書的敘事方式極其流暢自然,更像是一篇長篇的、充滿生活氣息的深度訪談錄。它花瞭大量的筆墨去描述孩子“任性”背後的心理機製,比如他們對自主權的渴望,以及語言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導緻的情感錶達受阻。我記得有一個章節專門講“延遲滿足感”的培養,它舉瞭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一個孩子想要一個新玩具,如果父母立刻滿足,孩子得到的是短暫的快樂;但如果父母引導他用零花錢計劃性地去儲蓄,最終獲得玩具時的成就感和對規則的尊重,是前者無法比擬的。這本書最讓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它極少使用“必須”或“不準”這樣的強硬詞匯,而是用一種近乎溫柔的、邀請的口吻,引導父母去觀察、去傾聽。這種閱讀體驗非常輕鬆,就像是請瞭一位經驗豐富的、極其理解人性的心理谘詢師在你身邊進行一對一的輔導,讓你感覺“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那些挫敗感是可以被理解和消解的。
評分翻閱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它最大的亮點在於對“情緒的接納”這一環節的處理上,達到瞭非常高的專業水準,但錶達方式卻絲毫沒有晦澀難懂的術語。它反復強調,父母的首要任務不是“停止孩子的情緒”,而是“接納並命名孩子的情緒”。我過去的做法是,孩子一哭就趕緊轉移注意力,生怕他沉浸在負麵情緒裏。這本書裏清晰地闡述瞭這種“否認式處理”的危害,因為它教會瞭孩子壓抑和逃避,而不是麵對。我嘗試瞭書中建議的一個技巧,當孩子因為玩具被拿走而大哭時,我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平靜地說:“我知道你現在非常非常生氣,因為你很喜歡那個小汽車,現在它不見瞭,你感到很難過。”奇妙的事情發生瞭,在我完整地錶達齣他的情緒之後,他的哭鬧持續時間明顯縮短瞭,甚至帶著哽咽問我:“你懂我嗎?”那一刻,我體會到,語言的力量不是用來指責的,而是用來建立連接的橋梁。這本書對於如何具體操作“共情”這一理論,給齣瞭大量可操作的場景劇本,非常實用。
評分與其他強調“父母完美”的書籍不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安慰感在於它對“父母的不完美”給予瞭極大的寬容。作者坦言,沒有人能做到完全不吼叫,關鍵在於“修復關係”的速度和質量。書中專門用瞭一章來討論“吼叫後的道歉與修復”,這在我看來,是全書的“點睛之筆”。過去我吼完孩子後,礙於麵子或者覺得多說無益,往往就此翻篇,心裏卻留下瞭一塊陰影。這本書指導我們,在情緒平復後,一定要主動地、真誠地嚮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不是承認“你有錯,但我不該吼你”,而是承認“我剛纔用大聲說話的方式處理問題是錯誤的,我很抱歉”。這種示範,不僅嚮孩子展示瞭什麼是責任感,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孩子,即使是再親近的關係,也需要及時的修補和維護。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卸下瞭沉重的“完美父母”的包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真實、更有力量的、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勇氣。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裏的時候,我還有點將信將疑。畢竟市麵上關於育兒的書籍汗牛充棟,能真正觸及到靈魂深處的實在不多。我自己的孩子,正值那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我偏要”階段,齣門散步能因為一朵路邊的野花停滯不前半小時,寫作業更是上演“拉鋸戰”,稍微語氣重一點,那眼淚說來就來,讓你覺得自己像個十惡不赦的暴君。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樸素,沒有那些花哨的口號,反倒是讓人心頭一緊,仿佛作者真的洞察瞭我們這些做父母的日常睏境。我最欣賞的是它開篇沒有急著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先花瞭好大篇幅去剖析“為什麼我們會吼叫”。它沒有指責父母的無能,而是將吼叫歸因為父母自身的情緒管理失控,這一點非常中肯。我記得作者提到一個概念,說我們很多時候吼叫的不是孩子本身的行為,而是孩子觸碰瞭我們內心深處的“未被滿足的需求”或者“舊有的創傷記憶”。比如,孩子在公共場閤哭鬧,我們吼叫,可能並非因為他哭鬧本身,而是因為我們害怕彆人的審視,害怕自己作為父母的“失敗”被放大。這種深層挖掘,讓我的閱讀體驗從“學習技巧”轉嚮瞭“自我療愈”,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育兒書籍該有的深度。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布局,我個人認為是非常巧妙的,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理論+案例”的刻闆模式,而是像一部精心編排的連續劇,每一章都像是在揭開育兒睏境迷霧的一角。在探討完內在情緒管理之後,它緊接著深入到“界限的設定”這一關鍵議題。很多父母都會陷入一個誤區,認為“不吼叫”就意味著“無底綫遷就”,從而導緻孩子更加變本加厲地任性。這本書旗幟鮮明地指齣,溫柔和堅定必須並存。它詳細描述瞭如何使用“自然結果”和“邏輯結果”來替代懲罰。比如,如果孩子堅持要在齣門前穿錯季節的衣服,父母不應該爭吵,而是平靜地讓他穿上,並允許他在戶外感受到寒冷(自然結果),而不是用說教的方式進行說教。這種強調體驗式學習的教育理念,貫穿始終,顯得非常成熟和具有遠見。讀完這部分內容,我纔真正明白,教育不是控製,而是在安全的範圍內,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