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宝宝营养食谱
定价:15.00元
作者:郭致因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33746438
字数:
页码:1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宝宝营养食谱》,本书详尽地介绍了婴儿由出生至入学前的饮食特征及注意事项,对每个阶段的饮食需要作出简要分析,并提供了逾50款容易烹制的健康食谱,让父母可以掌握照顾宝宝饮食的技巧、认识各种婴儿食品的特质,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宝宝健康成长。每个父母都为孩子的日常饮食而操心:怕他不肯吃,吃不够,没胃口,或是过胖、偏食、过瘦、不长肉……本书出版的目的,正是为了使更多读者了解孩子的日常饮食需要和习惯,并提供实际可行的食谱,使育儿的道路变得充满色彩和喜悦。
目录
宝宝初生的时候
健康成长由母乳开始
宝宝食物的营养价值
何时喂宝宝口固体食物
饮食器具及消毒方法
宝宝食物的处理方法
宝宝4~5个月大的时候
宝宝对食物易产生过敏反应
4~5个月宝宝的餐单
宝宝食谱
宝宝米糊
宝宝麦糊
菜蓉
水果蓉
宝宝饮什么
果汁
粥或米汤
薏米水
开奶茶
宝宝5~6个月大的时候
宝宝的食物可否加调味料
5~6个月宝宝的餐单
宝宝食谱
水果糊(甜瓜、苹果、鳄梨)
水果奶糊(香蕉、梨、草莓)
杂菜糊(胡萝卜、节瓜、西兰花)
杂菜糊(马铃薯、玉米、花菜)
鸡肉粥
鱼肉粥
宝宝饮什么
青豆汤
胡萝卜甘蔗水
南瓜西红柿鸡肉汤
宝宝6~9个月大的时候
宝宝成长多变化
6~9个月宝宝的餐单
宝宝食谱
豆苗碎肉粥
鸭心菠菜红米粥
四季豆蛋黄鱼米糊
胡萝卜马铃薯洋葱鸡肉糊
宝宝饮什么
玉米蛋花碎肉汤
西红柿马铃薯牛肉汤
炖苹果雪梨
宝宝9~12个月大的时候
宝宝变得很自我,喜欢自己动手吃
9~12个月宝宝的餐单
宝宝食谱
白菜猪肉饺子
芝士西芹碎肉通心粉
西兰花火腿面
杂菜豆鸡蛋鸡肉饭
西红柿蘑菇胡萝卜牛肉饭
手指食物
宝宝饮什么
菠菜蛋花牛肉汤
木瓜西红柿鱼汤
入学前的宝宝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宝宝的早餐
宝宝早餐
鸡蛋帆船
水果麦饼
薄饼炒蛋
玉米牛肉粥
芝士香蕉三文治
金枪鱼小三文治
杂果麦片
玉米碎肉通心粉
南瓜香蕉麦皮
宝宝的汤
宝宝的午餐
宝宝午餐
冬菇胡萝卜滑鸡有味饭
冬菇荸荠蒸肉饼饭
三丝炒米粉
金枪鱼紫菜卷
杂果虾仁炒饭
杂菜鸡色拉
日式蒸蛋
菠菜碎肉乌冬
洋葱西红柿南瓜三文鱼通心粉
宝宝的晚餐
宝宝晚餐
芦笋火腿伊面
炯鸡腿
煽西红柿拌通心粉
煎银鳕鱼拌生菜蛋炒饭
冬菇蛙肉菜饭
玉米青豆鲜虾烩饭
菠菜牛肉末煎饼
芝士洋葱西兰花火腿蓉意大利面
豆苗鱼蓉乌冬
菠菜牛肉末炒蛋天使面
宝宝的甜品
宝宝甜品
鲜奶炖蛋
鲜奶豆腐南瓜糊
香蕉草莓奶昔
蓝莓香蕉苹果乳酪
宝宝病了,吃什么?
宝宝食谱
米汤、白粥
雪梨水
胡萝卜水
淮山药栗子糊
燕窝蛙肉红米粥
作者介绍
陈Leslie Chan注册营养师(英国),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食品及营养科学系,其后转往英国列斯都市大学进修医疗营养学,并考获基层健康护理硕士学位。返回香港后加入卫生署,负责长者膳食治疗及社区营养推了活动。其后加入香港幼儿教育及服务联会健康生活小组,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推广活动。为《明报》《TVB周刊》等多家报刊撰写食谱专栏。现为《都市闲情》主持及《健康创库》嘉宾主持。亦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医疗学院营养课程和食品及营养科学校外课程讲师、医管局健康资讯天地营养顾问及香港中文大学食品成分资料库成员。
郭致因(自然疗法医师)
郭致因早年曾做过护士、感化官、社工、医疗网络总经理等。及后于加拿大进修自然疗法,并考获自然疗法医生资格。现为草姬国际有限公司自然疗法顾问。
郭致因近年致力于健康教育推广工作,除应邀出席健康讲座活动外,亦替报纸和杂志撰写健康资讯专栏。曾撰写多本有关健康的作品,包括《迫切“性”问题》《孩子的黄金脑袋》《希希变快乐了》《宝宝的食谱》等。
专业资格
●世界自然疗法医师专业协会认可医师
●加拿大自然医学专业考核委员会认可医师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护理系学士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育儿界的一股清流,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没想到收获了一个“秘密武器”。我女儿是个出了名的小挑食家,每次一到辅食时间就跟我上演“拉锯战”,弄得我焦头烂额。这本书的排版非常直观,那些图片拍得简直是艺术品,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动手做。我尤其欣赏它对食材选择的细致讲解,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而是会告诉你哪些季节的哪些蔬菜营养价值最高,怎么挑选看起来最新鲜。而且,很多食谱的步骤设计得极其人性化,即便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上手,这点太重要了,毕竟带娃已经够累了,谁有时间去研究复杂的步骤?我试做了好几个“入门级”的食谱,比如那个“彩虹蔬菜泥”,我原本以为孩子会不屑一顾,结果她竟然吃得津津有味,连平时不肯碰的绿色蔬菜都给消灭了。这种通过美味引导孩子接受健康饮食的方法,比我硬塞的效果好太多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喂养变成了一件充满期待的事情,而不是一场权力斗争。它不仅仅是菜谱的集合,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营养师在耳边轻声细语地指导你如何建立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让我这个新手妈妈的焦虑感少了一大半。
评分如果说市面上大部分辅食书是在教你如何“喂养一个婴儿”,那么这本书更像是在引导你如何“培养一个未来的美食家”。它不只是停留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层面,而是开始探索如何激发孩子对食物本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非常喜欢其中关于“感官游戏”的部分,比如如何让宝宝通过触摸、闻味道来认识不同的食材质地。这不仅仅是喂饭,而是一种早期的感官教育。我们开始尝试一些稍微“粗糙”一点的食物,比如用辅食剪刀把蔬菜切成小指甲盖大小,而不是完全打成泥,孩子对食物的接受度反而更高了,因为他们能清晰地辨认出那是“胡萝卜块”而不是一团模糊的橙色。此外,书中对如何处理“过渡期”的描述也极其到位,从颗粒状到切块,每一步的过渡都设计得平稳而自然,避免了孩子因为口感突变而产生的抗拒心理。这本书的视野更长远,它不是为了让我们熬过“辅食期”这几个月,而是为了建立孩子对健康食物的终身热爱。这种远见卓识的指导,让我觉得这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陪伴孩子成长的“饮食哲学”指南。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好几本市面上号称“权威”的宝宝辅食书,大部分都停留在教你“怎么做”的层面,但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关于添加辅食的顺序、不同月龄的消化能力差异,书里都有非常详尽的科学依据支撑,读起来让人心服口服,而不是盲从。我记得有一次我家宝宝对某种豆类出现了轻微的过敏反应,我当时特别慌张,赶紧翻阅这本书,结果发现里面有一个专门的章节详细介绍了常见过敏原的识别、处理和替代方案。这种前瞻性的指导太关键了,它教会我如何提前规避风险,而不是等问题发生再去手忙脚乱地找答案。作者的专业素养毋庸置疑,她似乎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反复推敲,从食材的处理温度到搅拌机的功率建议,都有涉及。这不像是一本匆忙出版的工具书,倒像是一本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打磨出来的宝典。对于那些追求科学喂养、希望从源头上为孩子打下坚实营养基础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绝对是物超所值,它提供的知识密度非常高,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极度追求效率的职场妈妈,时间对我来说比金子还宝贵。很多育儿书里的食谱动辄需要提前准备好几种酱料,或者耗时两个小时慢炖,这对我来说根本不现实。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就是它完美平衡了“营养”与“速度”。书中有一个“十分钟快手餐”的版块,简直是为我这种“时间贫困户”量身定制的。我发现,即便是最简单的蒸蛋,通过书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加入少量牛油果泥或者特定的香草,风味和营养都能得到质的提升,而且整个过程几乎不增加额外的操作时间。更妙的是,它还教会我如何进行“批量预制”——哪些食材可以提前处理好并冷冻保存,哪些可以在周末一次性做好几天的基础泥,这样工作日早上只需要快速组合加热即可。这种实用的生活智慧,才是真正能被贯彻执行的关键。它没有给我制造焦虑,反而像一个贴心的助手,帮我把复杂的喂养流程变得流程化和自动化,让我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依然能给孩子提供新鲜、多样化的营养餐。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我们家有老人在帮忙带孩子,老人的烹饪习惯和我们年轻人自然不同,而且老人家往往更偏爱传统的、一看就“有食欲”的食物,而不是那些颜色鲜艳的糊状物。这本书在设计食谱时,非常巧妙地考虑到了这种代际差异。很多食谱的后半部分,都会有一个“家庭共享升级”的提示,教你如何在宝宝的泥糊基础上,通过简单的调味或食材替换,迅速升级成适合全家人一起吃的健康版本。比如,原本是给宝宝做的清淡鸡肉蔬菜粥,只需要加入少许海盐和黑胡椒,加点姜丝,立刻就能成为一碗成年人都会称赞的滋补粥品。这极大地解决了我们家“做两份饭”的困境,省去了大量精力。而且,书中对不同地区食材的可替代性也做了说明,我不用为找不到某种特定的进口食材而抓狂,它总能给出本土化、接地气的替代方案。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这本书的使用门槛大大降低,真正做到了与千家万户的厨房现实接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