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醫患交流叢書專傢答疑解惑(類風濕關節炎)
定價:24.90元
作者:張劍勇,萬力生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12202831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本套叢書采用一問一答的對話形式講述瞭患者所關心的話題,其內容為患者及其傢屬所關注。患者提齣的每一個問題,均以真實病例為依據,通過一段故事情節的形式錶現齣來(病情背景),專傢迴答時注意語言銜接,既親切關愛,又切中要點,通俗易懂。
全套書從認識疾病的危害,瞭解疾病的成因,辨析是否患病,西醫聞法介紹,中醫療法介紹,飲食療法介紹,預防措施介紹等七個方麵來編寫,內容豐富,言而有據。
全套書集性、實用性、知識性、知識性、科學性於一身,編寫內容著眼於臨床,語言流暢,短小精緻,可讀性強。
內容提要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以慢性破壞性關節病變為特徵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臨床上尚缺乏根治及預防的有效措施。有人稱之為不死的癌癥,說明其危害性非常之大,如果不積極治療的話緻殘率很高,在影響患者本人生活質量的同時,也給患者傢人帶來瞭無盡的煩惱。中西醫結閤療法能有效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提高療效,明顯減少單純西藥治療時的藥物不良反應,*限度地發揮醫生的潛能,醫患結閤,運用綜閤優勢,為患者解除病痛。
本書針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和傢屬關心的問題,采用患者谘詢、醫生迴復的方式嚮讀者介紹類風濕關節炎的相關知識。所搜集的問題都是患者關心、常見、*代錶性的問題,從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認識和危害、病因和發病機理、診斷以及與易混淆的疾病相鑒彆到中醫療法、西醫療法、飲食療法、運動療法和預防措施均做瞭詳盡地解說。本書內容精煉,通俗易懂,內容全麵豐富,形式生動活潑,適閤廣大患者及傢屬閱讀,相信也將是在校醫學生和醫學愛好者的有益的參考書。
目錄
引言
篇 認識危害
患者谘詢1 什麼是類風濕關節炎?
患者谘詢2 什麼人易患類風濕關節炎?
患者谘詢3 類風濕關節炎能根治嗎?
患者谘詢4 多關節疼痛是否是類風濕關節炎?
患者谘詢5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為什麼會齣現關節畸形?
患者谘詢6 幼年類風濕關節炎能治愈嗎?
患者谘詢7 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嗎?
患者谘詢8 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全身型患兒有什麼特點?
患者谘詢9 幼年類風濕關節炎全身型患兒預後如何?
患者谘詢10 類風濕關節炎有遺傳性嗎?
患者谘詢11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為什麼會齣現關節外的損害?
患者谘詢12 類風濕關節炎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患者谘詢13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以結婚嗎?
患者谘詢14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以懷孕、生育嗎?
患者谘詢15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懷孕、生育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患者谘詢16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以哺乳嗎?
患者谘詢17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能長壽嗎?
患者谘詢18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死亡原因是什麼?
患者谘詢19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預後指標有哪些?
患者谘詢20 世界各國類風濕關節炎發病情況如何?
患者谘詢21 我國的類風濕關節炎患病情況如何?
患者谘詢22 類風濕關節炎是不是絕癥?
第二篇 瞭解瞞因
患者谘詢23 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是什麼?
患者谘詢24 吸煙、飲酒會誘發類風濕關節炎嗎?
患者谘詢25 工作緊張會得類風濕關節炎嗎?
患者谘詢26 吹空調會得類風濕關節炎嗎?
患者谘詢27 房間潮濕會得類風濕關節炎嗎?
患者谘詢28 婦女妊娠期類風濕關節炎會加重嗎?
患者谘詢29 婦女産後類風濕關節炎會加重嗎?
患者谘詢30 遭遇惡件發生會得類風濕關節炎嗎?
患者谘詢31 感冒後會得類風濕關節炎嗎?
患者谘詢32 腸炎後會得類風濕關節炎嗎?
患者谘詢33 營養不良會得類風濕關節炎嗎?
患者谘詢34 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病理生理錶現是什麼?
……
第三篇 診斷辨析
第四篇 西醫療法
第五篇 中醫療法
第六篇 飲食療法
第七篇 預防措施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最近讀完一本關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書,這本書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不僅僅是因為它對疾病本身的講解透徹,更因為它在實際操作層麵給齣瞭很多寶貴的建議。我一直覺得,麵對類風濕關節炎這樣的慢性疾病,僅僅瞭解醫學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與醫生有效溝通,如何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心理上的支持和理解。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迴避患者在就醫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睏境,比如信息不對稱、溝通障礙,甚至是情感上的挫敗感。作者用非常貼近生活的語言,分享瞭許多專傢的經驗和實際案例,讓我感覺像是和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麵對麵交流一樣。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提問技巧”的部分,很多時候我們因為緊張或者不瞭解,無法清晰地錶達自己的疑問,導緻錯過重要的診斷和治療信息。這本書提供瞭非常具體的提問清單和場景模擬,讓我覺得自己下次去看醫生時,會更有底氣,也更知道如何引導對話。此外,書中還強調瞭患者的主動性,鼓勵大傢積極參與到自己的治療決策中來,而不是被動地接受。這種賦權的感覺,對於正在與疾病抗爭的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建設。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醫學科普讀物,更像是一位貼心的朋友,在你迷茫無助的時候,伸齣援手,給予指引和力量。它讓我意識到,即使麵對類風濕關節炎,我們依然可以掌握主動權,積極地去管理自己的健康,而不是被疾病所控製。
評分我一直覺得,與疾病的鬥爭,不僅是對身體的考驗,更是對心態和智慧的磨礪。尤其是在麵對類風濕關節炎這樣的慢性疾病時,如何與醫生建立起一種良性的互動關係,直接關係到治療的成效和生活質量。這本書恰好切中瞭這個核心問題。它沒有泛泛而談,而是通過聚焦類風濕關節炎的特殊性,深入淺齣地剖析瞭醫患溝通的各個環節。我從中學習到瞭如何將醫學知識轉化為與醫生有效對話的語言,如何在高壓的就診環境下,清晰、準確地錶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書中提供的專傢答疑,更是充滿瞭智慧的火花,他們不僅解答瞭患者的疑問,更指引瞭患者如何去思考,如何去主動學習和瞭解自己的病情。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提問藝術”的篇章,它讓我明白,提問並非漫無目的,而是需要策略和技巧的。書中的很多建議,都非常具有實踐意義,比如如何分析醫生的語氣和錶情,如何解讀那些看似模糊的醫學術語,以及如何在溝通過程中保持積極的心態。這本書讓我覺得,我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我與醫生是夥伴,共同為我的健康努力。這種賦權的感覺,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來說,是無比寶貴的。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與類風濕關節炎打交道的人,我閱覽過不少相關的書籍,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卻格外不同。它沒有落入窠臼,一味地堆砌醫學術語或者列舉治療方案,而是另闢蹊徑,將焦點放在瞭“醫患關係”這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我深有體會,很多時候,疾病的治療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醫患之間的信任和配閤程度。這本書就巧妙地將專傢們的智慧濃縮,教我們如何在有限的就診時間內,最大化地與醫生進行有效溝通。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傾聽”和“錶達”的解讀,很多時候我們急於錶達自己的癥狀,卻忽略瞭仔細傾聽醫生的建議;或者因為情緒波動,無法清晰地陳述自己的感受。書中通過生動的對話示例,教會我們如何提問,如何描述自己的疼痛和不適,以及如何在麵對治療方案選擇時,與醫生進行平等的探討。它讓我明白,醫生並非全知全能,他們也需要從患者那裏獲得足夠的信息纔能做齣最準確的判斷。書中還深入剖析瞭在不同情係下,醫患可能産生的誤解和衝突,並提供瞭化解這些矛盾的策略。這種“換位思考”的視角,讓我覺得非常受用,它不僅僅是為瞭更好地獲得醫療服務,更是為瞭建立一種更加健康、和諧的醫患夥伴關係。這本書就像是一本“通關秘籍”,讓我在麵對復雜多變的病情時,多瞭一份從容和自信。
評分坦白說,拿到這本書之前,我對“醫患交流”這個概念並沒有太深入的理解,我一直覺得隻要遵醫囑就行瞭。但讀完之後,我徹底顛覆瞭以往的看法。這本書以類風濕關節炎為例,生動地闡釋瞭“有效溝通”對於疾病管理的重要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通過一係列真實的醫患對話片段,展現瞭溝通中的“陷阱”和“誤區”。比如,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描述得很清楚,但醫生可能根本沒領會到我們的意思,或者我們因為緊張,把關鍵信息遺漏瞭。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以往就診時可能存在的溝通盲點。專傢們的解答和建議,非常具有操作性,不是空泛的理論。我學會瞭如何用更精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癥狀,如何更好地理解醫生給齣的解釋,以及在麵對復雜的治療方案時,如何與醫生共同做齣最適閤自己的決定。書中的內容,不僅僅局限於“問什麼”,更重要的是“怎麼問”、“什麼時候問”以及“如何理解答案”。這種由錶及裏的深入分析,讓我覺得受益匪淺。它讓我意識到,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醫患溝通中來,不僅能提升治療效果,更能增強我對自身疾病的掌控感,這對於類風濕關節炎這樣的慢性病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支撐。
評分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來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充滿瞭挑戰,而其中最讓人頭疼的莫過於與醫療係統的周鏇。我一直覺得,如果能有一本指南,能夠清晰地指引我如何更好地與醫生溝通,如何更有效地錶達我的需求,那該多好。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這個願望,並且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關於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本身的介紹,更像是一次深入的“醫患溝通培訓”。我從未想過,原來簡單的提問方式,也能産生如此大的差異。書中列舉瞭大量專傢的實踐經驗,他們是如何引導患者錶達,如何解讀患者細微的身體信號。我從中學習到瞭很多實用技巧,比如如何準備就診前的筆記,如何在就診過程中保持冷靜和條理,以及如何理解和評估醫生的建議。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還涉及到瞭很多心理層麵的溝通,比如如何應對醫生的“冷漠”或者“不耐煩”,如何在這種情況下調整自己的心態,爭取到更好的治療。這種全方位的指導,讓我覺得非常貼心和人性化。它不僅僅是教會我如何“治病”,更是教會我如何“看病”。這本書讓我明白,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和醫生是戰友,共同的目標是戰勝疾病。這種積極的視角,極大地鼓舞瞭我,讓我對未來充滿瞭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