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药物化学的全球展望(下)——药物化学百科2
定价:108.00元
作者:(英)肯尼韦尔(Kennewell,P.D.)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0302035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战略问题对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特别重要。这是因为开发一种新药需要10年甚至20年,花费10亿美元以上,不得不给予更多注意。在学术界与工业界的交叉领域、强与弱、老与新、战略与战术交织混杂之处,市场力量如何运作对以上问题,本书都将涉及。对领导和管理的科学基础,项目管理中从研究到开发的转换,哪些依托单位内部完成和哪些依靠外部资源进行,哪些知识产权在本单位创造,哪些由*交易获得,都从实用角度一一讨论决策。挑战与机会、管理科学家、领导、企业家与雇员,以及促进创新,都全方位给予思考。本书对比了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公司怎样审查、如何及为何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怎样对待肽类或肽模拟物,生物电子等排体或手性药物,或者下一种令人倾倒的先进技术。后还讨论了公司对治疗领域药物靶标如何选择决策(包括相关背景信息),以及讨论比较了多元模式和聚焦模式。
目录
靶标
 2.19 选择靶标和治疗领域的多元模式和聚焦模式
 2.20 G-蛋白偶联受体
 2.21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2.22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2.23 磷酸二酯酶
 2.24 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化酶
 2.25 核激素受体
 2.26 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2.27 氧化还原酶
缩写词表
符号表
主题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书的厚度和字体大小来看,这本书的信息量应该是非常大的。我个人喜欢阅读一些能够引发我深入思考的书籍,而不仅仅是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一些关于药物化学发展历程中的经典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去理解药物分子是如何一步步被发现、设计、优化,并最终走向临床的。例如,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它们的研发过程往往充满了曲折和智慧,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我尤其想了解那些曾经看似不可能,但最终却得以实现的药物研发突破,它们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决策者又是如何权衡风险与收益的?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我相信这本书能够满足我对这种深度探索的渴望,并帮助我构建一个更系统、更完整的药物化学知识体系。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就感觉它非常吸引人。“全球展望”这个词语立刻勾起了我对药物化学前沿动态的强烈好奇心。我猜想,这本书肯定会涵盖全球范围内药物研发的最新趋势、突破性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我个人对某些新兴药物靶点和作用机制非常感兴趣,例如在肿瘤免疫治疗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这些都是当前药物化学研究的热点。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这些前沿领域的深入分析,也许是关于新型疗法的出现,或者是一些突破性研究的案例。同时,“百科”这个词也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会相当全面和系统,可能涵盖了药物化学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从分子设计到临床应用,我期待它能成为我了解药物化学全貌的一个重要窗口。
评分我被这本书中对“可持续性”的关注点深深吸引。在当今社会,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可持续性的考量,药物化学自然也不例外。我一直觉得,一项伟大的药物研究,不仅要在疗效上取得突破,更要在生产过程、环境影响以及长期可及性等方面做到可持续。比如,我曾经读过一些关于绿色化学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的文章,这让我对如何减少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资源消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看到更多关于绿色药物化学、生物可降解药物载体,甚至是关于如何设计能够减少耐药性产生的药物的讨论。这些话题不仅关乎科学的进步,更关乎我们如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地球,因此,我相信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一定能够给我带来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深邃的蓝色背景,点缀着抽象的化学分子式,给人一种严谨又充满探索感的视觉体验。翻开扉页,印制的纸张质量相当不错,泛着淡淡的纸香,这点倒是让喜欢纸质书的老读者感到欣慰。我尤其喜欢这种硬壳精装的设计,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有分量,摆在书架上也显得格外大气。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它的装帧和纸质来看,就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蕴含着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关怀。我期待着它能在我的书架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成为我求知路上的一个坚实伙伴。
评分书的开篇给我留下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尽管我尚未深入研读,但其前言部分所展现出的广阔视野和深刻洞察,已经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作者在开篇就宏观地描绘了药物化学在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领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并着重强调了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创新”的论述,他不仅仅是将创新视为技术层面的突破,更将其上升到了理念和方法的革新。这让我联想到近年来一些具有颠覆性意义的药物问世,它们往往不是对现有药物的简单改良,而是从全新的角度解决了医学难题。我期望在这本书中能找到更多关于这种“范式转移”式的创新案例,以及推动这些创新的背后力量,或许是跨学科的合作,或许是对生物学机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