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描:吉瑞森画兰 9787102055954

线描:吉瑞森画兰 978710205595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吉瑞森 著
图书标签:
  • 绘画
  • 线描
  • 兰花
  • 吉瑞森
  • 艺术
  • 绘画技法
  • 花卉
  • 植物
  • 绘画教程
  • 插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55954
商品编码:2965729416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线描:吉瑞森画兰 作者 吉瑞森 绘
定价 22.00元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 9787102055954 出版日期 2013-0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8开 商品重量 0.363Kg

   内容简介

  《线描:吉瑞森画兰》是一本美术指导书,可供广大美术爱好临摹鉴赏。
  吉瑞森的版纳线描在自然的启示下,以气胜,歌颂了心中花鸟世界的雄艳苍劲和历劫不磨的永恒生命力;以情胜,抒发了普通老百姓爱乡土爱家园的真挚而丰富的感情;以理胜,营造了苍翠蓊郁奇倔自强的崇高景观。他的作品因此走出了传统,走进了现代,走进了自我的独特语言之中。


   作者简介

  吉瑞森,1963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2年《芭蕉》获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0周年美术作品河北展区金奖;《晨风》获200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奖。
  2003年《百年老干醇高风》获2003年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奖;《版纳三月》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大展铜奖;《版纳之春》获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奖;《版纳之秋》入选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密林深处》参加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
  2004年《竹根》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石斛兰》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全国青年书画展》奖。
  2005年《春》参加全国画院作品展;《秋韵》获第十二届全国中国花鸟画邀请展金奖。
  2006年《雨林深深》参加2006年中国画家提名展。
  2007年《晨》参加“纪念叶浅予百年诞辰”中国画提名展。
  2008年《苍生》“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特邀参展作品;《憩》参加“2008年全国中国画学术邀展”。
  2009年《泼水时节》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10年参加“滇风六人”上海展
  出版有《中国当代国画家作品集》《吉瑞森写生线描画精品》《中国画精神》《学院派精英——吉瑞森》。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翰墨丹青:中国传统花卉画的审美意境与技法精研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传统花卉画的艺术精髓,聚焦于如何通过笔墨的运用,捕捉自然界中生命力的瞬息万变与内在的精神气质。我们不着重于某一特定画种或某一画家的技法,而是着眼于整个花卉画体系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脉络、哲学根基以及审美取向。 第一章:花卉入画的文化溯源与哲学基石 中国艺术自古便与哲学思想紧密相连。花卉入画,绝非简单的物象摹写,而是“写意”精神的载体。本章将追溯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的萌芽,重点解析唐宋时期院体画的精微写实与文人画的兴起所带来的观念转变。 1.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探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如何指导画家观察自然。花卉被视为宇宙秩序在微观层面的体现,其生长、凋零无不蕴含着阴阳消长、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画家追求的不是视觉的“像”,而是精神的“真”。 2. “骨法用笔”的笔墨精神: 阐述中国画区别于西方造型艺术的核心——笔墨语言。花卉的枝干、叶脉、花瓣的结构,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干湿、刚柔来表现其物质属性与内在气韵。尤其会详述“十八描”等基本用线技巧在表现不同花卉质感上的应用,例如用中锋的圆润来表现玉兰的丰腴,用侧锋的飞白来描绘松柏的苍劲。 3. 意象的构建与象征意义: 深入解析梅、兰、竹、菊“四君子”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的特定道德象征。探讨牡丹象征富贵、荷花寓意清廉等传统意象的形成过程,以及画家如何通过对这些特定花卉的提炼和夸张,完成思想情感的寄托。 第二章:笔墨的语汇:花卉的形体结构与表现技法 本章是技术层面的深度剖析,旨在系统梳理表现不同花卉的关键技术点,强调观察入微与胸有成竹的结合。 1. 墨色的层次变化与晕染之妙: 针对水墨花卉,重点解析墨分五色的运用。从焦墨的刚劲到淡墨的空灵,如何通过水分控制实现墨色的自然过渡。探讨“破墨法”在表现花瓣的透明感和叶片的向背关系时的效果。 2. 色彩的运用与“随类赋彩”: 区分工笔重彩与写意淡彩的技法差异。解析矿物颜料(如石青、石绿、朱砂)在传统花卉画中的应用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渲染、罩染等手法,使色彩既符合物象的自然规律,又不失笔墨的韵味。例如,如何处理花青与藤黄调和后的嫩绿色,以表现春日新叶的娇嫩。 3. 结构解构:枝、干、叶、花的内在联系: 细致分析各类花卉的生长姿态。以藤蔓类、草本类和木本类为例,讲解如何把握其重心、受力点以及节气的变化。例如,画竹子需先立竿,竿之曲直决定了竹叶的疏密与风的动向。强调结构是骨架,笔墨是血肉。 第三章:从写生到创作的转换:意境的提炼与章法的布局 优秀的传统花卉画作,不仅在于技法的娴熟,更在于构图的精妙和意境的营造。 1. 写生与默写的辩证关系: 阐述古代画家如何通过长期的自然观察(写生)积累素材,最终在创作时依赖于内在的“胸中之竹”(默写)。强调写生是获取形似的基础,而默写是达到神似的桥梁。 2. 留白与虚实的哲学应用: 探讨中国画中“留白”的艺术手法。留白不仅是画面未施笔墨之处,更是画家留给观者想象的空间,是气韵生动的关键。分析如何通过主体物(如盛开的花朵)与空白的对比,营造出空间感、氛围感,乃至时间的流逝感。 3. 构图的平衡与气势的引导: 剖析传统花卉画中常用的“S”形、三角形或对角线构图法。重点讲解如何通过枝干的延伸方向,引导观者的视线在画面中流动,避免画面的滞重或松散。探讨如何通过“避让”和“映带”的手法,使得画面整体气势贯通,达到“一气呵成”的境界。 第四章:不同花卉的个性化表现:技法与品格的统一 本章将选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花卉进行专项分析,展示如何将前述的理论与技术融会贯通。 1. 刚健的生命力——松、竹的表现: 重点讲解松针的针法,如鹿角针、鼠尾针的运用;竹子的节理变化,以及墨色的浓淡对竹竿生命力的烘托。探讨如何通过遒劲的线条,表现松柏的傲霜斗雪和竹子的虚心有节。 2. 娇艳的生命力——牡丹、芍药的表现: 侧重于表现花瓣的层次感和雍容华贵的气质。探讨用“洋金”或使用淡墨勾勒花瓣轮廓后,再层层渲染色彩的工笔技法,以及写意中如何用大笔触一气呵成地画出花朵的饱满度。 3. 清雅的生命力——水仙、荷花的表现: 聚焦于水的意境和透明感。解析如何用淡墨勾勒出水仙的鳞茎和清瘦的叶片;以及荷叶的翻转和荷花的出水姿态,如何通过笔触的轻盈和墨色的清爽来体现“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结语: 传统花卉画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无穷的笔墨变化。本书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一套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法框架,激发其对自然生命的真诚感悟,最终能够以笔墨抒发个性化的“花之精神”。真正的创作,永远是观察、理解与表达的循环往复,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与千年笔墨传统的深度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充满禅意的画册。《线描:吉瑞森画兰》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征服了我。吉瑞森先生用最纯粹的线条,描绘了兰花的优雅与高洁。我感受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仿佛在喧嚣的世界里,寻到了一片宁静的净土。书中的每一幅画作,都像是静止的音乐,用视觉的语言诉说着兰花的品质。那些舒展的叶片,饱满的花朵,都在他的笔下充满了生命力。我特别欣赏他处理墨色的方式,虽然只是黑白二色,却能通过深浅浓淡的变化,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这是一种极简的东方美学,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一次心灵的冥想,让我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沉浸在兰花那份遗世独立的美好之中。

评分

这本《线描:吉瑞森画兰》仿佛一扇窗,引领我进入了一个幽静淡雅的世界。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遒劲而细腻的线条,它们勾勒出兰花千姿百态的形态。没有华丽的色彩渲染,仅仅依靠黑白的对比和墨色的深浅浓淡,便将兰花的疏影暗香、风姿绰约表现得淋漓尽致。吉瑞森先生的笔触,我仿佛能感受到他运笔时的专注与心境,每一笔落下,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他捕捉到的不仅仅是兰花的外形,更有一种内在的“气韵”,那种遗世独立、高洁孤傲的气质,通过这些简练而充满力量的线条,传递得如此到位。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兰花茎叶舒展的部分,那种向上生长的姿态,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即便没有一点色彩,也能感受到勃勃生机。而那些含苞待放的花朵,又带着一丝羞涩和期待,让人不禁心生怜爱。书中的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首无声的诗,静静地诉说着兰花的品格,也让我的心跟着宁静下来。这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让我得以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片刻的安宁与超然。

评分

我一直对写意画情有独钟,而《线描:吉瑞森画兰》这本书,无疑是将这种情怀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吉瑞森先生的画作,以线为骨,以墨为魂,将兰花那份超凡脱俗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没有追求表面的华丽,而是将心思放在了线条的内在张力上。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实则蕴含着无穷的变化,或刚劲有力,或柔美婉转,每一笔都恰到好处,不多一分,不少一毫。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作品对兰花根系的描绘,那种深植于泥土中的力量感,与向上舒展的叶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生命的顽强。通过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兰花在风雨中挺立的身姿,听到了它们在寂静中独自芬芳的声音。这是一种将自然之美、人文精神与艺术技巧完美融合的典范,让我深感震撼。

评分

《线描:吉瑞森画兰》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阐述,也没有过于具象的写实描绘,而是以一种极其内敛的方式,展现了兰花的高雅韵致。吉瑞森先生的线描作品,犹如古人笔下的水墨写意,寥寥数笔,便将兰花的精神气质勾勒得跃然纸上。我尤其着迷于他处理叶片的方式,那种错落有致的排布,那种随风摇曳的姿态,都充满了生命力。而花朵的部分,更是精妙绝伦,他通过线条的疏密、转折,巧妙地表现了花瓣的层次感和饱满度,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幽香。阅读这本书,更像是在与一位高洁的君子对话,他用最纯粹的语言——线条,诉说着自己的孤傲与坚韧。我能够从中体会到一种东方特有的审美情趣,那种不落俗套、追求意境的艺术追求。每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艺术财富。

评分

初次翻阅《线描:吉瑞森画兰》,就被这纯粹的线条艺术所深深吸引。吉瑞森先生的画作,摒弃了繁复的色彩,将人们的注意力完全引向了最本质的形态之美。他的线条,时而如游龙惊凤,刚劲有力,勾勒出兰花坚韧挺拔的茎干;时而又如行云流水,婉转流畅,描绘出花瓣轻盈舒展的曲线。我惊叹于他对手部线条的精准把握,仅仅几笔,便能勾勒出花蕊的精巧,叶片的脉络。这种极简的表现手法,反而赋予了画面无限的想象空间。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墨色的花园,随着画笔的移动,兰花便在我眼前悄然绽放。每一幅画作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力,那种对物象的深刻理解和对线条的极致运用,绝非一日之功。看着这些线条,我仿佛能听到风吹过竹林的声音,闻到淡淡的花香,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这本画册,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关于线条的哲学课,让我重新审视了“少即是多”的艺术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