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在游戏中帮助孩子建立自尊
:35.00元
售价:25.6元,便宜9.4元,折扣73
作者: 黛博拉·M·普卢默(Deborah M.Plumme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303161119
字数:
页码:2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适用7~11岁孩子建立和保持健康的自尊,有趣而富有想象力的游戏同样适用于,其他年龄以及有学习困难的孩子。
书中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便于父母根据孩子的需求和个人的喜好及职业挑选组合,将各种活动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书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建议,告诉父母如何才能利用有力的想象力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
《在游戏中帮助孩子建立自尊》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经过深思熟虑而成,不仅实用而且积极,对致力于培养孩子们的自尊和信心的专业人士提供有效帮助。
这本工具书能帮助孩子在自尊方面从大脑信息到内心体验进行转移,有助于父母对孩子的感受产生深刻的影响。黛博拉·M·普卢默利用奇妙的想象力使孩子和成年人从灰心走向成功。
《在游戏中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能让人产生真正的兴趣,对于有特殊需要的父母和老师有很大用处。
《在游戏中帮助孩子建立自尊》是获得高度成功的畅销书《帮助孩子建立自尊》的升级版,书中提供了有趣而高效的活动来帮助孩子建立和保持健康的自尊。新版增加了一些全新的内容,包括管理父母团队和孩子团队章节,并扩充了理论部分和额外活动。《在游戏中帮助孩子建立自尊》主要针对7-11岁的孩子及孩子群体,但同样适用于年龄稍长者和稍幼者以及有学习困难的孩子。
对于那些寻求实用的新方法来培养孩子自尊的父母来说,《在游戏中帮助孩子建立自尊》极富价值。基于作者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游戏中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样对教师、治疗师和护工提供支持,帮助他们鼓励孩子和家人提高竞争力和自我价值。
黛博拉·M·普卢默是一位登记注册的言语和语言治疗师,拥有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同时也是一位影像工作从业者。她能有效提高团体和个人,包括孩子和成人之间的沟通力,帮助人们营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她曾担任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首席临床治疗师,现在菜斯特的德蒙福特大学讲学,并针对意象和自尊课题开设讲习班和短期课程。黛博拉·M·普卢默出版的畅销书还包括《在游戏中帮助孩子提高沟通力》和《在游戏中帮助孩子提高适应力》
扩展练习
简介(116页)
注意:虽然这部分所有练习并非全被采用,每个孩子手里有一份相关介绍仍是十分有用的。
讨论左面的镜子中的图像在每次画完后会有所不同。例如,孩子可能有不同的表情,或穿着不同的衣服或戴着不同的头饰(由收集的珠宝做成),或他可能正在学习某些事物,手里拿着与之相关的东西或在做相关的事情。
1.魔力镜(117页)
通过照片或照镜子完成个人自画像,这项练习鼓励孩子产生对外表的自我意识。但魔力镜不仅用于对外表的呈现,在每部分练习结束时,它可以用来帮助孩子发现他们自己的变化(参见上述简介注意)。
2.如果我是动物(118页)
本练习采用形象作用基本模式之一(例如Glouberman2003)——变成想象中的形象以对其进行更好的了解。这对进一步了解孩子如何认识自己或他们想成为什么样子非常有帮助。
将这段话在小组成员面前慢慢读出,给他们时间考虑。如果小组人数不多,可以征求口头反馈,“谁愿意告诉我你是什么动物?”或“锥愿意告诉大家你作为这个动物有什么愿望?”(参见绿宝石练习1)这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形成关联感,并可以帮助你了解事情的进展情况。同时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给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形象或在刚开始时无法形成形象的孩子。不可避免的是,整个小组的进展节奏无法保持同步,在感觉时机合适的时候向前进一步开展。
如果小组人数较多,在形象生成过程中,告诉孩子如果形象已经生成,请他们竖起一个手指,不需要喊出来。在形象作用过程中没有对错标准,正面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口头描述她的经历。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她不想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形象,不要坚持。我建议在你读出练习时,同时允许自己的想象力发挥作用,这有利于把握练习的进度与节奏。在练习完成时,根据孩子使用的描述性词汇制定一份联合清单。谈论喜欢的动物的特征。如果可能,将其与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动物令人赞扬的特征可能会是“迅速”,你可以谈论孩子跑步迅速或他们思考迅速等(参见章对个人形象的解释。这仅仅是探索性的讨论,而非进行形象分析)。
3.描述人(119页)
进行头脑风暴,使用描述性单词和词组,将这些词汇写在活动挂板上或白板上。这里的要求是不包括评价性词汇(例如采用描述性的而非评价性的词汇)。告诉孩子人们在短时间内对身体大部分特征进行改变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他们可以改变头发的长度,可以扎耳洞或进行纹身。其他方面(如他们的举止、感情或穿着)可以在不同的时刻发生变化。例如,被认为“体贴的”人有可能做出“不体贴”的事情!但是,大部分人的表现方式是比较“常规”的。认识到我们情绪会发生改变及我们会“失去控制”,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该内容在本书后面的部分还会涉及。让孩子了解到偶尔的不开心、生气等情绪是正常的,这些情绪终会过去;这种认识对孩子非常重要。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可以与年长的孩子交流关于身体形象及由媒体塑造的“理想身体”形象的区别。
……
致谢
前言
部分 了解重要的理论
章 形象思维、形象作用及改变过程
第二章 了解自尊
第三章 与学校课程相结合
第四章 存在语音和语言障碍的孩子
第五章 协导人员工作指南
第二部分 自尊练习指南
第六章 准备开始
第七章 我是谁?
第八章 朋友与感受
第九章 自我感觉良好
第十章 照顾自己
第十一章 不仅仅是讲话
第十二章 解决问题
第十三章 设定目标
第三部分 练习页
第十四章 五角星及绿宝石(准备开始)
第十五章 红宝石(我是谁?)
第十六章 白银(朋友与情感)
第十七章 黄金(自我感觉良好)
第十八章 珍珠(照顾自己)
第十九章 蓝宝石(不仅仅是讲话)
第二十章 彩虹(解决问题)
第二十一童月光(设定目标)
第四部分 与父母合作
简介
章 准备开始
第二章 基本要素:自我认识
第三章 基本要素:自我与他人及自我意识
第四章 基本要素:自我接受
第五章 基本要素:自我依赖
第六章 基本要素:自我表达及自我信任
第七章 想象、玩游戏、讲故事
第八章 课程回顾及未来目标
附件A 低自尊的冰山图
附件B 放松说明
附件C 平静呼吸练习指示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管教”一词的理解。过去,我总觉得“管教”就是纪律和服从的代名词,但这本书将“管教”重新定义为“教导与引导的艺术”。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论述,有效的管教绝非基于恐惧或羞耻感,而是建立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之上。书中关于“情绪风暴”的处理方法,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急救手册”。它不是教你如何熄灭火灾,而是教你如何建造一座防火墙。比如,在孩子情绪失控时,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件本身;先表达共情,再阐述规则。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成为一个成年人”的书,因为只有我们自己先学会了如何处理自身的复杂情绪和不安全感,才能真正地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榜样。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阅读投资。
评分坦白讲,我对市面上那些充斥着“速成秘籍”的育儿书已经感到疲劳了。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慢”和“深”。它没有承诺任何“七天改变孩子”的奇迹,反而一直在引导读者慢下来,去关注那些微小、常常被我们忽略的亲子互动瞬间。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失败的沟通”时所用的笔法,她从不将孩子的“错误行为”标签化,而是将其视为一次未被满足的需求的表达。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给予选择权”的重要性,这对我这个习惯了“发号施令”的家长来说,是醍醐灌顶。通过提供有限制的选择,既维护了父母的权威,又给予了孩子掌控感。读这本书的过程是需要投入精力的,它要求你放下手机,真正地去审视自己的日常言行,但这种投入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一种更深层次的、基于尊重的亲子联结。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原本以为它会充斥着各种复杂的心理学术语和理论框架,结果发现,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她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晦涩的教育学概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场景。特别是关于“设定界限”的那几章,我深有感触。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不听话”时,往往陷入“要么放任自流,要么严厉惩罚”的两个极端。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非常中庸而又坚定的中间道路——“有爱的坚持”。作者反复强调,清晰且一致的界限,实际上是给予孩子安全感的最佳方式,而非束缚。她甚至设计了一些小小的家庭练习,比如如何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清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绝佳的沟通练习。我试着运用书中的一些技巧去和我的孩子沟通一个长期存在的冲突点,效果立竿见影,孩子表现出的配合度明显提高了,那种心照不宣的对抗感减弱了许多。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高,是那种读完后会立刻想在下一次家庭对话中实践出来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像传统教科书那样按部就班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更像一个多维度的探索之旅。它不仅关注了“如何做”(What to do),更深入地挖掘了“为什么会这样”(Why it happens)。其中有一段关于“完美主义陷阱”的论述,我简直想在上面画重点线。作者指出,很多父母在不经意间会将自己未竟的梦想和对成功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而这恰恰是扼杀孩子内在驱动力的元凶。她没有批判父母的动机,而是温柔地揭示了这种行为模式的底层逻辑。阅读这本书,更像是一场对自我教育方式的深度反思和解构。我开始意识到,我曾经引以为傲的一些“教育经验”,可能只是我个人成长创伤的投射。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对教育的理解不再是关于“培养一个听话的成品”,而是关于“陪伴一个独特的生命探索其自身潜能”的过程。
评分这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我最近才拜读完,坦白说,它在很多方面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平实,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邻家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和你分享她的心路历程。书中花了大篇幅来探讨“倾听”的力量,这一点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举了几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描述了当父母真正放下自己的预设和评判,去深入了解孩子内心世界时,亲子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奇妙转变。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讲的是如何处理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的时候,作者强调的不是如何快速地“修复”情绪,而是如何“陪伴”情绪的完整过程。这和我过去习惯的“赶紧转移注意力”的做法完全不同,它让我开始思考,也许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专家,而是一个可靠的情绪容器。全书的节奏把握得很好,阅读起来毫不费力,即使是对于那些自认为在育儿方面已经做得很不错的人来说,也能从中找到新的启发点。它提供了一种更为温柔、更具人性关怀的视角来看待我们和下一代的互动模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