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名人教子的100法则
:29.80元
售价:21.8元,便宜8.0元,折扣73
作者:高敏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802434509
字数:
页码:364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父母床头的一部教子
感悟名人教子,成就孩子一生
没有不成才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通过阅读书中名人的教子法则,让您教育子女不再迷茫。不再无的放矢,不再走弯路,不再做无用功!
《名人教子的100法则》能给天下父母们带来-份警醒,一份感悟,一份收获。在世界历史的长河里,总是会涌现出-些与众不同的人物,他们就你夜空中闪亮的星星,放射出绚丽的光芒照耀着人类。其实,这些人的成功,与之所受家庭教育不无关系书中列举的大量古今中外名人教子的法则,就像是一面面关于教子的镜子。每位父母都可以用名人的教子思想来预防自己教子方法的陈腐和错误,使自己能够掌握的教育模式。
“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它出自《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在孟子小时候,其家舍住处离墓地很近,而孟子呢,就经常在墓地边游戏取乐,模仿上坟的人堆个小土堆儿,学着筑埋坟墓。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为好读书、有学问的人,看到儿子的这些怪行为,心里很不好受。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决定搬家。不久,孟母把家搬到了一个集市的旁边。因而孟子就经常在市场里玩耍,学着小商小贩沿街叫卖和讨价还价。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于是再一次举家搬迁,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朗朗,孟子被吸引。他时常跑到学官门前张望,有时还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演习周礼(周礼,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来往的礼节仪式)。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邻居的孩子们做着演习周礼的游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不久,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御、术数、六艺。孟母非常高兴,就定居下来了。经过孟母从中开导,他的学业日进,终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哲人。
……
章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1.以身作则法——陶母拒礼责子
2.环境影响法——“孟母三迁”
3.重视孩子的思想教育——唐太宗重视教子
4.从细节之处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黄炎培的教子思想
5.目标期望法——司马迁的成长历程
6.重视早期教育——林则徐少年时代所受的家教
7.启蒙培养法——孔母重视孔子音乐兴趣的培养
8.开发孩子的智力——比尔·盖茨的成长
9.对孩子抱有信心——破仑·希尔继母对他的教育
10.赏识自己的孩子——父亲的赏识让“”成为绘画大师
11.让他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里根父亲教子
12.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艾森豪·威尔母亲对孩子的教育
13.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音乐天才莫扎特的成长之路
第二章 平等——教育的基础
1.做孩子的知己——安徒生父亲对孩子的培养
2.与子——刘墉教子
3.谈心教子法——陈毅教子
4.学会低头——邓的父亲教子
5.学会尊重孩子——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育子法则
6.和孩子来个“君子协定”——赵子岳教子
7.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隋文帝依法惩子
8.支持孩子——罗瑞卿教子
9.慈父严师_吴铁秋教子
10.鼓励孩子自由发展——老舍教子
第三章 教育的核心——爱
1.爱子有道——梁启超的教子艺术
2.体察孩子的心灵——陈景润教子
3.情感教育法——董竹君教子
4.包容谅解法——甘地所受教育
5.行为影响法——韩国妈妈张炳慧的教育
6.真情教导——鲁迅的教子艺术
7.寓教于乐——李大钊的教育故事
8.给孩子热情和温暖——戴高乐对女儿安妮的关爱
9.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对崔永元的影响
10.“绝情”爸爸——盖达尔不给女儿留情面
11.学会勇敢——贺龙教子故事
第四章 教育孩子的技巧
1.教子不虚荣——戚继光受教
2.培养孩子朗读的习惯——布什家族的“祖传诀窍
3.幽默教子法——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教子
4.言传身教——李国豪的教子艺术
5.宽严教育法——贝多芬父亲的张弛教育
6.“顺其自然”法——叶圣陶的教子艺术
7.寓教于乐法——歌德受教于父母
8.习惯教育法——罗斯福的父母教子
9.从小培养法——爱因斯坦的成长之路
10.激励教育法——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1.榜样诱导法——朱自清教子
12.因材施教法——项梁教项羽学兵法
13.言传身教——梁启超教子
14.父母的榜样——列宁父母的教育之道
第五章 把握好关爱孩子的“度”
1.适当惩罚——斯特娜夫人对女儿的教育
2.引导孩子实践——戴尔父亲教子
3.严爱结合法——李大钊爷爷教育孙子
4.严格施教法——傅雷教子
5.不特殊对待——“经营之神”王永庆教子
6.严爱结合法——颜之推:爱子与教子结合
7.夸奖孩子要有度——卡尔·威特父亲的教子方式
……
第六章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第七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
第八章 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九章 为孩子播上品德的种子
第十章 教育源于生活
第二段评价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略显浮夸,但内容深度远超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这不过是又一套成功学的衍生品,充斥着大量不接地气的“心灵鸡汤”,可当我翻开目录,看到其中关于“非线性学习路径”和“早期兴趣的钝化保护”的章节时,我就知道我错了。作者的洞察力在于,他没有把焦点仅仅放在“如何让孩子考高分”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这一点在如今这个过度强调标准答案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比如,书中提到某位科学巨匠的童年经历,并非是父母强迫他背诵公式,而是在一个充满自由探索的实验室里,被允许犯下无数看似“无用”的错误。这让我反思自己平时对孩子“跑题”行为的纠正是否过于急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沉稳、克制,没有过多的煽情,全靠扎实的逻辑和详实的背景资料来支撑观点,读起来非常“有料”。它更像是一部深入的社会学观察报告,而不是一本面向焦虑父母的快速指南,这需要读者有足够的耐心去消化和吸收其中的深层含义。
评分第三段评价 拿到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其厚重感所吸引,它绝非那种可以一口气读完的轻阅读材料。我尝试着将书中的法则分阶段应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同时也充满了挑战。这本书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100条可以直接复制粘贴的“SOP”(标准作业流程),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观察和理解孩子的“透镜”。例如,关于“有效倾听”的法则,书中详尽地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孩子语言背后的情感需求,我过去总以为自己在听,但读完后才发现,我听到的多是指令和结果,而忽略了他们情绪的波动和未表达的渴望。这种对细节的捕捉能力,是这本书最核心的财富。我周末专门花了一下午时间,对照书中的原则,重新设计了与我儿子关于周末活动的沟通方式,效果惊人,他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配合度和参与感。唯一的缺憾是,如果书后能附带一个针对不同文化背景或社会经济阶层的应用建议清单,那就更完美了,因为名人的环境往往是高度特异化的,如何将“象牙塔”里的智慧转化为“烟火气”中的实践,是读者需要自己努力完成的最后一步。
评分第五段评价 读完合上书本时,我体会到的是一种踏实的宁静,而非读完热门畅销书后那种转瞬即逝的激动。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它避免了将所有法则堆砌在一起的冗余感,而是通过逻辑的递进,引导读者逐步深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内在驱动力”的深入剖析。作者认为,外在奖励(如金钱、表扬)只会带来短期的服从,而真正的、持久的动力源于孩子对事物本身的热爱和掌握感。书中通过对几位艺术家的成长路径的解构,清晰地展示了这种“心流”状态是如何被精心呵护出来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去对于孩子学习动力的管理方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专业,它并不试图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来简化复杂的教育问题,而是鼓励读者去思考教育背后的深层原理。这要求读者必须带着自己的经验和反思去阅读,否则,很容易将这些“法则”当作教条来僵化地执行,从而错失了其真正的精髓。这是一本需要反复品读,并在实践中不断校准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名人教子的100法则》的书评,完全是从一个深度阅读者的角度出发,力求真实、多样,并避免任何刻板的痕迹。 第一段评价 我最近终于啃完了这本据说能改变育儿轨迹的宝典,说实话,阅读过程像是一场马拉松,既有茅塞顿开的欣喜,也有被海量信息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疲惫。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清晰,每一个“法则”都像是一个精心打磨的案例,引人入胜。比如,它没有停留在空泛的口号上,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是如何在日常琐碎中,构建起他们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石。我特别欣赏它对“挫折教育”那几章的处理,作者没有简单地复制“失败是成功之母”这种老生常谈,而是拆解了具体情境下,父母应该如何用恰到好处的引导,让孩子将每一次跌倒都视为数据收集的过程,而非自我价值的否定。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育儿真的不是玄学,它是一套可以被系统化、被学习的技能树。那些曾经让我感到束手无策的亲子冲突点,现在似乎都有了可循的路径去化解。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某些章节的案例略显年代久远,与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需要读者自己做一些深度的“本土化”转换,但总体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哲学框架,让我对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彻底的重塑。
评分第四段评价 我一直相信,教育的本质是“影响”而非“控制”。这本书完美地佐证了我的观点。它的行文脉络非常清晰,结构严谨,仿佛在构建一座知识的金字塔,每一层都由前一层坚实地支撑着。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独立决策权培养”的论述印象深刻。书中没有鼓吹父母要完全放手,而是精妙地提出了“有限选择权”的概念——即父母设定安全的边界,而孩子在边界内拥有完全的自主权。这种边界感的建立,比单纯的放任自流要复杂得多,也有效得多。我对比了书中的几个对比案例,一位是事事包办的家长,孩子长大后表现出的高度依赖性;另一位则是适时放手的家长,孩子展现出的成熟和抗压能力。这种直观的对比,比任何理论说教都更有说服力。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做过极其广泛的田野调查和资料搜集,引用的资料相互印证,使得整本书的论点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为名人孩子”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培养一个具备自我驱动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人”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