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翻阅笔记史料,辑录饮食诗文典故,以闲雅之笔,书写活色生香的饕餮故事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闲雅有趣的饮馔小札。作者查阅过大量的笔记史料,辑录了上百条与饮食相关的诗文,在此基础上信笔成篇,谈春膳、品火锅、议厨娘、尝夜市,描摹古今各色风味,捡拾雅人名士馂馐,别出机杼,显示了不一样的眼光。书中还插入画家李津活色生香的美食画卷,相得益彰。
作者简介
曹亚瑟,江苏宜兴人,现居郑州。文化史研究者、媒体人。
著有《白开水集》《烟花春梦:〈金瓶梅〉中的爱与性》《小鲜集》《有味是清欢:美食小品赏读》等,主编有“闲雅小品丛书”15 种。
目录
自?序
? 辑一?煮?羹
003 肥而不腻的四月
007 食物的柔情蜜意
011 春?膳
016 有态度的辣椒
020 水煮花生米之恋
024 烟火气
027 逃离火锅?
031 咸鸭蛋
034 味极则淡
037 情迷私房菜
041 苦瓜帖
044 肉食者不鄙
047 乡愁是一碗暖暖的羊肉汤
? 辑二?落?英
053 皮上松花
057 甜蜜之忆
061 鸽子肚里包黄雀
065 何物最美味?
068 食之粗鄙
071 有所不食
075 有一位厨师
080 蟹?命
084 白菜称王
087 狗就是一只畜生
091 吃政治饭
095 寻找秋油
099 唐朝的巴达杏
? 辑三?清?腴
105 吃货史
113 夜市的刹那芳华
117 富家厨娘
120 不吃豆腐也操心
126 吃他河豚,值那一死
129 食量大如牛
134 生活家李渔
138 苏东坡的竹笋
143 宋嫂鱼羹
147 南宋的国宴
154 关于工作餐兴废的争论
158 真率会?挑菜会?吃糠会
? 辑四?春?臆
167 关于肥肉
173 忆苦吃菜团
177 我与包子
181 人是水养的
185 饮酒的境界
188 爱生活,爱猪蹄
192 在庙里吃斋
196 冬至的味道
200 偷菜谱
203 邂逅“秃黄油”
209 嘴刁的信阳男人
214 吃点儿好的很有必要
? 辑五?舒?卷
221 海明威,巴黎的味觉记忆
226 大仲马下厨记
232 假如巴尔扎克没有遇到咖啡
236 小玛德莱娜蛋糕的三种吃法
241 伍尔夫不爱英国菜
245 菜肴入诗
249 金瓶细点
254 西门庆的早餐
259 李瓶儿之“酥油泡螺”
262 置一席西门私房菜
271 附录 文化地吃,优雅地品
—— 一份高阶中华美食书单
300 跋
精彩书摘
富家厨娘
有朋友告诉我,最近公司有件喜事,某世界五百强公司的区域高管欲跳槽过来,说明自己公司的竞争力、吸引力在增强云云,问我可否接纳。我说当然可以接纳,但你要对自己公司目前的发展阶段做一评估。你现在战略、管理、销售、谈判、公关、广告什么都是一脚踢,恐怕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全能,而很多外企员工只是流水线的一颗螺丝钉,只做过、也只会做某方面的工作,未必能适应你的需求。就像你府上突然来了个蔡京家的厨娘,你觉得肯定是好事,会奉若上宾,但如果她只会切葱丝,你不就傻脸了吗?
朋友愿闻其详,我就给他讲了三个小故事。
其一,载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有个名士在京师买了一妾,自称在曾任宰相的蔡京蔡太师府中包子厨中任职。名士自然大喜:咱也能吃上蔡太师家里的包子啦!某日令其做包子,答曰不能。询问她:“你既是包子厨中人,为何不能做包子?”对方回答说:“妾在包子厨中专门负责切葱丝,别的不会。”名士当即傻脸。
其二是清代梁章钜《归田琐记》中所载。雍正年间,年羹尧由大将军贬为杭州将军后,姬妾皆星散。有个杭州秀才,买得一姬做妾,听说她在年府专管饮馔,心想以后有口福了。但她说自己只负责小炒肉一味,其他事均不管。年羹尧每次吃饭,必于前一日呈进食单,若点到小炒肉,则须忙得半日,但数月也不过一二次。秀才说:“那你何不为我一试?”此姬嘲笑他说:“酸秀才,说得容易,年府中一盘肉,须一只肥猪,任我择其最精处一块用之。你家每次买肉也就一两斤,让我如何下手?”秀才听后不禁黯然。一天,秀才大喜,对她说:“村中每年有赛神会,每次照例会用猪一头,今年是我值首,这头猪供我调遣,你可以露露手艺啦!”届时,果然抬回一头全猪。此姬看后,颇不满:“我在年府中所用的都是活猪,你这是死猪,味道肯定大减。算了,我试试吧。”于是勉强割下一块肉到了厨下。那秀才在房中煮酒以待。很久才捧进一碟,让秀才先尝一下,又进厨中忙活。一会儿进房,却见秀才已瘫软于地、奄奄一息了。仔细察看,原来是秀才连舌头一起咬下,吞进肚子里了。
其三,是清人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里的。明代名士冒辟疆准备在水绘园大宴天下名士,先请了一位有名的厨娘。厨娘问:“酒席有三等,主人预备要哪一种?”问这三种有啥区别,答曰:“上等酒席,需羊五百只,中席三百只,下席一百只,其他物品相配套。”主人听后说:“上太费,下太简,中可也。”于是按其要求备物以待,看她如何处理。这天,厨娘驾到,你看她领各式帮手百十人,自己则珠围翠绕,高座指挥。先牵来那三百只羊,每只割下唇肉一片备用,其余皆弃之不用。问她为什么,答曰:“羊肉的精华全集中于此,其他的都腥臊没法用。”听者都错愕不已,没想到这个厨娘竟豪奢至此!
朋友听了这三个故事,也黯然陷入深思:世界五百强,那可是要有五百强的资源配置。听着好听,他要是动辄拿三百只羊的配置,而且只用羊唇,那不得把我的公司拖死?如果他一年只干一件漂亮事儿,用一头活猪做一次小炒肉,也算我没白请;倘若他只会切葱丝,那我岂不是连包子也吃不上了吗?
随后他说:罢了,看来这人我还真不敢随便用。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一本名为《四月春膳》的书并没有太高的期待,以为会是一本偏向于食谱的书籍。然而,打开第一页,我就被书中那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吸引住了。曹亚瑟先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他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娓娓道来,将那些关于食物的故事,关于人生的感悟,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我特别欣赏他对细节的描绘,那些关于食材的来源,关于烹饪的过程,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真实而动人。更重要的是,他不仅仅是在写“吃”,他是在写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一种对美好的追求。读着读着,我仿佛能闻到厨房里的香气,听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感受到那种温馨而朴实的家庭氛围。这本书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让我暂时逃离了现实的压力,沉浸在一种平和而美好的境界中,也让我重新思考了“家”的意义,“美食”的温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意境,淡雅的色彩和写意的笔触,仿佛能嗅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清香,让人立刻对书中的内容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阅读文字,不如说是在体验一种生活,一种在忙碌都市中被遗忘已久的诗意。作者曹亚瑟笔下的每一个场景,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雕琢,无论是晨曦中露珠悄然滑落的瞬间,还是夕阳余晖下炊烟袅袅的景象,都饱含着温润的感情。他对于生活细节的捕捉,细腻到令人心惊,那些平日里我们可能不曾留意的角落,在他的笔下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比如,对食材本身的描绘,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更是对其生长环境、季节特性的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滋养万物的土地。读到那些关于自然变换的文字,总会不自觉地放慢呼吸,去感受四季流转带来的微妙变化,也更加理解了“春膳”二字背后所蕴含的生命力与期盼。这本书不只是关于吃,它更是一种关于如何感受生活、如何与自然和解的指南,让人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滋养了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评分曹亚瑟先生的书,总能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仿佛从喧嚣的世界里抽离出来,置身于一个可以静静呼吸的空间。这本书同样如此,它不疾不徐地展开,如同舒缓的音乐,一点点沁入心脾。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传统习俗的描绘,那些在现代社会中日益淡化的仪式感,被作者用一种充满敬意和温情的方式重新呈现出来。读到这些段落,我脑海中浮现出长辈们忙碌的身影,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厨房,那些在特定节日里才出现的、承载着家庭记忆的食物。作者不仅仅是在记录,更是在唤醒,唤醒我们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唤醒我们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展开了一幅画卷,里面有生动的人物,有细腻的情感,更有对生活的热爱。我常常会在阅读时停下来,陷入沉思,思考作者所传递的关于时间、关于传承、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审视自己的生活,寻找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归属。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偶然走进一家充满故事的老书店,翻开一本尘封已久的日记。曹亚瑟先生的文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刻意煽情,却能轻易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时间”的描写,那些随着季节流转而变化的食物,那些在时光中沉淀下来的情感,都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并没有刻意去宏大叙事,而是将目光聚焦在那些细微之处,那些被人们常常忽略的、但却承载着生命痕迹的点滴。读到一些关于回忆的段落,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那些模糊而温暖的画面,那些随着食物而浮现的场景,都让我感动不已。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春膳”,它更是一种关于生命、关于成长、关于怀念的沉思。它不追求一时的轰动,而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在读者的心中播下一些思考的种子,待它们慢慢发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理解。
评分初读此书,便被其文字的张力所折服。它不像许多写“吃”的书那样,流于表面的烹饪技巧或食材介绍,而是将“吃”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哲学层面。曹亚瑟先生的笔触,既有诗人般的浪漫,又有哲人般的深邃。他通过对食物的讲述,探讨了生命、成长、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些对寻常食物的独特解读,将它们与人生经历巧妙地结合。比如,某一种朴实的蔬菜,在作者笔下,便成了关于坚持与韧性的隐喻;一道看似简单的汤品,则蕴含着对离别与思念的淡淡忧伤。这种将物质与精神巧妙融合的写作手法,着实令人耳目一新。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共鸣,仿佛作者读懂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感,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读物,它的力量在于能够引发深思,并在日后的生活中,让你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曾经熟悉的事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