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东北抗日联军 文献(1)
定价:74.00元
作者: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65707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的《东北抗日联军文献(1)(精)/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按时间顺序编入了1931年9月至1934年12月中央、满洲省委以及东北地区各级党政机关和主要领导人关于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和东北抗日联军部队建设的文件、电报、信函66件,力求保持历史原貌。
目录
满洲省委关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的宣言(1931年9月19日)中国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三省事件的宣言(1931年9月2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革命委员会关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的宣言(1931年9月20日)满洲省委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1931年9月21日)中央关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的决议(1931年9月22日)满洲省委对士兵工作的紧急决议(1931年9月23日)中央关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1931年9月30日)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与我党的当前任务(1931年lO月20日)满洲省委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三次宣言(1932年1月15日)满洲省委关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哈尔滨告士兵书(1932年1月30日)满洲省委关于反对满洲“独立”的宣言(1932年3月5日)满洲省委为反对日伪统治告各地义勇军书(1932年3月31日)满洲省委关于动员民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紧急通知(1932年4月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宣布对日战争宣言(1932年4月15日)革命危机的增长与北方党的任务(节录)(北方各省委代表联席会议基本通过)(1932年6月24日)开展游击运动与创造北方苏区的决议(北方各省委代表联席会议基本通过)(1932年6月26日)满洲省委扩大会议关于接受北方会议决议案的决议(1932年7月12日)满洲省委关于当前任务致磐石中心县委的指示(1932年8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东北游击队为九一八事变一周年告工农劳苦群众书(1932年9月18日)满洲省委关于当前任务致东满特委的指示信(1933年1月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宣言——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人华北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1933年1月17日)中央致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1933年1月26日)满洲省委关于目前任务致海龙中心县委的指示(1933年2月12日)满洲省委关于坚持与扩大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残酷进攻的紧急通知(1933年3月11日)满洲省委关于义勇军与士兵工作致中央的报告(1933年3月20日)东满四县游击队为联合抗日告反日士兵书(1933年3月)满洲省委关于执行反帝统一战线与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决议——接受中央一月二十六日来信(1933年5月15日)杨靖宇关于南满政治经济情况及磐石游击队和党团工作致满洲省委的报告(1933年5月31日)东满特委关于中韩民族团结起来反对共同敌人日本强盗告民众书(1933年6月10日)满洲省委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致磐石中心县委及南满游击队的指示(1933年7月1日)满洲省委关于反对日本强盗“围剿”东北义勇军告东北民众书(1933年7月11日)满洲省委关于下江地区的形势与任务致汤原、通河等县全体党员的信(1933年7月25日)满洲省委致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全民族反日反帝的统一战线(1933年8月10日)满洲省委关于创建人民革命军等问题致吉东局的信(1933年9月1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军独立师成立宣言(1933年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军独立师政纲(1933年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军独立师士兵优待条例(1933年9月18日)满洲省委关于人民革命军军独立师成立的贺电(1933年9月30日)满洲省委关于创造赤色游击队等任务致汤原县委及全体党员的信(1933年10月5日)东满特委致满洲省委转报中央的工作报告(节录)(1933年10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斗争纲领(1933年10月9日)何成湘关于东北地区形势和反日斗争状况致中央的报告(节录)(1933年11月24日)满洲省委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致珠河县委及游击队中党员的信(1933年11月28日)满洲省委、团省委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致东满党团特委及游击队中党员的信(节录)(1933年12月3日)满洲省委关于今后任务致珠河县委及游击队中党员的信(1933年12月31日)中央关于实行反日统一战线策略致满洲省委的指示信(1934年2月22日)磐石中心县委关于建立反日统一战线及今后任务致人民革命军军独立师的信(1934年3月10日)满洲省委关于反日游击队工作致珠河县委及游击队的信(1934年4月8日)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1934年4月20日)共青团磐石中心县委关于青少年工作致人民革命军军各级团委的指示(1934年5月4日)满洲省委关于开展下江地区抗日武装斗争与目前党的任务致汤原县委及游击队的信(1934年5月19日)东北人民革命军及赤色游击队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1934年6月16日)满洲省委关于当前工作任务致汤原县委的指示(1934年8月15日)满洲省委关于军队工作和党的组织工作致宁安县委的指示信(1934年9月12日)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为动员抗日告义勇军兄弟书及满洲省委的批语(1934年10月12日)满洲省委关于统一战线策略等问题致磐石、海龙县委及杨靖宇等的信(1934年10月19日)东北人民革命军和赤色游击队欢迎红军北上抗日通电(1934年lO月20日)满洲省委为粉碎日寇冬季大“讨伐”致各级党部及人民革命军、赤色游击队的信(1934年10月20日)吉东抗日同盟军总司令部为联合抗日告各山林队宣言(1934年11月)满洲省委关于目前党的任务致磐石县委的指示(1934年12月16日)满洲省委关于当前形势和任务致珠河县委与游击队的指示(1934年12月23日)李延禄为抗日救国致旅欧美各国侨胞书(1934年)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作品,在我心中,应该是一面镜子,照出历史的褶皱和人性的复杂。它承载的重量,不仅仅是军事部署的成败,更关乎一个民族在生死存亡时刻的选择与坚持。我希望它能以一种近乎冷峻的客观态度去呈现那些事件,不回避其中的失误与挫折,因为真实的英雄主义必然包含着对困难的清醒认知。如果其中能包含一些关于物资运输、后勤保障方面的原始文件,那就太棒了。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和清单背后,隐藏着的是无数人的心血和生命线。在那种环境下,每一粒粮食、每一发子弹的辗转腾挪,都是一场无声的战役。真正深入人心的历史研究,应该能够超越民族主义的激情,触及人类面对压迫时所展现出的普遍的勇气和智慧。我期待它能揭示出在极端困境中,人与人之间建立的信任和互助是如何成为最强大的精神武器的。这部书,应该让读者在合上它之后,心中充满的不是简单的骄傲,而是一种对历史沉重代价的深沉理解与敬畏。
评分这部书,乍一看书名,就让人对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心生敬畏。它似乎聚焦于中国近代史上那段波澜壮阔、民族存亡的关头,特别是那些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的先驱们留下的珍贵记录。我期待它能深入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不是那种宏大叙事下的口号,而是真正渗透到基层战士日常生活、思想转变和残酷抉择中的一手资料。想象一下,翻开泛黄的纸页,那些用血汗浸泡过的文字,是否能让我们更真切地触摸到那段岁月的脉搏?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战略部署、情报传递的细节,这些往往是官方史书有所保留或一笔带过的地方。好的史料汇编,应当是忠实地呈现历史的复杂性,哪怕某些记录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性,那也是历史本来的面貌。希望它不仅仅是一堆文献的堆砌,而是经过精心梳理和考证,能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让后人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清晰地审视那场抗争的艰辛与伟大。如果能配上详尽的注释和背景介绍,那就更完美了,能帮助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更好地理解当时的语境。
评分阅读这类严肃的历史文献,我寻求的不是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历史逻辑的严密与细节的翔实。这部书如果能够成功地将散落在各处的历史碎片重新拼接到一起,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完整的历史图景,那它的贡献就无可估量了。我特别期待看到关于敌我双方情报战的记录,因为在不对称的战争中,信息往往比火力更加致命。那些关于秘密联络、渗透、策反的记载,无疑是展现共产党人地下斗争智慧的绝佳窗口。此外,一个好的史料集还应该体现出历史的动态性。战争是流动的,政策是变化的,不同阶段的斗争策略必然有所调整。我希望看到清晰的时间标记和地域划分,这样我就能追踪特定事件是如何在时间的长河中演变、发酵的。如果能找到一些关于早期组织内部讨论不同路线的记录,那就更具学术价值了,那能展示出革命队伍在面对巨大压力时内部思想的激荡与统一过程。总之,我希望它是一部能经得起反复推敲的学术基石,而非昙花一现的通俗读物。
评分当我合上这本书(假设我读完了),我的脑海里留下的是一幅幅模糊却又极其震撼的画面。它似乎提供了一种近乎“现场感”的体验,仿佛能听到雪地里行军的沉重脚步声,闻到硝烟弥漫后泥土和血腥味混合的气息。我特别欣赏那种朴素的叙事力量,那些没有经过后世美化或裁剪的原始文献,往往是最有力量的。它们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对生存的渴望、对信仰的坚守,以及对失去家园的锥心之痛。这类书籍的价值,正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在宏大战争机器的背后,那些基层组织是如何运作,又是如何维系着不屈的火种。如果这部作品能成功地还原出当年环境的极端恶劣——比如物资的极度匮乏、敌人无休止的“清乡”和“扫荡”——那么它对当代人的警示意义将是深远的。这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对民族精神根源的追溯和对和平来之不易的深刻理解。我希望这些文献的编排逻辑清晰,能够引导读者循着时间线索或事件脉络,逐步深入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核心矛盾之中。
评分坦率地说,对于这种类型的文献汇编,最大的挑战往往在于如何平衡“原貌呈现”与“可读性”。一个优秀的编纂者,就像一位高明的园丁,既要保护好每一株野草的自然姿态,又要通过巧妙的布局,让整个花园展现出和谐的美感。我关注的是,这部作品是否在保持文献的原始语感和特定时代印记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必要的导航工具。例如,对于那些只有内部人员才能理解的代号、缩写或者特定地名,如果能有精确的校注,那无疑会大大提升阅读体验和研究价值。这部书,如果做得好,应该成为一个宝库,让那些热衷于历史细节考证的研究者们爱不释手。它提供的不是结论,而是原材料,它要求读者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和整合信息。我非常好奇它收录了多少来自不同来源(比如俘虏审讯记录、秘密电报、内部会议纪要等)的交叉验证材料,因为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不同视角的重叠与碰撞之中。它不应该只讲述胜利,更应该揭示那些艰难的权衡、痛苦的牺牲,以及在绝境中迸发出的民族韧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