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東北抗日聯軍 文獻(1)
定價:74.00元
作者: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齣版社:中國人民解放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657073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的《東北抗日聯軍文獻(1)(精)/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按時間順序編入瞭1931年9月至1934年12月中央、滿洲省委以及東北地區各級黨政機關和主要領導人關於東北抗日武裝鬥爭和東北抗日聯軍部隊建設的文件、電報、信函66件,力求保持曆史原貌。
目錄
滿洲省委關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滿洲的宣言(1931年9月19日)中國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東三省事件的宣言(1931年9月20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革命委員會關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的宣言(1931年9月20日)滿洲省委關於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據滿洲與目前黨的緊急任務的決議(1931年9月21日)中央關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的決議(1931年9月22日)滿洲省委對士兵工作的緊急決議(1931年9月23日)中央關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第二次宣言(1931年9月30日)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滿洲與我黨的當前任務(1931年lO月20日)滿洲省委關於滿洲事變的第三次宣言(1932年1月15日)滿洲省委關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進攻哈爾濱告士兵書(1932年1月30日)滿洲省委關於反對滿洲“獨立”的宣言(1932年3月5日)滿洲省委為反對日僞統治告各地義勇軍書(1932年3月31日)滿洲省委關於動員民眾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緊急通知(1932年4月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宣布對日戰爭宣言(1932年4月15日)革命危機的增長與北方黨的任務(節錄)(北方各省委代錶聯席會議基本通過)(1932年6月24日)開展遊擊運動與創造北方蘇區的決議(北方各省委代錶聯席會議基本通過)(1932年6月26日)滿洲省委擴大會議關於接受北方會議決議案的決議(1932年7月12日)滿洲省委關於當前任務緻磐石中心縣委的指示(1932年8月3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東北遊擊隊為九一八事變一周年告工農勞苦群眾書(1932年9月18日)滿洲省委關於當前任務緻東滿特委的指示信(1933年1月1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宣言——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人華北願在三個條件下與全國各軍隊共同抗日(1933年1月17日)中央緻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論滿洲的狀況和我們黨的任務(1933年1月26日)滿洲省委關於目前任務緻海龍中心縣委的指示(1933年2月12日)滿洲省委關於堅持與擴大民族革命戰爭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殘酷進攻的緊急通知(1933年3月11日)滿洲省委關於義勇軍與士兵工作緻中央的報告(1933年3月20日)東滿四縣遊擊隊為聯閤抗日告反日士兵書(1933年3月)滿洲省委關於執行反帝統一戰綫與爭取無産階級領導權的決議——接受中央一月二十六日來信(1933年5月15日)楊靖宇關於南滿政治經濟情況及磐石遊擊隊和黨團工作緻滿洲省委的報告(1933年5月31日)東滿特委關於中韓民族團結起來反對共同敵人日本強盜告民眾書(1933年6月10日)滿洲省委關於目前形勢與任務緻磐石中心縣委及南滿遊擊隊的指示(1933年7月1日)滿洲省委關於反對日本強盜“圍剿”東北義勇軍告東北民眾書(1933年7月11日)滿洲省委關於下江地區的形勢與任務緻湯原、通河等縣全體黨員的信(1933年7月25日)滿洲省委緻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論全民族反日反帝的統一戰綫(1933年8月10日)滿洲省委關於創建人民革命軍等問題緻吉東局的信(1933年9月10日)東北人民革命軍軍獨立師成立宣言(1933年9月18日)東北人民革命軍軍獨立師政綱(1933年9月18日)東北人民革命軍軍獨立師士兵優待條例(1933年9月18日)滿洲省委關於人民革命軍軍獨立師成立的賀電(1933年9月30日)滿洲省委關於創造赤色遊擊隊等任務緻湯原縣委及全體黨員的信(1933年10月5日)東滿特委緻滿洲省委轉報中央的工作報告(節錄)(1933年10月7日)東北人民革命軍鬥爭綱領(1933年10月9日)何成湘關於東北地區形勢和反日鬥爭狀況緻中央的報告(節錄)(1933年11月24日)滿洲省委關於目前形勢和任務緻珠河縣委及遊擊隊中黨員的信(1933年11月28日)滿洲省委、團省委關於目前形勢和任務緻東滿黨團特委及遊擊隊中黨員的信(節錄)(1933年12月3日)滿洲省委關於今後任務緻珠河縣委及遊擊隊中黨員的信(1933年12月31日)中央關於實行反日統一戰綫策略緻滿洲省委的指示信(1934年2月22日)磐石中心縣委關於建立反日統一戰綫及今後任務緻人民革命軍軍獨立師的信(1934年3月10日)滿洲省委關於反日遊擊隊工作緻珠河縣委及遊擊隊的信(1934年4月8日)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1934年4月20日)共青團磐石中心縣委關於青少年工作緻人民革命軍軍各級團委的指示(1934年5月4日)滿洲省委關於開展下江地區抗日武裝鬥爭與目前黨的任務緻湯原縣委及遊擊隊的信(1934年5月19日)東北人民革命軍及赤色遊擊隊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1934年6月16日)滿洲省委關於當前工作任務緻湯原縣委的指示(1934年8月15日)滿洲省委關於軍隊工作和黨的組織工作緻寜安縣委的指示信(1934年9月12日)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為動員抗日告義勇軍兄弟書及滿洲省委的批語(1934年10月12日)滿洲省委關於統一戰綫策略等問題緻磐石、海龍縣委及楊靖宇等的信(1934年10月19日)東北人民革命軍和赤色遊擊隊歡迎紅軍北上抗日通電(1934年lO月20日)滿洲省委為粉碎日寇鼕季大“討伐”緻各級黨部及人民革命軍、赤色遊擊隊的信(1934年10月20日)吉東抗日同盟軍總司令部為聯閤抗日告各山林隊宣言(1934年11月)滿洲省委關於目前黨的任務緻磐石縣委的指示(1934年12月16日)滿洲省委關於當前形勢和任務緻珠河縣委與遊擊隊的指示(1934年12月23日)李延祿為抗日救國緻旅歐美各國僑胞書(1934年)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說,對於這種類型的文獻匯編,最大的挑戰往往在於如何平衡“原貌呈現”與“可讀性”。一個優秀的編纂者,就像一位高明的園丁,既要保護好每一株野草的自然姿態,又要通過巧妙的布局,讓整個花園展現齣和諧的美感。我關注的是,這部作品是否在保持文獻的原始語感和特定時代印記的同時,為讀者提供瞭必要的導航工具。例如,對於那些隻有內部人員纔能理解的代號、縮寫或者特定地名,如果能有精確的校注,那無疑會大大提升閱讀體驗和研究價值。這部書,如果做得好,應該成為一個寶庫,讓那些熱衷於曆史細節考證的研究者們愛不釋手。它提供的不是結論,而是原材料,它要求讀者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和整閤信息。我非常好奇它收錄瞭多少來自不同來源(比如俘虜審訊記錄、秘密電報、內部會議紀要等)的交叉驗證材料,因為曆史的真相往往隱藏在不同視角的重疊與碰撞之中。它不應該隻講述勝利,更應該揭示那些艱難的權衡、痛苦的犧牲,以及在絕境中迸發齣的民族韌性。
評分這部書,乍一看書名,就讓人對那段血與火的曆史心生敬畏。它似乎聚焦於中國近代史上那段波瀾壯闊、民族存亡的關頭,特彆是那些在白色恐怖下堅持鬥爭的先驅們留下的珍貴記錄。我期待它能深入挖掘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不是那種宏大敘事下的口號,而是真正滲透到基層戰士日常生活、思想轉變和殘酷抉擇中的一手資料。想象一下,翻開泛黃的紙頁,那些用血汗浸泡過的文字,是否能讓我們更真切地觸摸到那段歲月的脈搏?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戰略部署、情報傳遞的細節,這些往往是官方史書有所保留或一筆帶過的地方。好的史料匯編,應當是忠實地呈現曆史的復雜性,哪怕某些記錄充滿瞭矛盾和不確定性,那也是曆史本來的麵貌。希望它不僅僅是一堆文獻的堆砌,而是經過精心梳理和考證,能為後來的曆史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讓後人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清晰地審視那場抗爭的艱辛與偉大。如果能配上詳盡的注釋和背景介紹,那就更完美瞭,能幫助我們這些非專業讀者更好地理解當時的語境。
評分閱讀這類嚴肅的曆史文獻,我尋求的不是情節的跌宕起伏,而是曆史邏輯的嚴密與細節的翔實。這部書如果能夠成功地將散落在各處的曆史碎片重新拼接到一起,為我們描繪齣一幅完整的曆史圖景,那它的貢獻就無可估量瞭。我特彆期待看到關於敵我雙方情報戰的記錄,因為在不對稱的戰爭中,信息往往比火力更加緻命。那些關於秘密聯絡、滲透、策反的記載,無疑是展現共産黨人地下鬥爭智慧的絕佳窗口。此外,一個好的史料集還應該體現齣曆史的動態性。戰爭是流動的,政策是變化的,不同階段的鬥爭策略必然有所調整。我希望看到清晰的時間標記和地域劃分,這樣我就能追蹤特定事件是如何在時間的長河中演變、發酵的。如果能找到一些關於早期組織內部討論不同路綫的記錄,那就更具學術價值瞭,那能展示齣革命隊伍在麵對巨大壓力時內部思想的激蕩與統一過程。總之,我希望它是一部能經得起反復推敲的學術基石,而非曇花一現的通俗讀物。
評分當我閤上這本書(假設我讀完瞭),我的腦海裏留下的是一幅幅模糊卻又極其震撼的畫麵。它似乎提供瞭一種近乎“現場感”的體驗,仿佛能聽到雪地裏行軍的沉重腳步聲,聞到硝煙彌漫後泥土和血腥味混閤的氣息。我特彆欣賞那種樸素的敘事力量,那些沒有經過後世美化或裁剪的原始文獻,往往是最有力量的。它們沒有華麗的辭藻,隻有對生存的渴望、對信仰的堅守,以及對失去傢園的錐心之痛。這類書籍的價值,正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去中心化”的視角,讓我們看到在宏大戰爭機器的背後,那些基層組織是如何運作,又是如何維係著不屈的火種。如果這部作品能成功地還原齣當年環境的極端惡劣——比如物資的極度匱乏、敵人無休止的“清鄉”和“掃蕩”——那麼它對當代人的警示意義將是深遠的。這不是簡單的懷舊,而是對民族精神根源的追溯和對和平來之不易的深刻理解。我希望這些文獻的編排邏輯清晰,能夠引導讀者循著時間綫索或事件脈絡,逐步深入到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的核心矛盾之中。
評分這部作品,在我心中,應該是一麵鏡子,照齣曆史的褶皺和人性的復雜。它承載的重量,不僅僅是軍事部署的成敗,更關乎一個民族在生死存亡時刻的選擇與堅持。我希望它能以一種近乎冷峻的客觀態度去呈現那些事件,不迴避其中的失誤與挫摺,因為真實的英雄主義必然包含著對睏難的清醒認知。如果其中能包含一些關於物資運輸、後勤保障方麵的原始文件,那就太棒瞭。這些看似枯燥的數字和清單背後,隱藏著的是無數人的心血和生命綫。在那種環境下,每一粒糧食、每一發子彈的輾轉騰挪,都是一場無聲的戰役。真正深入人心的曆史研究,應該能夠超越民族主義的激情,觸及人類麵對壓迫時所展現齣的普遍的勇氣和智慧。我期待它能揭示齣在極端睏境中,人與人之間建立的信任和互助是如何成為最強大的精神武器的。這部書,應該讓讀者在閤上它之後,心中充滿的不是簡單的驕傲,而是一種對曆史沉重代價的深沉理解與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