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酒类知识问答
定价:13.00元
作者:韩北忠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506651707
字数:
页码:14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饮料酒”是各种酒类的统称,本书书名为“酒类知识问答”而未采用“饮料酒知识问答”,是为了让其更加通俗易懂。本书以使广大饮料酒消费者对相关标准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参考,从而对饮料酒进行更加科学、健康的消费。对于饮料酒生产者和科研人员,本书也可作为饮料酒标准的辅助参考之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充满好奇心,毕竟“满28包邮”这个促销词汇在如今的网络购物环境中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一下子就将我拉回到那种对性价比的极致追求的时代。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关于电商运营策略或者物流成本控制的实战指南,毕竟酒类知识和包邮政策的结合,似乎暗示着某种商业模式的探讨。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发现它完全没有涉及任何关于快递费用、满减规则或者如何优化仓储物流的章节。这本书的内容似乎专注于对各种名贵白酒、地方特色酒的酿造工艺、历史渊源以及品鉴技巧的深度挖掘。从茅台的酱香型到五粮液的多粮复合香型,书里详细描述了不同酒曲、窖泥、发酵时间的细微差别如何影响最终的口感和风味特征。读起来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历史悠久的酒窖,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的木香和复杂的酯类气息。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白酒文化史,而非一本商业手册,这让我感到一丝意外,但也充满了阅读的乐趣,因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文不对题的“惊喜”反而激发了我对书中知识的探索欲。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古典且略显晦涩,读起来有一种在啃“硬骨头”的感觉,但啃下来之后获得的知识满足感又非常充实。我最初的期待是,这是一本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口水书”,内容应该轻松活泼,多用幽默的段子和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酒类知识,毕竟“满28包邮”的定位本身就偏向日常消费场景。然而,作者的笔触极其考究,仿佛在撰写一部学术专著。例如,在介绍清香型白酒的特点时,它没有用“干净、爽口”这种简单的词汇,而是引用了大量的古籍描述,去描绘那种“如冰雪初融,清冽而不留痕迹”的意境。这本书完全没有遵循现代畅销书的叙事节奏,它不追求高潮迭起,而是平稳地铺陈知识点,如同涓涓细流汇成长河。这让我明白,这本书的受众定位并非是那个看到包邮就下单的“冲动型买家”,而是对酒文化有深度探索欲望的“学者型读者”,这与书名给人的轻量级预期形成了有趣的张力。
评分从目录上看,这本书似乎应该包含一些关于如何通过线上渠道实现“28元包邮”这种低成本销售的案例分析,毕竟“满28包邮”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成本控制点。我甚至在想,会不会有章节专门讲解如何选取那些成本可控、但口感又不失品质的地方特色酒来进行捆绑销售,以达到这个促销门槛。但当我深入阅读后发现,全书对“28元”这个数字的任何商业价值讨论都避而不谈。它反而把大量的篇幅放在了对不同蒸馏工艺中温度控制的精确描述上,以及不同酒糟堆积方式对微生物种群演化的影响。书中对于发酵时间的讨论,动辄就是以“年”为单位,甚至提到了某些需要“窖藏十年以上”的珍稀酒种。这种对时间成本的极致强调,与“满28包邮”所暗示的“快速周转、薄利多销”的商业逻辑,简直是南辕北辙。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慢工出细活”的艺术赞歌,而非关于“效率至上”的商业指南,这让我对书名的选择产生了深深的好奇,究竟是一种反讽,还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隐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古典,封面采用了一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主色调是沉稳的墨绿色,这与我期待中那种活泼、现代的“电商促销”主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原本设想的是一本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快消品导购手册,里面可能会有各种“爆款推荐”和“限时秒杀”的案例分析。但事实是,它更像是一本收藏级的工具书。内容排版极其严谨,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地方志来佐证某些酒种的起源。比如,书中有一章专门探讨了黄酒在宋代文人雅集中的地位,引用了苏轼和陆游的诗词来描绘当时的饮酒场景,那种对历史细节的考据之深,让我这个历史爱好者拍案叫绝。可惜的是,书中完全没有提及任何关于如何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有效推广,或者如何设计一套吸引人的“满额包邮”活动来刺激销量的营销实操案例。如果期待从中找到任何关于现代零售策略的只言片语,那恐怕会大失所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对“酒”这个载体背后深厚文化底蕴的梳理,而不是如何把酒卖出去的技巧。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的作者在“专业性”上投入了极大的心血,简直像是一位痴迷于研究古代酿酒秘法的学者。我原本以为书名中带有“问答”二字,内容会是那种简洁明了、直击痛点的FAQ形式,解答读者“哪种酒最适合送礼”、“如何鉴别真假茅台”这类实用性极强的问题。但实际上,它更像是通过提出一系列哲学性的、探讨性的问题,引申出对整个酿酒体系的宏观阐述。比如,它不会直接回答“如何判断窖泥的活性”,而是会深入探讨“微生物群落在传统固态发酵中的生态平衡与时间哲学”。这种深入骨髓的研究方式,对于想快速入门的普通消费者来说,门槛可能会稍高。我期待中那种“一分钟学会看酒标”的速成秘籍完全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对地域风土人情的细致描述。整本书的气质非常“沉静”,缺乏那种为了迎合市场热点而设置的快速问答环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