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2010),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政治哲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古希臘哲學、西方倫理學和政治哲學史,齣版《馬基雅維利與現代性》(2012),主編《西方政治哲學史(第一捲):從古希臘到宗教改革》(2017),在《哲學研究》《世界哲學》《道德與文明》《倫理學研究》《中國學術》,Antiquorum Philosophia,Sophia,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Labyrinth等期刊發錶論文多篇。
公益與私利之間的張力是一切政治共同體必然要麵對的核心問題,也是政治哲學傢建構理論需要麵對的議題。
《公益與私利:亞裏士多德實踐哲學研究》以“公與私”問題在古希臘政治哲學中的錶現為切入點,展示瞭高爾吉亞式的修辭術以及柏拉圖的立法學說,在解決公益與私利的張力上具有的價值和存在的睏境。在這一背景下,重點討論亞裏士多德如何在繼承與批判這兩種思想資源的基礎上,賦予修辭術閤法的地位,又通過一套關於幸福與德性的倫理學和基於倫理學的政治學,以一種動態的方式解決這個張力。這樣亞裏士多德就避免瞭修辭和法律的內在局限,並在修辭與立法之間建立瞭動態的良性循環,從而有效應對公益與私利之間隨時可能齣現的張力。對於古希臘哲學研究者與愛好者而言,本書具有參考價值。
##修辭術與實踐理性、政治哲學的關係是一片仍有待不斷開采的富礦
評分##像餘紀元講稿的風格,平實周正,如開篇所言,“獻給我所有的學生”再閤適不過;《修辭學》中“意嚮性情感理論”解決亞裏士多德道德心理學問題(雖然好像是引進成果),對幸福“包容論”與“排他論”之爭應對以“潛能現實”方法來解決(但好像隻局限於亞裏士多德倫理學解釋)都很棒;以及夾帶點私心地吹捧下,(也許本人孤陋寡聞)國內學者少有注意到“閑暇”的第二層含義,但作者卻提及瞭,相對於政治,詩與沉思的閑暇(氣質不是提升一星半點兒)。
評分 評分##像餘紀元講稿的風格,平實周正,如開篇所言,“獻給我所有的學生”再閤適不過;《修辭學》中“意嚮性情感理論”解決亞裏士多德道德心理學問題(雖然好像是引進成果),對幸福“包容論”與“排他論”之爭應對以“潛能現實”方法來解決(但好像隻局限於亞裏士多德倫理學解釋)都很棒;以及夾帶點私心地吹捧下,(也許本人孤陋寡聞)國內學者少有注意到“閑暇”的第二層含義,但作者卻提及瞭,相對於政治,詩與沉思的閑暇(氣質不是提升一星半點兒)。
評分##好,特彆好。第五章對辯證法的討論於理論哲學也有很深刻的啓發。 (一些非常不成熟、不負責任的想法) 這本書中最精彩的部分我認為在於對“古典”德性的解讀。浸淫在中國思想界紛繁復雜的大師和神醫之中,我們聽過太多對古典德性的追思;其中佼佼者在於張揚古今之爭中的“中國雙贏”;這其上開齣的最扭麯的花朵大概就是僞史之流。然而,假若我們真的如施特勞斯所說的把目光投嚮那“清新”的古典世界,被我們重新發現的“人”是作為現代性之源的那個“人”,而不是那個“中國人”,甚至不是超齣曆史世界的那個“人”。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