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彩 按需出版】管理风险 创造价值:深度解读ISO 31000:2009标准 人邮

【虎彩 按需出版】管理风险 创造价值:深度解读ISO 31000:2009标准 人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风险管理
  • ISO 31000
  • 标准解读
  • 价值创造
  • 企业管理
  • 合规
  • 人邮
  • 按需出版
  • 深度解读
  • 管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虎彩图书POD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38696
商品编码:10153480328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0-10-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风险管理的工具书,具体介绍了ISO31000标准制定的背景、过程,对ISO31000标准的总体认识,风险管理术语、原则,风险管理框架以及风险管理过程共五部分内容。
本书适合具体执行风险管理的企业管理人员阅读。 目 录 第一章 ISO31000标准制定的背景、过程
第一节 ISO31000标准制定的背景
第二节 ISO31000标准制定的过程
第三节 我国等同采用ISO31000标准的必要性
第二章 对ISO31000标准的总体认识
第一节 ISO31000标准的构成
第二节 ISO31000标准的性质
第三节 标准引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引言部分的“十七项”帮助
第五节 标准的适用范围
第三章 风险管理术语、原则
第一节 风险管理术语
第二节 风险管理原则
第三节 对“风险”术语z新定义的认识
第四章 风险管理的框架
第一节 总则
第二节 授权与承诺
第三节 管理风险框架的设计
第四节 实施风险管理
第五节 框架的监测与评审
第六节 框架的持续改进
第五章 风险管理的过程
第一节 总则
第二节 沟通与咨询
第三节 建立环境
第四节 风险评估
第五节 风险应对
第六节 监测与评审
第七节 记录风险管理过程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风险管理实践指南:从理论到卓越》 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一套全面、实操性的风险管理框架,帮助管理者识别、评估、应对并监控各类潜在风险,从而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提升组织的韧性、效率和决策质量,最终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本书深入浅出地解析了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策略和工具,适用于不同规模和行业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制造、IT、医疗、政府等。 第一部分:风险管理的基石——认知与原则 风险的本质与价值: 探讨风险并非总是负面,而是与机遇并存的客观存在。理解风险是组织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固有组成部分,积极主动的管理风险能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和财务保障。我们将剖析不同类型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项目风险等,并阐述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的复杂性。 风险管理的系统性视角: 强调风险管理不是一项孤立的职能,而是渗透到组织各个层面和所有决策过程的系统性活动。从组织战略的制定到日常运营的执行,风险管理都应扮演着关键角色,确保组织的战略目标与风险偏好相匹配。我们将阐述如何构建一个与组织文化、结构和战略目标相契合的风险管理体系。 核心管理原则: 深入解读风险管理的关键原则,例如: 整合性(Integrated): 风险管理应嵌入组织的所有活动中,而非附加项。 结构化与系统化(Structured and comprehensive): 风险管理过程应清晰、有序且覆盖全面。 定制化(Customized): 风险管理方法应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包容性(Inclusive): 鼓励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风险管理过程。 动态性(Dynamic): 风险环境不断变化,风险管理也需要持续更新和改进。 最佳可用信息(Based on the best available information): 决策应基于可靠、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人与文化(Human and cultural factors): 认识到人的行为和组织文化对风险管理效果的决定性影响。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风险管理应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优化的过程。 风险管理在战略决策中的作用: 分析风险管理如何支持战略规划,通过识别潜在的战略威胁和机遇,帮助组织做出更明智、更具前瞻性的决策。探讨风险评估如何量化战略选项的不确定性,并为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第二部分:构建坚实的风险管理框架 明确风险管理方针(Policy): 如何制定清晰、明确的风险管理方针,明确组织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以及风险管理的责任和义务。阐述方针应如何传达给所有员工,并成为指导日常工作的基石。 建立组织与职责(Organization): 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明确不同层级和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包括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专员、内部审计等关键角色的设置与协作。强调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对风险管理成功的至关重要性。 职责分配与授权(Responsibilities and authorities): 详细说明如何清晰界定和分配风险管理的相关职责,确保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的各项活动都有明确的负责人。同时,也要确保这些负责人拥有必要的权力和资源来履行其职责。 沟通与协商(Communication and consultation): 强调与内部及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如何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听取各方意见,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协商,以期获得更全面的视角和更广泛的支持。 监控与评审(Monitoring and review): 阐述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持续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变化和新风险的出现。如何定期评审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第三部分:精细化的风险管理过程——从识别到改进 风险管理过程概述: 详细分解风险管理的七个核心步骤: 1. 建立风险管理背景(Establishing the context): 明确组织目标、外部与内部环境、风险偏好与容忍度等。 2.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 运用多种方法,如头脑风暴、访谈、专家判断、历史数据分析、场景分析等,全面发现可能影响组织目标的风险。 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 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和一旦发生所带来的影响(后果),采用定性、半定量或定量的方法。 风险评价(Risk evaluation): 将分析结果与风险准则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并决定哪些风险需要采取应对措施。 3. 风险应对(Risk treatment): 风险应对选项(Options for risk treatment): 探讨各种风险应对策略,包括: 规避(Avoidance): 停止可能产生风险的活动。 减轻(Reduction): 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小其影响。 转移(Sharing): 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如通过保险或合同。 接受(Acceptance): 认识到风险的存在,但不采取任何行动。 应对措施的选择与实施: 如何根据风险的性质、成本效益分析以及组织的风险容忍度,选择最合适的风险应对措施,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4. 监控与评审(Monitoring and review): 持续跟踪风险的变化,评估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5. 记录与报告(Recording and reporting):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记录系统,并根据需要向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报告。 6. 改进(Improvement): 基于监控和评审的结果,不断优化风险管理过程和体系。 风险识别的深度技术: 介绍多种风险识别工具和技术,如SWOT分析、PESTLE分析、根本原因分析(RC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预警指标(Early Warning Indicators)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其应用。 风险分析与评价的量化方法: 深入探讨不同风险分析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如风险矩阵)、半定量评估(如评分法)以及定量评估(如蒙特卡洛模拟、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指导读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组织的方法,并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价,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制定: 详细讲解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包括如何评估应对措施的成本效益,以及如何将风险应对计划纳入组织的整体运营计划中。 风险数据库与知识管理: 强调建立和维护一个动态的风险数据库的重要性,用于存储、管理和检索组织的风险信息,为风险评估和决策提供支持。探讨如何将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组织知识,促进持续改进。 第四部分:风险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挑战 不同行业的风险管理特点: 针对金融、制造、IT、医疗、政府等不同行业的特点,阐述其特有的风险类型和管理挑战,并提供相应的实践建议。 风险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探讨如何将风险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培养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强调领导力的示范作用和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协同: 分析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通过协同作用提升组织的整体治理水平。 项目风险管理: 聚焦项目生命周期中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帮助项目经理成功管理项目风险,确保项目目标的达成。 新兴风险的应对: 关注网络安全风险、数据隐私风险、气候变化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等新兴风险,并提供应对思路和策略。 成功实施风险管理的驱动因素与障碍: 总结成功实施风险管理的经验,并分析常见的实施障碍,如资源不足、缺乏高层支持、组织惰性、信息不对称等,并提出克服策略。 第五部分:迈向卓越——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 风险管理驱动的决策优化: 阐述风险管理如何通过提供对不确定性的更清晰认识,帮助管理者做出更明智、更具价值的决策,避免潜在的损失,抓住潜在的机遇。 风险管理与组织绩效提升: 分析风险管理如何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客户信任、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 风险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探讨风险管理在保障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应对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相关风险方面。 风险管理与创新: 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有效管理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实现创新与风险的平衡。 构建成熟的风险管理能力: 指导读者如何评估和提升组织的风险管理成熟度,并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语: 本书不是理论的堆砌,而是理念的转化和方法的提炼。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的讲解和丰富的案例,帮助您真正掌握风险管理的精髓,并将其有效应用于您的组织实践中。通过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您将能更好地驾驭不确定性,化解潜在危机,抓住发展机遇,最终实现风险可控前提下的价值最大化,助力组织在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中稳健前行,基业长青。

用户评价

评分

刚刚翻完这本《虎彩 按需出版》管理风险 创造价值:深度解读ISO 31000:2009标准,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确实比较前沿,而且也很有深度。对于我这种刚接触风险管理不久的人来说,里面的一些概念和方法论确实需要花不少时间去理解和消化。不过,作者的讲解方式还是比较清晰的,通过很多案例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风险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尤其是在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书提供的思路和框架,我觉得对于我们公司未来的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部分,里面提到的各种工具和技术,比如SWOT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等,感觉都非常实用。虽然书中的篇幅不小,涵盖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但整体而言,我认为它对于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进而创造更大的价值,是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的风险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对如何系统性地管理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刚读完这本书,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系统性的风险管理培训。对于一个对风险管理略有涉猎的人来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在解读ISO 31000:2009标准时,并没有回避标准的复杂性,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每个要点都梳理得十分清晰。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持续改进”的章节,这让我认识到风险管理不是一次性的项目,而是一个需要不断优化和迭代的过程。书中强调了建立反馈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风险事件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和完善风险管理策略。这对于我们这样的成长型企业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适应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汇集,更是一套实操指南,为如何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评分

最近刚入手这本《虎彩 按需出版》管理风险 创造价值:深度解读ISO 31000:2009标准,不得不说,它绝对是风险管理领域的“干货”满满。我之前一直觉得风险管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离我们普通业务人员比较遥远。但是,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贴近实际的案例,将ISO 31000:2009这个标准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我最喜欢的是关于“风险处理”的章节,书中列举了多种风险应对策略,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实施建议。比如,在面对一些突发性的市场风险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最有效的应对措施,既能降低损失,又能抓住机遇,这本书都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指导。对于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管理者来说,能够快速上手并应用这些风险管理工具,从而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从风险管理的总体框架,到具体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和监控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循序渐进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风险容忍度”和“风险偏好”的讨论,这两者是风险管理中非常关键的概念,很多时候容易被混淆或者忽视。作者通过清晰的论述和生动的例子,帮助我理解了如何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状况,来设定合理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偏好,从而指导风险管理活动的方向。此外,书中还提到了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等其他管理体系的关联性,这让我看到了风险管理在企业整体管理架构中的重要地位。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注重实践操作的可行性,提供了许多可复制的经验和方法。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思维的“洗礼”。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风险管理并非仅仅是事后的补救,而是一个贯穿于企业运营各个环节的、主动的、持续的动态过程。作者在解读ISO 31000:2009标准时,不仅仅是机械地罗列条款,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标准背后的逻辑和精髓。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风险文化”的探讨,这部分内容让我意识到,再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如果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和文化土壤,都可能形同虚设。书中关于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沟通机制,以及如何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战略决策,这些都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书中提出的“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理念,切实地落地到我们部门的日常工作中,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正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企业健康生态的“哲学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