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美)詹姆斯·馬奇 著作 丁丹 譯者 定 價:38 齣 版 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年12月01日 頁 數:227 裝 幀:平裝 ISBN:9787506040334 ●自序/001
●序/003
● 引言
●1.一個學者的追求/003
●2.想法就是藝術品/007
● 第1部分 馬奇論決策製定
●3.理解組織中的決策是如何産生的/023
●引言/023
●決策作為理性選擇/025
●決策作為基於規則的行動/031
●決策製定與意義建構/036
●決策製定生態學/039
●結論/044
●4.愚蠢術/045
●選擇與理性/045
●目標的問題/048
●明智的愚蠢/051
●玩耍與理智/053
●智慧與愚蠢/058
● 第2部分 馬奇論變革與創新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中選入的諸篇文章,多是學術大師馬奇偶爾涉獵公共領域,特彆是管理領域的普及類演講或寫作,展現瞭馬奇作為思想傢、理論傢、學者、詩人多方麵的大傢風采。在這裏,讀者看到的是一個知識淵博、興趣廣泛、纔情橫溢的馬奇。
(美)詹姆斯·馬奇 著作 丁丹 譯者 詹姆斯·馬奇James G.March,2003年,兩位管理學者製作瞭一張200人的管理大師排行榜。然後他們問瞭上榜的大師們一個問題:誰是你心目中的大師?排在靠前的是20世紀很偉大的管理思想傢德魯,排在第三的是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赫伯特·西濛,而在德魯之後,西濛之前的則是幾乎沒有公眾知名度的詹姆斯·馬奇。
馬奇齣生於1916年,1953年獲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1964年擔任加州大學社會科學院的首任院長,1970年成為斯坦福大學的管理學教授,同時也擔任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教授,是名等 2.想法就是藝術品
詹姆斯?馬奇是當代品質的管理思想傢,他認為一個想法是否優美,可能比它是否有用更重要。
三年以前(2003年),兩位谘詢顧問羅倫斯?普賽(LaurencePru-sak)與托馬斯?戴文波特(ThomasH.Davenport)製作瞭一個管理大師排行榜,然後問上榜的大師們這樣一個問題:誰是你們心目中的大師?根據收到的迴答,他們又製作瞭一個"大師的大師"排行榜。排在靠前位的是20世紀很偉大的管理思想傢彼得?德魯(PeterF.Drucker),而僅次於德魯的則是幾乎沒有什麼公眾知名度的詹姆斯?馬奇。
管理專傢想要提齣新想法,經常會到詹姆斯?馬奇的著作那裏尋找靈感。等 2.想法就是藝術品
詹姆斯?馬奇是當代一流的管理思想傢,他認為一個想法是否優美,可能比它是否有用更重要。
三年以前(2003年),兩位谘詢顧問羅倫斯?普賽剋(LaurencePru-sak)與托馬斯?戴文波特(ThomasH.Davenport)製作瞭一個管理大師排行榜,然後問上榜的大師們這樣一個問題:誰是你們心目中的大師?根據收到的迴答,他們又製作瞭一個"大師的大師"排行榜。排在**位的是20世紀*偉大的管理思想傢彼得?德魯剋(PeterF.Drucker),而僅次於德魯剋的則是幾乎沒有什麼公眾知名度的詹姆斯?馬奇。
管理專傢想要提齣新想法,經常等
《馬奇論管理》 這是一部深入探討現代組織行為與領導力精髓的著作,旨在為管理者、決策者以及所有渴望在復雜商業環境中脫穎而齣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套係統、前瞻性的理論框架與實操指南。本書並非對某個特定領域進行淺嘗輒止的羅列,而是著力於揭示管理本質,構建一套能夠跨越行業、地域與文化界限的普適性管理哲學。 第一篇:管理的哲學基石——洞察人性的深度審視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理解人,尤其是組織中的個體,是任何管理理論的齣發點與落腳點。《馬奇論管理》首先將目光投嚮瞭人性的多維度。它拒絕將員工視為純粹的經濟驅動機器,而是深入剖析瞭人的情感、認知、動機、價值觀以及社會性需求。書中將引介一係列經典的心理學與社會學理論,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亞當斯的公平理論等,但更重要的是,本書將這些理論置於現代組織的具體情境下進行再解讀與創新。 作者認為,真正有效的管理,始於對個體潛能的尊重與激發。這包括理解員工的內在驅動力,識彆並培養他們的優勢,以及創造一個讓他們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環境。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細緻的觀察與真誠的溝通,來洞察不同員工的獨特需求與期望,從而設計齣更具針對性的激勵機製與職業發展路徑。這並非簡單的“鬍蘿蔔加大棒”,而是建立在深刻理解人性復雜性基礎上的,一種更為人本、更為長效的管理模式。 此外,《馬奇論管理》還將探討群體動力學與團隊建設的藝術。在現代組織中,個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團隊的協作效能往往決定著任務的成敗。本書將從社會認同理論、群體決策模型、衝突管理策略等多個角度,剖析團隊形成、發展、成熟以及可能齣現的衰退過程。作者將提供一係列實用的工具與方法,幫助管理者構建高效協作的團隊,解決團隊內部的矛盾與衝突,並最終將一群獨立的個體凝聚成一個目標一緻、協同作戰的有機整體。這不僅僅是任務分配與目標分解,更是一種文化塑造與情感聯結的過程。 第二篇:策略的智慧之光——在不確定性中錨定方嚮 商業世界的本質是充滿不確定性與變化的。《馬奇論管理》認為,卓越的戰略並非神秘的預言,而是基於對環境的深刻洞察、對自身優勢的清晰認知以及對未來趨勢的敏銳判斷。本書將深入分析戰略製定的邏輯與方法,從宏觀環境分析(如PESTEL模型、五力模型)到微觀競爭優勢分析(如價值鏈分析、資源基礎觀),為管理者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戰略思考框架。 然而,《馬奇論管理》並非滿足於靜態的戰略分析。它將重點放在動態戰略的製定與執行上。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僵化的戰略往往會成為組織的枷鎖。因此,本書將強調戰略的靈活性、適應性與迭代性。作者將探討如何建立一套能夠持續監測外部環境變化、內部能力演進的機製,並基於這些信息,及時調整和優化戰略方嚮。這涉及到敏捷戰略、韌性戰略等前沿理念的介紹與應用。 同時,本書還將深入探討創新在戰略中的核心地位。創新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附加項,而是組織持續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綫。從技術創新、産品創新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模式創新,本書將提供不同層麵的創新理論與實踐案例,指導管理者如何建立鼓勵創新、容忍試錯的組織文化,如何搭建有效的創新孵化與推廣平颱,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構築難以逾越的壁壘。 第三篇:運營的精益求精——將願景轉化為現實的驅動力 戰略的宏偉藍圖最終需要通過精密的運營轉化為具體的成果。《馬奇論管理》將聚焦於組織運營效率與效果的提升。本書將涵蓋一係列核心運營管理理念與工具,包括流程優化、質量管理、供應鏈管理、項目管理等。但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這些工具與管理者的戰略思維、人性洞察緊密結閤。 例如,在流程優化方麵,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如何畫流程圖”的層麵,而是會深入探討如何通過流程再造(BPR)來響應戰略需求,如何利用精益生産(Lean Manufacturing)或敏捷開發(Agile Development)等方法來提升效率與響應速度,以及如何利用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來驅動運營的變革。 在質量管理上,本書將強調“從源頭抓起”的理念,不僅僅是事後檢驗,更要通過PDCA循環、六西格格瑪(Six Sigma)等方法,構建全員參與、全過程控製的質量管理體係。同時,本書也將探討如何將質量理念融入企業文化,使之成為員工的自覺行為。 此外,對於供應鏈管理,本書將從全局視角齣發,分析如何構建柔性、高效、可持續的供應鏈網絡,如何利用技術手段提升供應鏈的可視性與協同性,從而降低成本、縮短周期、提升客戶滿意度。 第四篇:領導力的蛻變之路——引領變革與激發潛能的藝術 在所有管理要素中,領導力扮演著最為關鍵的角色。《馬奇論管理》認為,領導力並非天生的特質,而是一種可以通過學習、實踐與反思不斷提升的能力。本書將深入剖析不同類型的領導風格,如變革型領導、服務型領導、教練型領導等,並探討在不同情境下,何種領導風格更為適宜。 本書的重點在於領導力的實踐層麵。它將指導管理者如何有效地進行授權,如何建立清晰的溝通渠道,如何提供有建設性的反饋,如何激勵團隊剋服睏難,以及如何在組織變革的關鍵時刻,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作者將通過一係列真實案例,闡述成功的領導者是如何在壓力之下做齣艱難決策,如何在危機中保持冷靜與樂觀,並最終帶領組織走嚮成功。 更重要的是,《馬奇論管理》將強調領導者的自我成長與反思。它鼓勵管理者不斷審視自己的管理行為,識彆自身的盲點,並通過持續學習與實踐,不斷完善自己的領導力。這是一種持續的“破繭成蝶”的過程,要求領導者不僅要管理他人,更要管理好自己。 第五篇:組織文化的重塑與傳承——打造基業長青的內在基因 文化是組織的靈魂。《馬奇論管理》將深入探討組織文化的形成、發展與重塑。它將分析積極的組織文化如何激發員工的歸屬感與主人翁意識,如何驅動創新與協作,以及如何成為組織在激烈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 本書將為管理者提供一套係統的方法來診斷、評估與重塑組織文化。這包括識彆企業核心價值觀,理解價值觀與行為之間的關聯,並通過領導者的言傳身教、製度設計與奬懲機製,將這些價值觀根植於組織的每一個角落。 同時,本書還將探討如何將積極的組織文化有效的傳承下去,尤其是在組織擴張、人纔流動頻繁的情況下。這涉及到新員工的文化融入,以及如何在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之間保持文化的一緻性。 《馬奇論管理》並非一本教條式的管理手冊,而是一次關於管理本質的深度探索,是一場關於如何在這個復雜世界中,構建高效、有韌性、有溫度的組織的智慧碰撞。它將幫助讀者跳齣日常瑣碎的管理工作,站在更高的維度,審視管理之道,掌握領導之術,最終實現個人與組織的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