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管理(上册)(华章管理大师经典之德鲁克系列)
原价:39.00元
作者:(美)德鲁克 ,(美)马恰列洛 修订,辛弘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111285151
字数:
页码:23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启蒙中国现代管理**人
当今中国一切活跃着的组织*迫在眉睫的问题
正是德鲁克向我们描述的如何管理的问题
时空的德鲁克,管理者永恒的导师
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集德鲁克思想之大成
沉淀两位大师60多年管理实践之精髓
约瑟夫 A.马恰列洛运用我的材料授课逾30年,他比我自己对它们还熟悉。
由于这本书很厚,我建议你每次只读一章。每读完一章之后,要问一问自己:“这些问题和挑战,对于我们组织以及我个人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一名专业人员和一名管理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之后,再问:“我们组织和作为知识工作者和管理者的我,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才能把这一章所讨论的挑战转化为我们组织和我个人的机会?”
—— 彼得·德鲁克
对管理实践的影响,没有哪一个人比得过德鲁克;对管理实践精髓的把握,没有哪一本书比得过《管理》这一鸿篇巨制。彼得·德鲁克给一个无知而又混乱的世界带来了光明,他数十年前在那台嘎嘎作响的旧打字机上写下的文字,到今天一如当初那样切中要害。它们值得每一个肩负责任的人去读——现在值得读,明天值得读,10年之后,50年之后,100年之后都值得读。
—— 吉姆·柯林斯 美国管理学家 《基业长青》《从到》作者
今天国内任何一间大书店管理类书架上的出版物的装潢都推陈出新、争奇斗艳,但是在一本书中沉淀了两位真诚、严肃的求索者合计60年以上的发现和体验,如果不是****,也肯定是极为珍稀——这就是本书的阅读价值。
—— 邵明路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 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 杰克·韦尔奇
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只有中国人才能发展中国
——彼得·德鲁克
href='#' target=_blank>
内容提要
彼得·德鲁克的《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初出版于1973年。在该书出版之后,德鲁克继续从事写作、教学和管理咨询工作长达32年。作为《管理:使命、责任、实务》的修订版,本书在原著的基础上,融入了德鲁克于1974-2005年间有关管理的著述,所使用的材料。几乎全都来自德鲁克的作品。约瑟夫A.马恰列洛把新材料糅进原著,以新替旧,删除了原著中一些已经过时的内容。对其中的具体事例做了尽可能多的更新。
本书配套书《德鲁克经典管理案例解析》可以帮助解决如何将本书中的原理运用到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当中去。
本书更加充分地论述了
·管理的三项责任:
管理者所服务的机构的业绩;
使工作富有效率与让员工有所成就:
管理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
·管理者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承担的任务和必须采取的实践。
·管理者的责任以及组织当中的领导群体的责任。
·管理者为了履行责任必须承担的各种错综复杂的任务和必须采取的实践。
·信息革命和知识型社会对管理者和管理当局提出的各种新要求。
目录
推荐序(邵明路)
译者序
德鲁克的遗产
修订版简介
前言
第1章 绪论:管理与管理者的定义
第2章 作为社会职能和人文学科的管理
第3章 管理的维度
部分 管理的新现实
第4章 一切皆因知识
第5章 新的人口构成情况
第6章 公司的未来与努力方向
第7章 管理的新范式
第二部分 企业的绩效
第8章 事业理论
第9章 企业的目的与目标
第10章 现在开始创造未来
第11章 战略规划:创业技能
第三部分服务机构的绩效
第12章 组织社会中服务机构的管理
第13章 成功的高绩效非营利组织对企业的教益
第14章 负责任的学校
第15章 反思“政府再造”
第16章 公共服务机构的创业
第四部分高效率的工作与有成就的员工
第17章 让工作富有效率,让劳动者富有成就
第18章 体力工作与体力劳动者的管理
第19章 知识工作与知识工作者的管理
第五部分社会影响、社会责任及新多元化
第20章 社会影响与社会责任
第21章 新多元化:如何平衡机构的特殊目的与公共利益
作者介绍
彼得·德鲁克小传(1909-2005): 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彼得-德鲁克生
文摘
序言
这本《管理(上册)》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德鲁克对于“管理者”这个角色的深刻剖析。他不再将管理者仅仅视为一个执行指令的螺丝钉,而是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一个肩负着组织生存与发展重任的“贡献者”。书中反复强调,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为组织创造成果,而不是仅仅管理好下属。这种视角转变,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一名团队成员的角色。过去,我可能更关注如何完成自己的工作,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更应该思考我的工作如何能够为整个团队、整个组织带来更大的价值。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理念,更是将这种贡献精神具象化。他认为,设定清晰、可衡量、可达成、相关且有时限(SMART)的目标,是激发员工内在动力、引导组织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我回想起自己过去在工作中遇到的迷茫,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目标不明确,导致大家各行各业,效率低下。这本书仿佛一盏明灯,指引我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思考,如何通过设定和达成有意义的目标,实现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的双重提升。而且,书中关于“创新”的论述也极具启发性,德鲁克并非将创新视为天才的灵感闪现,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系统性的、可学的过程,这极大地降低了创新在人们心中的门槛。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宏观的、全局性的管理视野。德鲁克在这本《管理(上册)》中,不仅仅是教授管理技巧,更是引导我去思考“管理”的本质和意义。他对于“未来”的洞察,让我看到了管理的深远影响。他对于“社会责任”的强调,让我意识到,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不仅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种超越商业利益的宏大叙事,让我对“管理”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敬畏。书中关于“终身学习”的理念,也深深地打动了我。德鲁克自己就是一位终身学习的典范,他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不断地挑战旧观念,这才成就了他卓越的管理思想。他鼓励每一个管理者,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引领组织前行。我还对书中关于“道德”在管理中的作用的讨论记忆犹新,他强调,没有道德的管理,最终会走向毁灭。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冲击,在于它颠覆了我过去对“效率”的狭隘理解。我以前认为效率就是“做得快”,但德鲁克在这本《管理(上册)》中,将效率提升到了“正确地做事”的高度。他指出,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低效,是因为我们在做“错误的事情”,即使做得再快,也只是南辕北辙。书中对“管理者的任务”的阐述,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管理并非事无巨细的监督,而是为组织设定正确的方向,并确保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他对于“知识工作者”的定义和管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他清晰地指出了知识工作者的独特性,他们需要自主性,需要能够发挥创造力,而传统的监督模式对他们而言是无效的。这本书帮助我理解了,如何才能真正地激发知识工作者的潜力,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够让他们发挥最大价值的环境。我回想起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团队在埋头苦干,却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我们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德鲁克提出的“战略思考”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在行动之前,更应该花时间去审视我们的目标和策略,确保我们的努力都方向一致。
评分翻开这本《管理(上册)》,我被德鲁克那种洞察人性的智慧深深吸引。他对于“组织”的理解,绝不仅仅是冰冷的制度和流程,而是将人视为组织的核心要素。书中关于“人性”的探讨,让我感同身受。他指出,人并非只能被激励或惩罚,他们拥有自我实现、追求成就的内在需求。这种对人的尊重和信任,贯穿了整本书的始终。我尤其欣赏他关于“授权”的论述,这并非简单的责任下放,而是对员工能力和潜力的信任,是对他们成长空间的给予。许多管理者可能因为担心失控而不敢授权,但德鲁克告诉我们,真正有效的管理,恰恰在于激发被管理者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书中提出的“分权”原则,更是强调了在组织内部建立自上而下的反馈机制和责任追究体系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我联想到自己曾经参与过的一个项目,由于任务分配不清晰,每个人都似乎有责任,又似乎谁都没有最终责任,导致项目停滞不前。这本书让我明白,清晰的职责划分和有效的授权,是避免这类问题的关键。此外,德鲁克关于“决策”的分析也十分精辟,他强调决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深入的分析、审慎的权衡,并且要认识到“没有不犯错的决策”,关键在于从错误中学习和改进。
评分读完这本《管理(上册)》,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一场思想的“洗礼”了。德鲁克对于“组织”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盈利和效率,他将组织视为一个有机体,一个不断进化、不断学习的生命体。书中关于“变革管理”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他认识到,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拒绝变革就意味着衰败。他不仅仅停留在强调变革的必要性,更是指出了变革的内在逻辑和方法论。他提醒我们,变革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需要深思熟虑的战略,需要员工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建立一套持续学习和适应的机制。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关于“危机管理”的论述,他指出,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从中吸取教训,没有让组织变得更强大。这本书让我明白,如何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机遇,如何才能让组织在风雨中屹立不倒。他还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有着独到的见解,强调了文化的根基在于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领导者的身体力行和长期的积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