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梅洛-庞蒂,愤怒的人与对可见者(le visible)的发明 克洛德·安倍尔
梅洛-庞蒂,知觉的首要性以及知识的历史限度 汤姆·罗克摩尔
梅洛-庞蒂的先验现象学概念 刘哲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和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 李南麟
完全的还原是可能的吗?——论胡塞尔的回溯性探问和梅洛·庞蒂与德里达对它的批评 钱捷
“幻”与“真”:简论梅洛-庞蒂的“还原”操作中的一个基本环节 姜宇辉
“我能”: 从梅洛-庞蒂到福柯 莫伟民
自然主义的真理 若瑟兰·伯努瓦
梅洛-庞蒂:结构人类学的读者 谢晶
绘画与实存——梅洛-庞蒂对塞尚绘画的现象学诠释 宁晓萌
梅洛-庞蒂的空间现象学——关于一种原初空间性的考古学的初步反思 刘胜利
“空间作为存在的数字”——梅洛-庞蒂和投射的空间 伊莎贝尔·托马·福吉尔
“就是这种有待建立的哲学,激发着画家”——现象学限度中的梅洛-宠蒂 莫罗·卡波内
梅洛-庞蒂哲学的复魅之旅 杨大春
存在与肉的共同深度——根据未刊稿重读梅洛-庞蒂 埃马纽埃尔·德·圣·奥贝尔
梅洛-庞蒂在中国 杜小真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抓人眼球,那种深沉的蓝色调与烫金的字体搭配,一下子就营造出一种学术的厚重感,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最初是被书名中“理解”这个词吸引的,因为梅洛-庞蒂的现象学对我来说一直像是隔着一层雾,理论晦涩难懂,总觉得抓不住核心。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对现象学传统脉络的梳理,那段引言写得极具洞察力,仿佛作者本身就是这个哲学流派的亲历者,能清晰地指出那些前人容易忽略的细微之处。尤其赞赏作者对于“身体性”(Corporeality)这一核心概念的处理,没有陷入僵硬的术语堆砌,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日常场景来阐释,比如清晨醒来的瞬间,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身体存在于空间之中,这种触感和运动的直接性是如何先于理性思考的。读到这里,我仿佛豁然开朗,之前那些关于知觉和行动的困惑,一下子有了一个可以安放的支点。作者的叙述节奏张弛有度,该深入时绝不敷衍,该提炼时又能一语中的,读起来酣畅淋漓,完全没有传统哲学著作的枯燥感,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思维导览。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简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同时又富有激情的导师在为你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述过程中频繁使用的类比和跨学科的对话。他没有将梅洛-庞蒂孤立地放置在现象学的谱系中,而是巧妙地将其与当代艺术批评、甚至是一些神经科学的初步发现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理论的生命力大大增强。比如,当他谈到“知觉的模糊性”时,他没有停留在康德或胡塞尔的框架内争论不休,而是引用了塞尚画作中对空间和光线的处理方式,那种“未完成的”、“流动的”视觉体验,一下子就激活了梅洛-庞蒂关于“视域”(Horizon)的讨论。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意识到哲学并非高悬于空的思辨,而是与我们最切身的经验世界紧密相连的。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对照着自己过往的经历去反思,那些我习以为常的、未被言说的感知经验,在作者的笔下被重新赋予了意义和深度。这种互动性极强的阅读体验,是很多严肃的学术书籍所不具备的。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梅洛-庞蒂后期思想的阐释,特别是那些涉及“肉体-世界”之间相互交织、互为生成的复杂关系的论述。很多介绍性的读物往往在讲解完现象学基础后就戛然而止,仿佛那里的理论已经足够解释一切。但这本书没有止步于此,它勇敢地深入到梅洛-庞蒂晚年对“可见与不可见”、“生命经验”的思辨,这些内容往往是晦涩难懂的。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仿佛能听到他在轻轻地、耐心地拆解那些盘根错节的概念。他没有试图将梅洛-庞蒂“简化”成一个易于理解的模型,而是保留了其思想的张力与内在的矛盾性,并解释了这些“不完美”之处恰恰是其理论生命力的源泉。读完关于“潜能”(Potency)的章节,我立刻感觉自己对“存在”有了更丰富、更具动态性的理解,不再将世界视为一个固定的客体集合,而是一个不断展开、等待我们参与建构的过程。这种对复杂性的忠实呈现,是这本书超越一般入门读物的关键所在。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设计上来说,这本书也透露出一种对读者的尊重。纸张的质感非常好,拿在手里有分量感,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易疲劳。更值得称道的是,每章后的注释部分处理得极为精妙。通常,学术书的注释往往会打断阅读的流畅性,让人在寻找原典出处时感到烦躁。然而,这本书的注释不仅提供了详尽的文献参考,更巧妙地加入了一些“延伸阅读”的建议,这些建议并非是简单的书目堆砌,而是针对特定概念,推荐了其他相关哲学家的段落,形成了一种对话式的延伸学习路径。这种细致入微的编辑工作,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它不仅满足了我对梅洛-庞蒂本人的求知欲,更像是一张通往整个二十世纪后半叶法国思想世界的地图,让我知道下一步该去探索哪里。对于一个希望系统性学习现象学,但又缺乏专业训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导航系统”。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梅洛-庞蒂深邃的理论世界与我们日常的感知经验。它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在于教会我们如何以一种更敏锐、更具身体性的方式去“观看”和“体验”这个世界。书中对于“间隙”(Interval)和“交织”(Chiasm)等关键术语的阐释,尤其值得反复玩味。作者的语言风格中有一种罕见的平衡感,既有法国思想的浪漫主义的底色,又不失严谨的分析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梅洛-庞蒂的哲学并非是关于“我们如何认识世界”,而是更根本地,关于“我们如何安居于世界之中”。这是一种哲学上的回归,一种对生命本真状态的重新发现。如果说以往的哲学阅读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那么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则更像是在山间小径上进行一次充满发现的漫步,每一步都踏实而充满启发性。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哲学、艺术、心理学乃至人文学科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好,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
评分“就是这种有待建立的哲学,激发着画家”——现象学限度中的梅洛-宠蒂 莫罗·卡波内
评分如书名,理解梅洛庞蒂,本书很适合。不过需要有一些梅洛庞蒂的知识背景,不然还是不容易懂的
评分杜小真的书,写得不错,国内少有的基本梅洛庞蒂参考书之一
评分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08-1961),是法国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在现象学、存在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绘画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二十年来,国际学界对梅洛·庞蒂哲学思想的兴趣与日俱增:欧陆哲学在结构主义与现象学方面与梅氏哲学关联紧密,分析哲学传统下的认识论、心灵哲学以及认知科学受到梅氏哲学持续不断的影响。这不仅仅因为梅洛-庞蒂的许多思想精华和精神内涵至今还远没有穷尽;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提出的问题,他希望能够重建感觉物与意义之间原始连接的存在论探索,他发出的精神召唤,他的理论探索方向对外在当代世界中的我们,不但鲜活,而且还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评分如书名,理解梅洛庞蒂,本书很适合。不过需要有一些梅洛庞蒂的知识背景,不然还是不容易懂的
评分希望你能越做越好,成长有你有我大家一起来,很好的宝贝。
评分好,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
评分好,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紫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