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节气养生食补大全
作 者:崔晓丽 编著 编著
I S B N :9787533541163
出 版 社:福建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第1版
印刷时间:2012-11-1 第1次印刷
字 数: 350000字
页 数:320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定 价:39.80元
编辑推荐
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周而复始,每年都是一个气象变化周期,气象变化的过程中如何调理和维持机体内部的脏物及经络的正常生理活动,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是自古中医养生都很关注的。此书中按照中医的理论与节气的变化特点,把节气养生与饮食紧密结合,总结了一套顺应自然变化规律的饮食观点,共大家参考!
内容推荐
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与四季轮回相应的24节气和保健养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书揭示了24节气的养生奥秘,围绕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自然变化,阐述了不同季节、节气的饮食养生、强身进补和防病治病等内容,将食补和药补统一起来,帮助读者顺应天时,吃出健康。
目录
第一章 24节气养生常识篇
24节气的由来
24节气的释名
关于“四立”
关于“两至”
关于“两分”
关于“三暑”
关于“两雪”
关于“两寒”
其他节气
24节气与人体健康
24节气影响人体生物钟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24节气养生表
31/ 四季养生表
第二章 春季6节气饮食养生篇
春生阳,养肝补气
细说春季养生要诀
春季养生定则
春季饮食要诀
立春——助阳气,养肝气
节气特点
节令饮食习俗
雨水——养脾胃,调精神
节气特点
节令饮食习俗
惊蛰——顺肝气,养脾气
节气特点
节令饮食习俗
春分——调阴阳,保健康
节气特点
节令饮食习俗
清明——疏肝气,涵肾水
节气特点
节令饮食习俗
谷雨——雨纷纷,防湿邪
节气特点
节令饮食习俗
立春节气吃喝养生法
…………
…………
…………
…………
附录一 食物寒热温凉属性速查
附录二 食物五味速查
附录三 常见的抗衰老食物
附录四 常见的防癌食物
附录五 24节气养生歌诀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清明——疏肝气,涵肾水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作为节日来讲的清明节,祭祖扫墓是主要的活动之一。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清明节还有插柳、戴柳的习俗。插柳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有关戴柳习俗也有不少的传说。柳易栽易活,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所以说明戴柳、插柳,不但有辟邪却病的寓意,还有留住青春,留住生命的意思。
节气特点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期间,北半球的日照明显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几天低于12℃,所以也会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说法。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鸽,三候虹始见。”就是说,在清明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地下的洞中,再接着气温回升,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
节令饮食习俗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sǎn)子的饮食习俗。馓子为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称“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人们的喜爱。另外,清明吃鸡蛋,称为吃“节蛋”。在古代,人们清明吃鸡蛋是为婚育求子,他们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并涂上各种颜色,称“五彩蛋”,把五彩蛋投到河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捞起,食之便可孕育。而现在清明节吃鸡蛋则象征圆圆满满。
清明节气吃喝养生法
清明时节气温还不稳定,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阴雨绵绵。人体常湿困,四肢麻痹,因此饮食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尤其要养血舒筋。此外,清明时节细菌、病毒等繁殖加快,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而且花粉症也在此时节多发
清明养生食物和药材
猪肉
“滋阴,润燥,补血。”——《本草纲目》
别名 豕肉、彘肉。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咸,归胃、脾、肾经。
养生功效 补气养血,滋阴润燥,益精填髓。
适用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食材解读
猪肉的纤维比较细腻,结缔组织较少,肌肉中含有较多的肌间脂肪,是人们餐桌上
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也是人摄取动物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功效细说
阳气大壮的清明时节,饮食方面应以滋阴为主,而猪肉富含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
物、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补中益气、润泽肌肤、益精髓、滋阴、补心肺等功
效,只要烹调方法得当,对人体的补益功效将会得到很好地发挥。
选购+储存
◎挑选猪肉时以肉色为粉红色、带光泽、肉身结实、脂肪泛白者为佳。
◎猪肉比较容易变质,购买后好当天食用,剩下的应放在冰箱中冷冻。
清明常见病中药配方
清明常见病中药复方
荆芥生地茶荆芥穗、生地、元参、知母、黄芪、连翘、板蓝根各9克,薄荷、桔梗、竹叶各3克,生石膏18克。将上药放入沙锅,加水1500毫升,煎沸20分钟,取汁代茶饮用。每天1剂,分3次饮服,连服3~8天。适于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
生姜汤 生姜3片,红枣5颗,红糖适量,煎汤频饮。用于辅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单方独味
花粉症单方 葱适量,捣烂取汁,每晚用药棉蘸葱汁,轮流塞鼻内。
清明养生药膳
黄芪红枣猪肘煲
材料 猪肘500克,黄芪、红枣、黑木耳各30克。
调料 冰糖60克。
做 法
1 猪肘刮洗净,放沸水锅中煮沸,5分钟后捞出,洗净,剁小块备用。
2 红枣、黄芪浸泡6小时;黑木耳浸泡4小时。
3将猪肘、黑木耳一同放入瓦罐中,黄芪、红枣连同浸泡的水一并倒入瓦罐中,再注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煮,2个小时后,去黄芪,下冰糖,继续煮10分钟即可。
……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的“系统性”和“操作性”的完美结合。我之前也看过不少养生类的书籍,但大多是零散的知识点,或者只侧重于某一方面。《24节气养生食补大全》则以24节气为核心,构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养生体系。我尤其欣赏它在“煲汤营养”和“美食滋补”方面的呈现,不仅仅是简单列出食谱,而是从食材的特性、功效,到具体的烹饪方法,再到根据节气调整饮食的思路,都讲解得非常细致。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养生导师,一步步引导你如何通过饮食来达到身心平衡。我尝试了书中的几个节气食谱,效果确实不错,感觉身体比以前更舒适了。而且,书中提到的“菜谱食疗教材”部分,也让我在日常烹饪中多了一些“养生意识”,不再是简单地为了饱腹而做饭,而是会更有目的地去选择和搭配食材。这本书让我觉得,养生原来可以这么具体、这么有针对性,而且还能兼顾美味。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的“厨房灵感库”!我一直认为,养生不仅仅是吃药,更是要从日常的点滴做起,而饮食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24节气养生食补大全》就完美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它的结构非常清晰,以24节气为主线,串联起不同时令的饮食宜忌和养生食谱。我最看重的是它在“美食滋补”方面的呈现方式,很多食谱都做得非常诱人,图片精美,文字描述也很生动,让我看了就很有食欲,而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健康餐”。比如,某个节气可能对应着一份温润的甜品,或者一道清爽的凉拌菜,又或者是一锅暖身驱寒的炖菜。它打破了我之前对养生食谱“寡淡无味”的刻板印象。而且,书中的“菜谱食疗教材”部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将一些具有食疗功效的食材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菜肴中,让家人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健康。这本书让我觉得,养生也可以是充满乐趣和美味的。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被这本书的厚重感和“大全”的名号吓到,以为会是那种理论艰深、不易操作的书籍。但翻开之后,我发现自己完全错了。《24节气养生食补大全》做得非常“接地气”。它没有用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每个节气的气候特点,以及在这个时节身体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饮食建议。我特别喜欢它在“煲汤配方材料自制大全”部分的处理方式,很多配方都考虑到了家庭日常的制作条件,食材也相对容易获取。而且,它还提供了很多关于食材储存、处理的小技巧,让我觉得非常贴心。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把“食疗”搞得很神秘,而是强调了日常饮食的调理作用,让我觉得养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每天的厨房实践来实现的。它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指导我们在每一个节气里,如何通过饮食来更好地关爱自己和家人。
评分一本封面设计清新淡雅的书,光是看书名就觉得一股暖意袭来。《24节气养生食补大全》——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养生智慧。我一直对节气养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零散,不够系统。《24节气养生食补大全》的出现,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需求。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罗列了每个节气的养生原则,更是将这些原则融汇于日常饮食之中,通过“煲汤营养”、“美食滋补”等具体方式,将抽象的养生理念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它对“煲汤”的细致讲解,从基础的汤料选择,到不同节气的适宜食材搭配,再到具体的煲汤步骤和火候控制,都讲解得非常到位。而且,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强调“为什么这样做”,比如为什么某个节气适合喝某种汤,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不仅学会了食谱,更理解了背后的养生道理。书中的“菜谱食疗教材”部分,则让我看到了食补在日常烹饪中的更多可能性,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煲汤,而是将养生融入到各种家常菜中,让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滋养身体,感觉收获满满。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实用性”。不同于一些理论性过强的养生书籍,《24节气养生食补大全》更像是厨房里的得力助手。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到每一个节气,但仅从“煲汤配方材料自制大全”这一部分,就已经让我跃跃欲试。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常见和不常见的药材、食材的功效,以及它们如何相互搭配来达到最佳的滋补效果。比如,我一直想为家人煲一些有针对性的汤,但总是不知道该放什么,怕放错反而适得其反。这本书就提供了很多现成的配方,并且会解释清楚每个配方的侧重点,是侧重补气、养血,还是健脾、润肺。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提供了很多“自制”的思路,比如如何自己炮制一些简单的药材,如何发酵某些食材以增强其营养价值,这些都大大提升了本书的DIY价值。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读懂”食材,并发挥其最大功效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