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評估與卓越績效

供應商評估與卓越績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Sherry R. Gordon 著,劉玉奇 譯
圖書標籤:
  • 供應商管理
  • 績效評估
  • 卓越運營
  • 供應鏈管理
  • 采購
  • 風險管理
  • 質量控製
  • 持續改進
  • 戰略閤作
  • 企業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財富齣版社
ISBN:9787504750976
版次:1
商品編碼:1143628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3-01
頁數:23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供應商評估和績效管理從開發到使用的工作流程順序而展開,開始於創設商業案例、獲取管理支持,包括如何將組織目標、戰略與供應商評估、績效管理流程聯係起來;描述瞭如何創設團隊、建立計劃,以定義、開發和實施評估流程;概述瞭建立供應商評估戰略的途徑,包括為實現評估如何細分供應源並選擇要評估的供應商;闡述瞭如何建立供應商績效期望和評估標準,辨析瞭不同評估方法的優勢和劣勢,描述瞭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供應商評估和績效管理流程,如何識彆和奬勵好的供應商,如何成功地計劃和組織供應商會議。另外,本書也涉及供應商認證。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雪莉·R.·戈登(Sherry R. Gordon)從密歇根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從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從西濛高級管理學院獲得MBA學位,是價值鏈集團的主席,Emptoris的前供應商績效副主席,創立瞭Valuedge公司,齣版瞭《通過供應鏈管理實踐,提高企業績效》的電子書,於2002年和2005年榮獲由《供應鏈經理人》雜誌頒發的“Pro to Know”奬,擔任瞭兩年的Baldridge質量優秀奬的評委,是質量、材料管理和精益企業方麵的專傢,也是企業評估和流程改進技巧方麵的先鋒人物、供應商績效管理方麵的思想旗幟和意見領袖。
譯者簡介
劉玉奇,男,漢族,山東莒縣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教於北京物資學院,任流通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兼中國國際工程谘詢公司商貿物流專傢、商業網點建設開發中心專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財貿經濟》、《中國流通經濟》、《商業時代》等雜誌發錶論文十餘篇,主持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參與或主持北京市、天津市、武漢市、重慶市、青島市等數十個城市的物流戰略研究、城市商業網點規劃、服務業發展規劃等。研究專長:物流與供應鏈,城市商業發展。

目錄


目錄

1
簡介(1)
1��1當今的供應管理(1)
1��2有效SPM的價值(2)
1��3什麼是供應商績效管理(3)
1��4當前供應商績效管理的狀況(5)
1��5供應源中的驅動成本(6)
1��6風險因素(11)
1��7銷售供應商績效管理的案例(12)

2
開始行動(13)
2��1實施供應管理的組織準備(13)
2��2供應管理係統構成(14)
2��3供應管理施能者(17)
2��4明確戰略和目標(20)
2��5構建采購戰略(23)

3
選擇團隊、製訂計劃(25)
3��1建立供應商績效管理項目團隊(25)
3��2構架評估流程(27)
3��3製訂項目計劃(31)

4
構建評估戰略(43)
4��1細分供應源(43)
4��2創設供應商評估戰略(52)
4��3供應商資格(52)
4��4評估當前供應商(55)
4��5供應商績效管理方案(56)
4��6供應源細分和信息類型(57)
4��7小結(57)

5
決定評估內容(59)
5��1簡介(59)
5��2評估體係的特徵(60)
5��3評價的類型(60)
5��4創建績效期望(62)
5��5利用商業模型建立績效期望(65)
5��6使用價值流圖識彆績效期望和指標(67)
5��7使用商業驅動力、識彆績效期望(68)
5��8評估以揭示風險(70)
5��9評估次級供應商(72)
5��10測度間接供應商(74)

6
選擇評估方法(77)
6��1衡量方法(77)
6��2調查或問捲(77)
6��3實地考察(82)
6��4計分卡(84)
6��5第三方標準認證(90)
6��6第三方信息(91)
6��7評估方法的總結(92)

7
利用技術進行供應商評估(95)
7��1SPM獨立解決方案(95)
7��2作為供應管理解決方案一部分的供應商關係管理(96)
7��3質量和履約管理軟件(99)
7��4以ERP為基礎的供應商績效管理(100)
7��5小結(100)

8
設計評估流程(103)
8��1設計供應商績效管理流程(103)
8��2編製問捲(105)
8��3設計供應商問捲的考慮因素(106)
8��4建立計分卡(112)
8��5推進供應商實地考察(114)
8��6如何實施一個好的供應商實地考察(115)

9
衡量並管理供應商績效(123)
9��1與供應商溝通績效(123)
9��2供應商績效反饋(124)
9��3改變供應商行為和績效(131)
9��4供應風險計劃(134)

10
錶彰與奬勵(137)
10��1從指標到行動(137)
10��2供應商績效激勵(138)
10��3供應商錶彰(139)
10��4供應商錶彰準備(139)
10��5建立供應商錶彰流程(140)
10��6供應商認證(144)
10��7開發供應商認證流程(145)
10��8供應商自我評估(151)
10��9不與績效劣等的供應商閤作(152)
10��10總結(154)

11
供應商開發(155)
11��1為什麼要開發供應商(155)
11��2開發哪些供應商(156)
11��3選擇供應商開發的途徑(156)
11��4成功地運行一個供應商開發項目(161)
11��5對供應商推齣具體措施(166)
11��6總結(168)

精彩書摘

1當今的供應管理

供應管理領域經曆瞭一次轉型,這次轉型實現瞭從策略性、交易導嚮的功能到公司戰略能力的轉變。高級經理們發現,好的、整閤化的供應管理能力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一項競爭優勢。管理者們已不再僅僅將采購看成一個成本中心,而是認識到瞭采購對於增加現金流的潛力。一些企業將供應管理作為原材料管理或者資金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些企業,供應管理都能在執行層麵上運行。在一些組織中,原來功能較低的采購部門主管,都賦予瞭諸如首席采購官或者公司副總裁的名頭,以實施供應商質量和績效管理,這些職位在幾年以前還不存在,而今在很多大的組織中則直接嚮首席執行官匯報。一旦采購和供應納入到管理程序,這個時代就到來瞭。現在,一些大學開設瞭供應管理和采購方麵的研究生課程,吸引瞭很多聰明而有能力的報考者,他們期望未來能夠步入高層管理的行列。

哪些因素迫使供應管理轉型?

(1)對外包商品和服務不斷增強的依賴性;

(2)全球化;

(3)供應管理技術;

(4)時間和市場響應;

(5)績效改進方法。

在過去的10年中,公司外包商品的比例實現瞭穩定增長。持續增長的外包反過來增加瞭對供應商的依賴,這包括成本的構成、質量、時間/響應以及技術。

信息技術成為供應管理中的關鍵能力。信息技術使得供應管理過程大幅度地改進。多樣化的軟件工具從根本上改變瞭顧客和供應商之間的商務處理方式。最初有一些案例認為供應管理軟件是消極的,它是顧客獲得最低價格的途徑,是一種由供應商付費的反嚮拍賣方式,是損害客戶—供應商關係的。技術不能改善長期采購過程中的乏味的采購行為,例如隻是以價格選擇供應商;技術隻能加速采購過程。如果商業實踐能夠以一種係列化的過程很好地安排,采購軟件就是實現供應管理績效的不可缺少的工具。通常,商業運行要跟上技術進程要花更長的時間。然而,對於供應鏈管理而言,技術工具及其快速應用無疑是一場革命,並成為競爭的必要條件。

前言/序言

  隨著供應鏈的全球化和供應風險的逐步提升,人們對供應商績效管理(SPM)的興趣也日益增長。企業已經意識到,對供應商績效的洞察越深邃,作齣的決策會越明智,比如哪些供應商是滿足他們要求的供應商,哪些供應商需要改進且具有改進的潛力,哪些供應商應該解除閤作,但意識到問題是第一步。當然,隻有評估和績效測度流程,而不采取行動,顯然是無效的,也不能持久。

為什麼寫這本書

當企業描述它們為評估供應商和改善績效而做齣的努力時,我發現,大多數企業都用某種方式測度供應商績效,但是沒有幾傢企業對如何實施測度以及得到怎樣的結果感到滿意。很多企業並不清楚評估什麼、誰來評估以及如何有效使用它們收集的測度指標。采購、質量和供應管理專傢都明白,關鍵供應商的績效對於公司而言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又發現,要嚮執行經理展示一個引人注目的案例,並獲得支持和資源是具有挑戰性的。他們知道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在推銷時遇到瞭麻煩,也就是,這個好的理念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推銷,纔能夠獲得執行經理的支持。問題就在於,很多企業並不知道如何建立一個優良的供應商績效管理流程,特彆是,如何建立一個可以得到測度結果並獲得投資迴報的SPM流程。

很少有文獻解釋如何使一個良好的供應商績效管理流程發揮作用,可以修改這樣的流程以有效應用於具體的公司環境。有些文章隻是描述瞭特定公司中的項目或方法,另一些文章則提供瞭難以使用的通用理論模型。很多書籍文章關注質量,並提供瞭有關質量核查和質量標準一緻性的詳細信息,但管理者並不瞭解這些信息的技術屬性和細化水平,質量之外的其他部門也不瞭解;雖然有關質量的文獻提供瞭有價值的洞見、技術和觀念,但是它們在質量之外很難被運用,並且也沒有考慮采購和供應商管理問題。

寫作本書的另一個動力源於我與一些公司共事中遇到的業務和流程問題,這些公司想裝軟件支持供應商績效管理,而業務流程是保證軟件成功運行所必需的。隨著寵物食品毒藥醜聞以及兒童玩具中的含鉛油漆等供應商績效管理問題的齣現,人們對更為壯觀、可見的供應鏈風險和失敗更加重視,對供應鏈績效管理指導手冊的需求也更加清晰。事實上,供應鏈風險和災難的預警有很多,但降低風險的途徑很少。因此,企業開始關注供應鏈管理,將其擺在更為重要的位置,同時,也急於得到真正的規避和降低供應鏈管理風險的工具和技巧。

最後,我認為,有必要寫一本關於供應商評估和績效管理的書,以幫助高級經理和操作人員理解和開發一個有效的流程,使這個流程在他們的企業中真正發揮作用。這從企業嚮我提齣的它們正麵臨的供應管理問題中可以看齣來;在我所參與的各種演講中,企業對供應商評估和績效管理也越來越感興趣。

本書的組織

本書是按照供應商評估和績效管理從開發到使用的順序進行組織的,開始於創設商業案例,獲取管理支持,包括如何將組織目標、戰略與供應商評估、績效管理流程聯係起來;描述瞭如何創設團隊、建立計劃,以定義、開發和實施評估流程;然後,本書概述瞭建立供應商評估戰略的途徑,包括為實現評估如何細分供應源並選擇要評估的供應商。

接下來,本書闡述瞭如何建立供應商績效期望和評估標準,使之與整個公司目標、具體的供應管理以及質量目標相一緻,並基於此來決定評估的內容。在決定評估內容的問題上,本書涵蓋瞭如何實現從評估到具體的成果和行動,簡要辨析瞭不同評估方法的優勢和劣勢,包括理解供應商能力、理解未來績效能力的方法以及選擇最適閤公司環境的方法,也討論瞭科技在支持評估流程中的角色。

再接下來,本書描述瞭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供應商評估和績效管理流程,如何創設諸如調查問捲和計分卡之類的評估工具,如何建立一個與供應商溝通績效的流程,包括如何獲得反饋等。接著是如何識彆和奬勵好的供應商,如何成功地計劃和組織供應商會議。另外,本書也涉及瞭供應商認證,包括認證的好處,如何創立供應商認證計劃和流程。最後一章是供應商開發,關注和供應商有效閤作以進行供應商評估和開發,並取得投資迴報的方式。

特色

本書的特色包括:

�r 如何構建一個供應商績效管理項目,包括角色、責任以及高級管理層的支持和指導;

�r 實施完善的供應商績效管理的項目計劃,包括任務、關鍵決策以及挑戰;

�r 針對供應商評估的供應商細分模型,明確細分所使用的績效信息類型;

�r 為瞭評估直接和間接供應商,需要明確供應商績效信息源和信息類型;

�r 建立供應商績效期望的流程;

�r 開發業務評估模型的層次;

�r 如何選擇對公司有意義的指標;

�r 不同評估方法的利弊;

�r 提齣供應商評估流程;

�r 如何實施一個好的供應商調查;

�r 如何對供應商進行實地考察;

�r 進行供應商績效反饋時,提供瞭有關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的具體提示;

�r 如何創設一個供應商風險計劃流程;

�r 如何建立一個好的供應商認證流程;

�r 如何成功地計劃和組織供應商會議;

�r 如何成功地實施供應商開發流程。

為什麼企業發現供應商評價和績效管理如此具有挑戰性,本書如何提供幫助

本書闡述瞭評估供應商、實施績效改進的挑戰和陷阱。要使供應商評估流程良好運行,使外部供應商企業改善它們的績效並不容易。然而,不建立一個健全的供應商績效管理流程實在太危險瞭。因為,對於那些曾經實施過流程改進、持續改進、精益、六西格瑪或者其他高績效方案或商業舉措的企業而言,開發一個好的供應商績效管理流程是非常熟悉的、相似的活動,對於這類活動,你已經非常瞭解瞭。在此基礎上,本書增加瞭主題—問題—具體的知識、工具和技巧。知道做什麼是第一步。這本書旨在為企業提供指導。就像所有的持續改進項目一樣,實施SPM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件事情。如果遵循一個好的流程去設計、實施並保持SPM,SPM也並非遙不可及。

在評估供應商、實施績效改進的過程中,企業會陷入哪些誤區?很多企業忽視瞭多部門的參與,但這是必需的。企業通常認為,供應商評估是采購或質量部門的職能。然而,SPM不能隻由一個采購或質量部門開發,在一個部門內配置。因為,它觸及企業和供應鏈上的很多利益相關者。甚至,有些企業相信,使用一個計分卡軟件就可以解決績效問題。

經理人員實施主動的開放式經營,並掌控一切,我稱之為“麵闆控製”。使用經理層控製麵闆(Dashboard)是有效的,但這不能替代與供應商的關係。保持距離,核查太少或太多,或者沒有恰當的指標都不起作用。有些企業簡單地看看供應商評估並管理它們的績效,隻是為瞭找到恰當的指標放到計分卡上。這些公司決定恰當指標的方式是找到其他企業使用的指標,將這些指標放到自己公司的計分卡上,顯然,這能不能帶來具有充分意義的或可操作性的結果仍是值得懷疑的。它們公司或許沒有其他公司收集同樣指標的手段,但忽略瞭指標與公司目標和戰略的一緻性,可能帶來失敗的而不是成功的結果。在缺乏良好的供應商績效管理流程的情況下,試圖評估供應商是另一個陷阱。

企業發現,供應商績效管理麵臨挑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SPM涉及組織性變化、業務流程變化,也會涉及處於同一高層管理下的相互關聯的員工,良好的溝通,時間,內外部的利益相關者都會涉及。如果不重視供應商評估和績效管理的變化及供應商開發,都會導緻低於期望的、不太成功的流程和較低的投資迴報。

相對於一個完美的計分卡任務而言,所有這些因素使得供應商績效管理更富有挑戰性。本書涵蓋瞭所有這些問題,並對如何跨越障礙、應對挑戰,如何構建一個能夠獲得真正效果、帶來持續管理支持的、成功的流程,提供瞭可行性的建議。




《運營智慧:精益供應鏈的實踐與創新》 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商業環境中,卓越的運營能力已成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本書《運營智慧:精益供應鏈的實踐與創新》深入剖析瞭現代企業如何構建並優化其運營體係,特彆是聚焦於如何打造一個高效、敏捷且具備可持續競爭力的精益供應鏈。本書並非僅是理論的堆砌,而是融閤瞭大量真實的商業案例、前沿的管理理念以及可操作的實踐方法,旨在為企業管理者、運營專業人士以及對供應鏈管理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套全麵且實用的指南。 第一部分:精益供應鏈的基石 本部分將首先為讀者奠定理解精益供應鏈的基礎。我們將從“為什麼需要精益”齣發,探討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下,企業麵臨的日益增長的成本壓力、消費者期望的快速變化以及供應鏈的復雜性,都迫使企業必須轉嚮更具效率和彈性的運營模式。精益思想的核心在於“消除浪費”,本書將詳細闡述在供應鏈環境中,這些“浪費”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麵,例如過量庫存、不必要的運輸、等待時間、過度加工、缺陷産品以及未被充分利用的人力資源等。 接著,我們將深入介紹精益生産的五大基本原則:明確價值、梳理價值流、實現連續流動、建立拉動係統以及追求卓越。這些原則將如何被巧妙地應用於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從原材料采購到最終産品交付,都將得到細緻的講解。例如,如何通過價值流圖(VSM)來識彆和分析供應鏈中的瓶頸和浪費;如何通過看闆(Kanban)等拉動係統來實現按需生産和配送,從而減少庫存積壓;如何通過持續改進(Kaizen)的文化來鼓勵員工參與,不斷優化流程。 此外,本書還將探討精益供應鏈中的關鍵要素,包括: 流程優化: 采用諸如六西格瑪(Six Sigma)等統計工具和方法,對供應鏈中的每一個流程進行量化分析,識彆偏差和缺陷,並采取糾正措施,以提高流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協同閤作: 強調與供應鏈上下遊夥伴建立緊密的閤作關係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簡單的信息共享,更包括共同製定策略、風險共擔、資源共享以及技術互通。我們將探討如何建立信任、促進溝通,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閤作來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價值最大化。 信息技術賦能: 深入分析信息技術在精益供應鏈建設中的關鍵作用。從企業資源計劃(ERP)係統到供應鏈管理(SCM)軟件,再到物聯網(IoT)、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AI),這些技術如何幫助企業實現對供應鏈的實時監控、精準預測、智能決策和自動化執行,從而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和響應速度。 第二部分:精益供應鏈的實踐策略 在鞏固瞭精益供應鏈的理論基礎後,本部分將聚焦於如何在實際操作中落地這些理念。我們將通過一係列具體的策略和工具,展示企業如何將精益原則轉化為實際的運營優勢。 需求預測與計劃: 精準的需求預測是精益供應鏈的生命綫。本書將介紹多種先進的需求預測技術,包括統計模型、機器學習算法以及定性分析方法。同時,將探討如何將預測結果有效地轉化為生産計劃、采購計劃和庫存計劃,實現供需的精細匹配。我們將深入分析如何應對需求波動帶來的挑戰,並提供相應的緩衝策略。 庫存管理策略: 庫存是供應鏈中的一個關鍵成本項,也是潛在的浪費源。本書將詳細介紹各種精益庫存管理策略,例如準時製(JIT)生産、最小化庫存、安全庫存的優化計算、以及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和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等協同庫存管理模式。我們將分析不同策略的適用場景,以及如何根據産品特性、市場需求和企業目標來選擇最優的庫存策略。 物流與運輸優化: 高效的物流和運輸是連接供應鏈各個環節的“血脈”。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優化運輸路綫、整閤運輸資源、選擇閤適的運輸方式、以及利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如GPS、RFID)來降低運輸成本、縮短交貨時間、並提高運輸效率。此外,還將討論倉儲布局的優化、多式聯運的整閤以及最後一公裏配送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風險管理與韌性建設: 在日益不確定的全球環境中,供應鏈的韌性至關重要。本書將深入探討供應鏈風險的識彆、評估與管理。我們將介紹如何構建多元化的供應來源、建立應急預案、進行情景分析、以及利用技術手段來提高供應鏈對突發事件的響應能力和恢復能力。我們將重點分析地緣政治風險、自然災害、疫情影響以及網絡安全風險等對供應鏈的潛在衝擊,並提供相應的風險規避和應對策略。 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 質量是精益運營的核心價值體現。本書將闡述如何在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嵌入質量管理體係,從原材料的入廠檢驗到生産過程的質量控製,再到最終産品的質量追溯。我們將介紹諸如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和ISO9000等質量管理標準,以及如何通過數據分析來識彆質量問題,並通過PDCA(Plan-Do-Check-Act)循環來實現持續的質量改進。 第三部分:創新與未來趨勢 在對精益供應鏈的實踐策略進行詳細闡述後,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目光投嚮未來,探討驅動供應鏈創新的關鍵因素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升級: 我們將深入分析數字化技術如何重塑供應鏈。從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方麵的應用,到物聯網傳感器在實時數據采集和設備監控方麵的作用,再到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在需求預測、路徑優化、庫存管理和風險預警方麵的巨大潛力。本書將展示企業如何通過擁抱數字化轉型,構建更加智能、自主和高效的供應鏈。 可持續供應鏈與綠色運營: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的日益關注,可持續供應鏈已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戰略重點。本書將探討如何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例如減少碳排放、優化能源利用、推行綠色采購、以及負責任的廢棄物管理。我們將分析綠色供應鏈如何為企業帶來成本節約、品牌聲譽提升以及市場競爭優勢。 敏捷供應鏈與快速響應: 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敏捷性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本書將介紹如何構建一個能夠快速響應客戶需求變化、市場波動以及突發事件的敏捷供應鏈。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靈活的生産能力、快速的交付網絡、以及高效的信息協同來實現供應鏈的敏捷化。 生態係統思維與閤作共贏: 未來的供應鏈競爭將不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生態係統與供應鏈生態係統之間的競爭。本書將強調構建強大供應鏈生態係統的重要性,包括與其他企業、技術提供商、研究機構以及政府部門建立互利的閤作關係。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生態係統思維,整閤各方資源,共同應對挑戰,實現可持續的增長和創新。 《運營智慧:精益供應鏈的實踐與創新》是一本麵嚮未來、注重實踐的書籍。它將引導讀者深入理解精益供應鏈的核心價值,掌握切實可行的運營策略,並為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保持領先地位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構建一個更具效率、韌性、可持續性和創新性的供應鏈,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實現卓越的運營績效。

用戶評價

評分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瞭作者對於商業邏輯的深刻洞察和嚴謹的思考。它不像某些暢銷書那樣,隻提供一些膚淺的技巧,而是深入到商業運營的本質,為讀者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考維度。這本書可能探討瞭如何通過優化關鍵節點,來驅動整體績效的提升,並最終實現可持續的競爭優勢。我尤其欣賞書中在分析復雜係統時所展現齣的全局觀,它能幫助我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從更宏觀的層麵去審視問題,從而找到更具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它並非一本“速成手冊”,而是需要讀者靜下心來,去消化、去理解,並在實踐中不斷地去驗證。這種需要深度思考的學習過程,反而讓我覺得更加充實和有價值。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在看待商業問題時,不再那麼容易被錶麵的現象所迷惑,而是能夠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並以此為基礎,做齣更明智的決策。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係統性思考的體驗。它仿佛將整個復雜的商業生態係統拆解開來,又巧妙地將各個環節重新組閤,讓我看到瞭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我尤其欣賞書中在描述一些核心理念時所展現齣的嚴謹性,每一個論證都基於紮實的邏輯和案例,讓我無法輕易質疑。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很多時候隻是在“解決問題”,卻忽略瞭“預防問題”的重要性。書中可能探討瞭一些關於如何識彆潛在風險、如何提前規劃應對策略的通用原則,這些原則對於任何一個希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的企業而言,都至關重要。它沒有浮誇的辭藻,也沒有空洞的承諾,隻是用一種冷靜而深刻的語言,引導讀者去思考更本質的問題。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模式得到瞭很大的提升,看待問題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從全局的角度去分析,去尋找最優解。這種提升是潛移默化的,但卻是真實存在的,讓我在處理日常事務時,能夠更加遊刃有餘,也更有信心去應對未來的挑戰。

評分

坦白說,我一直對那些過於理論化、脫離實際的書籍持保留態度,但這本書卻讓我驚喜地發現,它在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並沒有迴避復雜的問題,而是用一種清晰易懂的方式,將復雜的商業邏輯剖析得淋灕盡緻。我特彆喜歡書中在探討某些優化流程時所提供的一些框架和工具,它們並非那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鑰匙,但卻能提供一個思考問題的起點和方嚮,幫助我去構建適閤自己企業實際情況的解決方案。它讓我明白,所謂的“卓越”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改進、不斷迭代的過程。書中可能強調瞭如何通過精細化的管理和長期的投入,來逐步實現質的飛躍。這種“慢下來”的智慧,在當下這個追求“快”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鼓勵我去深入挖掘問題的根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隻會“做”的執行者,而是能夠“思考”和“創新”的思考者。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對“可持續發展”的全新理解。它不僅僅是關於經濟效益,更是在探討如何在長期的閤作關係中,實現多方共贏,並為整個生態係統的健康發展做齣貢獻。我從中學習到,真正的“成功”並非是單方麵的勝利,而是建立在互信、互利和共同成長的基礎之上。書中可能提供瞭很多關於如何建立穩固的閤作關係、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作的案例和方法,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意識到,那些錶麵上看似微小的細節,往往在長期的閤作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並沒有給我灌輸任何特定的理念,而是通過大量的實例和深入的分析,讓我自己去體會其中的道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於如何與外部夥伴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更有動力去付諸實踐。這種感覺很奇妙,仿佛是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看到瞭一個更廣闊的商業世界。

評分

作為一名在供應鏈管理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我最近有幸讀到一本讓我印象深刻的書,雖然我無法提及這本書的具體內容,但我能感受到它所傳達的一種深遠的洞察力。這本書似乎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視角,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商業流程。它不僅僅是講述“是什麼”,更是在深入探究“為什麼”和“如何”。我發現自己時常會在工作中停下來,迴想起書中的某個觀點,然後嘗試去印證或反思。尤其是在麵對一些棘手的供應商閤作問題時,我仿佛能從中找到一種更具啓發性的思考方式,不再局限於傳統的采購策略,而是開始考慮更長遠的戰略聯盟和價值共創。這本書並沒有提供一套立竿見影的“秘籍”,但它所提供的方法論和底層邏輯,卻能幫助我構建一套更具韌性和適應性的供應商關係管理框架。我喜歡它那種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論述方式,讓人在閱讀過程中逐步理解復雜的概念,並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係。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你迷茫時,為你指點迷津,讓你看到前方的道路,而不是直接幫你鋪好路。

評分

在初學者的基礎上進行的評估很詳細

評分

評分

評分

實在是理論性的東西,和學校的教材有的一拼。對實際的指導性,欠缺。

評分

還不錯,正是自己寫論文需要的參考書

評分

靈活多變

評分

書中所舉案例都是在實際工作中容易齣現分歧或誤導讀者思維的實際應用,不僅包含各種疑難雜癥,還提齣瞭特有的解決方案。

評分

不太實用,不推薦購買

評分

書中所舉案例都是在實際工作中容易齣現分歧或誤導讀者思維的實際應用,不僅包含各種疑難雜癥,還提齣瞭特有的解決方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