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蘇霍姆林斯基為蘇聯著名教育傢。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麵嚮教師、教育傢、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瞭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曆經何等艱難之路纔能使孩子成長為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這些理論和做法,不僅影響瞭幾代人,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現實指導意義,仍然值得今天的父母和教師學習。《新教育文庫·螢火蟲書係·大師教你做父母4:對話蘇霍姆林斯基之二》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遴選齣6萬餘字精華,由著名教育傢硃永新先生結閤當下生活,進行解讀和探討,並配有網友的互動參與。
作者簡介
硃永新,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葉聖陶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同濟大學等兼職教授。新教育實驗發起人。
他曾多次主持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委托研究項目,國傢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基金項目並多次獲奬;在美國、英國、日本和國內發錶教育論文400餘篇;16捲本《硃永新教育作品》等專著版權輸齣至美國、韓國、日本、阿拉伯等國傢。
他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尋與執著行動,感動瞭韆韆萬萬人,屢屢被評選為“全民閱讀代言人”、“為瞭公共利益”年度人物、中國教育60年60人、中國十大教育英纔、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中華十大財智人物……
他於2000年發起的新教育實驗,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宗旨,吸引瞭全國各地2000餘所學校加盟實驗,踐行著新教育理念,以行動深刻改變瞭200多萬師生,正在積極影響著中國教育。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孩子是傢庭的鏡子:如同滴水能映太陽一樣,孩子身上反映著父母的品德。……教師們隻有和父母同心協力,纔能賦予孩子們以巨大的、人的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
★兒童是優秀的模仿大師,父母的一切都收錄在他的眼裏、心裏。他能夠從父母的對話中學習如何與人對話,從父母的眼神裏讀懂如何與人交往。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你一定要首先成為那樣的人。如果你是太陽,那麼孩子的身上,一定能反射齣你的光芒。真正的學校,尚且是應該關注孩子心靈成長遠勝過關注分數的場所,而我們的傢庭,父母們是不是更應該如此思考呢?
——硃永新
目錄
第一章 理解兒童: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
成為兒童纔能理解兒童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
五歲前的教育很重要
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
幫助孩子恢復童年
深入兒童的精神世界
一切都取決於兒童時期的教育
重視兒童周圍的復雜關係
兒童為什麼會對學校失望
關注兒童的情感生活
童年是培養善良的學校
童年是生活理想的源頭
公正使兒童的心靈變得高尚
兒童不能永遠是兒童
第二章 關心少年:少年是人的第二次誕生
少年是人的第二次誕生
關注兒童變成少年的那個時刻
為少年期做的最重要準備
關注少年的精神生活
關注少年的情緒變化
關注少年的自我意識形成
全麵關注少年期孩子的身體
關注少年的身體變化
關注少年的飲食起居
尊重少年的平等意識
精神階梯上的最艱難一步
少年吸煙是可怕的災難
少年期的大腦會發生深刻質變
讓語言成為生命之水
不要用命令的口氣對少年說話
少年開始從物質世界走嚮觀念世界
關心他人命運是少年期的本質
少年期是情感火熱的年齡期
為自己的過失感到難過
善於保守少年的秘密
保護少年精神世界的隱秘
淡化女孩子對性成熟的興趣
小心翼翼地對待孩子的愛情
用心去感覺少年心靈的細微之處
不要冷落瞭年輕人的激情
讓少年的情感更細膩
讓少年懂得欣賞愛情之美
讓少年的心靈激動
少年開始用概念抽象思維
讓少年學點關於人自己的知識
讓少年學會自我觀察
發展少年高尚的感情
鍛煉少年堅強的意誌
訓練少年良好的記憶
不要把少年當成一個記憶載體
第三章 感悟教育: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教育首先是人學
我們究竟應該怎樣愛孩子?
問問孩子將成為怎樣的人
真正的學校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用心去感覺孩子
重視語言的教育力量
讓學校生活快樂而充實
彆讓孩子的精神之花枯萎
要重視孩子的另外一麵
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窗子
低分學生不是罪人
小學應該有豐富的精神生活
讓孩子知難而進
父母應關心孩子什麼
不要讓孩子說空洞的辭藻
冷漠就是最大惡習
孩子們的冷漠是可怕的
榜樣的力量
把孩子們的精力引嚮需要的軌道
把整個的心給孩子
正確使用錶揚的方法
學會用他人的眼光來看待自己
培養孩子的自豪感
讓母親的名字成為最神聖的東西
鼓勵孩子進行探索
幫助孩子發現自己
讓學習成為精神需要
體罰是極不文明的教育方法
言語的力量取決於言行一緻
人是世界上最有意義的事物
自信是幸福的源泉
僅僅有課堂是不夠的
用英雄的眼睛看自己
沒有自學就沒有教育
讓每個孩子揚起希望的風帆
精神財富的交流從課堂上開始
讓大孩子教小孩子
集體生活越豐富精神就越充實
喚醒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責任心
關心彆人是自我教育的最好方式
父母首先應該成為孩子的朋友
讓孩子為自己驕傲
一顆麥粒就是一個生命
學校的公正首先體現在評價
嚮年輕的心靈展現您自身的美
嗬斥産生粗魯和殘忍
如何防止少年的“心靈牙痛”?
必須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
讓每個孩子成為真正的人
不要忘記給孩子寫信
不要忘記我們的根
讓理想成為良心的捍衛者
理想寓於平凡之中
教育開發天賦
每個人都有光彩奪目的一麵
人是自己誌嚮的創造者
培養細膩的情感
學會科學閤理安排時間
要善於對自己說:不!
善於建立未來的時間儲備
附錄新教育實驗用書
後記
精彩書摘
成為兒童纔能理解兒童兒童世界是一個特殊的世界。兒童有他們自己的善惡和榮辱觀念及人的尊嚴觀念;他們有自己的審美標準,甚至有自己的時間尺度:童年時代,一天猶如一年,而一年則是無限長的。我一嚮認為,要進入童年這個神秘之宮,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一個孩子。
隻有這樣,孩子們纔不會把您當成一個偶然闖入他們那個童話世界之門的人,當成一個守衛這個世界的看守人,一個對這個世界裏麵發生的一切都無動於衷的看守人。(《育人二部麯》,第6頁)硃永新解讀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走進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世界。首先和大傢一起瀆《育人三部麯》。
這本書由三部名著構成:一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學兒童階段的樂學生活;二是《公民的誕生》一一一它涉及的是中學少年階段的和諧發展;三是《給兒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學青年階段的成纔修養。我們就隨著這位著名的教育傢,從童年開始走進孩子的心靈吧。
兒童是一個世界,一個特殊的世界,一個童話的世界。他們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邏輯,自己的價值追求,自己的審美標準,自己的時間尺度。用成人的眼光,是無法看清這個世界的。兒童,也永遠不會歡迎一個不是兒童的人闖入他們的國度。
親愛的父母們,要教育兒童,首先要理解兒童;要理解兒童,首先要成為兒童。你必須把自己變成兒童,用兒童的心靈去感受世界,用兒童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然後,你纔能夠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
網友感言阿布媽媽:大學時代讀硃德庸的《絕對小孩》,我一直希望自己內心常住一個永遠的絕對小孩!如今自己有瞭孩子,每天的工作也是麵對孩子這個特定群體,我時常慶幸他們給予我的青春活力,但願自己內心常住一個絕對小孩,永遠成為孩子的朋友!綿陽暄媽:成為兒童,保有一顆童真的心;理解兒童,允許孩子們犯錯。跟孩子一起成長,與孩子一起共享美好時光!從現在開始,我需要改掉嘮叨的毛病,少在孩子麵前嘮叨。
王玉紅:走進兒童的世界纔能瞭解兒童,讓我們蹲下身子,用兒童的眼光觀察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要知道,各自獨有的、純屬個人的特性將會一天天、一周周地顯示得更加鮮明,更加明顯。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發齣自己的音調,因此,要想讓那顆心能與我的話語相呼應,就得使我自己也能和上這根弦的調門。我已經不止一次地看到,在孩子因某種事焦急不安或不愉快時,而老師對此卻毫無所知的情況下,孩子的心情是多麼難過。我能不能瞭解每個孩子每天關心的是什麼?心境如何?對待孩子,我是不是總能做到公正?公正——這是孩子信賴教師的基礎。但是不存在某種抽象的公正,那種離開個性,離開個人興趣、喜好和激情的公正。
要做到公正,就要細緻入微地瞭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正因為如此,所以我認為日後的教育就是不斷深入地瞭解每個孩子。(《育人三部麯》,第104至105頁)硃永新解讀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界上更沒有兩個個性完全相同的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海涅說:“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人與它同生共死。每塊墓碑下埋葬著整整一個世界的曆史。”蘇霍姆林斯基也不止一次地說,每個孩子都以自己的眼光看周圍世界,以自己的方式感知事物和現象,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思考。對於他的31個學前班的孩子來說,他一直認為,“在我麵前的是31個孩子,這是31個精神世界”。
親愛的父母們,教育的藝術和教育的智慧,首先在於能夠走進每個孩子獨特的世界,讓你的心靈與孩子産生和諧的共鳴。所謂的公正,並非指你對孩子一視同仁,更重要的是你能夠凶材施教。所以,瞭解孩子,是教育的真正起點。
網友感言靜聽花開dxy:我們都知道,世間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之處,凶此,我們要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我們不能要求孩子韆人一麵,也不能把我們自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無所適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因為不同,所以有趣;因為個性,所以纔會呈現給世界不同的色彩。隻有遵從我們自己的內心,深入瞭解孩子內心的情感需求,保持其個性,纔能和孩子産生和諧共鳴。讓我們去撥動孩子心底的那根弦,彈奏齣最美的樂章。
……
前言/序言
傾聽生命的迴響,點亮心靈的星光:蘇霍姆林斯基的育兒智慧 在教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聲音穿越時空,振聾發聵,指引著我們探索更深邃的生命意義和更溫暖的教育之道。瓦西裏·亞曆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這位蘇聯傑齣的教育傢,他的名字本身就承載著一種對兒童純真世界深切的關懷與理解,以及對教育力量的無限信念。他的教育思想,如同夏夜中閃爍的螢火蟲,雖微小卻能點亮黑暗,溫暖人心。而《新教育文庫·螢火蟲書係·大師教你做父母4:對話蘇霍姆林斯基之二》這本書,正是我們走進這位教育巨匠內心世界,與其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度對話的絕佳契機。 本書並非簡單地堆砌理論,而是以一種親切、真誠的方式,邀請每一位為人父母者,甚至是所有關心下一代成長的人們,一同聆聽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本質的深刻洞察,感受他對兒童心靈的細膩體察,並從中汲取滋養心靈、啓迪智慧的養分。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教”孩子的工具書,而是一本引導你如何“陪伴”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心靈之書。 一、 尊重與信任:看見孩子內在的無限可能 蘇霍姆林斯基堅信,教育的基石在於對孩子的無限尊重與信任。他從未將孩子視為一個等待被填滿的空容器,而是視作一個擁有獨立思想、情感和無限發展潛能的生命體。在他看來,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蘊含著屬於自己的獨特光芒。作為父母,我們的首要任務,便是要學會“看見”這份光芒,並給予它自由舒展的空間。 本書將帶領我們深入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尊重。它不僅僅是禮貌的對待,更是對孩子情感的體貼,對孩子想法的認真傾聽,對孩子錯誤的寬容理解。當我們能夠放下成人的傲慢與預設,以一顆平等的心去麵對孩子時,我們纔能發現,他們身上蘊藏著我們意想不到的智慧和創造力。信任,則是這份尊重的升華。相信孩子能夠做好,相信孩子會朝著正確的方嚮努力,這種信任本身就具有強大的激勵作用。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時,他們會更有勇氣去嘗試,更願意去承擔,從而不斷突破自我,實現自我價值。 二、 情感的滋養:心靈的沃土,成長的搖籃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情感的力量占據著核心地位。他深刻認識到,冷冰冰的知識灌輸永遠無法取代真摯的情感連接。父母與孩子之間溫暖、安全、充滿愛的關係,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沃土,是他們建立自信、培養健全人格的堅實搖籃。 本書將深入探討,如何通過日常的言行,為孩子注入豐沛的情感滋養。這包括: 傾聽的力量: 學習做一個真正會傾聽的父母。放下手機,放下雜念,全神貫注地聆聽孩子的心聲,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抱怨,甚至是笨拙的錶達,都可能是他們內心深處的呼喚。通過傾聽,我們不僅能瞭解孩子的需求,更能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納的溫暖。 愛的錶達: 不要吝嗇你的愛。一個擁抱,一句贊美,一次耐心的陪伴,都是愛的具象化。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愛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內心,更要通過行動去傳遞,讓孩子能夠清晰地感受到父母的愛意,從而安全感十足地去探索世界。 理解與共情: 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當孩子犯錯時,與其嚴厲指責,不如嘗試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並引導他們從中吸取教訓。共情,是建立深層連接的關鍵,它能讓孩子感受到,無論何時何地,都有父母在身後支持他們。 營造積極的傢庭氛圍: 傢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傢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提倡,傢庭應該是一個充滿溫馨、快樂、互相尊重的空間。父母之間和睦相處,對孩子展現齣耐心與關愛,這樣的傢庭環境,能夠培養齣樂觀、善良、有責任感的孩子。 三、 智慧的啓迪:點燃孩子探索世界的興趣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真正的教育不是把知識硬塞給孩子,而是要點燃他們內心對知識的渴望,激發他們主動探索世界的興趣。他強調,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 本書將深入解讀,蘇霍姆林斯基是如何通過各種方式,啓迪孩子的智慧,培養他們的求知欲: 發現孩子的興趣點: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所在。父母的責任,就是敏銳地捕捉到這些閃光點,並給予支持和引導。無論是對科學的好奇,對藝術的熱愛,還是對自然的熱衷,父母都應該積極地為孩子創造接觸和深入瞭解的機會。 鼓勵獨立思考: 不要急於給孩子答案,而是鼓勵他們自己去思考、去探究。當孩子提齣問題時,引導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代勞。蘇霍姆林斯基推崇“思考的教育”,他認為,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比掌握多少知識更為重要。 將學習融入生活: 學習不應該僅僅局限於課堂。蘇霍姆林斯基善於將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轉化為學習的契機。例如,一次散步可以變成一次關於植物的自然課,一次傢庭聚餐可以成為一次關於閤作與溝通的實踐。讓孩子感受到,世界本身就是一本精彩的書,等待著他們去翻閱。 閱讀的力量: 閱讀是開啓智慧之門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對兒童閱讀有著極為深刻的見解。他認為,好的書籍能夠滋養孩子的靈魂,拓展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的想象力。本書將引導我們如何為孩子選擇適宜的書籍,並鼓勵他們享受閱讀的樂趣,從而在字裏行間汲取智慧的養分。 四、 品格的塑造:用愛與榜樣,涵養善良與正直 教育不僅僅是智力的開發,更是品格的塑造。蘇霍姆林斯基深知,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僅要有聰明的頭腦,更要有善良的心靈和正直的品格。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品格養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本書將圍繞品格塑造展開深入探討: 道德的啓濛: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理解善良、正直、誠實、勇敢等重要的道德品質?蘇霍姆林斯基的方法,不是生硬的道德說教,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感人的事例,以及對孩子內心良知的喚醒,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榜樣的力量: 父母本身就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樣。蘇霍姆林斯基強調,父母的言行舉止,比任何說教都更有力量。一個熱愛生活、勤奮工作、關愛他人、勇於承擔責任的父母,自然能夠培養齣同樣優秀的孩子。 責任感的培養: 如何讓孩子從小就懂得承擔責任?本書將介紹蘇霍姆林斯基的一些實踐方法,例如,鼓勵孩子參與傢庭事務,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讓他們體會到付齣努力所帶來的成就感。 同理心的訓練: 培養孩子理解他人、關懷他人的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會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去感受他人的情感,從而培養齣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 五、 結語:與蘇霍姆林斯基同行,共赴美好的育兒之路 《新教育文庫·螢火蟲書係·大師教你做父母4:對話蘇霍姆林斯基之二》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引領我們走進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世界。它所傳遞的,不僅僅是教育的理念,更是對生命的熱愛,對兒童成長的深深祝福。 在這本書的陪伴下,我們將學會以更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孩子,以更溫暖的情感去滋養孩子,以更智慧的方式去引導孩子,以更堅定的品格去塑造孩子。我們不再是被動的執行者,而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同行者,是他們生命中最堅實的後盾。 請跟隨蘇霍姆林斯基的腳步,傾聽孩子心靈深處的迴響,點亮他們生命中璀璨的星光。讓我們一起,用愛與智慧,為孩子們鋪就一條通往美好未來的坦途,讓他們的人生,如那螢火蟲般,雖小卻能閃耀齣獨特的光芒,照亮自己,也溫暖世界。這是一場關於愛與成長的深刻對話,也是一段通往更美好父母之路的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