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目前人们对教育的关心已扩大到各个方面,不再像过去,只关心如何使孩子懂得礼貌。人们开始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考虑,现在的孩子们身上是否缺少一些重要的东西,如生存下去的勇气、向新事物挑战的热情,等等。这些东西就是指一个人应具备的自立条件……
内容简介
现代父母,在子女教育、教养方面,正面临越来越多难题。诸如:孩子因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哭闹不止,常令父母束手无策;需要对孩子每天都督促,以致家长、孩子都感到厌倦,可效果并不理想;由于不合理的亲子关系,孩子总是改不掉任性、依赖等毛病;对于孩子们之间的争执,到底应由他们自行处理,还是家长直接干预?到底怎样让孩子增强自信,从而精神上“断奶”,达到最终自立?《多湖辉家教经典:管教孩子的艺术》让现代父母懂得管教孩子的技巧和艺术,从而正确爱孩子,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多湖辉,生于1926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哲学科(心理学专业),并取得同校硕士研究生学位。千叶大学名誉教授。心理学专家。原千叶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历任东京都“东京心灵革命”推进协会会长、(财)东京教育研究所理事长、(财)索尼教育财团顾问、(学)多媒体艺术学园校长等职位。主要著作:《盲点力造就非凡创造力》、《写给独生子父母的书》、《写给独生女父母的书》、《写给独生子的书》、《写给独生女的书》、《闲谈不闲——职场高效润滑剂》。
目录
上篇 管教孩子的技巧
引言
第1章
奖罚分明的心理战术
及时验收管教效果
规劝孩子的朋友,是管教自己孩子的良机
小错当场指出,大错则需过后查问
表扬的话由他人转告效果更佳
责备孩子时,语气应平和
保持沉默往往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责备孩子时,不必一一说明理由
让孩子端坐下来听训斥,效果会倍增
在五次警告中,至少有一次要说到做到
以“确实如此,不过……”来应付孩子的“可是”
当孩子想转嫁责任时,反问他“如果你是对方会怎么想”
孩子没有干劲时,不要强迫,相反要下禁令
父亲保持沉默是明智之举
父亲应以旁观者的态度冷眼对待母子间的纷争
事先声明“我只说一次”,就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第2章
不任孩子摆布的心理战术
以“也有不那么做”来反驳“别的人都那么做”
当不得不接受要求时,至少也要让孩子等上一星期
拒绝要求时请勿搪塞,须提出接受的条件
孩子不肯单独睡时,切勿去哄劝
养成孩子说话时讲清主谓语的习惯
断然拒绝孩子的要求,是父亲的责任
禁止孩子哭泣,不如倾听孩子心声
等到孩子停止哭泣后,再倾听他的诉说
游戏时,不允许孩子耍赖反悔
想改掉任性的毛病,就让他去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
不是用善恶,而是借得失来说服孩子,可管住孩子的任性
第3章
避免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战术
父母需认清孩子具有独立的人格
要使孩子断奶,父母本身应先和其父母断奶
父母一周至少要有一次自由时间,以便使孩子离开父母
以平常语言来回答孩子的儿语
若想避免孩子撒娇,就别给孩子戴上“独生子女”等桂冠
不随便说出“是妈妈不对”
孩子打架时,父母不劝架,只当旁观者
和孩子乘车时,父母应避免过多关心座位
当孩子“累得走不动”时,尽量不抱,让他就地休息
对孩子问话时,不用“很痛吧”而用“不痛吧”
明知孩子会遇到麻烦,也要佯装不知
在孩子面前批评老师,会助长孩子的厌学心理
放下功课先做家务,可培养忍耐力
即使是无聊的诺言,也务无比孩子做到而有信
第4章
让孩子敢于面对困难的心理战术
对完全陌生的工作只给予基本指示
对老实认真的孩子,父母不妨偶尔去挑衅一下
只要孩子愿意,就不计成败让他去做
在父母选择的范围内,让孩子做最后决定
在外出时,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时间
偶尔让孩子当一次“钥匙儿童”
偶尔和好朋友交换孩子留宿
有客来访时让孩子做自我介绍,并尽可能让他同席
受人欺负时,应鼓励孩子设法打败对方
失败时,不是责备而是命令重来,可培养责任感
让孩子正式参加各种庆典活动
学做饭可培养孩子的开拓挑战精神
尽量带孩子参加亲友的葬礼
即使玩游戏,也不要故意输给孩子
入园、入学仪式是最佳的教育机会
让孩子尽早以“我”称呼自己
和自己的过去或小年龄孩子对比,有益于“断奶”
让孩子从小为将来做心理准备
第5章
培养独立能力的心理战术
反问形式比命令更能激发积极性
父母不宜抢先为孩子表达意思
避免给孩子以完整的答案
看电视节目时,经常向孩子提问“假如是你会怎么做”
在属于自己的时间段时,父母不必理会孩子的召唤
从小培养特长,能激发积极性
向家庭成员公布约定内容,促使孩子言而有信
让孩子自订计划可提高完成率
孩子无法坚持用功时,先给予小目标
每天坚持做固定的一件事,能培养持久力
孩子能守约时给予鼓励
让孩子具体分担家庭内部工作
分开使用孩子与父母的东西,能促进孩子的自我意识
应给孩子提供属于他自己的空间
下篇 批评孩子的方略
引言
第1章
尊重孩子人格的批评方法
严禁对孩子经过努力也无法克服的缺点进行指责
家长断言孩子无望,这对孩子是一个致命伤害
否定孩子将来的可能性,亲子之间的信赖关系将彻底崩溃
对孩子的幼稚进行讽刺,孩子将不能从幼稚中自拔
禁止对孩子的努力态度进行讽刺
绝对避免使用摧毁孩子自信心和积极性的“杀手用语”
强迫孩子“承认父母之爱心”,孩子感到厌烦,不想感谢
对犯大错误的人进行训斥,效果适得其反
即使家长认识到批评孩子太过分,最好也不要随便道歉
批评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批评之后对孩子的关怀
孩子提出有主见的意见时,应让他坚持己见
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要敢于拒绝
若不想回答孩子的提问,要讲清原因,不要拒绝
即使发现孩子浪费零用钱,最好也不要干涉
让孩子自己注意行动的安全
孩子不敢向小的困难迎战,就不能战胜更大的困难
孩子说脏话时,应以平常的心态说理
孩子出现过错,应由本人赔礼道歉
抽象的表扬反而使孩子失去对母亲的信赖
把家长的意见强加给受到挫折的孩子,他就更依赖双亲
千万别中途插话,否则,孩子将不能流利地继续讲下去
父母认为令人作呕的事情,孩子也同样深信不疑
第2章
让孩子明白挨批评的缘由
不要指示孩子“该这么做”,应多问问他“从何做起”
必须严厉地指责孩子时,要讲清理由
必须履行对孩子的承诺——“现在不行,以后再说”
当不能回答“为什么”时,应同孩子一起表示疑问
不让孩子看漫画,就先要让他看个够
可以让孩子做些向成人挑战的事情
要让孩子减少失败,应说“失败也无妨”,不说“不许失败”
按照模式去培养孩子,他们的头脑也将被定型
孩子帮助干家务学到的知识,胜于书桌前的学习
孩子发表反对意见,先肯定他的态度,再明辨是非
应该默默地倾听孩子之“过分天真”的梦想和幻想
以“好或坏”来区分游戏,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性
家长讲解玩具的使用方法,反而使孩子的头脑不灵敏
孩子弄坏了玩具,帮他修好胜于批评
掌握技艺的熟练程度,因自愿学或被迫学而有所不同
坚决不允许孩子任性
家长很明显的奉承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孩子突然变卦时,家长最好不要去设法收拾残局
即使夫妇意见分歧,也不要当着孩子指责对方
有时,他人的一言比双亲的百遍叮嘱更有效
教育孩子时,切忌图“方便”而撒谎
在公共场所,对孩子要敢于撒手
第3章
使孩子自己认识错误的批评方法
催促“快学习”,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表扬成绩优良的科目比批评差的科目更能增强孩子实力
不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孩子,他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让孩子自己发现过错
奖罚的诱饵只能提高一时的学习热情,最终还是负面效应
应教给孩子学习方法,而不是学习内容
迎合孩子对老师的不满,更助长其厌学
设法让孩子自我表现,他就愿意认字
孩子不停地淘气时,请给予发泄能量的场所
责备孩子时,要抓住重点
对磨蹭的孩子,不要一味催促,给他限制时间
孩子说谎,家长严厉训斥,孩子会不断撒谎来抵制
家长以自己过去的经历教育孩子,没有说服的效果
鼓励孩子的同时,指出其具体的问题
家长的批评声越小,越能引起孩子注意倾听
即使表示谦虚,家长也不要向第三者谈孩子的缺点
把“别人的看法”作为家教的标准,孩子会分不清善恶
孩子之间吵架,应追究原因,而不必指责
不批评孩子的错误行为,孩子就不会反省
让父亲担当批评者的角色,孩子会失去对母亲的信赖
培养孩子不怯场,不必强要孩子逢人打招呼
对胆怯的孩子,鼓励的语言只能起反作用
孩子之间的约会,即使很无聊,也应让孩子按时赴约
有时需坦率告诉孩子“必须这样做”,而不必讲更多理由
精彩书摘
《多湖辉家教经典:管教孩子的艺术》:
一般人认为,孩子犯了小错可以不问,犯了大错就必须加以批评,其实应该正好相反。
我上中学时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发下考试答卷,我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比预想差得多,心里大吃一惊。记得考试时,除一道题没答上之外,其他都答得很完整。看完试卷之后才明白,自己因计算错误丢了好多分。老师发完卷子后说了这么一段话:“看了你们的答卷,发现你们太马虎了。有的前半部分都对了,最后却写错了答案,还有的把加减弄反了,像这种本不该错的错误太多了。现在,请大家马上把错改过来,否则将会一错再错。养成粗心大意的习惯,后果将不堪设想。”老师这句话的含义是,无意中犯的错,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
有位叫马克华森(以下人名均为音译——译者注)的心理学家,曾对简单劳动中出现的错误现象做过研究。根据他的调查,当操作者每隔0.7秒按下电钮时,及时告诉其结果,比不告诉正确率要高得多。在这项工作中,操作者在全然不觉的状态下按错电钮,如果及时告知结果,就能明显地提高效率。
相比之下,如果犯了比较大的错误,一般人都会有所察觉:“我可能做错了。”“当时,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而解决这类大问题,需要的是耐心和时间,临阵磨枪是绝对无济于事的。
管教孩子时也应如此。孩子的判断能力远不及大人成熟,他们时常会犯错误。但是,即使是孩子,也具有区分好坏的基本判断能力,如果犯了严重的错误,其内心深处一定会有所察觉。虽然不知原因,他也会自问是否做错了。
虽然意识到自己错了,但一旦有人指出来,人们就会产生反感,并有可能将错就错下去。这点大人小孩都不例外。就说上高中的孩子吧,只要家长劝说他们努力用功,他们必会顶嘴说:“知道了,别再哕唆了!”然而,说归说,他们还是不肯用功,有时甚至会故意跑到外面去玩。
小孩子也是如此。即使知道自己错了,如果父母在一旁唠叨,刚刚萌发的反省念头也会一下子化为乌有,进而产生反感,破罐子摔到底。如此就会带来相反效果。当孩子遭到较大挫折,换句话说,当孩子处在成长的关键时刻时,父母当场数落,不如给孩子留下自我思考的机会,等事情过后,再慢慢细问:“那件事怎么样了?”“当时觉得很困难吧?”有了反思的机会,孩子才有可能从各个角度去检讨错误,从中吸取教训。
相反,当孩子犯了小错误,就应“随时确认”及时给予批评警告。有时,孩子未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不加以纠正,小错很可能演变成大错。因此,不断纠正小错误,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也许是过分宣传批评式教育的弊端的原因吧,最近开始盛行表扬式教育了。要使孩子有奋发向上之心,表扬与鼓励是必不可少的,但从教育角度来看,表扬的方式中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过分表扬,会带来弊端。人们听惯了表扬或批评,就会渐渐失去感觉,而听到表扬时,这种倾向尤为明显。只有用带刺激性的语言偶尔表扬一下,才能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另外,过分表扬往往会养成阳奉阴违的习性,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乖巧,背后却是另一种样子。
那么,如何做才能更有成效?实际上借助第三者的口气来表扬孩子,比父母直接赞扬效果更佳。比如,让孩子到附近商店买东西,父母可事先请店老板转告孩子:“你妈妈,夸你来着。”相反,父母想亲自表扬时,可借老师的名义说:“老师表扬你不错。”这种传达形式比直接表扬更有效果。借用第三者的语言进行交谈,可以不掺杂任何感情色彩,给听者以真实感。孩子们也清楚,直接交谈时难免奉承或有所顾忌,而引用第三者的语言,他们就认为是客观的。就是说,你只要向孩子转达别人表扬他的“事实”即可。
第三者的话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看下面的试验即可知。有两位心理学家以三十个人为对象,就戒烟问题进行过说服试验。他们把这些人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采取恐吓的办法,威胁他们吸烟会导致肺癌;对另一组,则采取客观的说服法,借助医学权威的试验报告,告诉他们吸烟的危害性。对前者采用直接说服法,对后者则借第三者的观点进行说服。结果,前者有35%的人戒烟,而后者的戒烟人数达到了70%。这个试验证明,直接说服,无论当事人多么热心,也不如引用他人的话更具效力。
这种方法其实也常用在商业广告上。借用某某知名人士的话进行宣传,往往比直接说服更能激起顾客的购买欲,因为第三者提供的情况给人以真实客观的感觉。不过,这个第三者必须具有权威性。否则,比如你对孩子说“你弟弟在表扬你呢”,等于白说。
应避免用同样的语言责备孩子。我们常听到母亲们这样报怨:“我们家孩子真让人操心,天天说也听不进去。,’每听到这类话我就想,问题就在这“天天说”上。我能想象得到,这位母亲日复一日不停地用同样的语言对孩子唠叨、责备的情形。这种责备不起作用,也是当然的事情。
据青岛幸男先生(以下省略敬称——译者注)讲,现在的年轻人常对父母说的三句话是“吃饭”“给钱”和“讨厌”。而现代母亲管教孩子时的三大用语又是什么呢?我想,不外乎是“去做功课”“早点休息”和“把电视关掉”。
大多数母亲每天都会不断重复这三句话。次次都用同样的话去责备,对孩子毫无意义。连续给予同样的刺激,只能造成心理性的习惯,使人对刺激失去感觉,最终会产生所谓的“心理性慢性化”作用。
……
前言/序言
目前人们对教育的关心已扩大到各个方面,不再像过去,只关心如何使孩子懂得礼貌。人们开始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考虑,现在的孩子们身上是否缺少一些重要的东西,如生存下去的勇气、向新事物挑战的热情,等等。这些东西就是指一个人应具备的自立条件。
今年春天,我就任了某大学附属小学的校长,这使我有机会接触许多小学生,并重新考察围绕现代儿童的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我开始重新考虑,究竟什么是教育?其中,最令我关心的问题是,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关键场所,是否真正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其实,每一个做父母的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都十分用心,为了培养孩子成才,他们甘愿不辞辛劳,费尽心血。天下父母一样心,日本也不例外。
既然如此,如报纸所报道,为什么围绕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还会出现那么多问题呢?尤其是我们该怎样解释最近越来越多的孩子无法从精神上“断奶”的现象?这些问题使我认识到,日本的教育已处在须做抉择的重要关头了。
据专家所言,日本社会向来存在着依赖关系。家庭内亦然,更确切地说,家庭内的依赖关系更加典型。而近年来,这种现象越来越表面化,原因恐怕在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发生了某种变化。如今,母亲们从家务劳动中得到解放,使其照顾孩子的时间增多,加上孩子数量的减少,更使父母把心思集中在孩子身上。我认为这就是父母与孩子互相离不开的原因。
因此,斩断这种依赖关系,是当今培养孩子的首要课题。为此,在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即在家庭内部,更需要做充分的考虑和安排。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本来就像艰苦的作战状态,你攻我守,你退我打。虽然是无意识的,但孩子却能敏锐地观察到父母的心理,时而威胁,时而撒娇,假如父母的战略稍有松懈,他们就立刻乘虚而入。因此,父母在承认孩子虽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基础上,需要选择适合孩子心理的作战方案。
多湖辉家教经典:管教孩子的艺术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多湖辉家教经典:管教孩子的艺术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