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政治思想史丛书:伏尔泰政治著作选

剑桥政治思想史丛书:伏尔泰政治著作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戴维·威廉姆斯(David Wiliams) 著,李竞,李媚 译
图书标签:
  • 政治思想史
  • 伏尔泰
  • 启蒙运动
  • 法国思想史
  • 政治哲学
  • 18世纪
  • 西方政治思想
  • 经典著作
  • 选集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0489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979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剑桥政治思想史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2
字数:2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剑桥政治思想史丛书:伏尔泰政治著作选》为伏尔泰最有趣和最有争议的思想文本提供了一个宽泛的选择。伏尔泰的思想和著作过去有很多没有被翻译成英文。《剑桥政治思想史丛书:伏尔泰政治著作选》涉及的主题包括:政治权利的本质与合法性、法律与社会秩序、犯罪与惩罚、自由与人性、战争与和平、法国经济的逐步混乱,以及伏尔泰对法国大革命涉及的特定问题和事件的回应和亲身参与,这些问题和事件包括七年战争,与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关系,18世纪60年代的日内瓦之争,以及对让·卡拉斯、西尔文和拉巴尔骑士耸人听闻的判决。《剑桥政治思想史丛书:伏尔泰政治著作选》通过全面详细的介绍,揭示了这些文本的背景,可以整体反映伏尔泰在他那个时代对当时重要社会问题的思考。

目录

缩略语
伏尔泰作品
年代表
导论
权力与国家
自由与人性
犯罪与刑罚
战争与和平
富裕与贫穷
文献注释
文献选摘
人物传略
编辑注释
翻译注释
袖珍哲学辞典
国家与政府,哪一个最好?
战争
法律
祖国
百科全书的有关问题
民主
经济
政府
人类
税收
政治
ABC,或ABC之对话,于埃先生译自英文
对话一 论霍布斯、格劳秀斯和孟德斯鸠
对话二 论灵魂
对话三 论人类是否性本恶,是否为魔鬼之子
对话四 论自然法和好奇心
对话五 论自由之失去和保持的方式,兼论民主
对话六 论三种政府体制和古代之千万个错误
对话七 现代欧洲优于古代欧洲
对话八 论身体上的奴役
对话九 论精神上的奴役
对话十 论宗教
对话十一 论战争法
对话十二 论背信弃义之法
对话十三 论基本法律
对话十四 每个国家都必须独立
对话十五 论最好的立法
对话十六 论暴行
对话十七 论好奇之事
其他著作
一位公共机构成员所述的《共和思想》
公共行政之思考
人权和其他人的篡权
一位省级律师所作的《犯罪与刑罚》之评论
哲学家和财务总管之间的对话
索引

精彩书摘

  《剑桥政治思想史丛书:伏尔泰政治著作选》:
  税收
  很多哲学书籍都写到了税收的性质,我在此也必须要说一点看法。没有比此话题更缺乏哲学性的了,但当向财政总管提出几件,即从邻居家获取钱财并非道德的普遍法则,以及税务官、海关官员和收税官都在福音中受到诅咒时,这个话题倒是可以归人道德哲学的范畴。
  但不管他们如何受到诅咒,我们必须承认,如果没有大家的交税,社会将不可能存在;并且正因为每个人都必须交税,则需要有税务官。我们不明白为什么税务官遭到诅咒,并且被视为皈依者。当然并没有任何皈依者从他们的客人那里聚敛钱财而支付其晚餐。
  在共和国里,以及那些实际上是共和国而被称为王国的国家里,根据其方式和社会的需要,对每个人征税。
  在专横的王国,或者更为礼貌地讲,在君主专制国家,情形则大为不同。未经国民商议就实施征税,一个收入1200里弗的人将会惊讶地收到400里弗的税单,还有人被迫缴纳超过其收入的一半的赋税。
  这些钱都用来做什么呢?最体面的用处当是送给其他公民。
  农民们问道,为什么他的财富被掠取而发给士兵,而其实1%便足够了;他得到的答复是,除了要发给士兵,还要购买艺术品和奢侈品,没有浪费一分钱;在波斯、城镇和农村的人都要向女王交税,以支付她的饰带、拖鞋和发夹。
  他回答说他对波斯的历史一一无所知,并且对他的财富被用来支付饰带、发夹和拖鞋表示非常生气;他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供应这些东西,整个事情就如同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劫。
  他被关进地牢,从而被强迫听从这些理由,将其家产统统卖掉。如果他反抗这些被新约诅咒的敲诈者,他会被处以绞刑,以此警示其邻居要密切地配合。
  如果国家用所有的钱从印度进口香料,购买穆哈咖啡、英国和阿拉伯的马匹、勒旺的丝绸、中国的小饰物,那么很明显,不出几年工夫,国家将变得一贫如洗。因此有必要将税收用于支持工业发展,而储存在国王的金库里的钱应当返还给农民,农民们受苦受难、抱怨,但到年末,每人都通过劳动过上了或好或坏的生活。
  如果一个农村人来到城市,恰巧看到穿着镶嵌金锦缎的丝绸长袍的美丽的贵妇人乘坐着两匹骏马驾驶的豪华马车,后面跟着4位穿着每码价值20法郎的布料制成的衣服的侍从,他一定会非常吃惊;他可能会走向前去问贵妇人的侍从:“先生,这位夫人从哪里弄到这么多钱来购买如此昂贵的物品?”“亲爱的朋友,”侍从回答:“国王赏赐她4万里弗作为津贴。”“哎!”这位乡巴佬说,“我的村庄支付了那笔津贴。”“是的,”侍从说,“你们生产和卖出的丝绸用来制作她的衣服;我的衣服的原料来自你们生产的羊毛;我的面包师用你们生产的小麦制作糕点;你们在市场上出售的家禽供我们食用;通过这种方式,夫人的津贴又回到你和你的同乡那里了。”
  ……

前言/序言


《启蒙的火焰:伏尔泰政治思想精粹》 卷一:理性之刃——剖析权力的根基 在十八世纪欧洲大陆那片思想激荡的土地上,一位名叫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伏尔泰,以其锐利的笔锋和不屈的独立精神,成为了照亮那个时代黑暗的启蒙巨星。他的一生,如同他对自由的呐喊,从未停歇。他的政治思想,并非系统性的理论著作,而是散布在他数量庞杂的信件、戏剧、哲学散文、历史论述,乃至对当时的社会百态的辛辣讽刺之中。本书《启蒙的火焰:伏尔泰政治思想精粹》旨在精心撷取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篇章,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思想巨匠对权力、社会、宗教以及人性的深刻洞察。 伏尔泰的政治思想,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其对理性的极端推崇。他认为,人类的进步并非源自神谕或传统,而是依凭人类自身的思考能力和经验。这种对理性的信仰,直接指向了他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批判。在他看来,一切基于迷信、偏见、特权和不公正的权力结构,都无法经受理性的审视。因此,他毫不留情地抨击教会的愚昧统治,贵族的世袭特权,以及君主专制下的 arbitrary power(任意权力)。 本书的卷一“理性之刃”,便是从这一核心出发,深入探讨伏尔泰如何用他的理性之刃,解剖和剖析当时欧洲政治权力的根基。我们会看到他如何以尖锐的笔触,揭露教会的腐败和对思想的压制。他并非否定信仰本身,而是反对宗教教条被政治化,反对教会利用其神圣性来操控民意,攫取财富,甚至干预世俗政务。在《哲学通信》等作品中,他以英格兰的宗教宽容为例,对比法国的宗教不容,深刻揭示了宗教钳制对社会活力的扼杀。他提出的“自然神论”,虽然并非他政治思想的全部,但其核心在于强调一种基于理性的、不依赖教条的道德和信仰,这本身就构成了对教会神权统治的根本性挑战。 同时,伏尔泰对特权的批判也是不遗余力的。他将贵族的世袭地位视为一种对才能和勤奋的侮辱,认为社会应当建立在功绩而非出身的基础上。他虽然不像一些激进的思想家那样主张彻底的平等,但他对社会不公的洞察,对那些依靠血统而非贡献而享有特权的群体的批评,为后来的社会改革思潮埋下了伏笔。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更加公平、更加开放的社会流动性,一种基于能力而非身份的社会选拔机制。 更重要的是,伏尔泰对专制权力的警惕和批判贯穿始终。他并非完全否定君主制,但他对君主的期望是其能够成为一位“开明君主”。他设想的开明君主,是能够尊重理性,重视法律,保护人民权利,并且能够致力于国家进步的统治者。他赞赏那些能够理解并采纳启蒙思想,从而改革法律、发展经济、促进教育的君主。他与弗里德里希二世等欧洲君主的通信,便是这种“开明专制”理念的体现。然而,在他看来,即使是开明君主,其权力也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受到理性的引导,而不能成为个人意志的任意发泄。他反复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认为法律是保护公民自由的屏障,是限制权力滥用的工具。他关注法律的公正性、清晰性和可执行性,对那些晦涩、不公、随意执行的法律深恶痛绝。 本书的篇章将从不同侧面展现伏尔泰在这一领域的思想。我们会看到他如何通过虚构的故事、历史的例证,以及对当时社会事件的评论,来揭示权力腐败的根源,批判法律的不公,呼唤理性的回归。他所提倡的,是一种基于理性、法律和人性的政治秩序,一种能够确保个人自由和幸福的社会环境。 卷二:自由的呼唤——公民权利与社会契约的重塑 在伏尔泰的政治思想体系中,个人自由是他最为珍视的价值。他所理解的自由,并非无政府状态下的肆意妄为,而是在法律框架内,个体能够享有思想、言论、宗教信仰以及行动的权利。这种对个人自由的捍卫,使其成为了“言论自由”和“宗教宽容”的坚定倡导者。 本书的卷二“自由的呼唤”,将聚焦于伏尔泰对公民权利的深刻阐述,以及他如何通过对社会契约的理解,构想一个更加公正和自由的社会。 伏尔泰对言论自由的追求,可以说是一种本能。他深知,没有自由的表达,就没有思想的进步,就没有对错误的纠正。他用尽各种方式,通过戏剧、文章、讽刺诗,甚至是匿名投稿,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挑战当时的禁忌。他对压制言论的专制政权和教会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抨击,他著名的“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被广为引用的名言(尽管其真实性尚有争议,但却完美地概括了他的精神),正是他对言论自由的极致宣言。他认为,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任何试图扼杀这种交流的行为,都是对人类理性的犯罪。 同样,宗教宽容也是伏尔泰政治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亲身经历过因宗教原因而遭受的迫害和不公,这使他对宗教极端主义和宗教迫害深恶痛绝。他认为,国家不应强制公民接受某种宗教信仰,而应保障不同信仰的公民都能和平共处。他以英国为例,赞扬其宗教自由政策,并以此批评法国国内的宗教冲突和迫害。他呼吁建立一种基于共同人性和理性的道德体系,而非仅仅依赖于宗教教条。他所追求的,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不同信仰的人能够相互尊重,共同生活,而不是相互攻击,相互仇视。 在对社会契约的理解上,伏尔泰并非像卢梭那样进行形而上学的探讨,而是更加注重其实际意义。他认为,社会的存在,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福祉。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其保护公民自由和财产的能力,以及其对法律的遵守。如果政府违背了这一契约,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利,那么公民就有理由质疑其统治的合法性。他虽然不鼓励革命,但他对社会不公的揭露和对腐败政府的批评,无疑为后来的革命思想提供了思想土壤。他强调的是一种“契约精神”,即政府与公民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的义务和责任,而这种契约必须以理性和正义为基础。 此外,伏尔泰对教育的重视,也与他的自由理念紧密相连。他认为,普及教育是培养理性公民,抵制愚昧和迷信的根本途径。只有当民众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权利,才能够抵制被压迫和被奴役。他提倡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以及公民道德教育,认为这些都是构建一个自由、公正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书的章节将深入分析伏尔泰在这些方面的论述。我们会看到他如何通过文学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评论,以及通过与其他思想家的辩论,来阐述他对个人自由的理解,对公民权利的捍卫,以及对社会契约的构想。他所倡导的,是一种更加人道、更加理性、更加自由的社会秩序,一种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发挥其才能,实现其价值的社会环境。 卷三:理性的实践——法律、治理与进步的探索 伏尔泰的政治思想,并非仅仅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他对于如何实践理性,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治理体系,以及如何推动社会进步,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务实的建议。 本书的卷三“理性的实践”,将聚焦于伏尔泰在法律改革、政府治理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主张。 在法律改革方面,伏尔泰是坚定的改革者。他认为,当时的欧洲,尤其是在法国,法律体系充斥着中世纪的遗留,充满了繁琐、不公和随意性。他强烈批评酷刑、不人道的审判程序,以及法律条文的含糊不清。他主张建立一套以理性为基础,以保护公民权利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他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特权和例外。他尤其关注刑事法律的改革,呼吁废除酷刑,提倡对罪犯进行更人道的对待,并强调预防犯罪的重要性。他通过对著名冤案的声援和评论,例如卡拉斯事件,来揭露司法体系的不公,并呼吁改革。 在政府治理方面,伏尔泰对开明君主制的拥护,体现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务实态度。他看到了当时欧洲君主制的力量,也看到了其改革的潜力。他与一些欧洲君主(如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希大帝、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交往,便是希望通过他们的力量,来推行启蒙思想,进行社会改革。然而,他并非无条件地支持君主,他强调的是君主必须成为“哲学之王”,必须以理性、法律和人民的福祉为治理的根本。他认为,一个好的君主,应该能够尊重法律,保障公民的自由,发展科学和艺术,促进经济繁荣。他对于权力滥用的警惕,使得他对君主制的期望,始终伴随着对自由和权利的呼唤。 在社会进步方面,伏尔泰将科学和知识的传播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他相信,科学的进步能够揭示自然的奥秘,从而打破迷信的束缚,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他积极推动科学研究,并将其成果普及给大众。他认为,一个重视科学和知识的社会,才是有活力的,是有前途的。他还关注经济发展,他看到了自由贸易和财产保护对于经济繁荣的重要性。他并非一个经济学家,但他对商业的开放和对个人勤奋的赞赏,都体现了他对经济自由的早期认识。 此外,伏尔泰对历史的批判性研究,也构成了他政治思想的一部分。他认为,历史并非仅仅是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记录。他通过对历史的深入研究,来揭示人类的愚昧和进步,来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为当下的改革提供借鉴。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理性的进步,一种循序渐进的改良,而不是激进的革命。 本书的章节将从伏尔泰的著作中,精选那些涉及法律、治理和进步的论述。我们将看到他如何以犀利的语言,分析当时的政治弊端,提出具体的改革建议,并展现他对人类理性力量的坚定信心。他所描绘的,是一个更加公正、更加文明、更加繁荣的未来社会,一个由理性之光照耀的时代。 《启蒙的火焰:伏尔泰政治思想精粹》不仅仅是对一位伟大思想家的回顾,更是对人类理性、自由和进步的永恒追求的展现。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深入理解伏尔泰的思想,更能从中汲取力量,思考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并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自从读完这本《选集》,我对“理性”这个词的理解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成为了伏尔泰手中那把解剖社会弊病的锋利手术刀。书中对迷信、对特权阶层的抨击,虽然已经过去两百多年,但那种对愚昧的零容忍的态度,依然是当代社会所亟需的。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教育的论述,他强调的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性的、旨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这对我们今天讨论国民素质和公共讨论的质量,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未经稀释的、充满活力的思想源泉,让你直接面对一位巨人的思维过程。它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提问的艺术。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思想史感兴趣,又不想被冗长传记淹没的读者,这是一份精致、有力且极具启发性的政治思想指南。

评分

这本书,哎呀,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沉甸甸的,那种纸张的质感,油墨的香味,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年代。我本来是想找一些关于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们对政治体制的激进批判的,结果发现这本书的选材非常精妙。它不像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集,而是更像一个精心的策展,把伏尔泰那些闪光点提炼了出来。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宗教宽容”的那几篇论述,那种跨越时代的洞察力简直令人惊叹。他犀利地讽刺了教会的伪善和教条的僵化,那种文字的穿透力,即使在今天读来,也丝毫没有褪色。我记得有一篇小品文,用极其幽默的方式揭露了当时官僚体系的低效和愚蠢,我当时读到差点笑出声来,但笑过之后又是一阵寒意,因为你不得不承认,人性中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病,在几个世纪后依然如故。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也非常流畅,从早期的思想萌芽,到对具体事件的评论,再到晚年对理想社会的构想,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伏尔泰思想的演变轨迹。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启蒙先驱如何用一支笔撬动旧世界的人来说,这绝对是案头必备的经典。

评分

说实话,我刚开始有点担心,怕这“选集”会流于表面,只挑选了那些最著名、最无懈可击的段落。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编者显然在取舍上极为审慎,他们不仅收录了那些广为人知的檄文,更穿插了一些书信和较少被引用的评论,这些“边角料”反而展现了伏尔泰更为真实、更具烟火气的一面。比如,在处理与某些权力人物的往来信件时,他那种既要保持独立性,又要巧妙周旋于宫廷和沙龙之间的世故和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人”的维度,比单纯的“思想家”的形象要丰满得多。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司法公正的论述,他毫不留情地抨击了酷刑和不公正的审判,那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在那个时代是何等难能可贵。这本书就像一个多棱镜,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启蒙时代的复杂性,它告诉你,伟大的思想往往诞生于充满妥协和斗争的现实泥淖之中。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翻译工作简直是功德无量。我之前尝试读过一些直接从法文直译过来的版本,那种佶屈聱牙的文字常常让我望而却步,但这里的译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没有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的对应上,而是真正捕捉到了伏尔泰那种特有的机智和嘲讽的语调。阅读体验极其顺畅,仿佛他本人就在你耳边低语。我尤其关注了他早期那些关于英国政治制度的观察和比较。他如何从一个法国贵族眼中“野蛮”的邻国,看到了君主立宪制下公民自由的苗头,那份敏锐和对理性制度的向往,是其他很多同代人所不及的。书中对于“自然权利”的探讨部分,虽然篇幅不算最长,但却是全书的精髓所在。它不是那种空泛的哲学思辨,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每一次论证都仿佛带着火星,直指人心的枷锁。我合上书本时,脑子里回荡的不再是晦涩的理论,而是那种对更高贵、更自由的生活方式的向往。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窗口,去理解现代政治伦理的源头之一。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值得称赞,它不是那种徒有其表的豪华,而是透露着一种古典的沉静。字体排版疏朗有致,页边距留得恰到好处,这使得冗长的文本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压抑。对于伏尔泰这种文字密度极高的作家来说,良好的版式设计是阅读体验的半壁江山。我常常在晚上点着一盏小台灯,捧着它细细品味,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重点研读了其中关于“人民主权”的探讨,虽然伏尔泰本人并非彻头彻尾的民主主义者,但他对民众智识水平的信心,以及对绝对王权的深刻怀疑,为后来的革命思潮埋下了重要的伏笔。书中对“温和的暴君”与“开明的君主”之间的权衡,充满了辩证的色彩,这比那些非黑即白的口号式论断要深刻得多。它教会我们,真正的政治智慧,在于如何在理想与可行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评分

伏尔泰太幽默,其文风差不多可以属于古典思想家里的另类,很值得一看。

评分

伏尔泰的著作很多,而且没有很明确的体系是个问题

评分

研究留存

评分

哲学史必备书籍,伏尔泰很幽默。

评分

剑桥这套丛书很不错,期待其他中译本

评分

伏尔泰太幽默,其文风差不多可以属于古典思想家里的另类,很值得一看。

评分

剑桥这套丛书很不错,期待其他中译本

评分

书的内容没有问题,就是书有些脏。还不知翻译如何?

评分

感觉还是十分十分不错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