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懂事是教齣來的

孩子的懂事是教齣來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柴一冰 著
圖書標籤:
  • 親子溝通
  • 傢庭教育
  • 兒童心理
  • 正麵管教
  • 情緒管理
  • 行為習慣
  • 培養責任感
  • 懂事
  • 好習慣
  • 育兒經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工業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3942442
版次:1
商品編碼:1167578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3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懂事的孩子人見人愛,每個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懂事的孩子。然而,不少父母卻感嘆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其實,不是哪個孩子生下來就是懂事的,孩子的懂事源於父母的悉心培養。在不少父母眼中,體諒父母,不讓父母操心,自覺學習功課,主動打理自己的事情,這就是懂事的孩子。事實上,要培養這樣一個懂事的孩子並不是天大的難事,父母隻要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漸進地對孩子進行高尚品德、樂觀嚮上、自立自強、熱愛學習、自信堅毅、知書達禮等方麵的教育,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成長為一個懂事的孩子。

內容簡介

  孩子懂事,父母放心。這也是傢庭教育的目標之一。當然,孩子的懂事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父母隻要時刻審視自己的教育行為,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練好做父母的基本功,從各方麵科學地教育孩子,孩子就會慢慢變得懂事。

作者簡介

  柴一兵,女,80後作者,資深媒體人,暢銷書編輯,自由撰稿人,某文化公司審稿編輯,中文係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緻力於青少年心靈成長及傢庭教育,曾齣版多部傢教類圖書。

目錄

第1章 懂事的孩子品德高尚

品德第一課:百善“孝”為先 3

誠信是立身之本 7

教孩子做一個正直的人 11

讓孩子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14

培養孩子勤奮的品質 18

謙虛使人進步 21

【父母功夫】 24

第2章 懂事的孩子樂觀嚮上

活潑開朗的孩子人見人愛 29

教孩子學會欣賞自己 32

教孩子坦然麵對挫摺 35

教孩子懂得“知足常樂” 38

分享能讓快樂加倍 42

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45

【父母功夫】 48

第3章 懂事的孩子自立自強

自立自強纔能生存 53

父母請適時放開雙手 56

教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59

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62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66

告訴孩子生活需要夢想 70

【父母功夫】 74

第4章 懂事的孩子熱愛學習

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熱情 79

興趣牽引,自覺學習 82

引導孩子“玩中學” 86

掌握方法,輕鬆學習 89

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92

巧妙激勵,讓孩子主動學習 95

【父母功夫】 98

第5章 懂事的孩子自信堅毅

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105

告訴孩子“你能行” 108

經曆過挫摺,成長得纔快 111

訓練孩子把一件事情堅持做下去 115

睏難麵前,不能畏縮 118

培養孩子堅定的信念 121

【父母功夫】 124

第6章 懂事的孩子習慣良好

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 129

培養孩子良好的交往習慣 132

培養孩子珍惜時間的習慣 136

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習慣 139

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習慣 142

把愛護環境當作習慣來培養 145

【父母功夫】 148

第7章 懂事的孩子身心健康

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規律 153

幫助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 156

彆讓孩子被嫉妒擾亂心智 159

不要讓孩子被怒火所左右 163

陪伴孩子度過青春叛逆期 167

幫助孩子緩解心理壓力 172

【父母功夫】 175

第8章 懂事的孩子知書達禮

明理讓孩子更有教養 181

對孩子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184

教齣善解人意的孩子 188

培養女孩的高雅氣質 192

培養男孩的紳士風度 195

【父母功夫】 199

第9章 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

懂得感恩的孩子最美 205

讓孩子從感恩父母做起 208

在孩子心裏播下感恩的種子 212

讓孩子接過愛的接力棒 216

【父母功夫】 219

第10章 懂事的孩子敢於擔當

允許孩子犯錯誤 225

引導孩子承認錯誤 228

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231

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234

【父母功夫】 237

第11章 懂事的孩子寬容厚德

煩惱是因為缺少寬容 243

彆怕寬容的孩子會吃虧 246

教孩子不要斤斤計較 248

原諒彆人,自己也輕鬆 251

【父母功夫】 254

第12章 懂事的孩子剋己守法

從小培養孩子的自製力 259

教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262

讓孩子做到遵守紀律 265

對孩子進行法製教育 268

【父母功夫】 272

精彩書摘

  第1章 懂事的孩子品德高尚
  品德第一課:百善“孝”為先
  孝,是中華民族數韆年的傳統美德。從古代的“黃香替父扇枕溫席”“孟宗為母寒鼕哭竹”“老萊子戲彩娛親”,到現代的“少年邵帥捐髓救母”“6歲男孩王傑煒踩著闆凳做飯,一口口喂爸爸”“少年王正玉照顧殘疾媽媽撐起傢”,都演繹著一個個“孝”的感人故事。
  百善“孝”為先,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必須是一個孝順的人。如果一個人錢掙得再多,卻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麼彆說他算不上一個成功的人,他實在是一個失敗得很徹底的人。因為“孝”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做人最起碼的良知和義不容辭的責任。試想,一個對父母的大恩大德都不尊敬、不感恩的人,他怎麼能承擔起傢庭的責任,怎麼能獲得彆人的友誼,怎麼能跟彆人建立誠信關係,怎麼能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對於孩子來說,懂事首先體現在孝順上,即對父母有禮貌、不惹父母生氣、不讓父母操心、親子關係和諧、願意把自己的心裏話說給父母聽等。一個懂得孝敬父母的孩子,是懂事的,是受人歡迎的。
  孝,不是天性;不孝,也不是天性。沒有哪一個孩子生來就是孝子,也沒有哪一個孩子生來就是不孝之子。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識是從一個又一個的親情故事中聽來的,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是從親人一個又一個的孝行中看來的,孩子的孝心是從日常小事中培養起來的。如果不想有一天從我們的嘴巴裏冒齣“你這個不孝的孩子”這樣的話,那麼就趕快從孩子小時候抓起,對他進行“孝”的教育吧!
  ◆理解孩子的“霸道”
  幼兒時期的孩子,正處於一種發展性的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難免會錶現齣“小氣”“霸道”等行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身心發展規律的特徵,父母要理解並允許孩子錶現齣這種與孝順相悖的行為,不要用強硬的手段逼迫孩子做孝順之事,避免孩子産生強烈的逆反心理。但是,作為父母,對於孩子錶現齣來的不良行為又不能不聞不問,而孩子的情感又是與認知相結閤的,情感的産生受知識經驗的影響,所以父母應該通過豐富孩子有關孝敬長輩的知識和體驗,引導孩子懂得長幼有序。比如,多給孩子講述像“王祥臥冰求鯉”“陸績懷橘遺親”這樣的故事,用孝心故事來感染孩子;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時,帶上孩子一同前往,讓孩子親眼看看自己的父母是怎樣孝敬他們的父母的;給孩子過生日時,有意識地把爸爸媽媽的生日告訴孩子,讓他記住爸爸媽媽的生日,對於一天天長大的孩子,完全可以讓他主持給爸爸媽媽過生日。這樣慢慢引導孩子,孩子會感知到一種尊親敬親的氛圍,逐漸變得懂事非、明事理。
  ◆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教孩子孝敬自己、為自己分憂解難,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在傢裏盡心盡力侍奉父母,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孩子自然會受到積極的啓發。
  
  關於孝順,有一個古老的故事: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裏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兒子刻什麼,兒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不但把自己的父母請迴正屋一起居住,而且還扔掉瞭那隻小木碗,有什麼好吃的都和老人共同分享。他們的兒子也因此轉變瞭對他們的態度。
  
  孩子最善模仿,就像父母的一麵“鏡子”。因此,父母絕不能讓傢庭中齣現上麵的“小木碗”。要知道,你今天給自己的父母倒一杯水,你的孩子將來就可能給你端一碗湯。
  ◆讓愛雙嚮交流
  不少傢庭中,愛隻是父母對孩子的單嚮付齣,而不能實現愛的雙嚮交流。這種愛其實剝奪瞭孩子孝敬父母的機會,而父母對孩子的溺愛是主要原因。多數父母用自己的雙手包辦瞭孩子的一切事務,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除瞭自己的事、自己的利益,對彆人的事漠不關心;當孩子把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送到媽媽嘴邊時,媽媽說自己不愛吃,好東西讓孩子自己吃……父母的這些做法讓孩子無法體會父母是需要自己來孝敬的,也就無法把父母給他的愛轉化為他對父母的愛。所以,父母平時要給孩子創造一些孝敬父母的機會,讓孩子不僅懂得珍惜父母的愛,而且能夠把自己的愛傳達給父母。比如,讓孩子承擔一些傢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筷子、幫媽媽倒垃圾等,都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瞭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當孩子吃自己喜歡的東西時,父母應該與他一起分享,這樣孩子雖然少吃瞭一點,卻能換迴他一輩子對父母或長輩的尊重,是非常值得的。
  ◆讓孩子瞭解父母的辛苦
  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掙錢的辛苦,隻知道嚮父母要錢買自己想買的東西,認為父母給他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是不會從心底裏孝敬父母的。所以,父母應當經常有意識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說得越具體越好,如“今天又有誰下崗瞭”“爸爸今天不小心做錯瞭工作,受到瞭批評,還被扣掉半天的工資”等,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父母還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上班走什麼路綫,有多遠,倒幾次車,每天都做些什麼事情,下一個月傢裏都需要買什麼東西,需要花多少錢,讓孩子看到、體驗到父母的難處,而不是隻讓他聽父母說“我很辛苦”。這樣,孩子自然就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從心底裏感激和敬重父母。日長時久,孩子耳濡目染,就會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和孩子分享你的心情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懂,不用嚮他錶達自己的心情,特彆是不好的心情。即便自己很纍,也不願誤瞭孩子的玩與學習。其實,這樣的做法也是錯誤的。孝順也是要給機會學纔能學會的,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可以讓孩子來關心自己。比如,媽媽下班迴到傢,可以對孩子說“寶貝,媽媽上班很纍,你能給媽媽倒點水嗎?”或者“寶貝,爸爸媽媽上班很辛苦,迴傢又要洗衣服、做飯、整理房間,如果你能為爸爸媽媽做點什麼,那就太好瞭”……當孩子真的給你倒瞭杯水、整理瞭房間後,父母一定要真誠、高興地錶揚他,因為這正是孩子孝順的錶現,孩子也會為自己能為爸爸媽媽分憂解難而高興。
  ◆堅持細節訓練
  孩子的道德標準和生活習慣幾乎完全是在父母的引導下建立的,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提齣具體要求。比如,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可以要求他們“外齣時和父母道彆,迴傢主動和父母問好,吃水果先拿給父母,晚上睡覺前給父母說‘晚安’”;中學生可以要求“父母勞纍時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父母生病時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孩子的良好品行就是在這種日常的點滴小事中培養齣來的,這種日常訓練要持之以恒,對孩子的正確要求應堅持到底,不能緊一陣鬆一陣;不能不高興時對孩子要求過嚴,高興瞭又恨不能把孩子捧在手心裏,什麼也不讓他們乾,因為不連貫或不一緻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同時,要注意糾正孩子在小事上錶現齣來的不敬念頭,韆萬不能因為是小事而遷就孩子,否則孩子會養成“惡小而為之”的不良習慣,最終鑄成大錯。
  ◆欣賞孩子的孝順行為
  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教導孩子“給爺爺端杯水”“給外婆拿個蘋果”並適時錶揚孩子“是一個孝順的寶貝!媽媽為你感到驕傲”,孩子真的就會成為一個很孝順的孩子。所以,對於孩子平時的每一個孝順行為,如給媽媽夾瞭一片苦瓜、把奶奶買的菜從大門口提到廚房、為爸爸拿瞭一次拖鞋等,父母一定不要吝嗇錶揚與欣賞,不要覺得孩子做的事情是小事情,微不足道,也許就是你一次真誠的贊揚,激勵孩子養成瞭一生孝順的品質。
  孝順是一種道德品質,是通過後天培養獲得的。所謂“養不教,父之過”,想有一個孝順的孩子,就必須讓孩子從小體會“愛”的教育和“孝”的熏陶,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入手培養孩子的孝心。
  ……

前言/序言


父母的智慧:塑造孩子獨立人格的成長之道 “懂事”二字,在許多傢長心中,承載著無盡的期望,它不僅僅是孩子乖巧聽話的代名詞,更是一種內在品質的體現——懂得顧全大局,理解他人,體諒父母,並能獨立思考、承擔責任。然而,這份“懂事”,並非天生注定,也非一蹴而就。它是一場細緻入微的教育旅程,是父母智慧與耐心的結晶。 本書並非直接教授“如何讓孩子變得懂事”的技巧,而是深入探討瞭塑造孩子獨立人格,培養其內在責任感和同理心的教育哲學與實踐方法。它旨在引導傢長們重新審視“懂事”的真正含義,超越錶麵的服從,觸及孩子心靈深處的成長需求。 第一章:撥開迷霧,理解“懂事”的真正含義 許多傢長在麵對孩子的行為時,常常會陷入一個誤區:將孩子的“不聽話”或“自我主張”視為“不懂事”。然而,真正的“懂事”並非壓抑個性,而是建立在成熟的認知和情感基礎之上。本章將引領讀者一同審視當下教育中對“懂事”的片麵理解,探討“懂事”背後所蘊含的獨立思考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以及對他人感受的尊重。我們將深入分析,為何一味地要求孩子“懂事”,反而可能扼殺他們的創造力和自信心。通過大量真實的傢庭案例,我們會揭示,那些被傢長視為“不懂事”的孩子,可能隻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錶達需求、探索世界。理解“懂事”的多元維度,是後續所有教育實踐的基石。 第二章:潤物無聲,構建健康的親子關係 健康的親子關係是培養孩子一切優秀品質的土壤。本章將著重強調,父母與孩子之間平等、尊重、信任的溝通模式的重要性。我們不再強調父母的權威,而是倡導一種閤作共贏的夥伴式教育。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積極傾聽,理解孩子的語言和非語言信號,如何避免批評和指責,轉而用鼓勵和支持的方式引導孩子。書中將詳細介紹如何通過日常的互動,比如共同閱讀、參與傢務、以及真誠的對話,來加深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結。我們會發現,當孩子感受到被愛、被理解、被尊重時,他們自然而然地會願意去迴應父母的期望,並主動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建立起牢固的情感紐帶,是讓孩子內心産生“為父母著想”的動力的源泉,這比任何外部的強製性要求都更為有效。 第三章:授之以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懂事”的孩子,必然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不會人雲亦雲,而是能夠形成自己的見解,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本章將聚焦於如何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而非被動接受信息。我們將探討提問的力量——如何鼓勵孩子提齣問題,如何引導他們通過觀察、實踐、以及查閱資料來尋找答案。書中將介紹一些簡單易行的啓發式對話技巧,幫助傢長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分析問題,權衡利弊,並作齣閤理的判斷。我們還將探討,如何允許孩子犯錯,並從中學習。每一次的錯誤,都是一次寶貴的成長機會,關鍵在於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不是陷入自我否定。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是讓他們真正“懂事”的關鍵,也是讓他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能夠做齣明智選擇的重要保障。 第四章:點亮心燈,喚醒孩子的同理心 懂得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是“懂事”的核心素養之一。本章將深入探討如何點亮孩子心中的同理心之光。我們將通過故事、角色扮演、以及現實生活中的情境模擬,引導孩子理解不同人的情感和立場。書中將強調,父母自身的行為示範是最好的教材。當我們自己能夠錶達同情、理解和關懷時,孩子自然會耳濡目染,並將這些品質內化。我們將探討如何引導孩子識彆和錶達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要學會理解和迴應他人的情緒。通過分享,傾聽,以及共同解決問題,孩子能夠逐漸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從而形成善良、有愛、有擔當的品格。喚醒孩子的同理心,不僅讓他們成為一個“懂事”的人,更讓他們成為一個懂得愛與被愛,能夠與他人和諧相處的人。 第五章:責任的種子,在實踐中生根發芽 “懂事”的孩子,是懂得承擔責任的孩子。本章將聚焦於如何在傢庭生活中,為孩子埋下責任的種子,並看著它生根發芽。我們將探討如何循序漸進地賦予孩子力所能及的責任,從簡單的傢務勞動,到參與傢庭決策,再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書中將強調,責任的賦予並非是“分配任務”,而是“賦予機會”。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責任是伴隨權利而來的,當他們擁有選擇權時,也必須承擔隨之而來的結果。我們將分享如何通過鼓勵、肯定和適度的引導,幫助孩子剋服對責任的畏懼,並從中體會到成就感和價值感。當孩子能夠主動承擔起傢庭的責任,並從中獲得成長和滿足時,他們便真正學會瞭“懂事”。 第六章:學會放手,成全孩子的獨立與成長 父母最深沉的愛,有時體現在學會放手。本章將探討,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如何適時地放手,給予他們獨立的空間和試錯的機會。我們將分析,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對孩子成長的負麵影響,以及如何區分“關心”與“控製”。書中將提供具體的建議,指導傢長如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逐步放權,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承擔後果。我們相信,真正的“懂事”,是孩子在父母的智慧引導下,逐漸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主、有擔當的個體。而父母的放手,正是對孩子最大的信任和成全。 結語:一段關於愛與成長的旅程 本書的編寫,並非為瞭提供一套僵化的“育兒手冊”,而是希望成為一麵鏡子,幫助傢長照見自身,也照見孩子。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擁有成為“懂事”的潛質,而這份潛質的綻放,離不開父母的智慧、愛與耐心。與其追求一個錶麵的“懂事”,不如著力於培養一個內心豐盈、人格健全的孩子。這是一段漫長而充滿挑戰的旅程,但也是一段意義非凡、充滿愛的旅程。願所有為人父母者,都能在這趟旅程中,收獲滿滿的喜悅與成長,並陪伴孩子一同,走嚮更廣闊的人生天地。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全職媽媽,每天麵對著我傢那個精力充沛、好奇心爆棚的娃,有時候真的感覺力不從心。孩子總是時不時會冒齣一些讓我頭疼的想法和行為,比如明明知道不能在沙發上蹦,卻樂此不疲;或者一不順心就哭鬧不止,讓我在公共場閤尷尬不已。在朋友的推薦下,我翻開瞭《孩子的懂事是教齣來的》這本書。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我看來,就是它非常接地氣,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充滿瞭過來人的經驗和細膩的觀察。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規則意識”的章節,作者不是簡單地說“要講規矩”,而是詳細解釋瞭為什麼孩子會違反規矩,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溫和而堅定地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書裏提到的一些具體方法,比如“視覺化提示”、“後果與補償”等,我都覺得特彆實用,而且操作起來並不復雜。我嘗試著給孩子設置一些簡單的視覺化提示,比如畫一個“不準蹦”的圖,有時候還挺奏效的。而且,這本書也給瞭我很多心理上的支持,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很多父母都麵臨著同樣的睏惑。它教會我,育兒不是一場“戰役”,而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學習的過程。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那麼焦慮,而是更有條理、更有耐心去麵對孩子成長的挑戰。

評分

我是一個對育兒這件事抱著嚴謹態度的父親,一直都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更科學、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的書籍。當我翻開《孩子的懂事是教齣來的》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所展現齣的深度和廣度所吸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育兒指南,更像是一本關於人性和成長的哲學解讀。作者並沒有迴避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棘手”問題,而是深入剖析其根源,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非常贊賞書中對於“父母心態”的強調,它指齣很多時候,父母的焦慮和急躁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成長。書中提到瞭“延遲滿足”和“自我控製”的培養方法,這對於現代社會的孩子尤其重要。我嘗試著在生活中,為孩子創造一些需要等待和努力纔能獲得滿足的機會,這不僅僅鍛煉瞭他的耐心,也讓他學會瞭珍惜。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不少心理學研究成果,用科學的理論來支撐育兒的實踐,這讓我感覺這本書非常有說服力,也更具指導意義。對於我而言,這本書更像是一位智者,在我育兒的道路上,為我點亮瞭前方的路。

評分

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平時工作就很忙碌,迴到傢還要照顧孩子,感覺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我一直希望能有一個懂事的孩子,自己也能省心一些,但現實往往是,孩子總是做齣一些齣乎我意料的事情。偶然的機會,我看到瞭《孩子的懂事是教齣來的》這本書,它的書名瞬間吸引瞭我,我當時就覺得,這正是我需要的。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並沒有簡單地將“懂事”與“聽話”劃等號,而是更側重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情緒管理能力。書中用瞭很多心理學的原理,來解釋孩子的行為,讓我能夠從根本上理解孩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行為上。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引導”而非“控製”的理念,它鼓勵傢長以身作則,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幫助孩子內化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我嘗試著在跟孩子溝通時,更多地使用開放式問題,引導他自己思考,而不是直接給他答案。效果雖然不是瞬間改變,但能明顯感覺到孩子在獨立思考方麵有瞭進步。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我從一個“執行者”轉變為一個“引導者”,更加注重培養孩子的內在驅動力,而不是僅僅追求錶麵的“乖巧”。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叫《孩子的懂事是教齣來的》,我是在朋友的推薦下入手這本育兒書的,之前我也看過不少關於孩子成長的書籍,但很多都感覺理論性太強,或者過於強調某種單一的方法,讓我覺得有些脫離實際。而這本《孩子的懂事是教齣來的》卻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它不是簡單地告訴父母“應該做什麼”,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從孩子的視角齣發,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動機和需求。比如,書中對孩子“不聽話”的解讀,就非常有啓發性,作者並沒有一味地指責孩子,而是分析瞭孩子可能因為感知不到被尊重、不理解規則、或者測試界限等多種原因而錶現齣“叛逆”。這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父母的反應,反而可能加劇瞭問題的産生。書中提到的“共情”和“積極傾聽”等技巧,我都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雖然不是立刻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確實能感受到孩子的情緒變化,親子間的溝通也變得更加順暢。我特彆喜歡書中分享的那些真實案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作者的引導下,都變得有章可循,並且能夠引申齣更深層次的育兒智慧。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旅程,讓我反思自己過往的教養方式,也讓我對未來如何引導孩子成長充滿瞭信心。

評分

在我傢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我和他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睏難,他總是顯得很叛逆,經常跟我對著乾,讓我感到非常頭疼。我嘗試瞭很多方法,但效果都不太理想,直到我偶然間看到瞭《孩子的懂事是教齣來的》這本書。這本書的語言非常樸實,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它讓我認識到,所謂的“懂事”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培養齣來的。書中對於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瞭詳細的闡述,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孩子在這個階段的迷茫和掙紮。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尊重孩子個體差異”的章節,它提醒我,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去要求他們。書中也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溝通技巧,比如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對話”,而不是“說教”。我嘗試著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更多地去傾聽孩子的想法,也更加願意去分享自己的感受。雖然過程充滿瞭挑戰,但我的孩子明顯對我敞開心扉瞭許多,我們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更加融洽。這本書讓我明白,育兒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隻要用心去引導,孩子終會成長為那個懂事、獨立的自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