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保健手册

医学保健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双妍 编
图书标签:
  • 医学
  • 保健
  • 健康
  • 医学指南
  • 健康手册
  • 疾病预防
  • 家庭医学
  • 急救
  • 养生
  • 医疗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ISBN:97875488201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045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社区科普大学学员读本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3
字数:2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004年以来,济南市科协大力实施民生科普工程,扎实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目前,全市已建立社区科普大学分校240所,参加群众50万人次。广大市民通过在校学习,养成了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他们亲切地将社区科普大学誉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到“十三五”末,科普大学将覆盖到全市每一个社区。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市科协委托济南科普创作协会、济南出版社编辑了这套《社区科普大学学员读本》。读本注重了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语言的丰富性、严谨性,操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广大群众健康、科学、幸福生活的良师益友。

作者简介

刘双妍,医学硕士,就职于山东体育学院医疗保健中心。1999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8年获天津中医药大学老年医学专业硕士学位。

目录

第一章老年人的身体变化与疾病特点/001

第一节老年人各系统结构和功能出现增龄变化/002

第二节老年病的特点/005

第三节老年患者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008

第二章心为君主之官一心脑血管系统出毛病了/012

第一节与死神争分夺秒——老年人猝死与急救/012

第二节高血压/020

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036

第四节冠心病/039

第一部分认识冠心病/039

第二部分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043

第三部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051

第五节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搭桥”和“支架”/061

第六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064

第七节急性脑血管病/075

第一部分认识急性脑血管病/076

第二部分缺血性脑卒中/084

第三部分出血性脑卒中/097

……

精彩书摘

  《医学保健手册》:
  (一)冠心病的诊断应具备的2个条件
  1.冠状动脉血流减少。
  2.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心脏病。
  对于第1个条件,目前常通过检测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来判断血流的减少。但没有冠状动脉狭窄,并不意味着血流量不减少。有些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冠脉血流相当缓慢,也发现血流量减少。临床上识别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方法有冠状动脉造影和CT冠状动脉三维重建。
  对于第2个条件,在临床上识别心肌缺血、缺氧、坏死,主要依据是心绞痛的症状、心电图心肌缺血的表现、心电图心肌坏死的表现、核素心肌显像所见、超声检测心肌缺血坏死导致的心脏运动异常等。
  (二)心绞痛的症状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和缺氧所引起的阵发性前胸部压榨性疼痛感觉或类似症状。一定要重视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典型的心绞痛表现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依据。
  2.要重视心绞痛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如患者运动时出现的气促或头晕,可能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并且往往提示冠状动脉病变十分严重。
  3.心绞痛的特点,如运动时发作,休息后缓解;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放射部位等也十分重要,并且不同的患者感受方式不同。
  4.并不是所有的心绞痛都由冠心病引起(如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等患者可出现心绞痛),一定要注意鉴别。
  5.没有心绞痛并不等于可以排除冠心病,有些冠心病患者,甚至一些病变十分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也可以没有心绞痛。
  (三)常用的一些检查方法介绍
  1.心电图: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心电图是最常用的一种物理诊断方法,而且廉价、普及,对冠心病的筛查有重要价值。
  2.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有创的冠心病诊断方法,并且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判断的是冠状动脉有无狭窄,以及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并不能直接判别心肌有无缺血或坏死。
  3.运动负荷试验:运动负荷试验主要是判断患者在运动时有无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它主要用于:①冠心病的诊断;②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③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能力评价及康复运动指导。在冠心病的诊断中,运动负荷试验不用于冠心病风险低的人群筛查。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视为本试验的禁忌证。
  4.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多层螺旋CT通过注射造影剂形成人工对比,进行三维重建,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无创冠心病诊断方法。
  5.其他:如核素心肌显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心肌坏死标记物等,在冠心病的诊断中也有重要价值,应注意合理使用。
  (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依据
  1.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家族史、肥胖、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2.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如颈动脉、股动脉、脑动脉、主动脉硬化等。
  3.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学所见。
  4.排除其他原因,如血管炎、栓塞等。
  ……

前言/序言

  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抓科普工作放在与抓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4年以来,济南市科协大力实施民生科普工程,扎实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目前,全市已建立社区科普大学分校240所,参加群众50万人次。广大市民通过在校学习,养成了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他们亲切地将社区科普大学誉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到“十三五”末,科普大学将覆盖到全市每一个社区。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市科协委托济南科普创作协会、济南出版社编辑了这套《社区科普大学学员读本》。读本注重了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语言的丰富性、严谨性,操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广大群众健康、科学、幸福生活的良师益友。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广泛听取了各区科协、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者、社区科普大学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本书的编写还得到了山东省科协的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星尘编年史》 编撰: 艾伦·雷诺兹 封面设计: 莉莉丝·陈 出版社: 黎明之光文化 出版日期: 2342年5月15日 内容简介: 《星尘编年史》并非一本记载着枯燥乏味的科学数据或是冰冷抽象的物理定律的教科书,它更像是一部宏大而浪漫的宇宙史诗,一曲关于生命、奥秘与存在的深邃回响。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带领读者跨越时空的长河,去探索宇宙最深邃的秘密,去感受那份超越人类理解的壮丽与渺小。 本书的开篇,便将我们带回到宇宙诞生之初的那个混沌而炽热的瞬间。作者艾伦·雷诺兹以生动而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绘了那场波澜壮阔的“大爆炸”,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砌,而是借用古老的创世神话般的叙事方式,将无中生有的过程刻画得惊心动魄。我们仿佛能听见宇宙最初的嘶吼,感受到第一缕光芒撕裂黑暗的温度。然而,这并非终点,而是无数可能的起点。星云的诞生,恒星的孕育,星系的形成,每一个阶段都被赋予了生命般的活力。作者并非简单地列出恒星的演化模型,而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冰冷的星体描绘成在宇宙舞台上各自扮演着不同角色的演员,有的璀璨夺目,有的悄然陨落,共同谱写着宇宙的乐章。 随着叙事的深入,《星尘编年史》将目光投向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系。它没有止步于行星的轨道计算和地质构造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颗行星与卫星身上蕴藏的奇迹。从火星那被风沙侵蚀的古老遗迹,到木星大气层中永不停息的巨大风暴,再到土星那令人惊叹的光环,每一处细节都被赋予了故事性。作者巧妙地穿插了关于这些天体的最新发现与猜想,比如关于生命在水星地下是否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或是关于冥王星复杂的内部结构与潜在的地下海洋,都让读者不禁对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邻居产生全新的敬畏。那些关于探测器在遥远星系传回的珍贵影像,也被转化为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旅程,仿佛我们自己也亲身踏上了探索未知的征途。 然而,《星尘编年史》的野心远不止于描绘已知。它将触角伸向了那些充满未解之谜的宇宙深处:黑洞、暗物质、暗能量。与其试图用枯燥的数学公式去解释,作者更倾向于用一种哲学性的思考来引导读者。黑洞并非只是吞噬一切的宇宙怪兽,而是宇宙时空结构被极端扭曲的奇点,是连接未知维度的门户。暗物质与暗能量,这些构成了宇宙绝大部分的神秘存在,它们如同宇宙的幽灵,操纵着星系的运动,推动着宇宙的膨胀,却又如此难以捉摸。作者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邀请读者一同参与到这场跨越世纪的探险中,去思考宇宙运行的终极法则,去感受那份在未知面前的渺小与激动。 本书最令人着迷的部分,在于它对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进行的深刻探讨。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行星的环境参数,而是从生物化学、进化论以及哲学的高度,去想象生命在不同宇宙环境下的可能形态。从硅基生命到能量生命,从集体意识体到能够适应极端环境的微生物,每一个设想都建立在严谨的科学猜想之上,却又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它鼓励我们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拥抱宇宙的无限可能,去思考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那些关于 SETI 计划的最新进展,以及对系外行星大气成分的分析,都被巧妙地融入其中,让读者感受到人类对寻找宇宙同伴的执着与希望。 《星尘编年史》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并非将科学与人文割裂开来,而是将两者融为一体。宇宙的浩瀚与壮丽,激发了人类最深沉的艺术灵感和哲学思考。作者在书中穿插了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对宇宙的理解与描绘,从古代星象图的神秘符号,到近代天文学家对星空的敬畏,再到现代科幻作品中对宇宙的畅想,都展现了人类对宇宙永恒的好奇与探索。它提醒我们,科学的进步不仅仅是认知的扩展,更是人类精神境界的升华。 本书的文字流畅而富有诗意,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取而代之的是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读者仿佛置身于浩瀚的星河之中,能够亲眼目睹星辰的诞生与毁灭,能够感受到宇宙的脉搏。每一章节的结尾,都留下了引人深思的问题,鼓励读者在合上书本后,继续仰望星空,去思考生命在宇宙中的位置,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份星辰大海。 《星尘编年史》是一部献给所有对宇宙充满好奇的探索者们的作品。它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口,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壮丽旅程,更是一曲献给宇宙生命的赞歌。它将激发你内心深处对未知的渴望,点燃你对宇宙的无限遐想,让你重新审视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它将陪伴你,在每一个宁静的夜晚,抬头仰望那片璀璨的星空,感受宇宙的呼吸,聆听星辰的低语。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它让我对“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更多的是关注“生病了怎么办”,而这本书则引导我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如何才能不生病”。它详细地阐述了各种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长远影响,比如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长期熬夜等等,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为疾病埋下隐患。书中的很多论述,都配有严谨的科学依据,但同时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让我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健康筛查”和“疾病早期识别”的部分,它清晰地列举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需要关注的健康指标,以及如何通过定期的体检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这让我觉得,主动去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健康,是一件多么重要而又明智的事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医学知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爱护自己”的生活指南,它教会我如何从源头上预防疾病,如何科学地管理自己的身体,从而拥有一个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生活。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简直就像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健康扫盲”。我一直以为自己对身体健康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但这本书却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它在介绍疾病预防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方面,而是从环境、遗传、生活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让我对“健康”这个概念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免疫力”的章节,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哪些因素会削弱或增强我们的免疫力。读完之后,我对自己日常的一些行为习惯有了全新的审视,也学会了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去保护自己的身体。另外,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病症的解释,也非常到位。它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更解释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去应对”。这种深入的剖析,让我不再仅仅是“知道”,而是真正“理解”了。而且,它在给出建议时,也考虑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都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健康顾问。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安心、专业的感觉,那种淡雅的蓝色和简洁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传递出的健康与希望。翻开扉页,印刷质量非常棒,纸张的触感温润,没有廉价感。内容方面,我最欣赏的是它排版上的清晰与条理。很多医学类书籍,特别是给普通读者看的,常常会因为术语太多、逻辑不清而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不同,它似乎很懂读者的需求,将复杂的医学知识拆解得细致入微,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比如,我在阅读关于日常饮食与疾病预防的部分时,它没有简单罗列各种禁忌,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不同营养素在人体内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对抗疾病的能力。那种“为什么”的解答,比单纯的“是什么”更能打动我,也让我更容易将书中的建议内化成自己的生活习惯。而且,书中的图解和表格也运用得恰到好处,不是那种华而不实的插图,而是真正能帮助理解概念、记忆要点的辅助工具。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常见症状的分析,它能够清晰地辨析不同症状的潜在原因,并给出一些初步的居家应对建议,这在很多紧急情况下真的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上都做到了专业与易懂的完美结合,让人感觉获得了一种知识的赋权,不再对身体的健康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那种“贴近生活”的叙事风格。不像很多医学书籍那样,上来就是干巴巴的理论和枯燥的数据,这本书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医术高明的长辈,坐在你身边,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与你分享关于健康生活的点滴智慧。我记得其中关于睡眠的部分,它没有仅仅介绍睡眠的生理机制,而是从“为什么睡不好”、“睡不好会有什么影响”这样贴近我们日常困扰的角度切入,然后才引出科学的睡眠建议。它还讲了很多关于“压力与健康”的内容,我读的时候感觉像是在读一本关于生活哲学的书,因为它探讨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是心灵的宁静。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生动,它引用了一些普通人的真实经历,有成功的,也有曲折的,这些故事让人感同身受,也更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分享了一些关于“时间管理与健康”的有趣见解,比如如何在高强度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平衡点,避免身心俱疲。这种将健康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来呈现,是我在这本书中收获的独特体验。它让我觉得,健康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可以通过点滴努力,融入日常的点滴之中。

评分

我平时不太喜欢读那些过于专业、术语繁多的书籍,所以对于医学类的书籍更是敬而远之。但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的非常友好,它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一些原本听起来很复杂的健康知识,讲得浅显易懂。我记得在读关于“肠道健康”的部分时,它就像在跟我分享关于“身体里的好朋友”的故事,解释了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整体健康。这种叙述方式,让我一点也不会感到枯燥,反而充满了好奇心。书中的很多建议,都非常具有操作性,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理论。比如,它会教你如何通过简单的居家运动来改善身体机能,如何调整作息来提高睡眠质量,甚至还提供了不少关于“情绪管理”的小技巧。我尝试了一些书中的方法,感觉身体的确有了积极的变化。这本书就像一本“生活实用手册”,它教我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更是如何科学、健康地生活。它让我觉得,掌握一些基础的健康知识,并不需要成为医生,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