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许多项目都与业务流程改进(BPI)相关,本书作者拥有20多年的相关实践咨询经验,提供了管理BPI项目的六步法,强调了项目经理软技能提升,对如何识别、影响、获取项目干系人的支持,如何依靠团队一步步扎实地推进项目,本书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案例和方法。本书是一本将业务流程改进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书,它建立在传统项目管理原则之上,并扩展和应用这些原则到BPI项目,以简易的循序渐进方式,提供了管理BPI项目所需的基本原理、工具和技巧。
吉娜?阿比戴 工商管理硕士,拥有20多年的咨询经验,围绕项目、流程和人才帮助企业发展和实施战略。她是阿比戴咨询集团总裁,领导了许多流程改进项目、变革管理活动、促进团队会议和高管战略会议、项目管理办公室(PMO)的开发和评价及卓越中心。吉娜是专业的演说家,在各种会议、论坛、企业和行业活动上进行有关管理、领导力和项目管理主题演讲。
尤萨夫?阿比戴 阿比戴咨询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拥有超过20年的流程管理、IT战略和商业智能经验。尤萨夫通过帮助组织理解当前的流程,重新设计或开发填补空白流程,实现了效率增加。他帮助各种组织开发了企业网门户,以便更好地在组织里分享流程信息和*佳实践。
陈志强 杰成咨询董事长,管理工程学博士,中国流程管理领域极有影响力的专家之一,深圳市管理咨询行业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企业高层班特聘专家。拥有18年的流程管理和变革管理的实践经验。
第1 章 业务流程改进项目管理简介 1
评估业务流程的意义 4
员工过往BPI 项目经历的影响. 6
公司内部其他正在进行的项目的影响 8
评估业务流程的收益和挑战 9
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相符合 13
BPI 项目与其他项目的对比 14
第2 章 项目的初步计划 21
开发初步的高层级项目计划模块 23
与项目赞助人的合作 23
战胜挑战和获取高层领导支持 27
项目章程和商业计划的撰写 30
准备初步的项目文件 35
高层级的风险识别. 43
项目经理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46
第3 章 BPI 的项目管理方法 50
六步法概览. 50
目 录
XVII
初步识别关键干系人 52
开发项目初步需要的资源 56
项目开工会. 60
变更管理框架 67
解决问题和解决冲突 71
开始寻找试点组 76
确定和构建项目计划模块 78
提前为经验总结做计划 98
有效地使用技术 100
第4 章 理解项目和建立人际关系 102
步骤一概述 102
提前和持续建立人际关系的意义 104
人际关系建立的途径. 107
制订全面的沟通计划. 109
与干系人工作 117
吸引并保持干系人参与 118
尽早计划培训需求 123
把建立人际关系放入进度安排和项目计划中 124
第5 章 分析当前的业务流程. 127
步骤二概述 128
识别真正的干系人来收集数据 130
确保各种方法收集数据 131
图形化当前流程 135
验证当前流程. 141
快赢对获得认可的意义 142
业务流程改进(BPI)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XVIII
向赞助人和其他关键干系人展示成果 142
为步骤三做准备 143
第6 章 业务流程重新设计 144
步骤三概述 145
保证干系人参与步骤三 146
研究当前的最佳实践. 147
新流程需要的标准 149
画流程图工作坊 152
验证你的设计. 161
向赞助人进行汇报 163
确定未来流程. 165
与衍生干系人分享 165
为步骤四做准备 166
第7 章 实施重新设计的流程. 167
步骤四概述 168
理解实施风险. 169
使用试点小组. 170
确定和选择子小组 174
利用协同门户,收集反馈及共享信息 183
管理流程中必要的更改 183
进行调整,定案流程. 184
定案培训计划. 186
为步骤五做准备 187
第8 章 全面推行重新设计的流程 188
步骤五概述 189
目 录
XIX
受控的推行方式 190
将变更管理计划付诸行动 192
沟通新流程 194
为新流程建立人际关系 194
在步骤五开发合适的沟通渠道 195
建立沟通子小组 196
展示培训计划和激励措施 197
建立人际关系和实施培训 199
定期检查 201
共享评估和衡量方案. 201
向维护和运营转移 203
获取经验总结. 204
为步骤六做准备 206
第9 章 评估BPI 项目成功 207
步骤六概述 207
衡量成功:评估基础. 208
制订正式的评估计划 211
组织评估小组. 212
评估流程改进项目是否成功 213
流程评估的沟通 213
总结BPI 项目的六步骤 220
第10 章 持续评估的最佳实践 222
在组织内构建持续改进文化的好处 223
使用跨职能持续改进团队 228
鼓励员工参与持续改进 230
业务流程改进(BPI)项目管理最佳实践
XX
第11 章 变革管理中人的问题 232
了解对变革的看法 232
制订人员变革管理计划 234
及早和经常有效地沟通 239
跟进受变革影响的人. 240
第12 章 管理虚拟化、多元化的流程改进团队 241
理解及欣赏多元化 242
成功的虚拟化、多元化流程改进团队 247
利用多元化的子小组,实现更大成功 251
总结 252
专业词汇解释 254
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和逻辑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管理书籍,不仅要有深刻的见解,更要有清晰的结构,方便读者理解和应用。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从项目启动的准备阶段,到具体的流程分析和设计,再到实施落地和最后的评估优化,每一个环节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个步骤时,都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操指南,这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比如,在讲解流程分析时,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提供了多种常用的分析工具,并且解释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最合适的工具。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需要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我之前阅读过一些关于流程优化的书籍,但很多都显得比较枯燥,缺乏生动性。而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让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能够看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是如何成功进行业务流程改进的。这让我更有信心去尝试和应用书中的方法,因为我知道,这些方法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那种简洁而专业的风格,让我想立刻翻开它。我一直对如何系统性地优化企业运营很感兴趣,但现实中很多所谓的“改进”项目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落地和持久的成效。我经常看到一些部门为了所谓的“提升效率”而引入各种新的流程和工具,结果却让基层员工疲于应付,甚至比以前更低效。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业务流程改进(BPI)项目管理最佳实践》时,立刻就觉得它可能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封面上“六步成功实施跟进法”这个提法,让我觉得它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有清晰的操作路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帮助我理解如何从问题的根源入手,而非仅仅处理表面症状。同时,我也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有效地管理一个BPI项目,包括如何设定可衡量的目标,如何组建高效的团队,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在项目完成后,确保改进措施能够真正落地并持续产生效益。毕竟,一个项目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它能否带来长期的积极改变,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热闹。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进行业务流程改进的得力助手,让我不再迷茫。
评分我被这本书所传达的“赋能”理念所打动。在很多组织中,流程改进往往被视为一项由上而下的指令,员工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执行。然而,真正有效的流程改进,需要一线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智慧贡献。这本书的“六步成功实施跟进法”,似乎就蕴含着这种赋能的理念。它提倡的不仅仅是流程的优化,更是团队的协作和个人能力的提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在推动BPI项目时,能够更好地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如何建立一个支持性的文化,让持续改进成为组织DNA的一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我见过很多项目因为缺乏自下而上的驱动力而最终失败。这本书的跟进方法,似乎就能填补这个空白。它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系统的流程和有效的激励,让每个人都成为流程改进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从而实现组织整体效率的提升。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流程的优化,更在于它能够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团队。
评分这本书在细节上的打磨,让我看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我一直觉得,真正优秀的管理实践,往往隐藏在那些不起眼的细节之中。很多时候,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些看似微小的执行环节。这本书的“六步成功实施跟进法”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告诉你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在做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何避免常见的陷阱。我尤其欣赏它对于风险管理和变更管理的重视。在任何一个BPI项目中,都会伴随着各种不确定性和阻力,如何提前识别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如何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效管理变革,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利益相关者沟通,如何处理员工的抵触情绪,以及如何建立灵活的应对机制。这让我感到,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关于流程的优化,更是关于如何管理一个复杂的人和组织系统。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提升我在项目管理中的细节把控能力,从而提高BPI项目的成功率。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体验,比我预期的要丰富得多。我一直认为,所谓的“最佳实践”往往都是一些经过提炼的通用原则,真正落地时还需要大量的经验和判断。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了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细节。我尤其欣赏它对于“跟进”的强调,这在很多管理书籍中是被忽略的环节。很多改进项目在初期都会有声有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的动力就会衰减,新的问题又会出现,最终让一切又回到原点。这本书的“六步成功实施跟进法”,让我看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它似乎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在告诉你“怎么持续地做好”。我个人在工作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一个很棒的改进方案,因为缺乏有效的后期监督和调整,最终的效果大打折扣。这本书提出的跟进方法,让我看到了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改进机制,如何让团队成员养成持续优化的习惯。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工具和技巧,比如如何进行定期的复盘,如何建立有效的反馈回路,以及如何激励团队成员在项目结束后继续投入。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到,它是在真正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痛点,而不是在讲一些不切实际的道理。
评分习惯性好评,来翻斗,送货快
评分管理IT软件开发软件工程流程
评分快速,服务一如既往的好
评分持续改进,对个人也一样
评分快速,服务一如既往的好
评分不错
评分好!!!!!!!!!!!!
评分快速,服务一如既往的好
评分习惯性好评,来翻斗,送货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