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故事 [传统故事让孩子知礼仪、懂礼貌]

中国礼仪故事 [传统故事让孩子知礼仪、懂礼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著
图书标签:
  • 礼仪
  • 传统文化
  • 儿童启蒙
  • 故事
  • 品德教育
  • 行为习惯
  • 礼貌
  • 中华传统文化
  • 亲子阅读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1304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412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传统故事让孩子知礼仪、懂礼貌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4
字数:1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曾陪伴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孩子,它们如同空气,与我们同在。我们的父母,父母的父母,都曾托着稚嫩的下巴,眨巴着清澈的眼睛,坐在任何一个能够驻足的地方,倾听这些故事,幻想他们的世界。

作者简介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抢救民族民间文艺遗产,发掘民族民间优秀文艺资源,全面承担中国民族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开发工作。他们为大家带来一个更加丰满的中国。

目录

第 1 篇 百善孝为先
袁肖救爷爷…………………………………………………………………2
张县令审不孝子……………………………………………………………5
虐待老母,活人变驴(蒙古族)……………………………………………8
有孝感动天,无孝遭雷打…………………………………………………12
一母二子(门巴族)…………………………………………………………18
两兄弟卖爹(佤族)…………………………………………………………21
三个光棍认母(藏族)………………………………………………………25
孙思邈的药引………………………………………………………………29
丁兰刻母……………………………………………………………………32
佛爷和母亲(蒙古族)………………………………………………………35
第 2 篇 敬人者,人恒敬之
劈山救母……………………………………………………………………40
国王与瓜农(维吾尔族)……………………………………………………46
客人至尊(乌孜别克族)……………………………………………………49
马四赔礼(回族)……………………………………………………………51
鲁班帮徒……………………………………………………………………57
孔夫子向范丹借粮…………………………………………………………60
谢玄投师……………………………………………………………………64
燕王问路……………………………………………………………………67
不忘恩师……………………………………………………………………70
马娘娘寻舅舅………………………………………………………………72
千里送鹅毛…………………………………………………………………78
一家和睦值万金(土家族)…………………………………………………81
第 3 篇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尧王传舜……………………………………………………………………86
孔子识人……………………………………………………………………89
颜回烧粥……………………………………………………………………92
先贤燕子……………………………………………………………………96
扁鹊拜师……………………………………………………………………98
鲁班拜师…………………………………………………………………101
陈振东收奇徒……………………………………………………………107
孔子师项橐………………………………………………………………110
父子比高下(门巴族)……………………………………………………114
石葫芦……………………………………………………………………116
宰相的度量………………………………………………………………119
爷孙情……………………………………………………………………122
王状元移地教子…………………………………………………………125
树要从小扶,人要从小教………………………………………………129
第 4 篇 忠诚敦厚,秉政清廉
晏殊伴读…………………………………………………………………134
王尔烈教太子……………………………………………………………137
不事二主…………………………………………………………………140
洪母斥子…………………………………………………………………143
唐太宗认错奖敬德………………………………………………………147
与皇上下棋………………………………………………………………149
李侗智警张三府…………………………………………………………152
海瑞母亲六十大寿………………………………………………………155
海瑞罢官归田……………………………………………………………157
一瓤橘子望丈母,礼轻情意重…………………………………………160
后记………………………………………………………………………163

精彩书摘

  袁肖救爷爷
  讲述者:杜玉芬/采录者:傅小娟/采录时间:1987年/采录地点:双鸭山市尖山区
  从前,有一户袁姓人家,父亲袁冲已年过花甲,是个瘫痪十多年的病老头。老伴去世后,全靠儿子、儿媳服侍。时间一长,儿子、儿媳就都不耐烦了。
  有一天,儿媳和丈夫袁荟商量说:“老头没几天活头了,我看趁早把他送出去算了。省得活受罪!”袁荟马上领会了妻子的意思。第二天,他到西山里砍了一捆“金扫条”,用半天时间编好了一只“金笆”。到晚上,儿媳走到老头的床边,特别和气地对老头说:“爹,你整天躺在家里闷得慌,明天我舅舅家的孩子结婚,我和袁荟想让你也去热闹热闹。”老头说:“我病病殃殃的,不想去了,还是你们去吧。”儿媳说:“你有病不要紧,袁荟编好了一只金笆,你坐里边,我们拉你去。”老头见儿媳今天特别和气,还以为是一片好意,便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袁荟夫妻把老头抬到金笆里,坐稳之后,用手推车推着直奔西山坡。走了一段路以后,老头觉得不对劲,便对儿子儿媳说:“到你舅舅家,不该走这条路啊?”袁荟说:“今天是绕道走。”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了西山坡上,袁荟停下车,把脸一沉,说:“我们服侍你已好多年了,今天,你的阳寿已到,看在父子情分上,不忍心整死你,只能让你自己去死吧,喂熊还是喂狼,那就看你的运气了。”说罢,他把金笆往地上一搬,便和媳妇推着空车回家了。
  晌午时候,袁荟的儿子袁肖放学回家,没看见爷爷,就问妈妈:“妈妈,我爷爷上哪去了?”袁荟媳妇把事情毫不隐瞒地告诉了儿子,并对儿子说:“那老头炕上吃炕上拉,太埋汰了,今天把他送出去,以后家可就干净了。省下钱给你买新衣服穿,我的好儿子只要你好好读书,要什么都给你。”袁肖听了母亲的话后,什么也没说,向母亲要了点零钱,到街上买了一块熟肉和二两白酒,跑上西山找到爷爷,跪在爷爷面前说:“爷爷,您饿了吧,请您喝点酒吧。”老头见孙子心眼这么好,不禁流下泪来。袁肖对爷爷说:“爷爷,您先在这儿喝着,把金笆给我。”爷爷说:“你要金笆干什么?”袁肖说:“我有用。”说完,他慢慢地把爷爷挪到草地上,背上金笆就往山下跑,他边跑边对爷爷喊:“爷爷,您等着,一会儿就有人来接您。”
  袁肖跑回家中,把金笆放在一旁,转身对爹妈念起了顺口溜:“六月里的太阳像团火,袁肖我背着金笆有话说,一来劝爹把意转,二来劝母孝公婆。若不然你二老到了花甲日,我也拿金笆送你们去西山坡。”袁肖唱完,对爹妈说:“今天我背回金笆,请爹爹把它挂到屋子正中,等你们老了那天,我背你们用。”
  袁荟夫妇听完儿子的话,相对无言,不寒而栗。半晌后,两人只得跑到西山坡,又把老头接回来了。从此,袁荟夫妇再也不敢虐待老头了。
  故事小火花:
  袁荟夫妻嫌弃瘫痪在床的父亲,用金笆把父亲背到山上扔掉了。孙子袁肖孝顺、聪明,用同样的方式告诫父母要孝顺老人,给自己做好榜样,终使父母回心转意,把爷爷接回家来。
  知道中国,多一点:
  孝文化: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扇枕温衾”“卧冰求鲤”等二十四孝故事,广为流传。
  日积月累
  敬老得老,敬禾是宝。——谚语
  ……

前言/序言


《德行之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精选》 一、 蕴含千年智慧的文化瑰宝,点亮孩子心灵的启迪之灯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让孩子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找寻那些传承千年的宝贵精神财富,变得尤为重要。我们的童年,常常伴随着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它们如同播撒在心田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们的品格,指引着我们为人处世的道路。 《德行之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精选》正是这样一本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饱含教育意义的童书。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枯燥的道理,而是以引人入胜的故事为载体,将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积淀而成的优秀道德品质,用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娓娓道来。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厚的长者,用最朴实、最生动的语言,为孩子们开启一扇通往中国传统美德殿堂的大门。 本书精选了一系列源远流长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作者们以儿童的视角出发,精心打磨每一个故事情节,确保其趣味性和教育性并存。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孩子们将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仁、义、礼、智、信”等核心的传统美德,并将它们内化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二、 穿越古今的道德画卷,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知礼仪,懂礼貌”,这八个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更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赢得尊重的基石。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似乎正在被淡忘。如何让现代的孩子们重新认识并践行这些美好的品德?《德行之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精选》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本书收录的故事,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道德范畴。例如,关于“孝”的故事,如“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此处为举例,实际内容可能不同,但会聚焦于孝道),通过这些故事,孩子们能够深刻理解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与回报,体会到亲情的珍贵;关于“信”的故事,如“曾子杀猪”、“季布一诺千金”等,则让孩子们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明白“一诺千金”的份量;关于“仁”的故事,如“子路负米”、“孔融让梨”等,则引导孩子们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分享与体谅;关于“勇”的故事,如“岳飞精忠报国”、“花木兰代父从军”等,则激励孩子们勇敢面对困难,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每一个故事都经过精心改编,语言通俗易懂,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读者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同经历喜怒哀乐,一同感悟道德的力量。这些故事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对话、行为的描写,让孩子们在共情中理解道理,在体验中深化认识。 我们坚信,阅读是塑造灵魂的最好方式之一。通过这些浸润着东方智慧的经典故事,孩子们将不仅仅是学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他们会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孝敬长辈,为什么我们要诚实守信,为什么我们要关爱弱小,为什么我们要勇敢担当。这些“为什么”的解答,将帮助他们建立起一套清晰而坚定的道德认知体系,从而在未来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三、 绘本化的呈现,让阅读成为一种视觉享受 为了让《德行之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精选》更加贴近孩子的阅读习惯,并增强故事的吸引力,本书在视觉呈现上也下足了功夫。 每一篇故事都配有精美的手绘插图,这些插图风格多样,或古朴典雅,或活泼可爱,与故事内容相得益彰。插画师们用细腻的笔触,将故事中的人物、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孩子们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能通过画面捕捉故事的情感张力,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时,插图可能会描绘出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孔融小心翼翼地将最大的梨让给哥哥,而哥哥则微笑着接过,画面中传递出浓浓的亲情和懂事的喜悦。再如,在讲述“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时,插图则会描绘出年轻的岳飞,眼神坚定,面对母亲在背上刺下的“精忠报国”四个字,那种庄重而充满使命感的场景,能够直观地触动孩子的心灵。 这些精心绘制的插图,不仅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通过视觉的引导,原本抽象的道德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孩子们更容易将故事中的道理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我们认为,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当孩子们被精美的画面所吸引,他们就更有动力去探索故事的内涵,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德行之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让孩子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悄然滋养品德。 四、 故事的现代意义,连接传统与未来 《德行之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精选》并非仅仅是对古代故事的简单复述,它更致力于将这些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社会紧密连接。在每一个故事的最后,都附有简短的“品德启示”或“给小读者的悄悄话”,用现代的语言,引导孩子们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 例如,在读完关于“诚信”的故事后,启示部分可能会写道:“在今天,我们和小伙伴玩游戏时,如果说好了谁赢了就给对方画一颗星星,那我们就要说到做到,就像故事里的XX一样,做一个言出必行的好孩子。”;在读完关于“分享”的故事后,可能会说:“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分享零食,就像故事里的XX一样,会让大家更开心,我们的友谊也会更牢固。” 这种“故事+启示”的模式,能够帮助孩子们将书本上的道理转化为实际行动。它让孩子们明白,那些遥远的古代美德,并非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能够指导我们今天生活的活生生的准则。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知礼仪,懂礼貌”不仅仅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是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本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些鲜活的故事,帮助孩子们建立起积极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在一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时代,拥有良好的品德,将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们将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承担责任,如何成为一个有爱心、有担当、有智慧的未来公民。 五、 编者寄语:与孩子一同踏上德行之旅 亲爱的爸爸妈妈,亲爱的老师们: 当您将这本《德行之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精选》送到孩子手中时,您不仅仅是送去了一本书,更是送去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一份对孩子未来的殷切期盼。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深知您对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视。我们精心挑选的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道德基因。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故事,您的孩子能够: 拥有善良的心灵: 在“仁爱”的故事中,学会关怀弱小,乐于助人。 坚守诚信的品格: 在“信义”的故事中,懂得言必行,行必果。 懂得感恩与尊重: 在“孝悌”的故事中,体会亲情的珍贵,尊重长辈。 具备勇敢与担当: 在“忠勇”的故事中,学习面对困难,勇于承担责任。 拥有智慧与明辨: 在“智信”的故事中,学会思考,明辨是非。 我们鼓励您与孩子一同阅读,在故事中引导他们思考,与他们讨论故事人物的行为,分享您的感悟。让阅读成为一次亲子间的深度交流,让美德的种子在你们共同的陪伴下,在孩子的心田生根发芽。 《德行之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精选》,期待成为您与孩子一同踏上的这场意义非凡的德行之旅的向导,照亮孩子的人生之路,让他们在传承古老智慧的同时,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还担心这类主题的书会显得有些沉闷乏味,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象。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且富有感染力,他仿佛是一位高明的引路人,牵着读者的手,轻松地走进了那个充满礼节规范的世界。书中的故事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使得那些看似严肃的礼仪规范,变得鲜活有趣起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不同情境下礼仪要求的解析,既有宏观的指导,也有微观的示范。通过这些故事,我明白了“礼”的真正含义,它关乎修身养性,更关乎社会和谐。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言行举止都不自觉地变得更加得体和有分寸感。这不仅仅是一本“知识书”,更是一本“修心书”,对提升个人气质有莫大的帮助。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将“教化”的过程转化成了一种“享受”。作者用一种非常生活化、接地气的方式来呈现那些可能被现代人视为陈旧的礼仪规范。里面的许多小故事,虽然场景设定在过去,但它们所揭示的人性共通之处,放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特别喜欢作者那种既保持传统风貌,又贴合现代阅读习惯的叙事节奏。它既能满足我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又能切实地指导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如何得体地表达善意。这本书读下来,感觉自己的心性都被沉淀了许多,对身边的人和事也多了一份耐心和理解。它就像一盏温和的灯,照亮了我们迷失在快节奏生活中的一些传统角落,让人心生敬意。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用那种枯燥的说教方式来阐述礼仪的重要性,而是巧妙地将道理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这些故事,有些耳熟能详,有些则比较新颖,但都被作者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每一个小小的典故,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哲理。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细细回味那些充满智慧的对白和场景。它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书,很多成年人读了也会有所启发。它让我们意识到,礼仪并非繁文缛节,而是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尊重与关怀的体现。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也十分用心,色彩柔和,布局清晰,使得整个阅读过程成为一种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作者的叙事功力实在了得。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仿佛带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时代。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绘人物性格时所下的功夫,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他们的言行举止,无不流淌着那个时代特有的风范。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场景,被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能感受到那种浓厚的文化底蕴。比如书中对于古代宴饮礼仪的描述,那种精细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的刻画,读来让人叹为观止。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让我们这些现代人也能体会到古人的那份含蓄与真诚。读完之后,不仅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更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格调,沉稳中不失典雅,让人爱不释手,每次翻开它,都像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独特的韵味,它没有采用现代白话文那种直白的叙述方式,而是带有一种古典的雅致,读起来让人心神宁静。作者对于传统故事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每一个故事都像是经过了精心打磨的宝石,闪耀着传统美德的光芒。我注意到,作者在讲述过程中,非常注重故事背后的情境和心理活动,使得读者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需要这样行事”。这种深入的剖析,远比简单地告知“应该做什么”要有效得多。它引导读者去思考礼仪的本质——即对他人的体谅和尊重。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充满了古典美学,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非常适合静心品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