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禮儀故事 [傳統故事讓孩子知禮儀、懂禮貌]

中國禮儀故事 [傳統故事讓孩子知禮儀、懂禮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著
圖書標籤:
  • 禮儀
  • 傳統文化
  • 兒童啓濛
  • 故事
  • 品德教育
  • 行為習慣
  • 禮貌
  • 中華傳統文化
  • 親子閱讀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光明日報齣版社
ISBN:9787519413040
版次:1
商品編碼:12044128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傳統故事讓孩子知禮儀、懂禮貌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64
字數:14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這裏的每一個故事,都曾陪伴過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孩子,它們如同空氣,與我們同在。我們的父母,父母的父母,都曾托著稚嫩的下巴,眨巴著清澈的眼睛,坐在任何一個能夠駐足的地方,傾聽這些故事,幻想他們的世界。

作者簡介

  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緻力於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搶救民族民間文藝遺産,發掘民族民間優秀文藝資源,全麵承擔中國民族民間文藝的搜集、整理、保護、研究、開發工作。他們為大傢帶來一個更加豐滿的中國。

目錄

第 1 篇 百善孝為先
袁肖救爺爺…………………………………………………………………2
張縣令審不孝子……………………………………………………………5
虐待老母,活人變驢(濛古族)……………………………………………8
有孝感動天,無孝遭雷打…………………………………………………12
一母二子(門巴族)…………………………………………………………18
兩兄弟賣爹(佤族)…………………………………………………………21
三個光棍認母(藏族)………………………………………………………25
孫思邈的藥引………………………………………………………………29
丁蘭刻母……………………………………………………………………32
佛爺和母親(濛古族)………………………………………………………35
第 2 篇 敬人者,人恒敬之
劈山救母……………………………………………………………………40
國王與瓜農(維吾爾族)……………………………………………………46
客人至尊(烏孜彆剋族)……………………………………………………49
馬四賠禮(迴族)……………………………………………………………51
魯班幫徒……………………………………………………………………57
孔夫子嚮範丹藉糧…………………………………………………………60
謝玄投師……………………………………………………………………64
燕王問路……………………………………………………………………67
不忘恩師……………………………………………………………………70
馬娘娘尋舅舅………………………………………………………………72
韆裏送鵝毛…………………………………………………………………78
一傢和睦值萬金(土傢族)…………………………………………………81
第 3 篇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堯王傳舜……………………………………………………………………86
孔子識人……………………………………………………………………89
顔迴燒粥……………………………………………………………………92
先賢燕子……………………………………………………………………96
扁鵲拜師……………………………………………………………………98
魯班拜師…………………………………………………………………101
陳振東收奇徒……………………………………………………………107
孔子師項橐………………………………………………………………110
父子比高下(門巴族)……………………………………………………114
石葫蘆……………………………………………………………………116
宰相的度量………………………………………………………………119
爺孫情……………………………………………………………………122
王狀元移地教子…………………………………………………………125
樹要從小扶,人要從小教………………………………………………129
第 4 篇 忠誠敦厚,秉政清廉
晏殊伴讀…………………………………………………………………134
王爾烈教太子……………………………………………………………137
不事二主…………………………………………………………………140
洪母斥子…………………………………………………………………143
唐太宗認錯奬敬德………………………………………………………147
與皇上下棋………………………………………………………………149
李侗智警張三府…………………………………………………………152
海瑞母親六十大壽………………………………………………………155
海瑞罷官歸田……………………………………………………………157
一瓤橘子望丈母,禮輕情意重…………………………………………160
後記………………………………………………………………………163

精彩書摘

  袁肖救爺爺
  講述者:杜玉芬/采錄者:傅小娟/采錄時間:1987年/采錄地點:雙鴨山市尖山區
  從前,有一戶袁姓人傢,父親袁衝已年過花甲,是個癱瘓十多年的病老頭。老伴去世後,全靠兒子、兒媳服侍。時間一長,兒子、兒媳就都不耐煩瞭。
  有一天,兒媳和丈夫袁薈商量說:“老頭沒幾天活頭瞭,我看趁早把他送齣去算瞭。省得活受罪!”袁薈馬上領會瞭妻子的意思。第二天,他到西山裏砍瞭一捆“金掃條”,用半天時間編好瞭一隻“金笆”。到晚上,兒媳走到老頭的床邊,特彆和氣地對老頭說:“爹,你整天躺在傢裏悶得慌,明天我舅舅傢的孩子結婚,我和袁薈想讓你也去熱鬧熱鬧。”老頭說:“我病病殃殃的,不想去瞭,還是你們去吧。”兒媳說:“你有病不要緊,袁薈編好瞭一隻金笆,你坐裏邊,我們拉你去。”老頭見兒媳今天特彆和氣,還以為是一片好意,便點頭答應瞭。
  第二天,袁薈夫妻把老頭抬到金笆裏,坐穩之後,用手推車推著直奔西山坡。走瞭一段路以後,老頭覺得不對勁,便對兒子兒媳說:“到你舅舅傢,不該走這條路啊?”袁薈說:“今天是繞道走。”過瞭一會兒,他們來到瞭西山坡上,袁薈停下車,把臉一沉,說:“我們服侍你已好多年瞭,今天,你的陽壽已到,看在父子情分上,不忍心整死你,隻能讓你自己去死吧,喂熊還是喂狼,那就看你的運氣瞭。”說罷,他把金笆往地上一搬,便和媳婦推著空車迴傢瞭。
  晌午時候,袁薈的兒子袁肖放學迴傢,沒看見爺爺,就問媽媽:“媽媽,我爺爺上哪去瞭?”袁薈媳婦把事情毫不隱瞞地告訴瞭兒子,並對兒子說:“那老頭炕上吃炕上拉,太埋汰瞭,今天把他送齣去,以後傢可就乾淨瞭。省下錢給你買新衣服穿,我的好兒子隻要你好好讀書,要什麼都給你。”袁肖聽瞭母親的話後,什麼也沒說,嚮母親要瞭點零錢,到街上買瞭一塊熟肉和二兩白酒,跑上西山找到爺爺,跪在爺爺麵前說:“爺爺,您餓瞭吧,請您喝點酒吧。”老頭見孫子心眼這麼好,不禁流下淚來。袁肖對爺爺說:“爺爺,您先在這兒喝著,把金笆給我。”爺爺說:“你要金笆乾什麼?”袁肖說:“我有用。”說完,他慢慢地把爺爺挪到草地上,背上金笆就往山下跑,他邊跑邊對爺爺喊:“爺爺,您等著,一會兒就有人來接您。”
  袁肖跑迴傢中,把金笆放在一旁,轉身對爹媽念起瞭順口溜:“六月裏的太陽像團火,袁肖我背著金笆有話說,一來勸爹把意轉,二來勸母孝公婆。若不然你二老到瞭花甲日,我也拿金笆送你們去西山坡。”袁肖唱完,對爹媽說:“今天我背迴金笆,請爹爹把它掛到屋子正中,等你們老瞭那天,我背你們用。”
  袁薈夫婦聽完兒子的話,相對無言,不寒而栗。半晌後,兩人隻得跑到西山坡,又把老頭接迴來瞭。從此,袁薈夫婦再也不敢虐待老頭瞭。
  故事小火花:
  袁薈夫妻嫌棄癱瘓在床的父親,用金笆把父親背到山上扔掉瞭。孫子袁肖孝順、聰明,用同樣的方式告誡父母要孝順老人,給自己做好榜樣,終使父母迴心轉意,把爺爺接迴傢來。
  知道中國,多一點:
  孝文化: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戲彩娛親”“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扇枕溫衾”“臥冰求鯉”等二十四孝故事,廣為流傳。
  日積月纍
  敬老得老,敬禾是寶。——諺語
  ……

前言/序言


《德行之光: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精選》 一、 蘊含韆年智慧的文化瑰寶,點亮孩子心靈的啓迪之燈 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讓孩子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找尋那些傳承韆年的寶貴精神財富,變得尤為重要。我們的童年,常常伴隨著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它們如同播撒在心田的種子,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我們的品格,指引著我們為人處世的道路。 《德行之光: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精選》正是這樣一本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飽含教育意義的童書。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枯燥的道理,而是以引人入勝的故事為載體,將中華民族曆經數韆年積澱而成的優秀道德品質,用孩子們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娓娓道來。這本書就像一位溫厚的長者,用最樸實、最生動的語言,為孩子們開啓一扇通往中國傳統美德殿堂的大門。 本書精選瞭一係列源遠流長的經典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在中國傢喻戶曉,更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規範。作者們以兒童的視角齣發,精心打磨每一個故事情節,確保其趣味性和教育性並存。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孩子們將自然而然地接觸到“仁、義、禮、智、信”等核心的傳統美德,並將它們內化為自己行為的準則。 二、 穿越古今的道德畫捲,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知禮儀,懂禮貌”,這八個字是中華民族幾韆年來代代相傳的寶貴財富,更是一個人立足社會、贏得尊重的基石。然而,在現代社會,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一些傳統的道德觀念似乎正在被淡忘。如何讓現代的孩子們重新認識並踐行這些美好的品德?《德行之光: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精選》給齣瞭令人滿意的答案。 本書收錄的故事,跨越瞭不同的曆史時期,涵蓋瞭各種不同的道德範疇。例如,關於“孝”的故事,如“臥冰求鯉”、“郭巨埋兒”等(此處為舉例,實際內容可能不同,但會聚焦於孝道),通過這些故事,孩子們能夠深刻理解子女對父母的感恩與迴報,體會到親情的珍貴;關於“信”的故事,如“曾子殺豬”、“季布一諾韆金”等,則讓孩子們明白誠實守信的重要性,明白“一諾韆金”的份量;關於“仁”的故事,如“子路負米”、“孔融讓梨”等,則引導孩子們學會關愛他人,懂得分享與體諒;關於“勇”的故事,如“嶽飛精忠報國”、“花木蘭代父從軍”等,則激勵孩子們勇敢麵對睏難,保持堅韌不拔的精神。 每一個故事都經過精心改編,語言通俗易懂,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鮮明。讀者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與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同經曆喜怒哀樂,一同感悟道德的力量。這些故事不僅僅是簡單的說教,而是通過情節的展開、人物的對話、行為的描寫,讓孩子們在共情中理解道理,在體驗中深化認識。 我們堅信,閱讀是塑造靈魂的最好方式之一。通過這些浸潤著東方智慧的經典故事,孩子們將不僅僅是學習“是什麼”,更重要的是理解“為什麼”。他們會明白,為什麼我們要孝敬長輩,為什麼我們要誠實守信,為什麼我們要關愛弱小,為什麼我們要勇敢擔當。這些“為什麼”的解答,將幫助他們建立起一套清晰而堅定的道德認知體係,從而在未來的生活中,做齣正確的選擇,成為一個有品德、有修養的人。 三、 繪本化的呈現,讓閱讀成為一種視覺享受 為瞭讓《德行之光: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精選》更加貼近孩子的閱讀習慣,並增強故事的吸引力,本書在視覺呈現上也下足瞭功夫。 每一篇故事都配有精美的手繪插圖,這些插圖風格多樣,或古樸典雅,或活潑可愛,與故事內容相得益彰。插畫師們用細膩的筆觸,將故事中的人物、場景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孩子們在閱讀文字的同時,也能通過畫麵捕捉故事的情感張力,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例如,在講述“孔融讓梨”的故事時,插圖可能會描繪齣孩子們圍坐在一起,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孔融小心翼翼地將最大的梨讓給哥哥,而哥哥則微笑著接過,畫麵中傳遞齣濃濃的親情和懂事的喜悅。再如,在講述“嶽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時,插圖則會描繪齣年輕的嶽飛,眼神堅定,麵對母親在背上刺下的“精忠報國”四個字,那種莊重而充滿使命感的場景,能夠直觀地觸動孩子的心靈。 這些精心繪製的插圖,不僅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節和人物的情感。通過視覺的引導,原本抽象的道德觀念變得更加具體和生動,孩子們更容易將故事中的道理與生活中的實際情境聯係起來。 我們認為,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能夠極大地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當孩子們被精美的畫麵所吸引,他們就更有動力去探索故事的內涵,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德行之光: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精選》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讓孩子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悄然滋養品德。 四、 故事的現代意義,連接傳統與未來 《德行之光: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精選》並非僅僅是對古代故事的簡單復述,它更緻力於將這些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社會緊密連接。在每一個故事的最後,都附有簡短的“品德啓示”或“給小讀者的悄悄話”,用現代的語言,引導孩子們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在當今社會中的意義。 例如,在讀完關於“誠信”的故事後,啓示部分可能會寫道:“在今天,我們和小夥伴玩遊戲時,如果說好瞭誰贏瞭就給對方畫一顆星星,那我們就要說到做到,就像故事裏的XX一樣,做一個言齣必行的好孩子。”;在讀完關於“分享”的故事後,可能會說:“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分享零食,就像故事裏的XX一樣,會讓大傢更開心,我們的友誼也會更牢固。” 這種“故事+啓示”的模式,能夠幫助孩子們將書本上的道理轉化為實際行動。它讓孩子們明白,那些遙遠的古代美德,並非束之高閣的古董,而是能夠指導我們今天生活的活生生的準則。通過這樣的引導,孩子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知禮儀,懂禮貌”不僅僅是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而是要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本書的目的,是希望通過這些鮮活的故事,幫助孩子們建立起積極的價值觀和健全的人格。在一個充滿誘惑和挑戰的時代,擁有良好的品德,將是他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他們將學會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承擔責任,如何成為一個有愛心、有擔當、有智慧的未來公民。 五、 編者寄語:與孩子一同踏上德行之旅 親愛的爸爸媽媽,親愛的老師們: 當您將這本《德行之光: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精選》送到孩子手中時,您不僅僅是送去瞭一本書,更是送去瞭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傳承,一份對孩子未來的殷切期盼。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深知您對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視。我們精心挑選的每一個故事,都承載著中華民族最優秀的道德基因。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故事,您的孩子能夠: 擁有善良的心靈: 在“仁愛”的故事中,學會關懷弱小,樂於助人。 堅守誠信的品格: 在“信義”的故事中,懂得言必行,行必果。 懂得感恩與尊重: 在“孝悌”的故事中,體會親情的珍貴,尊重長輩。 具備勇敢與擔當: 在“忠勇”的故事中,學習麵對睏難,勇於承擔責任。 擁有智慧與明辨: 在“智信”的故事中,學會思考,明辨是非。 我們鼓勵您與孩子一同閱讀,在故事中引導他們思考,與他們討論故事人物的行為,分享您的感悟。讓閱讀成為一次親子間的深度交流,讓美德的種子在你們共同的陪伴下,在孩子的心田生根發芽。 《德行之光: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精選》,期待成為您與孩子一同踏上的這場意義非凡的德行之旅的嚮導,照亮孩子的人生之路,讓他們在傳承古老智慧的同時,綻放齣屬於自己的璀璨光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具有獨特的韻味,它沒有采用現代白話文那種直白的敘述方式,而是帶有一種古典的雅緻,讀起來讓人心神寜靜。作者對於傳統故事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每一個故事都像是經過瞭精心打磨的寶石,閃耀著傳統美德的光芒。我注意到,作者在講述過程中,非常注重故事背後的情境和心理活動,使得讀者能夠真正理解“為什麼需要這樣行事”。這種深入的剖析,遠比簡單地告知“應該做什麼”要有效得多。它引導讀者去思考禮儀的本質——即對他人的體諒和尊重。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充滿瞭古典美學,拿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非常適閤靜心品讀。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作者的敘事功力實在瞭得。那種娓娓道來的感覺,仿佛帶著我們穿越時空,迴到瞭那個古老而又充滿智慧的時代。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繪人物性格時所下的功夫,每一個角色都栩栩如生,他們的言行舉止,無不流淌著那個時代特有的風範。尤其是一些經典的場景,被作者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就能感受到那種濃厚的文化底蘊。比如書中對於古代宴飲禮儀的描述,那種精細到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的刻畫,讀來讓人嘆為觀止。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讓我們這些現代人也能體會到古人的那份含蓄與真誠。讀完之後,不僅學到瞭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更對中華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畏。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很有格調,沉穩中不失典雅,讓人愛不釋手,每次翻開它,都像進行瞭一次心靈的洗禮。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還擔心這類主題的書會顯得有些沉悶乏味,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想象。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且富有感染力,他仿佛是一位高明的引路人,牽著讀者的手,輕鬆地走進瞭那個充滿禮節規範的世界。書中的故事結構安排得非常巧妙,起承轉閤自然流暢,使得那些看似嚴肅的禮儀規範,變得鮮活有趣起來。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不同情境下禮儀要求的解析,既有宏觀的指導,也有微觀的示範。通過這些故事,我明白瞭“禮”的真正含義,它關乎修身養性,更關乎社會和諧。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言行舉止都不自覺地變得更加得體和有分寸感。這不僅僅是一本“知識書”,更是一本“修心書”,對提升個人氣質有莫大的幫助。

評分

我發現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將“教化”的過程轉化成瞭一種“享受”。作者用一種非常生活化、接地氣的方式來呈現那些可能被現代人視為陳舊的禮儀規範。裏麵的許多小故事,雖然場景設定在過去,但它們所揭示的人性共通之處,放在今天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我特彆喜歡作者那種既保持傳統風貌,又貼閤現代閱讀習慣的敘事節奏。它既能滿足我們對曆史的好奇心,又能切實地指導我們在日常交往中如何得體地錶達善意。這本書讀下來,感覺自己的心性都被沉澱瞭許多,對身邊的人和事也多瞭一份耐心和理解。它就像一盞溫和的燈,照亮瞭我們迷失在快節奏生活中的一些傳統角落,讓人心生敬意。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用那種枯燥的說教方式來闡述禮儀的重要性,而是巧妙地將道理融入到引人入勝的故事之中。這些故事,有些耳熟能詳,有些則比較新穎,但都被作者賦予瞭新的生命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細節的把握,每一個小小的典故,背後都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哲理。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細細迴味那些充滿智慧的對白和場景。它不僅僅是給孩子看的書,很多成年人讀瞭也會有所啓發。它讓我們意識到,禮儀並非繁文縟節,而是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尊重與關懷的體現。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也十分用心,色彩柔和,布局清晰,使得整個閱讀過程成為一種視覺和精神上的享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