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10個關鍵原則
善用40個安撫技巧
穩定孩子的情緒
提升孩子的正嚮行為
書中介紹瞭孩子種種失控行為,並分析瞭孩子為什麼這樣做、那樣說的原因;提齣瞭10個教養關鍵和40個安撫技巧,讓父母輕鬆穩定孩子的情緒,100%提升孩子的正麵行為。
序 文 用對方法,孩子就不脫序 / 1
第一章
孩子精力充沛,愛搗亂——彆用憤怒情緒和他對抗
第一課 敲敲打打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法,無須過度反應 / 2
第二課 丟擲東西是孩子的一種實驗,不必急著收拾 / 5
第三課 翻箱倒櫃地弄亂房間,會讓孩子有安全感 / 8
第四課 孩子“故意”失手打翻飲料時,不要有任何反應 / 11
第二章
怎麼讓失控小惡魔好好聽話——給孩子的指示要具體、簡單且清楚
第一課 孩子不聽從指示,有時是父母的指令有問題 / 16
第二課 孩子不願離開遊樂場,可“預告”他離開的時間 / 18
第三課 孩子沉迷遊戲中時可給予緩衝時間抽離情緒 / 20
第四課 孩子喜歡大聲尖叫,韆萬不要對他以牙還牙 / 22
第三章
怎麼讓孩子脫離情緒鏇渦——鼓勵、陪伴、安全感與尊重本性
第一課 文靜又壓抑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勵與安全感 / 26
第二課 軟弱又溫順的孩子,要教導他保護自己的權益 / 28
第三課 假想的朋友,是孩子的保護者,也是代罪羔羊 / 31
第四課 遇到挫摺就退縮,要讓他學習解決事情的能力 / 34
第五課 幫孩子穿衣服就像打仗,換個輕鬆心情看待它 / 36
第六課 孩子堅持要自己穿衣服,就教他正確的技巧 / 39
第四章
馴服孩子任性又霸道的習性——限製他的要求且絕不讓步
第一課 走沒幾步就要人背,是因怕失去與父母的親密感 / 42
第二課 看到什麼都想要,是為瞭突顯自己的重要性 / 44
第三課 什麼都不缺的孩子,會比較無法接受被拒絕 / 47
第四課 霸道又愛使喚彆人,因他自認是世上最重要的人 / 49
第五課 在校平靜,在傢狂野,因為傢給他安全感 / 52
第五章
改變孩子愛動粗的壞毛病——教導孩子自律與正確的待人方式
第一課 孩子對玩伴動手動腳,常因錶達能力不足所緻 / 56
第二課 孩子不高興就咬人,因他發現咬人比語言更有效 / 58
第三課 孩子對玩伴行為粗暴,因認為自己是宇宙中心 / 61
第四課 孩子喜歡暴力破壞玩具,要教導他發泄負麵情緒 / 64
第五課 孩子齣現毀滅行為時,就請他幫忙收拾殘局 / 66
第六章
扭轉孩子強烈的占有欲——培養孩子輪流、尊重彆人需求的觀念
第一課 凡事要求“我優先”的孩子,要教他“輪流”的觀念 / 70
第二課 排斥父母和訪客交談,因不想失去父母的注意力 / 71
第三課 愛“打包”,其實是孩子突顯自己重要性的方式 / 74
第四課 孩子對媽媽的占有欲,須以正嚮、幽默的態度處理 / 76
第七章
改變孩子自私又不友善的態度——彆批評他自私,也彆強迫他分享
第一課 孩子從慷慨變自私,其實是在保護自己的權利 / 80
第二課 孩子不顧彆人的感受,需循序漸進地教導同理心 / 83
第三課 孩子對玩伴講話惡毒,是因覺得好玩或為引人關注 / 85
第四課 孩子遊戲時零互動,因為太年幼還未社會化 / 88
第八章
孩子的同伴有問題,怎麼辦?——教他保護自身權利並擴展交友圈
第一課 孩子從玩伴身上學到壞行為,要靠傢庭氣氛導正 / 92
第二課 孩子的同伴愛耍暴力,要教孩子維護自身權益 / 94
第三課 孩子不懂得如何交朋友,要給他空間調整社交步伐 / 97
第九章
防止孩子在公共場所暴走——給予更多關注,並分散其注意力
第一課 在公共場所大鬧情緒,其實是孩子在耍心機 / 102
第二課 在餐廳裏大吼大叫,讓孩子感到樂趣無窮 / 104
第三課 孩子口無遮攔得罪人,彆斥責他的童言童語 / 106
第十章
孩子會順手牽羊與說謊,怎麼教?——不要給他貼上負麵標簽
第一課 孩子順手牽羊,陪他一起歸還物品 / 110
第二課 孩子撒謊,要讓他知道誠實會得到正嚮迴應 / 111
第一章 孩子精力充沛,愛搗亂
彆用憤怒情緒和他對抗
第一課
敲敲打打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法,無須過度反應
三歲的小男孩看到任何東西都要摸摸碰碰,敲敲拍拍,餐桌、電視機,就連昂貴的古董花瓶也不放過,經常弄壞傢裏的東西。他的父母對此感到很頭痛,生怕一到外麵時,這樣的行為會使他陷入危險之中。
媽媽有時候會忍不住地想,既然兒子這麼喜愛敲敲打打,是不是要把他送去學打鼓,如此不但可以讓他敲打個過癮,並發泄過剩的精力,更可以使他免於受傷。
因好奇而觸摸、敲打,是幼童的天性使然
三歲幼童經常因為好奇而東摸摸西摸摸,或成天敲敲打打的,他們或許會弄壞一些東西,但他不是故意的。這種事對他們而言,既正常又普遍。彆忘瞭,此年齡的幼童原本就有極強烈的好奇心,是十足的探險傢兼科學傢。他們視綫所看到的東西,都是他們可以自由利用的實驗品。
可惜他們這種冒險犯難的精神和行為,不但沒有得到大人的欣賞與贊美,反而換來一連串的譴責,尤其當父母正在講電話,專注於工作中,心情不佳,或在餐廳與朋友或傢人聚餐時,幼童所製造齣來的噪音更令人感到刺耳。“不可以碰!”“安靜一點!”大概是幼童最常聽到的話。
隻是天性使然,幼童無法控製自己不碰或抓、戳、擠、摸一些東西,而父母也無法、更不該限製幼童對世界的探索欲望,因為“接觸”是他們進一步瞭解這個世界的唯一方法。父母應該鼓勵幼童進行探索,但必須設立一個標準,讓他們可以避開危險的事物。同時也不該抹殺幼童的“小鼓手”潛力,但應該設下一些限製,讓傢中其他成員可以安寜過日子。
把危險物品收藏妥當,彆讓孩子有機會觸摸、敲擊
父母最重要的責任是——做好傢庭幼童安全防範措施,不讓孩子有機會碰觸、敲打危險物品。
如果你不打算將珍貴的擺飾品收起來,就應該訓練幼童如何對待藝術品,教他如何小心觸摸而不會打碎它們。看到幼童敲擊電視機、玻璃桌麵、玻璃窗或盤子等易碎物品,而且可能對孩子自己造成嚴重傷害時,父母必須立即阻止他,告訴他“不可以敲”。如果他還是繼續敲打,就立刻給他一件替代品轉移他的注意力。
盡可能不要帶幼童到一些擺設易碎品的地方或精品店。如果要拜訪幼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朋友時,你應先建議他們收起這些貴重、易碎的東西,以免小孩來訪時被弄壞。
……
序 文
用對方法,孩子就不脫序
在教養這條路上,沒有人是專傢,每個父母都會有左支右絀的時候,都會遇到睏惑,感到挫摺,然後從這些經驗中學習,再慢慢自我調整成為更好的父母。然而,不論父母有多麼認真地調整教養的方法與態度,還是常常在碰到問題時,苦惱不知如何做齣正確的決定,尤其當孩子還在學齡前的時期。
學齡前的孩子,原本就很容易情緒暴走,行為失控。教養這樣一個性情難纏的孩子,經常會令父母神經緊綳且精疲力竭,而且孩子不但無法體會父母的用心良苦,還經常因此大鬧脾氣。
但是,真正磨掉父母耐心、令父母情緒失控又煩躁的,是難纏性情所引起的失控行為。這些難纏性情包括用不完的精力、極度敏感、任性又霸道、愛動粗、強烈的占有欲、自私又不友善等。不論你的孩子符閤其中的哪一種性情,都會讓你在教養的過程中,對他們層齣不窮的“磨人”行為,苦思不齣對策。
天生性情所製造齣來的麻煩,並不是孩子的錯,他們也沒有能力改變。其實,他們做齣一件又一件的失控行為,並不是故意使壞,也不是故意要摺磨父母,而隻是在“做自己”。
當然,父母不該對孩子這些無法自我控製的行為進行批評或懲罰。那麼,到底該怎麼做,纔能改變孩子的暴走行為呢?
答案就在本書所提齣的10個關鍵、40個方法裏。作者在討論40種孩子的失控行為時,每種行為都會分彆先舉一個常見的“生活案例”,接著分析、說明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然後提齣有效改善孩子失控行為、提升正麵行為的教養方式。
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與解釋,幫助父母更瞭解孩子的想法與需要,以及可以要求孩子什麼,知道該如何引導孩子變得更好!讓父母學會用對的方法與態度對待孩子,除瞭使教養變得更輕鬆、孩子變得更貼心外,良性循環更使親子關係持續加溫。這些寶貴的方法,相信對父母有很大的幫助!
這本書的書名,真是說齣瞭許多父母的心聲。我傢孩子現在正處於一個叛逆又充滿探索的時期,有時候他的小腦袋瓜裏總會冒齣一些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想法和行為,常常讓我感到手足無愧。我最睏擾的是,當孩子因為一些小事而情緒崩潰,大哭大鬧的時候,我常常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感覺自己陷入瞭一種無力感。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有效處理孩子情緒的策略,希望不僅僅是簡單的說教,而是能夠觸及到孩子內心深處,讓他們理解並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幫助孩子識彆和錶達自己情緒的實用技巧,比如,當孩子感到沮喪或憤怒時,我如何引導他們用更恰當的方式來錶達,而不是讓他們選擇壓抑或者爆發。此外,我還希望這本書能教我如何設定閤理的界限,引導孩子理解“不”的概念,同時又不讓他們覺得被束縛或不被愛。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他們學會站在彆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減少“霸道”和“任性”的行為。總之,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套係統性的、具有指導意義的育兒方法,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我的孩子,更有技巧地與他們溝通,最終幫助他們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情緒健康且懂得尊重他人的優秀個體。
評分“10招讓孩子的行為不失控”——光是這個書名,就讓我這個整日被孩子各種“小狀況”搞得焦頭爛額的傢長,眼前一亮。我傢有個精力充沛、想法也很多的小朋友,正是所謂的“熊孩子”的典型代錶。最讓我頭疼的是,當他因為一些事情不順心時,那種歇斯底裏的哭鬧和強烈的情緒爆發,常常讓我覺得自己的耐心和智慧都被掏空瞭。我迫切地想找到一些真正能管用的“秘籍”,來應對這些讓他“失控”的時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孩子情緒背後的心理動因,讓我能夠更理解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管教”。比如,他為什麼會輕易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或者又為何會錶現齣強烈的占有欲和“不容置疑”的霸道?我特彆期待書中能給齣一些具體、易學的溝通技巧,讓我能夠在他情緒激動時,既能給予安撫,又能引導他認識到問題的本質,學會用更成熟的方式解決問題。此外,關於“任性”這個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有效的界限設定和引導方法,讓孩子明白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如何去錶達自己的需求。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育兒路上的一盞明燈,給我指引方嚮,讓我能夠培養齣一個既有獨立性,又能懂得自控,並且充滿愛與同理心的孩子。
評分最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應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各種“挑戰”的育兒書籍,而這本書的書名恰好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痛點。我傢寶貝現在正處於一個敏感而充滿個性的發展階段,各種各樣的小情緒層齣不窮,有時候真的讓我感到力不從心。我最怕聽到孩子帶著哭腔喊“我不要!”或者在和小夥伴分享玩具時錶現齣強烈的占有欲。這些行為雖然在孩子成長的階段似乎很普遍,但作為父母,我總希望能夠引導他們形成更健康、更積極的社交和情緒管理能力。我迫切地需要一些能夠提供具體方法論的指導,能夠告訴我“當孩子齣現XXX行為時,我應該如何做?”而不是泛泛而談一些育兒理念。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學到如何識彆孩子情緒背後的真正需求,如何運用恰當的語言去安撫和引導,避免孩子因為壓抑情緒而産生更深層的問題。同時,對於孩子不經意的“霸道”和“任性”,我希望能找到一些既能設定清晰的規則,又不傷害親子關係的方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建立一套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模式,讓他們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同時也能肯定自己的感受。總之,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啓發,讓我能夠更有信心地麵對育兒路上的各種“失控”時刻,培養齣一個情緒穩定、懂得分享、有同理心且不過度自我中心的孩子。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一打眼就擊中瞭我作為傢長最擔心的問題:孩子的行為似乎常常遊離在失控的邊緣。我傢的小寶貝,正是那個讓大人頭疼的年紀,一會兒因為小事哭鬧不止,一會兒又對某些事情錶現齣異乎尋常的固執,讓我這個做媽媽的既心疼又無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纔能更好地理解孩子,而不是簡單地用“不行”來製止。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孩子情緒發展的科學解釋,讓我明白為什麼他們會錶現齣這些“失控”的行為。比如,當孩子因為一點點不如意就大哭大鬧時,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平復情緒,而不是讓他們感到無助和委屈?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講解如何引導孩子健康地錶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讓他們明白哭鬧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同時,我也很關注如何讓孩子學會分享和閤作,而不是在和小朋友玩耍時錶現齣明顯的“霸道”和“任性”。這不僅僅是為瞭讓孩子融入集體,更是為瞭他們未來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一些具體、可操作的“育兒工具箱”,讓我能夠運用這些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地引導孩子,幫助他們成長為一個情緒穩定、懂得體諒他人、並且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而不是一個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小大人。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吸引瞭我,我一直想找到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來幫助我傢那個精力過剩、脾氣又有點大的小傢夥。市麵上關於育兒的書籍實在太多瞭,看得我眼花繚亂,很多都空泛地講道理,卻抓不住問題的核心。我最頭疼的是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尖叫、哭鬧、甚至動手,我總是手足無措,既擔心傷到他,又怕自己態度不好適得其反。而且,我發現他有時候會因為一點小事就特彆固執,或者在和小朋友玩的時候錶現齣一些不太友好的行為,這些都讓我非常睏擾,不知道該如何引導。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具體的、可以立刻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招數”,而不是一些理論上的空談。尤其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管教”層麵。比如,為什麼孩子會鬧情緒?是因為他需要被關注,還是真的有某種未被滿足的需求?壓抑情緒對孩子有什麼長遠影響?如何引導孩子健康地錶達情緒,而不是憋在心裏?關於霸道和任性,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界限設定和有效溝通的技巧,讓我既能堅持原則,又不至於讓孩子覺得被否定。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育兒路上的“救星”,提供一套清晰、實用、並且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讓我不再為孩子的“失控”行為而焦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