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原理与实践 [Case Study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案例研究:原理与实践 [Case Study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约翰·吉尔林(John Gerring) 著,黄海涛 刘丰 孙芳露 译
图书标签:
  • 案例研究
  • 质性研究
  • 研究方法
  • 社会科学
  • 教育研究
  • 商业研究
  • 实证研究
  • 研究设计
  • 数据分析
  • 学术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9808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791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万卷方法
外文名称:Case Study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2
字数:28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人们通过好的案例研究来获取洞见。

尽管案例研究方法广泛使用于管理学、社会学、法学、人类学、考古学、商学、历史学、医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工作,以及经济学和传播学,但是怎样选择合适的案例却是案例方法运用实践中的普遍难题。如果案例选择不恰当,则研究结论的因果逻辑必然遭遇质疑,案例研究也就沦为抽样随意的泛泛之谈。

而吉尔林的这本《案例研究:原理与实践》,正是基于深入剖析案例研究方法因果推论的方法论原理,提出了典型案例、多变案例、极端案例、反常案例、影响性案例、关键案例、路径案例、相似案例、相异案例这样9种案例抽样的策略,满足了案例研究方法的学习者和应用者的迫切需要。


  

内容简介

  

《案例研究:原理与实践》是经典作品《Case Study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的中译本。本书的目标在于对案例研究提供一种总体上的理解,同时也为成功实施案例研究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技术。

第一部分探讨了一些深嵌在“案例研究”这个主题中的复杂问题,首先提供了案例研究的定义以及该定义的逻辑蕴涵。第3章说明了案例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强项和弱点——案例研究在有些研究环境中很有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研究,我们需要更好地辨别这些不同的情况。

第二部分致力于解决怎样动手打造一个案例研究的实践问题。第4章论及预备事项。第5章概述了选择案例的多种策略,包括典型案例、多变案例、极端案例、反常案例、影响性案例、关键案例、路径案例、相似案例、相异案例9种。第6章从内部效度角度论述了案例研究中常用的动态比较、历时比较、空间比较、反事实比较。第7章展示了另外一类不同的路径——过程追踪。结尾部分简短讨论了那些解释单个结果而非一组结果的案例研究。


  

作者简介

  约翰·吉尔林(JohnGerring)是波士顿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他的著作包括:《美国政党的意识形态(1828-1996)》(1998年)和《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个批判性框架》(2001年)。

  张睿壮,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政治学博士,南开大学政府学院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教学及研究领域:国际关系理论,美国外交政策及中美关系,社会科学方法论。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挪威诺贝尔研究所、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和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曾在北京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海上大学、韩国天主教大学担任访问教授。

  黄海涛,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对外政策分析和中美关系,出版专著《干涉的悖论:冷战后人道主义干涉研究》,参译《政治学研究方法:实践指南》等。


精彩书评

  

  案例研究方法历史悠久,但在很大程度上又为人所忽视。可以说案例研究是社会科学的第一种研究方法。根据一些人对该方法的理解,案例研究可以追溯到早的历史记载或对往昔事件的神话叙述中。当然,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案例研究是社会科学多数学科中的主导方法。

  读了吉尔林这本书,读者将得到对案例研究方法的历史与现状更深入的理解。吉尔林就怎样和何时运用案例方法,以及怎样更好地运用案例方法,提出了精辟的见解,这对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会产生持续的影响。

  MarybethC.StalpUniversityofNorthernIowaContemporarySociology


  

目录

1案例研究的难题…………………………………………………………………………1

悖论………………………………………………………………………………………4

本书定位…………………………………………………………………………………6

前置论证…………………………………………………………………………………8

定性与定量……………………………………………………………………………8

实验与观察……………………………………………………………………………9

案例研究与跨案例研究………………………………………………………………9


第Ⅰ部分对案例研究的思考………………………………………………………11

2什么是案例研究?——定义问题……………………………………………………13

定义……………………………………………………………………………………14

协变性研究设计的分类法……………………………………………………………21

观察数(N)问题………………………………………………………………………23

分析风格………………………………………………………………………………25


3案例研究适于做什么?——案例研究VS.大样本跨案例分析………………………29

假设:生成vs.检验………………………………………………………………………30

有效性:内部vs.外部……………………………………………………………………33

因果洞见:因果机制vs.因果效应………………………………………………………34

命题的范围:深入vs.宽泛………………………………………………………………37

案例总体:异质vs.同质…………………………………………………………………38

因果关系强度:强vs.弱…………………………………………………………………40

有效变化:稀少vs.常见…………………………………………………………………42

数据可获取性…………………………………………………………………………43

因果复杂性……………………………………………………………………………45

领域现状………………………………………………………………………………46


第Ⅱ部分实施案例研究……………………………………………………………49

4预备讨论………………………………………………………………………………53

证据……………………………………………………………………………………53

假设……………………………………………………………………………………55

可证伪度………………………………………………………………………………57

特殊与一般……………………………………………………………………………58

明确总体………………………………………………………………………………61

跨层次推理……………………………………………………………………………63


5挑选案例的技巧………………………………………………………………………67

典型案例………………………………………………………………………………71

跨案例方法…………………………………………………………………………72

小结…………………………………………………………………………………75

多变案例………………………………………………………………………………75

跨案例方法…………………………………………………………………………76

小结…………………………………………………………………………………77

极端案例………………………………………………………………………………78

跨案例方法…………………………………………………………………………79

小结…………………………………………………………………………………80

反常案例………………………………………………………………………………80

跨案例方法…………………………………………………………………………82

小结…………………………………………………………………………………82

影响性案例……………………………………………………………………………83

跨案例方法…………………………………………………………………………84

小结…………………………………………………………………………………87

关键案例………………………………………………………………………………88

证实性(最小可能)关键案例………………………………………………………88

证否性(最可能)关键案例…………………………………………………………91

小结…………………………………………………………………………………92

路径案例………………………………………………………………………………93

二分变量的跨案例研究方法………………………………………………………93

连续性变量的跨案例研究方法……………………………………………………96

小结…………………………………………………………………………………99

最相似案例……………………………………………………………………………100

跨案例方法…………………………………………………………………………102

小结…………………………………………………………………………………104

最相异案例……………………………………………………………………………105

小结…………………………………………………………………………………107

本章总结………………………………………………………………………………109

不解之处………………………………………………………………………………111

还有其他挑选案例的方法吗?……………………………………………………112


6内部效度:一个实验模板……………………………………………………………115

一个实验模板…………………………………………………………………………116

动态比较………………………………………………………………………………119

历时比较………………………………………………………………………………122

空间比较………………………………………………………………………………124

反事实比较……………………………………………………………………………125

其他条件不变…………………………………………………………………………127


7内部效度:过程追踪…………………………………………………………………129

实例……………………………………………………………………………………130

过程追踪证据的本质…………………………………………………………………133

过程追踪的有效性……………………………………………………………………135

结语……………………………………………………………………………………137

尾声单一结果研究……………………………………………………………………139

为什么研究单一结果?………………………………………………………………141

论证……………………………………………………………………………………142

因果逻辑………………………………………………………………………………144

分析……………………………………………………………………………………146

嵌套分析……………………………………………………………………………146

最相似分析…………………………………………………………………………152

案例内分析…………………………………………………………………………153

结合跨案例和案例内证据……………………………………………………………154

结论……………………………………………………………………………………156


术语表……………………………………………………………………………………157


参考文献…………………………………………………………………………………165



案例研究:原理与实践 引言 在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领域,对复杂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至关重要。这种探究往往需要超越简单的统计分析或理论推演,去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境、参与者的多重视角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动态过程。案例研究(Case Study Research)正是这样一种强大而灵活的研究方法,它允许研究者深入到现实世界的“案例”之中,对其进行系统性的考察和解读,从而揭示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联系与规律。 本书《案例研究:原理与实践》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指南,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案例研究方法的精髓,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自身的实践研究中。本书不是对案例研究的简单罗列,而是对其背后的哲学基础、核心原则、具体操作流程以及潜在挑战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论证,力求让读者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第一部分:案例研究的理论基石 案例研究方法并非凭空产生,它根植于特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理解这些理论基石,是掌握案例研究方法的前提。 认识论视角: 案例研究倾向于采用解释主义(Interpretivism)或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认识论视角。这意味着研究者不将现实视为独立于观察者的客观实体,而是认为现实是通过社会互动和个人解释而构建出来的。因此,案例研究关注的是意义的产生、理解和共享,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认识论假设如何指导案例研究的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区别于实证主义(Positivism)等其他研究范式。 方法论的优势与局限: 案例研究方法以其深度和丰富性而著称,特别适用于探索“如何”和“为什么”的问题。它能够在特定情境下揭示复杂的因果关系、互动模式和过程。然而,案例研究也面临着其固有的局限性,例如样本量的限制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遍性,研究者的主观性可能引入偏差等。本书将客观分析案例研究方法的优势,同时也会坦诚地探讨其潜在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研究者在研究设计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案例研究的类型: 案例研究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存在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服务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例如,描述性案例研究(Descriptive Case Study)侧重于对案例进行详尽的描绘;解释性案例研究(Explanatory Case Study)旨在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探索性案例研究(Exploratory Case Study)则用于在研究初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本书将对这些主要类型的案例研究进行详细区分,并阐述它们各自的适用场景和研究逻辑。 第二部分:案例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个严谨的案例研究,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密的设计和精心的实施。本部分将聚焦于案例研究的实际操作环节。 明确研究问题: 案例研究的起点是清晰、具体的研究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开放式的,鼓励深入的探索,而非简单的“是”或“否”的回答。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提炼出能够有效引导案例研究的研究问题,并确保这些问题与案例研究方法的特点相契合。 界定案例: “案例”是案例研究的核心。如何准确地界定一个或一组案例,是研究设计中的关键步骤。本书将探讨不同层次的案例界定,例如单个案例、多案例研究(Multiple Case Study),以及如何根据研究问题选择恰当的案例。我们将讨论单位(Unit of Analysis)的概念,以及它在案例界定中的重要性。 数据收集方法: 案例研究的数据来源是多元化的,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技术,包括: 访谈(Interviews): 深入访谈、半结构化访谈、焦点小组访谈等,以及如何设计访谈提纲、进行有效的访谈和记录。 观察(Observations): 参与式观察、非参与式观察,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观察技巧。 文献分析(Document Analysis): 各种形式的文档,如报告、日记、信件、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 档案资料(Archival Records): 历史记录、统计数据、会议纪要等。 实物证据(Physical Artifacts): 物品、照片、录音、录像等。 本书将强调三角互证(Triangulation)的重要性,即通过多种数据来源和收集方法来相互验证研究结果,提高研究的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 数据分析策略: 收集到海量数据后,如何进行有效的分析,以提取有意义的见解,是案例研究的又一个挑战。本书将介绍多种数据分析策略: 描述性分析(Descriptive Analysis): 对案例进行细致的描述,呈现其基本情况和特征。 主题分析(Thematic Analysis): 识别数据中的重复性模式和主题,并对其进行编码和分类。 模式匹配(Pattern Matching): 将收集到的数据模式与理论预测的模式进行比较,以验证或修正理论。 解释性构成(Explanation Building): 在案例内部或案例之间逐步构建解释性模型。 时间序列分析(Time-Series Analysis): 关注案例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和变化。 本书还将探讨定性数据分析软件(如NVivo, ATLAS.ti)的应用,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分析陷阱。 第三部分:案例研究的质量与报告 严谨的研究不仅在于过程,更在于成果的呈现和质量的保证。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在定性研究中,信度和效度的概念需要被重新审视。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在案例研究中实现“可信性”(Credibility)、“可转移性”(Transferability)、“可靠性”(Dependability)和“可确认性”(Confirmability)等评价标准,并提供具体的策略来增强研究的质量。 案例研究报告的撰写: 案例研究的最终价值体现在其报告中。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撰写一篇引人入胜、逻辑清晰、论证有力的案例研究报告。我们将讨论报告的结构,包括引言、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研究发现、讨论和结论等,并强调如何在报告中有效地呈现案例细节,同时保持理论的深度。 伦理考量: 任何研究都必须遵守伦理规范。本书将特别关注案例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例如知情同意、隐私保护、匿名处理、避免伤害等,并提供实践性的指导,帮助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做出符合伦理的选择。 第四部分:案例研究的进阶议题与应用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拓展案例研究的应用领域,并探讨一些进阶议题。 多案例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当研究者同时考察多个案例时,需要面对更大的数据量和更复杂的分析任务。本书将深入探讨多案例研究的设计原则、数据分析策略,以及如何通过案例之间的比较来发现更普适性的规律。 案例研究与其他研究方法的结合: 案例研究并非孤立存在,它可以与其他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相结合,形成混合方法研究(Mixed Methods Research),以期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见解。本书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将案例研究与其他研究方法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案例研究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 案例研究方法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政治学等。本书将通过分析不同学科的案例研究实例,展示该方法的灵活性和普适性,帮助读者将其应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 结论 《案例研究:原理与实践》不仅仅是一本方法论的教科书,它更是一本指导性的手册,旨在赋能研究者,让他们能够自信地运用案例研究这一强大工具,去探索那些复杂、动态且意义深远的现实世界现象。通过系统阐述案例研究的理论基石、设计与实施、质量保证和应用进阶,本书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无论您是初次接触案例研究的学生,还是经验丰富的学者,本书都将成为您在研究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伴侣。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和实践,您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案例研究的精髓,并成功地运用它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重要问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初入研究领域的新手量身定做的,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和、近乎手把手的语气,把“案例研究”这个听起来玄乎的理论,拆解得清清楚楚。我记得我第一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还对“案例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一头雾水,总觉得它是不是只是一个比较小众的研究方法。然而,这本书从最基础的哲学基础讲起,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情境下,深入挖掘一个或少数几个“真实世界”的案例,比单纯追求大规模统计数据更有洞察力。它非常细致地区分了探索性、描述性和解释性案例研究的边界,让我明白了不是随便选几个例子就能叫案例研究的,而是要有一套严谨的逻辑和设计。特别是关于案例选择的章节,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讨论了“典型案例”、“极端案例”以及“关键案例”的区别和选择标准,这在其他方法论书籍里常常是一笔带过,但这本书却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精妙的案例选择来最大化研究的外部效度和理论贡献。读完这部分,我仿佛拿到了一把精准的雕刻刀,而不是一把模糊的斧头,知道该如何去“切入”现实世界的问题。整体感觉就是,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石,让你可以自信地走进复杂的现实场景中进行探究。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成熟且富有学术底蕴,它显然不是为快速浏览而设计的,而是需要沉下心来反复咀嚼的。作者使用了大量精炼的学术术语,但每一个术语的引入都伴随着清晰的定义和恰当的例证,使得这些专业词汇不会成为理解的障碍,反而构建起一个严谨的知识体系框架。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引用文献时的策略,他似乎总能找到最恰当的先驱性研究来支撑每一个方法论论点,这使得整本书的论证都建立在扎实的学术共识之上,而不是空中楼阁。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研究经验,试图将自己的案例研究提升到更高学术标准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操作指南,更是一种思维范式的转变。它挑战了人们对“科学性”的狭隘理解,证明了深度、情境化的定性研究同样可以产生深刻、可信赖的知识。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被珍视、并在研究过程中随时翻阅的工具书和思想引导者,它对案例研究方法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

这本书的“实践”部分,在我看来,是其最令人眼前一亮的亮点,简直就是一本操作手册。很多方法论书籍在讲完理论之后,往往在实际操作层面就戛然而止,留给读者自己去“摸索”。但这本书不同,它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研究导师坐在你旁边指导。它详细描述了从前期准备到数据收集再到分析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在数据收集策略上,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在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时,作者不仅给出了提问技巧,还特别强调了“情境感知”的重要性——如何在不打断访谈自然流程的前提下,敏锐地捕捉到受访者无意中透露出的关键信息。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三角互证(Triangulation)的论述。作者清晰地展示了如何系统地整合访谈记录、文件分析和现场观察这三种主要数据来源,以构建一个无可辩驳的叙事。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它对数据分析的描述,它没有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编码技术,而是提供了一个通用的、迭代式的分析框架——从描述性编码到主题性分类,再到最终的理论建构。这种结构化的流程,极大地缓解了我在面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时的焦虑感,让我知道每一步该关注什么,目标是什么。

评分

从整体的组织结构和行文的逻辑流畅性来看,这本书展现出一种令人赞叹的宏大视野与微观细节的完美结合。它似乎是为那些需要将自己的研究嵌入到更广阔的学术对话中的学者准备的。作者在论述完具体方法后,总会有一个章节来探讨案例研究的“理论贡献”和“推广性”(Generalizability)问题。这往往是初级方法论书籍避而不谈的难题,因为案例研究的发现似乎天然地具有情境依赖性。但作者巧妙地引入了“解析性泛化”(Analytical Generalization)的概念,指导我们如何将一个具体案例的发现提升到对一个既有理论的检验或修正层面。这种从“故事”到“理论”的跨越,是这本书最考验读者的部分,也是其价值所在。它迫使读者在完成数据收集和分析后,必须进行更高层次的抽象思考,将发现与已有的文献进行对话。阅读体验是层层递进的,每一章似乎都在为下一章的理论高度做铺垫,读起来很有层次感,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去看看最终的落脚点究竟在哪里。

评分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让我觉得需要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那大概就是它在处理“研究者主观性”问题时的细腻程度,这既是优点,也是一个挑战。作者坦诚地承认,案例研究本质上是一种高度依赖研究者解释能力的方法,任何研究者的背景、预设和视角都会不可避免地渗透到研究过程中。这本书对“反思性实践”(Reflexivity)的强调是毋庸置疑的,它鼓励研究者建立详细的研究日志,记录自己的情绪波动、关键决策点和潜在的偏见。然而,对于一个追求绝对客观性的读者来说,这种程度的开放性可能会让人略感不安。它不是教你如何“消除”主观性,而是教你如何“管理”和“透明化”主观性。这要求研究者具备极高的自我觉察能力,否则,很容易在案例的复杂性面前迷失方向,将个人臆测当作了研究发现。我感觉作者似乎将过多的责任落在了研究者的个人修养上,而不是提供一些更具操作性的技术手段来平衡这种主观性。因此,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研究者自身的成熟度,而不是一个万能的公式。

评分

评分

很好

评分

最近在学习案例研究 必读书目

评分

翻译敷衍 不建议买

评分

比想象的要薄,开本比较大,内容还不错的

评分

挺不错的,值得推荐!!!!

评分

经典好书,内容很好,翻译质量还可以提高。

评分

案例研究需要学习

评分

经典好书,内容很好,翻译质量还可以提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