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你适合创业吗?
打工,还是创业?读完这本书,相信你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全球创业发展势头迅猛,1.26亿女性正在开创或经营自己的新创企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创业路上,如何选择创业方向,如何为创业做准备,如何选择创业合伙人,如何找资金……这些棘手的问题本书将会让你迎刃而解。这本书帮你正确评估自己的创业基因,认清自己所处的创业阶段;远离跟风创业,激发适合自己的创业灵感;梳理优势资源,寻找合伙人,盘活资金链;有效规避创业陷阱,自我修炼,远离创业病。
一本书,让你豁然开朗。看清自己,看清创业这件事。
作者简介
王世颖,爱奇艺副总裁,中国传媒大学名誉硕士生导师,荣获上海市首届“张江人才”优秀人才奖。曾创业三次,TOPHER特聘首届创业指导老师。
精彩书评
父亲对我从小的教育,从不说对与不对,而是以“这样做会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为切入点,让我去思考。所以,女人到底该不该创业呢?相信看完这本书,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著名女投资人、博派资本合伙人郑兰
创业诚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身边许多人对创业的理解还是太窄了。正如世颖所说,首先需要想清楚创业这件事,自我评估是否适合创业,这会帮你少走许多弯路。一旦遇到了,问问自己:为什么做?再去想怎么做。
——《新上海滩》制作人、冠亚传媒董事长李密
该淡泊时淡泊,该努力时努力,该创业时创业。一切都从问自己一个问题——“你适合创业吗”开始。
——知名畅销书作家苏芩
世间女子有无数种绽放的方式,创业无疑是其中闪耀的一种。你适合创业吗?这个问题要由这本书来回答。
——知名女性传记文学作家桑妮
当你心中有创业火苗的时候,一定要努力让它燃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业的梦想可以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年轻!
——著名主持人、大碗娱乐联合创始人栗坤
目录
推荐序1 换个角度,你会发现创业没有那么难
推荐序2 推开“不安分”的天花板之后
自 序 写给徘徊在创业十字路口的你
第一部分 评估你的创业基因——创业,还是转职 / 001
第1课 你真的厌倦了现在的工作吗? / 004
第2课 你是否受够了给别人打工 / 009
第3课 创业会让你更自由吗 / 015
第4课 离开了平台你是什么 / 019
第5课 你的血液中是否有创业基因 / 025
第6课 你处于最适合创业的阶段吗 / 030
第7课 成家、立业、生子,如何排序 / 035
第8课 擅于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 / 043
第9课 你更适合做职业经理人还是创业者 / 046
第二部分 选择适合的创业方向——方向对了,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 051
第10课 当你有了一个好想法之后 / 053
第11课 不要盲目追逐热点 / 058
第12课 不熟不做,少交学费 / 062
第13课 做女人和孩子的生意 / 066
第14课 开个梦想中的小店 / 070
第15课 离钱越近,离成功越近 / 075
第16课 多种方法激发你创业的灵感 / 080
第17课 刚需更容易让你迅速赢得客户 / 084
第18课 选择大众领域还是小众领域 / 088
第19课 找风口,还是找翅膀 / 093
第三部分 梳理自己的创业资源——创业车马未动,资源粮草先行 / 097
第20课 处理好家庭关系,防患于未然 / 099
第21课 梳理人脉,厘清思路 / 106
第22课 给自己找一个创业的榜样 / 109
第23课 深入了解你创业方向的产业、对手及朋友 / 112
第24课 找到你的天使用户 / 118
第25课 寻找和用户对话的渠道与方法 / 124
第26课 盘点下你个人的品牌资源 / 128
第27课 潜心做产品,还是跑会 / 132
第四部分 合适的合伙人在哪里——以寻找终身伴侣的态度寻找合伙人 / 137
第28课 不要让老公取代自己做老板 / 140
第29课 警惕职业创业者 / 143
第30课 熟人也需要做背景调查 / 148
第31课 远小人,无论他带来多少利益 / 152
第32课 100个小时的磨合,与合伙人谈恋爱 / 157
第33课 与合伙人一起为公司做个规划 / 160
第34课 要拿住70%以上的业务 / 165
第35课 价值观冲突,最应该警惕的红灯 / 169
第36课 为自己打造一个适合的外在形象 / 174
第37课 合伙人安插亲戚到公司怎么办 / 179
第五部分 启动资金从哪里来——如何寻找启动资金 / 183
第38课 花自己的钱还是别人的钱 / 186
第39课 用熟人的钱还是机构的钱 / 190
第40课 众筹也是获得资金的一种渠道 / 194
第41课 努力给投资者更大的回报 / 199
第42课 对投资者也要做背景调查 / 203
第43课 BP的致命错误 / 206
第44课 融资100—10—1法则 / 210
第45课 不要害怕被拒绝 / 214
第六部分 绕开女性的创业陷阱——女性创业“常见病” / 219
第46课 你有圣母病吗 / 222
第47课 你有选择困难症吗 / 226
第48课 你有妈妈综合征吗 / 231
第49课 你有一起上厕所综合征吗 / 236
第50课 避免情绪化的几种方法 / 240
第51课 你是一个“事儿妈”吗 / 246
第52课 如何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 / 251
第53课 你有助理依赖症吗 / 254
第54课 你有处女座综合征吗 / 259
第55课 不要试图获取员工的同情 / 263
第56课 别贴标签,要说感受 / 266
第57课 不要试图改变员工 / 270
后 记 我想开创的不是事业,而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 273
附 录 中国女性创业者调研 / 276
前言/序言
写给徘徊在创业十字路口的你
王世颖
再不创业就老了。
在职场打拼了十到十五年的女性,经常处于一种提前到来的“中年危机”之中。四十岁以后该怎么办?这个问题经常困扰着这些靓丽干练的白领精英。到了那时候,还有精力和体力这么拼吗?到了那时候,还能够晋升到高层的位置吗?到了那时候,自己会不会被公司抛弃,被那些更年轻的后辈取代?
职场是一个金字塔,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是一个职场人的黄金期。在这个时期,只要你有能力,肯努力,就会上升得特别快。而一旦做到中层的位置,你就会发现,上升的通道变窄了。没有位置,你再努力也没有用,你需要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还需要一些运气,才能艰难地向上迈一步。但就算升到高层又怎样呢?更大的压力,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你。
环顾周围,你会发现原来的同路人像流云一样星散了,奔向不同的方向。有人去创业了,有人在不断跳槽中完成自我升值,有人回归家庭相夫教子,有人找了个钱少事少安安稳稳的工作,也有人逃离了职场寄情山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
当你发现你的上司居然比你还小的时候,当你发现工位上都是年轻稚嫩面孔的时候,你很难不产生危机感。创业,这个念头是不是总会在这个时候冒出来,却又被你压下去?是要继续这样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地工作,期待一个奇迹般的转折,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还是索性破釜沉舟,脱离现有的一切,去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把职业变成事业?
创业还是打工?
这个问题是不是一直在困扰你?这毕竟是影响你未来全部人生的重大决定,谨慎一点是没错的。也许看完这本书,你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发现你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做出最符合你需求的选择。
这本书并不教你怎样创业,只是帮助你盘点资源,梳理思路,和你一起评估一下你是否适合创业。而后帮你在创业道路上树立几个路标,“此路不通”,“前方急转弯,请慢行”,“距离加油站2公里”……从而让你走得更加顺畅。我没有为你指明道路的神通,只能以闺蜜的身份给你一些忠告:“这样不行,会出问题……我吃过亏,你千万不要犯我犯过的错。”
希望这本书能帮你想清楚创业这件事,了解他人的一些创业经验,让你能在更高的起点上起步。祝福你能够在创业路上一路顺风,到达我无法企及的高度,在事业的顶峰接受我的仰望与祝福。
《人生实验手册:探索你的边界与可能》 内容梗概 《人生实验手册:探索你的边界与可能》是一本旨在引导读者进行深度自我认知、发掘潜能并积极拥抱人生新篇章的实用指南。本书不涉及任何具体的行业、商业模式或创业技巧,而是聚焦于那些构成一个人内在驱动力、决策模式、学习方式以及与外界互动深层机制的普适性原理。它鼓励读者将自己的人生视为一场持续的、可控的实验,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思考框架和行动练习,去理解自己是谁,什么真正能激发自己的热情,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应对未知和挑战。 全书围绕“探索”、“认知”、“实践”和“迭代”四大核心主题展开。 第一部分:探索——看见未知的自己 这一部分着力于帮助读者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自我设限,去发现那些潜藏的兴趣、技能和价值。 “好奇心光谱”: 引导读者审视自己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触动、最想深入了解的事物,无论大小。通过一系列开放式的问题,例如“你最近一次因为某件事而忘记了时间是什么时候?”,“如果时间和金钱都不是问题,你会花大量精力去学习什么?”,帮助读者勾勒出自己好奇心的方向和强度。这部分强调,好奇心是探索的起点,它不一定是宏大的职业目标,也可以是微小却持久的兴趣爱好,而这些细微之处往往隐藏着未被开发的能量。 “天赋回溯法”: 鼓励读者回顾自己过往的经历,从童年到成年,从学业到工作,甚至是从休闲活动中,识别出那些自己做起来得心应手、他人赞赏但自己却习以为常的能力。书中会提供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如“在过去,哪些任务让你感到特别有成就感?”,“哪些时候你能够轻松地解决别人感到棘手的问题?”,“你是否注意到自己在某些特定领域的学习速度比其他人快?”。这部分并非寻找“专业技能”,而是识别那些更深层的、基于天赋的特质,比如逻辑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意构思能力、精细操作能力等。 “价值观罗盘”: 引导读者深入理解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一系列关于选择、优先级排序和道德困境的场景模拟,帮助读者厘清自己生命中最看重的东西——是自由、是成就、是安全感、是人际关系、是创造力,还是对社会的贡献?这部分强调,清晰的价值观是人生航向的指南针,它能帮助我们在面临选择时做出更符合内心深处的决定。 “恐惧与欲望地图”: 这是一个关于自我揭示的部分。读者将被引导去识别那些阻碍自己前进的深层恐惧,例如对失败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对被评判的恐惧,以及那些驱动自己前进的原始欲望,例如被认可、被爱、获得成功、体验自由等。通过坦诚地面对这些内在的力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学会如何化解恐惧、拥抱欲望。 第二部分:认知——理解你的内在系统 这一部分着力于帮助读者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学习风格和决策机制,从而更有效地引导自己的行动。 “思维模式透视镜”: 探讨常见的思维陷阱,如确认偏差、可用性偏差、沉没成本谬误等,并提供识别和应对这些陷阱的方法。本书会鼓励读者练习“反思性思考”,即在做出决定后,回顾整个决策过程,分析哪些思考方式可能影响了判断。例如,当读者遇到一个新想法时,会被引导去思考:“我为什么会觉得这个想法可行?是否有其他可能性我忽略了?”,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拒绝。 “学习风格解码器”: 帮助读者识别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还是阅读/写作型?本书会提供一些小测试和练习,让读者在接收新信息时,尝试不同的方法,并观察哪种方式能让信息“留存”得更久、理解得更深刻。这部分强调,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能够显著提升学习效率,从而更快地掌握新知识和技能。 “情绪调控指南”: 探讨情绪的本质及其对决策和行动的影响。本书会提供一些基础的情绪管理技巧,例如正念练习、认知重构等,帮助读者在面对压力、挫折或兴奋时,保持相对平稳的心态,做出更理性的判断。这部分不追求“压抑”情绪,而是学会“理解”和“管理”情绪,让它们成为前进的助力而非阻碍。 “决策模型实验”: 介绍几种基础的决策模型,如“满意决策法”、“最大化决策法”、“直觉决策法”等,并引导读者在不同的情境下尝试运用。例如,对于一个不那么重要的选择,可以快速运用直觉;而对于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则可以花时间进行更全面的分析。这部分旨在帮助读者建立一个灵活的决策工具箱,根据情境选择最适合的决策方式。 第三部分:实践——将认知转化为行动 这一部分聚焦于如何将前两部分建立起来的自我认知,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行动,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尝试和调整。 “小步试错法”: 强调“开始”的重要性,即使目标遥远,也可以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微小的、易于实现的步骤。本书会引导读者设计一些“最小可行性测试”,例如,如果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可以先尝试阅读几本书、参加一次线上讲座,或者与在该领域工作的人进行一次简短的交流。关键在于“先做起来”,而不是“等准备好再做”。 “反馈回路构建”: 教授读者如何主动收集和利用反馈。这包括如何向他人提问以获得有价值的意见,如何观察外界的反应,以及如何解读这些反馈信息,并将其融入到后续的行动中。书中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接受批评”、“如何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建议。 “兴趣驱动的技能习得”: 引导读者围绕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主动去学习和提升相关的技能。这部分强调,技能的习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找到学习的内在动力。本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寻找学习资源”、“如何保持学习动力”的方法。 “边界设定与资源整合”: 教授读者如何识别自己的精力、时间和能力边界,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包括人脉、信息、工具等。这部分鼓励读者认识到“能力圈”的重要性,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深耕,同时也要懂得在需要时寻求帮助。 第四部分:迭代——在变化中持续成长 这一部分强调人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适应和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自身的发展。 “复盘与总结机制”: 引导读者建立定期的“人生复盘”习惯,例如每周、每月或每季度,回顾自己的行动、成果、遇到的问题以及学到的经验。这部分提供了结构化的复盘框架,帮助读者从每一次经历中提炼出宝贵的洞察。 “适应性思维训练”: 探讨在不确定性面前保持灵活和弹性的重要性。本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应对计划外的变化”、“如何从失败中快速恢复”的策略。 “长远愿景的动态调整”: 鼓励读者设定长远的目标,但同时也要保持对其的开放性,并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这部分并非鼓励“频繁更换目标”,而是强调“目标是动态的,而非僵化的”。 “自我关怀与持续探索”: 强调在整个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书中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如何应对职业倦怠”的建议,并鼓励读者将“持续学习和探索”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本书特色 普适性强: 本书内容不局限于任何特定领域,其核心原理适用于所有人,无论他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拥有何种职业背景。 实践性导向: 大量包含思考练习、小测试和行动建议,鼓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同步实践,将理论转化为切身体验。 强调内在驱动: 核心在于帮助读者发掘和利用自身的内在动力、价值观和天赋,而不是依赖外部的成功标准。 非指导性: 本书不提供“标准答案”或“成功模板”,而是提供一套工具和方法,让读者自己去探索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人生实验手册:探索你的边界与可能》是一本邀请你成为自己人生的首席研究员的书。它将赋能你以一种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种种可能性,去绘制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