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份愛的禮物,一份特殊的關懷
青春期,人生的關鍵期
陪伴孩子一同安全走過青春期
內容簡介
本書以男孩瑞瑞的口吻講述瞭他自己在青春期發生的種種或是高興;或是悲傷;或是疑惑;或是迷茫的成長事件,而其間,他的爸爸媽媽都會適時給予他指導、鼓勵、督促,引導他發現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讓他越來越把自己和父母區分開,尋求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作者簡介
鍾淼淼,女,新銳親子暢銷書作傢,著有《媽媽送給青春期女兒的書》《幫助孩子上好小學一年級》《青少年多角度思維故事集:換個角度切蘋果》等暢銷圖書,纍計銷量數達十萬冊。作者於2007年齣版的《媽媽送給青春期女兒的書》獲2008年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提名,《幫助孩子上好小學一年級》獲華東地區優秀圖書奬。
目錄
序言
生理篇
1脖子上突齣的“不明物體”
2嗓子突然變粗瞭
3渾身長毛的“小泰山”
4請叫我“鬍須瑞”
5男女有彆
6“豆芽菜”的憂傷
7難聞的“男人味”
8亂夢紛紜的夜晚
9床單事件
10男生們的懇談會
11我的“戰痘”歲月
12我的“竹竿”身材
13視力齣問題瞭
14我要去紋身
15“耳背”的同桌
學習篇
16糟糕的“健忘癥”
17與老師的“正麵對決”
18開學恐懼癥
19怎樣寫好作文
20學不好的“英國老鼠”
21上網成癮瞭
22關於作弊的作戰部署
23我害怕失敗
24“最笨”的記憶法
25跳齣定嚮思維
交友篇
26“觸電”的感覺
27關於愛的“責任感”
28遭遇“網戀”
29朋友間的戰火
30怎樣嚮朋友道歉
31快樂的交友之道
生活篇
32可怕的“傢長批判會”
33男子漢要學會擔當責任
34我想學功夫
35該如何麵對校園暴力
36男兒有淚也輕彈
37猶豫先生
38“富爸爸”與“窮爸爸”
39牛屎運
40爸爸撒謊瞭
41第一次吸煙
42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43一個好漢三個幫
44勇敢地做齣新嘗試
45偷來的球票
46一次有驚無險的做飯經曆
47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殘忍
精彩書摘
樣章
生理篇
脖子上突齣的“不明物體”
我叫瑞瑞,今年剛上初中一年級。我最近有件煩心事,不知怎的,我的喉嚨裏莫名其妙地長齣瞭一塊小骨頭,雖說不影響我正常地吃飯、喝水,可脖子上突齣一塊“東西”,看起來真的超彆扭,這“東西”到底是什麼呀?我會不會得瞭怪病?
我的同桌周磊與我有一樣的煩心事,他的脖子上也突齣瞭一塊“不明物體”。我倆可謂是“同病相憐”,難道我倆同時中瞭某種變異病毒?但這不科學啊,因為經過我仔細觀察,班裏麵大部分男生的脖子都突齣瞭一塊兒小骨頭,而女生們的脖子卻一切正常。難道這種奇怪的現象隻會發生在我們男生身上嗎?
於是,我和周磊暗自分析起來,周磊頗為神秘地對我說道:“我知道咱們脖子這塊兒怪骨頭長齣來的原因瞭。”
“為什麼呀?”我迫不及待地問道。
“我們男生很少哭鼻子,有難過的事情也忍著,所以久而久之就忍齣瞭這塊‘東西’。而女生動不動就哭,所以,她們的喉嚨就什麼也沒長齣來。”周磊得意地分析道。
“厲害瞭,我的哥!經你這麼一分析,好像真是這個原因呢。你的腦洞果然驚人。”我禁不住竪起瞭大拇指。
周磊拍拍我的肩,故作神秘地說:“你說這脖子裏的骨頭病毒會不會傳染?”
“傳染?沒有這麼可怕吧?不過這個‘小東西’,會不會是我們身體裏的一個潛在隱患?”我擔心地問道。
我這一問也把周磊問住瞭,他撓撓頭說道:“這我就不清楚瞭……”。
晚上迴傢的時候,我還在為“喉嚨裏的小骨頭”發愁,這時,老爸走過來問道:“怎麼老皺著眉頭呀?”
我指指喉嚨問道:“為什麼我們男生喉嚨都會突齣一塊小骨頭呀?這對身體有害嗎?”
爸爸笑著為我解開瞭謎底:“這塊喉嚨裏突齣的骨頭叫‘喉結’,男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都會長齣喉結,喉結突齣,是男性的性徵之一,經過青奮發育期以後的男生,由於雄激素的作用,一般都會發生喉結不同程度地嚮前突齣的現象。”
“哦,這叫喉結呀?那為什麼女孩子沒有喉結呢?”我接著問道。
“人的喉嚨由11塊軟骨作支架組成,其中最主要,體積最大的一塊叫甲狀軟骨。胎兒在2個月時,喉軟骨開始發育,直到齣上後5~6年,每年仍在增長,但5~6歲到青春期這一時期內喉軟骨生長基本停止。所以,小朋友們的甲狀軟骨都一樣。但進入青春發育期以後,由於男生的雄激素分泌增多,這纔使男生齣現現喉結。而女生幾乎不會齣現喉結。”爸爸耐心地為我一一作答。
“哦……”。老爸的科學解答總算讓我和周磊的病毒論成為瞭僞命題,我那個一直懸著的脆弱小心髒也總算放瞭下來。
對瞭,我明早上學的時候,一定要把這事兒和周磊好好地解釋解釋,這喉結長齣來的原因和他分析的“原因”根本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爸爸的話】
瑞瑞:
14歲的你已慢慢步入瞭人生最重要的時期——青春期。
你脖子上長齣的喉結便是青春期男性第二性徵的特徵之一。這是由男性雄性激素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所決定的。
喉結並不是你認為的“長在喉嚨的小骨頭”,其實,它隻是喉部甲狀軟骨上的一個結構部位,男孩和女孩都有喉結的,隻不過由於沒有足夠的雄性激素的作用,一般來說,女孩沒有明顯的喉結錶現。
大部分男生在過瞭青春期後都會有喉結齣現。那麼喉結是如何發育及它的作用是什麼呢?解釋這兩個問題,我們首先得來瞭解男性在發育過程中為什麼會齣現喉結。我們知道,喉結的發育狀況是與年齡、性彆有關的。在青春期前,男女生的喉的發育狀況差彆不大,但至青春期,女生的喉仍無明顯增大,而男生的喉則在雄激素的作用下迅速增大,位於頸部的甲狀軟骨嚮前方突齣,使喉的前後徑增加將近一倍,發聲隨之變為低沉的男性音。這就是喉結發育的生理過程。瞭解瞭這一過程,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青春期前,男女聲發音沒有明顯的區彆,即男童音與女童音非常近似,而青春期後,男生的喉前後徑變大發齣低沉的男性音,女生喉部前後徑小發齣尖細的女性音的原因。就像一些樂器,管徑小的聲音就尖細些,管徑粗的聲音就渾厚些,其道理是相通的。
至於有極少部分少女喉結突齣的原因,在此我也簡單和你說說,避免你和周磊又為此大開腦洞:
1、內分泌機能不足
誰都知道,女子體內占統帥地位的性激素是雌激素,雄激素的含量極少。但如果內分泌腺齣瞭問題,體內雄激素的含量就會增多,於是,便發生“喧賓奪主”的現象,齣現瞭喉結突齣、多毛和聲音變粗等男性化的錶現。
2、遺傳因素
上一代生長發育的特徵會傳給下一代,不但是身高、體形,甚至連眼的形狀、鼻的長短、顴骨的高低、耳朵的大小……,都會遺傳。當然,也包括喉結的大小。父親喉結特彆大而顯眼者,養下的女兒有時候喉結也會突齣些。
3、消瘦
女生的喉結雖然不如男生那樣大而突齣,但是,過分消瘦的女生,由於頸前部的脂肪和肌肉組織不發達,喉結也照樣會顯得嚮前突齣。 不過,有些青春期少女的甲狀腺會齣現一度生理性增大。這是因為新陳代謝比較旺盛,碘一度供應不足,造成生理性相對缺碘的緣故,以後會消失的,由於增大的甲狀腺正好在喉結的下方,因此,常被誤認為是喉結突齣。
由此可見,大多數女生的喉結是不突齣來的。這也是男生和女生在生理發育上的顯著區彆哦。
男生的喉結突齣是男性成熟的標誌之一。瑞瑞,恭喜你,你現在已經不再是個小男孩瞭。
嗓子突然變粗瞭
學校要舉行閤唱比賽,我也想報名參加,可老師說,我的嗓子不行,聲音太粗瞭,不適閤參加比賽。咦?真是奇怪,我在小學的時候,還是校閤唱團的絕對主力唱將呢,我那時候還擔任過男生領唱,怎麼現在卻被閤唱比賽拒之門外瞭呢?
沒能參加閤唱比賽,我心裏很鬱悶。放學迴傢後,我一個人關在房間裏自娛自樂起來,戴上耳機,開啓K歌模式,不過也真是奇怪,當我飆到高音的時候,我的嗓子眼仿佛被什麼堵住一樣,怎麼也唱不齣聲。不行,咱不能放棄!我繼續“嚎叫”,正當我聲嘶力竭狂吼的時候,老爸敲開瞭我的房門,“瑞瑞,你受什麼刺激啦?怎麼關在房間裏亂吼亂叫的呀?”老爸一臉問號。
“拜托,我在唱歌呢,就算我唱得有那麼一點兒難聽,你也不能說那是在亂吼亂叫呀。”我對爸爸抗議道。
老爸沒有理會我的抗議,居然還哈哈大笑起來。
我皺著眉,難過極瞭:“我唱歌真有這麼難聽呀?在小學的時候,我可是小王俊凱啊!可現在,我的嗓子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變得很沙啞瞭,聲音也很粗。我覺得自己現在說話有點像蠟筆小新。怪不得老師沒讓我參加閤唱比賽。”說完這番話,我深深地嘆瞭一口氣,然後用蠟筆小新的低沉嗓音說道:“難不成我以後直接進入熟男聲音模式?”
這時候,老爸居然不笑瞭,溫柔地說道:“首先,我要嚮你道歉,我剛纔說你在亂吼亂叫,對不起瞭。其次,你現在進入瞭青春期,而你的聲音也正式進入瞭‘變聲期’,你一定很奇怪為什麼自己突然變成瞭粗嗓門,對嗎?”
“變聲期?這又是什麼狀況?”我急急地追問道。
爸爸耐心地解釋起來:“聲音的好壞是由聲帶決定的。兒童期無論男女聲帶長度均為6~8毫米發齣的聲音都為童音,童音是分不清男女的。而進入青春期後,聲音也開始齣現瞭變化,男生的聲音一般多為粗獷低沉,音量廣而厚。這與其聲帶厚、寬和長度,有著密切關係。而女生的發音多為尖聲細語,這與聲帶的窄、薄和長度有關。由此可見,變聲後男女音色區彆特彆明顯。所以瞭,你的聲音變成瞭蠟筆小新的聲音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你不必苦惱。咱唱不瞭高音,咱可以走‘沙啞路綫”呀。當不瞭王俊凱,你可以往汪峰老師的熟男聲綫發展發展。”
“嗯,從現在起,我不再唱小鮮肉的歌麯啦,我要挑戰滄桑男聲。”如此看來,我的歌路要重新拓展瞭。
【爸爸的話】
瑞瑞:
爸爸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也曾為自己的突然變聲傷心過一陣子呢。所以,我能理解你現在的心情。
其實,“變聲期”並不是什麼特殊的時期,它隻是從童聲到成人聲的變化階段,是人人都要經曆的正常生理過程。青少年在14~16歲時,開始進入變聲期,主要錶現為聲音嘶啞,局部衝血、水腫,音調、音色逐步發生變化,變聲期的完成一般需要半年至一年時間。
變聲期可以分為變聲初期,變聲中期,變聲後期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錶現都不一樣。
一、變聲初期
這個時期男孩和女孩說話和唱歌的聲音差不多和童年的聲音相同,隻是說話當中有的語調開始齣現粗澀沉悶的聲音。隨著時間的增長,這種情況就會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可能覺得自己的嗓子有些不聽使喚,發不好高音。發音耐久力差,音不穩定,有時說話走調,甚至齣現怪音等現象。
二、變聲中期
它是變聲旺盛,嗓音變化最明顯的時期。這時,男孩和女孩說話和唱歌時就比以前有瞭顯著不同瞭。聲音變粗變低,但有時還有娃娃聲。唱歌時好像控製不住自己的嗓音,唱高音睏難,而調門越來越低。變聲時間延長,娃娃聲就越少,成人聲音成分就越多。到此期結束,聲音就完全變成瞭低而沉厚的成人聲音瞭。
三、變聲後期
此期說話已變成成人的聲音瞭,但是唱歌的聲音還不夠穩定,自己還控製不好。這一階段持續的時間有長有短,因人而異,一般可達幾個月。
總的來講,變聲期的嗓音變化的現象,女聲不明顯,男聲顯著。女孩子發高音時變化不顯著,發低音時不穩定。男孩子相反,發低音時不顯著,發高音時不穩定。
變聲期是嗓子發育的特殊時期,也是嗓音變化的關鍵時期。因為,你們青春期的男生都喜歡大聲說話唱歌,隨時隨地都愛錶現自己的嗓門大。殊不知稍不注意就殃及瞭正在生長的聲帶。這時的聲帶異常嬌貴,主人一不注意它就會齣現充血、水腫、或者發生聲帶小結或聲帶息肉,輕者導緻發音疲倦無力,音調改變;嚴重的齣現聲音嘶啞甚至呼吸睏難不能說話。
因此,正處於變聲期的你,一定要特彆注意嗓子的保健和保護以安全度過變聲期。下麵,我要給你幾點小提示:
第一,變聲期首要的是保護好嗓子,不要過度地使用嗓子,否則會加重聲帶的負擔,使聲帶更加充血和水腫。(所以,你以後可不能像今天這樣扯著嗓子“亂唱”啦。)
第二,你可不能再挑食瞭,同時也不能亂吃東西,你要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薯片等。
在這個“變聲期”裏,爸爸建議你多吃些富含膠原蛋白質和彈性蛋白質的食物,如豬蹄、豬皮、蹄筋。你還要多吃些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芹菜、番茄、蛋類、豆類、動物肝髒及新鮮水果等。另外,富含鈣質的食物也要多吃點,如:有魚蝦、牛奶、豆製品等。
第三,每天要多喝開水。因為適當的飲水可減少或清除喉腔的分泌物,從而減少瞭細菌的滋生。有利於防止咽炎的發生。
第四,在變聲期裏,切勿疲勞過度或睡眠不足,以防咽喉充血,引起聲帶損傷。 一旦聲音變嘶啞時,立即休息少說話,更不能大聲說話。平時你還應當堅持體育鍛煉,提高身體抵抗力。
……
前言/序言
每個男孩都是由兒童長大成人的。天真爛漫的童年與充滿不安的青春期共同構成瞭他們內心世界成長的曆史。告彆童稚,長大成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男孩處於青春期,他的大腦就像一個安全措施不到位的生物化學試驗室,隨時都有發生意外的可能。
青春期是個體由兒童嚮成年人過渡的時期。通常人們把青春期與兒童期加以明顯區分,區分的界限是性的成熟。以性成熟為核心的生理方麵的發展,使少年具有瞭與兒童明顯不同的社會、心理特徵。個體在兒童期依賴成人,成人約束並決定兒童生活和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方麵;兒童對自己的行為不承擔責任。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範圍和活動內容逐漸復雜化,使少年具有瞭與兒童不同的特點。他們逐漸有瞭一定的特定意嚮和責任感並自己決定某些活動如何進行。對自己的行為,尤其是部分犯罪行為要負一定的刑事責任。但少年也不同於成人。他們雖有一定的獨立性,但還沒有完全獨立;在許多方麵,尤其是在物質生活方麵還要依賴父母;他們還沒有成為完全責任能力人,並不是對自己的所有行為都要負刑事責任。由此可見,這種介於兒童和成人的過渡階段的地位,使得少年成為社會學上所說的邊緣人,他們地位的不確定性和社會嚮他們提齣的要求的不確定性,使他們産生瞭許多特殊的心理衛生問題。
處於青春期的男孩,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進而可能會導緻行為上的混亂與無序。因此,對男孩子來說,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關鍵、最睏難。同時也是最需要父母理解和幫助的時期。對傢長來說,隻有望子成龍成鳳的良好願望是不夠的,還需要用心、用腦學一點生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纔能瞭解孩子的生理變化、心理成長和行為特徵,幫助孩子順利成長。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變化最為迅速而明顯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男性從兒童的身體、外貌、行為模式、自我意識、交往與情緒特點、人生觀等,都脫離瞭兒童的特徵而逐漸成熟起來,更為接近成人。這些迅速的變化,會使少年産生睏擾、自卑、不安、焦慮等心理衛生問題,甚至産生不良行為。因此,青春期是一個既可以預測、又不可預測的時期。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中,人從兒童嚮成人發展是可預測的,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會齣現什麼情況或問題則不可預測。
其實,男孩在此變化過程中是異常痛苦的,他們非常需要正確的指導。此時,聰明的父母最好是采取“共同度過”的態度,我們要陪伴孩子一同走過他們的青春期。
《父子心語: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引言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具挑戰性也最富於激情的階段。它像一座蜿蜒的山巒,充滿瞭未知的岔路、陡峭的險峰,也孕育著壯麗的風景。在這個時期,男孩們麵臨著身體、心理、社交和學業上的巨大轉變。他們開始獨立思考,渴望被理解,卻又常常感到迷茫和不安。作為父親,我們是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盞明燈,是我們送給他們最珍貴的禮物。這本書,並非提供一套僵化的行為準則,也不是羅列枯燥的道理,而是試圖搭建一座橋梁,連接父子之間在成長旅途中那份日益增長的理解與信任。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與每一位正在經曆或即將迎來兒子青春期的父親們,分享一份沉甸甸的期許,一份切切的關懷,以及一份能夠照亮前路的智慧。 第一篇:理解你的少年心——走進青春的迷宮 青春期的“為什麼”:生理與心理的雙重奏 青春期,是一場悄無聲息的革命。身體激素的湧動,帶來瞭外形的改變,也攪動瞭內心的波瀾。男孩們可能變得沉默寡言,或者易怒衝動;他們可能對異性産生好奇,對未來充滿憧憬,也可能因為自我認知的不確定而陷入焦慮。瞭解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是理解他們的第一步。我們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衡量少年的情緒,更不能簡單地將他們的反叛視為不孝。這是一種成長,是一種蛻變,是一種生命力的自然展現。 身體的秘密與睏惑:從身高體型驟變到聲音低沉,從毛發初生到對身體形象的在意,這些生理上的變化是青春期最直觀的印記。很多男孩會因為這些變化感到尷尬、羞澀,甚至産生自卑。他們可能不願意與父母談論這些私密話題,導緻誤解和隔閡。作為父親,我們需要以一種平常心去對待,用恰當的方式引導他們認識和接納自己的身體。也許是分享自己年輕時的經曆,也許是提供一些關於健康的科普知識,關鍵在於讓他們知道,身體的變化是正常的,也是美好的。 情緒的過山車:青春期是情緒最不穩定的時候。喜怒哀樂,有時來得猝不及防,去得也快。男孩們可能因為一件小事而勃然大怒,也可能因為一次失敗而情緒低落。這種情緒的波動,往往讓他們自己也感到睏惑和無所適從。理解情緒背後的原因至關重要。是學業的壓力?是人際關係的睏擾?還是對未來的迷茫?傾聽比評判更重要,陪伴比說教更有力。 自我意識的覺醒:“我是誰?我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些關於自我價值和人生意義的追問,是青春期男孩內心深處的渴望。他們開始形成自己的觀點,渴望錶達自己的想法,並希望得到尊重。這個時候,父母的認同感和支持,是他們探索自我、建立自信的重要基石。 打破沉默的藩籬——有效溝通的藝術 父子溝通,尤其是青春期父子溝通,常常是一門“玄學”。很多父親發現,兒子似乎一夜之間變成瞭“外星人”,不再願意分享,更不願意聽從。然而,溝通並非不可能,隻是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耐心。 傾聽是金:與其滔滔不絕地講述“經驗之談”,不如靜下心來,認真傾聽。當兒子開口說話時,放下手中的事情,用眼神和肢體語言錶達你的關注。不要輕易打斷,不要急於給齣建議,更不要在第一時間否定。有時候,他們隻是需要一個傾訴的齣口,一個被理解的耳朵。 選擇恰當的時機與場閤:父子交談,最好選擇在輕鬆、私密的時刻。或許是晚餐後的一段散步,或許是在車裏的短暫時光,又或者是在一起做一件共同喜歡的事情時。避免在他們疲憊、心情不好的時候進行嚴肅的談話。 開放式提問,而非質問:用“你覺得呢?”“你有沒有想過……?”代替“為什麼你總是這樣?”“你是不是……”開放式的問題能夠鼓勵兒子主動錶達,而質問隻會讓他們産生防禦心理。 “我”的錶達,而非“你”的指責:當需要錶達自己的感受和擔憂時,使用“我”的句式,例如“我擔心你……”“我希望看到你……”這比直接說“你讓我很失望……”更能讓對方接受。 偶爾的“笨拙”也是一種真實:我們並非完美的聖人,承認自己的局限和錯誤,反而會讓兒子覺得你更真實,更值得信賴。 理解他的世界——遊戲、社交與網絡 青春期的男孩,往往沉浸在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裏,這個世界裏充滿瞭遊戲、社交和網絡。作為父親,我們可能不理解他們的“熱愛”,甚至産生擔憂。然而,理解比排斥更重要。 遊戲的“門道”:遊戲,對於很多青春期男孩來說,不僅僅是娛樂,它是一種社交方式,一種技能的展現,一種成就感的獲得。與其一味地禁止,不如嘗試去瞭解他們玩的遊戲,瞭解遊戲中的規則、玩法,甚至嘗試一起玩一局。這能讓你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比如策略思維、團隊協作能力。同時,也能找到話題,拉近彼此的距離。 社交圈的探索:朋友,是青春期男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渴望歸屬感,渴望被群體接納。理解他們的社交需求,尊重他們的朋友選擇(當然,前提是這些朋友是積極健康的)。不要輕易評判他們的朋友,也不要強迫他們與你不喜歡的孩子交往。 網絡的雙刃劍:網絡為他們提供瞭廣闊的信息來源和社交平颱,但也潛藏著風險。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網絡,辨彆信息真僞,遵守網絡道德,保護個人隱私。與他們討論網絡上的熱點話題,瞭解他們的網絡生活,並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提醒。 第二篇:塑造少年誌——獨立、責任與價值 獨立成長的翅膀——放手與信任 男孩的成長,就像小鳥學飛,總需要一個掙脫巢穴的過程。父母的過度保護,有時反而會成為阻礙他們獨立展翅的枷鎖。 從生活小事開始的獨立:鼓勵兒子自己處理生活中的瑣事,比如整理房間、洗衣、做飯,甚至管理自己的零花錢。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是培養他們獨立能力的基礎。 學業上的自主選擇與規劃:在尊重他興趣和特長的基礎上,引導他為自己的學業生涯做齣規劃。關於選擇學校、專業,讓他擁有更大的決定權,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信息。 允許犯錯,從中學習:獨立的過程必然伴隨著錯誤。不要因為害怕他犯錯,就剝奪他嘗試的機會。允許他犯錯,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找到改進的方法。 責任感的培育——擔當與承諾 責任感,是男孩成長為男人的重要標誌。它意味著承擔,意味著承諾,意味著對自我和他人負責。 從傢庭責任開始:讓兒子參與到傢庭事務中,承擔力所能及的傢庭責任。比如,定期打掃公共區域,照顧寵物,協助父母完成一些傢務。讓他們明白,傢庭是需要共同維護的。 學業上的責任: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責任,而非父母的“任務”。鼓勵他為自己的學習成績負責,並為之付齣努力。 承諾的價值:引導他理解承諾的重要性,並學會信守承諾。無論是對朋友的約會,還是對父母的承諾,都要認真對待。 價值觀的塑造——品格與信仰 價值觀,是一個人內在的指南針,它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選擇和方嚮。 以身作則的榜樣力量:父親是兒子最重要的榜樣。你的言行舉止,你對生活的熱愛,你對待他人的態度,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兒子。 誠信、善良與尊重:這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價值觀。通過故事、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反復強調誠信的重要性,教育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尊重他人,如何保持善良。 追求卓越,而非僅僅成功:引導兒子明白,人生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功成名就,更在於追求卓越的過程,在於堅持不懈的努力,在於對社會做齣貢獻。 金錢觀的引導:教會他理性消費,量入為齣,理解金錢的價值,以及如何通過努力去創造財富,而非僅僅追求物質享受。 第三篇:父親的角色——陪伴、榜樣與愛 “硬漢”也有溫柔時——情感的連接與錶達 很多父親,習慣瞭扮演“頂梁柱”的角色,卻忽略瞭情感的交流。兒子也渴望父親的關懷和肯定,隻是不善於直接錶達。 愛的錶達方式:不一定要說“我愛你”,一個溫暖的擁抱,一次肯定的眼神,一句真誠的贊揚,一次共同的娛樂活動,都是愛的錶達。 分享父輩的故事:講述你自己的成長經曆,分享你的喜怒哀樂,你的睏惑與成長。這不僅能讓兒子瞭解你,更能讓他看到,父親也曾年輕,也有過迷茫。 共同的興趣與愛好:找到與兒子共同的興趣,無論是運動、音樂、閱讀,還是某個領域的探索。一起參與,一起分享,會讓父子關係更加親密。 父愛的力量——榜樣的力量,堅實的後盾 父親的愛,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支撐,是一種指引。 不缺席的陪伴:再忙碌,也要抽齣時間陪伴兒子。這種陪伴,不是簡單的“在場”,而是全身心的投入。 鼓勵探索,而非壓製:當兒子嘗試新事物,有新的想法時,給予鼓勵和支持。即使失敗,也要讓他知道,你永遠是他的堅實後盾。 界限與規則的建立:愛不是溺愛。在給予自由的同時,也要有明確的界限和規則,幫助兒子理解行為的後果,以及社會的基本準則。 成為他的“知心朋友”:努力成為兒子可以信賴的人,一個可以在任何時候嚮他敞開心扉,尋求幫助和支持的人。 迎接未來——從男孩到男人的蛻變 青春期是男孩走嚮成熟的關鍵時期。作為父親,我們的角色是引導者,是支持者,是愛與智慧的傳遞者。 培養堅韌的意誌:人生道路上會有挫摺和睏難,教會兒子如何麵對失敗,如何從中站起來,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意誌。 學習與適應變化:世界在不斷變化,引導兒子保持學習的熱情,適應新的環境和挑戰。 健康的生活方式:關注兒子的身心健康,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運動和睡眠。 祝福與期盼:最後,作為父親,我們最希望看到的,是兒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有愛心的優秀男人。這份期盼,是我們送給他們最寶貴的禮物,也是這本書想要傳遞的核心。 結語 這本書,並非一本“教你如何做父親”的教科書,而是我們父子同行路上的一份真誠分享。它承載著我們對兒子成長的深深關切,對父子關係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美好未來的不懈追求。願這本書能成為你與兒子溝通的催化劑,成為你理解他內心的窗口,更成為你照亮他成長之路的一盞明燈。讓我們一起,用愛與智慧,陪伴我們的兒子,走過這段寶貴的青春歲月,迎接一個更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