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藏唐代汉字抄本字形表(第七、八、九卷)(套装共三册)

日藏唐代汉字抄本字形表(第七、八、九卷)(套装共三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臧克和,海村惟一 著
图书标签:
  • 唐代文献
  • 汉字字形
  • 日藏抄本
  • 字形学
  • 古文字
  • 历史文献
  • 佛教文献
  • 文献编纂
  • 汉字研究
  • 书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6522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2871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日藏唐代汉字抄本字形表》丛书取材于中土所缺失、日本所藏国宝级及重要文献级的以真实用笔抄写并保存下来的共时纸质文献,将所有字形图片经过分切保存,梳理字际关系,准确归纳字位,然后按时代先后排列字形系列,使得书体发展、字形演变、媒介因素,其时代坐标,到眼即辨。

作者简介

臧克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教授,有《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尚书文字校诂》、《中古汉字流变》、《简帛与学术》等专著,主编《汉字研究新视野丛书》,合作《古文字诂林》。“出土古文字与古文献语料库”;“说文、玉篇和万象名义比较研究”、“唐宋字汇时间层次研究”、“基于出土文献语料库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字与文化研究”等重大项目负责人。

目录

凡例說明
正文
附錄一:部首索引
附錄二:筆劃檢字表
附錄三:日本字音檢字表
附錄四:本書所用文獻異體字對照表
附錄五:部分形體差異部件對照表
煌煌汉字,千年回响:日藏唐代汉字抄本字形表(第七、八、九卷) 导读 概述 《日藏唐代汉字抄本字形表》(第七、八、九卷)并非一本独立的、叙述性的著作,而是一套系统性的、基于实物的字形汇编。其核心价值在于,它以极其详尽和严谨的态度,呈现了现存日本所藏唐代汉字抄本中的珍贵字形,为学界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可以直接观察和研究唐代汉字演变、书写习惯、以及地域性差异的宝库。本套(套装共三册)的第七、八、九卷,正是这一宏大工程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它们承载着更为丰富的字例,将唐代汉字的书写风貌以更全面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书的性质与价值 理解这套《字形表》的关键在于认识到它不是一本“读物”,而是一本“查阅工具”和“研究素材”。它不提供历史叙述,不探讨理论,而是将最原始、最直观的字形数据,以清晰、规范、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其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史料的直接呈现: 这套《字形表》直接取自日本所藏的唐代汉字抄本,这些抄本本身就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通过字形表,我们得以绕过二手文献的解读和转述,直接面对唐代书写者留下的墨迹。这种“眼见为实”的方式,是任何理论性著作都无法替代的。 唐代汉字研究的基石: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其形体的演变是语言学、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课题。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交流频繁的时代,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套《字形表》如同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为研究唐代汉字的形体结构、笔画特征、结构组合、字形变异、书写风格(如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痕迹)等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依据。 字形演变的直观展示: 汉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地域、书写者、书写材料等因素不断演变。通过汇集不同抄本中的同一字形,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唐代汉字在不同背景下的细微差别,甚至一些尚未被传统字典收录的异体字、俗体字。这对于理解汉字的生命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至关重要。 书法艺术的史料价值: 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众多名家大师。抄本中的字形,无论是出于名家之手,还是普通书写者的日常书写,都蕴含着丰富的书法信息。这套《字形表》可以帮助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更深入地了解唐代书法的笔法、结构、章法以及当时的书写风尚,为临摹和创作提供更为直接和鲜活的范本。 文字学领域的重要补充: 传统的汉字研究往往依赖于已有的文献和字书。然而,这些文献和字书往往经过了层层选录和规范化,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当时社会上真实存在的各种字形。这套《字形表》的出现,为文字学研究提供了大量“活”的材料,有助于纠正或补充已有研究的不足,填补文字学研究的空白。 第七、八、九卷的侧重点与拓展 虽然具体到第七、八、九卷的目录和所收录的字形需要查阅原书才能精确描述,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三卷的出版,标志着《日藏唐代汉字抄本字形表》在内容上的进一步扩充和深化。 字形数量的增加: 每一卷的推出,都意味着对更多珍贵唐代抄本的梳理和字形的提取。可以推测,第七、八、九卷将包含更多此前未曾收录的字形,从而使得整套《字形表》的字形总量更为可观,覆盖面更广。 字形种类的细化: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同一字形在不同抄本中的细微差异,以及不同书写风格(如工整的楷书、流畅的行书、奔放的草书)下的字形变化,都会被更加细致地捕捉和区分。这三卷可能在字形的分类、标注上,会呈现出更精细化的处理,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研究需求。 特定类别或主题的侧重: 某些卷册可能会在字形的选择上,有所侧重。例如,可能侧重于某些特定经文、文献中的字形,或者针对某些结构复杂、容易产生变异的字进行集中收录,以揭示其在唐代的具体形态。也可能针对不同抄本的来源地、年代、纸质等信息,对字形进行更细致的归类和分析(尽管这套书本身是以字形为主,但这些背景信息对研究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异体字、俗体字的补充: 历史上的汉字并非只有“标准”写法,大量的异体字和俗体字在民间流传和使用。这套《字形表》,尤其是后续的卷册,很可能收录更多这些具有生命力的、非正规的字形,它们是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和语言习惯的窗口。 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多可能: 随着字形数据的不断积累,研究者可以基于这些更丰富、更详尽的资料,开展更深入、更具创新性的研究。例如,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对唐代汉字的笔画、结构进行量化研究,或者构建唐代汉字字形演变的数据库,从而在微观层面揭示汉字的内在演化规律。 如何使用这套《字形表》 这套《字形表》的使用,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汉字基础、古汉语知识,以及对汉字演变的基本认知。 1. 目标明确,按需查阅: 研究者在展开研究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例如是研究某个字的演变,还是研究某个时期的某种书写风格。然后,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在字形表中查找相关字形。 2. 细致观察,对比分析: 面对字形表中的每一个条目,都需要仔细观察其笔画、结构、大小、形态等细节。将同一字的多种形态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之处,思考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3. 结合文献,印证考据: 字形表提供的直观材料,需要与相关的文献资料相结合。例如,在研究某个字形时,可以查阅当时的史书、文学作品、碑刻铭文等,看看是否存在类似的字形,或者是否有相关的记载。 4. 理解背景,探究成因: 对于字形的出现,不能简单地视为一种“错误”或“巧合”,而应该思考其产生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例如,某个俗体字的出现,可能与当时的书写便利性有关;某个异体字的流行,可能与某个地域的语言习惯有关。 5. 善用索引,提高效率: 随着卷册的增多,索引功能变得尤为重要。研究者应善用书中的索引(如果提供的话),以便快速定位所需的字形。 结语 《日藏唐代汉字抄本字形表》(第七、八、九卷)及其系列著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学术工程。它以其无与伦比的史料价值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直面唐代汉字世界的大门。通过对这套资料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汉字本身的发展脉络,更能窥见唐代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是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书法学研究者的案头必备,也是一切热爱中华文化、渴望追溯历史根源者的珍贵参考。这三卷的推出,无疑是这一宏伟工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唐代汉字的奥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排版风格非常古典、严谨,散发着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字形结构的拆解和对比,很多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笔画走向,在这套书中被清晰地标注和比较,让你对每一个横、竖、撇、捺的书写逻辑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收录了字形,更像是在“解剖”字形,揭示了其背后的书写习惯。虽然阅读过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但当那些隐藏在墨迹深处的规律被你捕捉到时,那种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对于任何想深入研究唐代楷书和行书源流的人来说,这套书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它的价值是时间也无法磨灭的。

评分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一直梦想着能有一套能够系统梳理唐代抄本字形演变的权威著作。这套书恰好填补了我的心头大石。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笔误”和“异写”的收录。很多现存的拓本中,我们往往只关注那些标准的、规范的字,而忽略了书写过程中出现的灵动和变化。这套书把这些“不完美”的字也收录进来,反而让整个唐代的书写生态变得立体和鲜活起来。它不仅仅是一部字帖,更像是一部活的历史文献,让你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书写者的呼吸和心跳。七、八、九卷的跨度正好能看到书风从遒劲到妍美的转变,这种连续性的观察体验是其他零散资料无法比拟的。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日藏”这个前缀有点担心,怕内容会偏向于日本学界特有的解读体系。但翻阅之后,发现这套书的学术态度非常严谨,它更侧重于对实物资料的忠实呈现和整理,而非强加主观臆断。装帧的朴实中透露着学者的内敛,没有花哨的装饰,所有的重点都放在了字形的清晰度和系统性上。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对比了不同抄本中“之”和“为”的写法,发现了很多过去未曾注意到的细微变化,这对于我正在撰写的一篇关于抄经体演变的论文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的索引系统也做得非常人性化,查找特定字时非常便捷,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学术力作。初翻时就被那些精致的摹写图吸引住了,每一个字形都处理得一丝不苟,看得出作者在考证和整理上的巨大心血。尤其让我欣赏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字形,而是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唐代抄本字样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和归类。对于研究书法史和汉字演变的朋友来说,这简直就是一本宝库。我尤其喜欢它在某些争议性字形旁边的注释,那些严谨的论证过程,让人对书法的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虽然内容专业,但编排的逻辑性很强,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窥见唐代书风的磅礴气象。光是欣赏这些墨迹原貌的影印件,就觉得对得起这份投入了。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钻研唐代抄经本的风格演变,手头上的资料零零散散,总感觉缺了那么一本系统性的工具书。朋友强烈推荐了这套“日藏唐代汉字抄本字形表”,拿到手后才发现,它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特别是第七、八、九卷这三册,正好覆盖了从初唐到中晚唐书法风格的过渡期。里面的字形对比图做得太绝了,很多我们平时在研究文献中看到的模糊不清的字样,在这里都有清晰的、可供比对的范例。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对某些行草书体中连笔和草化的处理,那些细微的提按顿挫,都仿佛能从纸面上“跳”出来。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研究的视角,让你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审视那个辉煌的时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