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話說進孩子心裏

把話說進孩子心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傑 著
圖書標籤:
  • 親子溝通
  • 傢庭教育
  • 兒童心理
  • 溝通技巧
  • 正麵管教
  • 情緒管理
  • 親子關係
  • 教育方法
  • 幼兒教育
  • 小學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33294
版次:1
商品編碼:1220281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8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要想實現美好的願景,親子之間首先應該實現順暢的溝通。
把話說進孩子心裏以孩子的心理為基礎,從教育孩子、批評孩子、贊賞孩子等諸多角度分析孩子心理,也給父母切實可行的參考意見,再輔以生動的案例,讓父母更加理性地麵對孩子,把話說到孩子心裏。

作者簡介

劉傑,女,2001年畢業於遼寜大學,本科學曆。多年來,一直從事教學工作,教學經驗豐富。多次參加國傢各類課題研究,成果卓著。多次參加公開課大賽,2007年在全國第四屆教學大賽中榮獲初中組一等奬。鞍山市骨乾教師,鞍山市名師工作室副組長。多次參加市組織的名師支教活動,並受市政府錶彰。

目錄

第一章 你的孩子聽話嗎——學會把話說進孩子心裏 001
有時一句話影響孩子的一生 002
贊美孩子要講究藝術性 004
不要吝嗇給予孩子鼓勵 006
批評孩子是一門藝術 009
孩子需要善意的謊言 011
傾聽,是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 013
禮貌用語使親子關係更融洽 016

第二章 你會和孩子說話嗎——溝通的目的不是打擊孩子 019
孩子畏縮的原因 020
像愛惜眼睛一樣愛惜孩子的自尊 022
親子關係要講究民主 025
過分的說教隻會讓孩子逆反 027
尊重孩子,首先要給予他重視 029
不要把生活的壓力過早轉嫁給孩子 032

第三章 掌握語言技巧,你就不會再感情用事地訓孩子 035
教育常用語,你知道嗎 036
麵對欲望,教孩子學會“冷凍” 038
孩子需要正麵指引 041
培養專注力,從孩子最喜歡做的事情著手 043
教會孩子求助和訴說危險 045
笑眯眯的媽媽更可愛 048
孩子,也需要找到存在感 050

第四章 不吼不叫,是媽媽必須掌握的教育智慧 053
媽媽平靜,孩子纔能坦然 054
沉默,也許是最好的教育 056
透過孩子,摺射自己 057
媽媽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059
傢庭環境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 061
教育孩子,也需要學習 064
親子教育,爸爸不能缺位 067
角色互換,寓教於樂的好方法 069

第五章 學會傾聽孩子的內心——瞭解是一切溝通的前提 071
傾聽孩子喋喋不休的訴說 072
不要讓偏見濛蔽瞭你的心 074
孩子也需要你設身處地地為他著想 076
理解,讓孩子盡情傾訴 079
不要忽略孩子的求救信號 081
不同性格的孩子,要區彆對待 083

第六章 蹲下來教育孩子——放下傢長的架子去接近孩子的心 087
不要對孩子頤指氣使 088
完整的錶達方式,幫助孩子學會錶達 090
每日三問,對孩子很有好處 092
和孩子交流時,保持目光的平視 094
有的時候,孩子並非故意犯錯 096
爸爸媽媽,不要高高在上 098

第七章 不是孩子不聽話——你說話的方式對瞭嗎 101
說話的方式有很多 102
愛,要勇敢說齣來 104
贊美,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107
不管何時,都當孩子能夠依靠的大樹 110
不要永遠無所不能,適當嚮孩子求助 112
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期望 114
孩子的自尊心不容小覷 117
誰說孩子不能“頂嘴” 119
學會真誠地嚮孩子道歉 121

第八章 你能發現孩子的煩惱嗎——做一個會溝通的傢長 125
彆讓孩子變成書呆子 126
當孩子發呆時,不要隨便打斷他 128
成績,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 131
既要和老師統一戰綫,也要和孩子結成同盟 133
陪伴,幫助孩子驅散寂寞 136
當孩子和夥伴們發生衝突時 139
“早戀”不是毒瘤,而是一朵需要用心嗬護的花 141

第九章 培養瞭不起的小孩——話說對瞭纔能激勵孩子進步 145
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146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149
讓孩子勇敢邁齣人生的第一步 151
孩子的夢想是偉大的 153
好孩子,愛勞動 155
肯定的魔力 158

第十章 如何幫孩子修正偏頗的路——做好孩子成長路上的標尺 161
撒謊不是好習慣 162
健康身體,從養成良好的膳食習慣開始 165
粗心是可以戰勝的缺點 167
膽量是練齣來的 169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171
麵對鬼精靈,不要留“空子” 173
有奬有罰,纔能樹立規矩 175

第十一章 錶揚讓孩子更齣色——用激勵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179
不要總是拿孩子和他人比較 180
讓孩子學會迎難而上 182
興趣,是孩子真正想做的事情 183
教會孩子麵對挫摺 185
心理健康的孩子纔能坦然麵對人生 187

第十二章 杜絕語言暴力——給孩子一個溫暖的童年 191
“嘮叨”,讓孩子無處可逃 192
語言暴力傷害孩子稚嫩的心靈 194
“真老虎”纔能屹立在孩子心中 197
選擇爸爸還是媽媽,對孩子最殘忍 199
永遠不要說放棄孩子的話 201
不要對孩子逞一時的口舌之快 203
第十三章 彆用否定的話語評價孩子——你的信任是孩子信心的來源 205
不要用負麵評價係統對待孩子 206
冷嘲熱諷,讓你們的親情變淡 208
人人都會犯錯,孩子也是如此 210
永遠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212
你難以想象“閉嘴”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214
沉默,有時是最嚴厲的批評 216

第十四章 彆哄騙孩子——傢長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219
言聽計從的孩子未必好 220
不要以“為你好”綁架孩子 222
威脅,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 224
不要把世界嚮孩子關閉 225
當警告失效時,怎麼辦 227
當孩子與他人産生矛盾,你會如何做 229

第十五章 學會引導——孩子的夢想是需要鼓勵的 233
重視孩子的每一個問題 234
不要因為無心的錯誤責備孩子 236
讓孩子愛上學習 238
教會孩子中肯地評價自己 240
讓孩子學會拒絕 242
當孩子受到委屈時 244

第十六章 傢長不要這樣做——給孩子成長的機會 247
贊美,一定要具體 248
對孩子,你看到什麼很重要 250
你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嗎 252
把孩子的進步看在眼裏 254
孩子永遠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256
“建議”比“命令”更有效 259
參考文獻 262

精彩書摘

有時一句話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從一張純潔無瑕的白紙,到一張絢爛多彩的藍圖,再到把這些藍圖都變成實際的生活,需要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有人說命運是注定好的,任由誰也無法改變。然而,作為現代人,我們更願意堅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纔是命運的主宰者。既然如此,擁有怎樣的人生,也就是可以爭取和努力的瞭。孩子的成長看似漫長平淡,實則暗流湧動。很多時候,父母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就會改變孩子的人生。因此,說當父母是每個人一生之中最偉大和最艱難的事業,真是絲毫不為過啊!想想看,你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會改變孩子的一生,那麼你豈不是變成金口玉言瞭嗎?這句話說到點子上瞭。對於十分信賴和依賴父母的孩子而言,父母的話就是金口玉言。在進入學校之前,孩子就是通過父母去瞭解和感受生活的。在染黃則黃的年代裏,父母樹立瞭孩子對於這個世界最初的感受和想法。如果父母總是愁眉苦臉地生活,孩子長大之後也不會積極樂觀。與此相反,如果父母不管在生活中遭受多少磨難始終信心滿滿,那麼孩子日後也不會動輒就灰心喪氣,萬念俱灰。這也就是我們平日裏所說的傢庭環境對人的影響。
很多父母看似對孩子的教育特彆重視,不但花費重金買好的學區房,送孩子上名校,等等,卻絲毫不注意自身對孩子的重要影響。毫不誇張地說,良好的傢庭教育和傢庭氛圍,比讓孩子上名校重要得多。有的時候,父母的一句話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會産生難以抹除的影響。與其把教育孩子的希望都寄托在學校和各種水平參差不齊的培訓班,父母不如多多提升自己。
很久以前,有個牧羊人傢境特彆貧睏。他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他們都很聰明。有一次,牧羊人帶著孩子們去山坡上放羊。羊兒找到水草肥美的地方吃草,牧羊人帶著孩子們躺在草地上曬太陽。突然,天上有一群大雁飛過。這時,一個孩子說:“爸爸,人能飛起來嗎?要是我也能像鳥兒一樣飛到天空中,那該多好啊!”牧羊人笑著說:“當然可以啊!人類也是有翅膀的,你可以試試看。”孩子們歡呼雀躍地嘗試著想要飛起來,不想,他們努力好幾次都沒有成功。爸爸也在嘗試,當然,他也失敗瞭。看著孩子們沮喪的樣子,爸爸毫不氣餒,鼓勵孩子們說:“你們還小,翅膀還沒長好呢!爸爸又太老瞭,飛不動瞭。等你們再長大一些,就一定能飛起來。”後來,牧羊人用辛苦掙到的錢給孩子們買瞭個玩具。這個玩具很簡單,有一個橡皮筋,隻需要把小木塊藉助橡皮筋的力量彈一下,小木塊就會飛到空中。孩子們特彆喜歡這個玩具,在他們幼小的心裏,小木塊都能飛到天上,更何況是他們呢!長大之後,他們始終不忘飛天的夢想,最後居然夢想成真,造齣瞭世界上第一架飛機。他們就是萊特兄弟。正是因為父親的一句話,他們的一生都變得與眾不同瞭。
美國登上月球的第一個人阿姆斯特朗,他的登月行為也絕非偶然。他齣生於1930年8月5日,在很小的時候,他就喜歡在夜晚仰望星空。在一個晴朗的夜晚,他看著天空中的星星,不停地縱身往上跳躍。媽媽正在洗碗,聽到他蹦蹦跳跳的聲音,不由得問:“寶貝,你在乾什麼呢?”他大聲地告訴媽媽:“媽媽,我想跳起來,跳到月球上看一看。”這時,媽媽絲毫沒有感到驚訝,而是笑著對他說:“真的啊,那可太好瞭。你去月球上看完之後,一定要記得迴來 啊!”
在第一個實例中,聽瞭爸爸的話,萊特兄弟在心中種下瞭飛天的夢想。正因為如此,他們長大之後在創造飛機的路上雖然受到瞭很多磨難,經曆瞭無數次失敗,卻從未放棄過。至於阿姆斯特朗的媽媽,迴答則更加機智和巧妙。如果這個問題放在大多數媽媽身上,也許馬上就會毫不留情地打擊孩子:“你還是先好好學習吧!”“你真是白日做夢啊,人怎麼可能到月球呢?”“你真是奇思妙想啊!”這些迴答,都遠遠不及“記得迴來”給予阿姆斯特朗的信心、希望和勇氣。
爸爸媽媽們,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多多注意,不要摺斷孩子的翅膀啊!

前言/序言

養育孩子,無疑是這個世界上耗時最長、耗費心力最多且充滿極大不確定性的一項工作,而且是為人父母者畢生需要做的事情。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幾乎每個父母都有很多與眾不同的感悟,也遇到瞭韆篇一律的難題。諸如,如何把話說進孩子心裏去,這個問題就很讓父母們頭疼。即使孩子已經成傢立業,也有些父母依然與孩子一說話就吵架,甚至到瞭針鋒相對、水火不容的地步。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不應該再依靠權威震懾孩子,而應學會瞭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心裏。父母隻有真正瞭解孩子心裏想什麼,做事情有怎樣的初衷,纔不會誤解孩子,纔不會導緻親子關係日益緊張。父母隻有時刻關心孩子的身體成長和心理發育情況,纔能幫助孩子度過各個時期,讓孩子茁壯成長。
每個人都有父母,在我們小的時候,也曾經因為父母的命令、頤指氣使而對父母心生抱怨。也許到若乾年後,自己也成為父母,纔恍然大悟:哦,原來當時爹媽說的都是對的!然而,已為人父母的你卻在重復當年爹媽的作為,強迫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殊不知,一代代人都是這麼過來的,你既然能想到當年爹媽說的是對的,也就應該能理解你的孩子和當年的你一樣奮不顧身地與父母對抗。這也許就是人類發展進化過程中的螺鏇式上升吧!
父母們,彆再抱怨孩子不聽話瞭,因為你小時候也曾經這麼不聽話!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和孩子較真呢?與其和孩子因為雞毛蒜皮的事反目成仇,不如更多地體諒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纔能走進孩子心裏,進而說到孩子心裏。不管時代如何發展,親子關係始終都與夫妻關係一樣,占據傢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這與整個時代背景也是相符閤的。
“慈母手中綫,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很多時候,孩子隻有自己成為父母,纔算真正長大成人,纔能體會到父母當初的良苦用心。
不要抱怨孩子辜負瞭你的用心,因為你也曾辜負自己的父母!也許成長終究需要時間的沉澱,纔能從清水變成濃香的茶,品一口,浸潤心靈!
編著者
2016年5月
《溝通的藝術:傾聽、理解與共鳴》 內容簡介: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維護與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而溝通,正是維係這一切的基石。本書《溝通的藝術:傾聽、理解與共鳴》並非聚焦於某個特定群體,而是深入探討瞭普適於所有人的人際溝通法則,旨在幫助讀者構建更健康、更融洽、更富有效率的人際關係,無論是傢庭、職場,還是社交場閤。 本書將從最基礎的“聽”開始,為您撥開溝通的迷霧。我們常常誤以為溝通就是“說”,卻忽略瞭真正有效的溝通始於“聽”。然而,這裏的“聽”並非簡單的耳朵接收聲音,而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帶有理解意圖的傾聽。我們將一同探索如何擺脫內心的乾擾,放下預設的評判,真正進入對方的世界,捕捉言語背後的情感和需求。本書將詳細拆解傾聽的各個層次:從錶麵的傾聽,到深層的理解,再到最終的情感共鳴。我們將學習識彆傾聽中的常見障礙,例如分心、打斷、匆忙下結論等,並提供一係列行之有效的練習方法,幫助您提升專注力,掌握“不打斷”的藝術,學會通過肢體語言和眼神交流傳遞專注與尊重。 接下來,本書將聚焦於“理解”。傾聽的目的是為瞭理解,而理解的深度則直接決定瞭溝通的質量。我們將深入剖析影響理解的因素,包括文化背景、個人經曆、情緒狀態以及認知模式等。本書將引導您跳齣自我中心的視角,嘗試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理解他們的立場、感受和動機。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提問來澄清疑惑,如何通過復述來確認理解,如何通過開放性問題來鼓勵對方錶達更多。本書還將探討如何識彆和處理溝通中的誤解,以及如何在理解的基礎上,找到雙方的共同點,為下一步的有效迴應奠定基礎。 “共鳴”是溝通的升華,也是人際關係深化的關鍵。當傾聽和理解達到一定深度時,我們便能與對方産生情感上的連接,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並作齣恰當的情感迴應。本書將詳細闡述如何培養共情能力,如何識彆和迴應他人的情緒,以及如何在溝通過程中建立情感上的信任。我們將學習區分同情與共情,理解同情可能帶來的疏離感,而共情則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本書將提供實用的技巧,幫助您在對話中適時地錶達情感上的支持,例如用“我能理解你的感受”、“這一定讓你很不好受”等語句,讓對方感受到被看見、被理解、被接納。 除瞭傾聽、理解與共鳴這些核心要素,本書還將觸及溝通中的其他重要方麵。例如,清晰錶達的智慧:在理解對方的基礎上,如何清晰、準確、有條理地錶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避免模棱兩可和含糊不清。我們將學習如何組織語言,如何使用恰當的比喻和例子,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聽眾調整錶達方式。非語言溝通的力量:身體姿態、麵部錶情、語調語速等非語言信號在溝通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書將幫助您解讀這些信號,並學會運用它們來增強溝通效果,例如通過積極的肢體語言傳遞自信和開放,通過恰當的眼神交流建立連接。有效提問的藝術:提問是引導對話、獲取信息、激發思考的重要手段。我們將學習如何設計不同類型的提問,例如開放式提問、封閉式提問、探究性提問等,以達到不同的溝通目的。 衝突管理與解決:在人際交往中,衝突在所難免。本書將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幫助您以積極、建設性的方式處理衝突,將衝突轉化為增進理解和信任的契機。我們將學習如何冷靜麵對衝突,如何識彆衝突的根源,以及如何通過協商和妥協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不同情境下的溝通策略:本書還將針對不同的人際關係和溝通場景,提供量身定製的溝通策略。傢庭溝通:如何與伴侶、父母、兄弟姐妹建立更開放、更信任的溝通模式,如何處理傢庭矛盾,如何更好地理解傢人的需求。職場溝通:如何與同事、上司、下屬進行高效協作,如何進行有效的反饋,如何處理工作中的人際挑戰。社交溝通:如何在社交場閤自如地與陌生人交流,如何建立和維護社交網絡,如何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傾聽者和話題引導者。 本書並非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充滿瞭大量的真實案例、實用的練習題和可操作的技巧。 從日常對話的細微之處,到重要決策的溝通博弈,本書將引導您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讓每一次交流都成為一次連接、一次成長、一次美好的體驗。 適用人群: 渴望改善人際關係,提升溝通技巧的任何人。 希望更有效地錶達自己,更深入地理解他人的人。 在傢庭、職場或社交場閤中遇到溝通睏擾的讀者。 對心理學、人際關係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習者。 任何希望提升自我,成為更受歡迎、更具影響力的人的讀者。 閱讀本書,您將學會: 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傾聽者,捕捉言語背後的深層含義。 如何以同理心去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如何用恰當的方式錶達情感,與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連接。 如何清晰、準確地錶達自己的觀點,避免誤解。 如何利用非語言信號提升溝通效果。 如何通過提問引導對話,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如何以建設性的方式處理衝突,化解矛盾。 如何在不同的人際關係和場景下運用有效的溝通策略。 《溝通的藝術:傾聽、理解與共鳴》是一本實用且深刻的指南,它將為您打開一扇通往更美好人際關係的大門,讓您的生活充滿更多的理解、更多的連接、更多的和諧。本書相信,卓越的溝通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提升的技能。讓我們一同踏上這段探索溝通藝術的旅程,發現自己內在的溝通潛能,創造更加豐富多彩的人際世界。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這類育兒書籍是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它們要麼過於理想化,要麼就是把簡單的道理復雜化。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實用性”,它不是那種讓你讀完後覺得“知道瞭,但還是做不到”的書。作者似乎非常瞭解父母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的各種阻礙和內心的掙紮。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情緒管理”那幾個章節的闡述。它沒有簡單地要求傢長要“控製情緒”,而是教我們如何識彆自己情緒的根源,以及如何在壓力最大的時候,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有一次,我因為工作的事情焦頭爛耳,對孩子發瞭火。讀完書裏關於“暫停鍵”的理論後,我嘗試著在下一次相似情境齣現時,先深呼吸,然後告訴孩子:“我現在有點生氣,我需要兩分鍾冷靜一下,我們再好好談談。” 結果,那次溝通的質量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好。這本書更像是一個在你身邊隨時可以請教的智慧長者,讓人感到踏實。

評分

我發現這本書與其他同類書籍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極度強調“父母先被滿足”的重要性。很多育兒書都在教你怎麼去“付齣”,怎麼去“犧牲”,但這本書卻非常坦誠地指齣瞭一個現實:一個內心枯竭的父母,不可能持續地給予高質量的愛。它有一部分內容專門分析瞭父母自身未被滿足的童年經曆如何影響瞭現在的教養模式。這讓我猛然驚醒,原來我對待孩子的一些不耐煩,很多時候是我在投射我自己的未解決的情緒。因此,這本書不僅是教我如何與孩子相處,更是提供瞭一套自我關懷和成長的工具。它鼓勵我們也要像對待最好的朋友一樣對待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纔是真正持久有效的親子溝通的基石,它讓我在愛孩子的同時,也學會瞭更好地愛自己。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種一闆一眼的理論堆砌,而是穿插瞭大量的、真實可信的傢庭故事作為案例分析。這些故事,有的讓我會心一笑,覺得“天哪,這不就是我傢嗎?”;有的則讓我深思良久,看到瞭自己曾經的思維盲區。特彆是書中關於“界限感”的探討,讓我受益匪淺。我們總怕給孩子太大壓力,所以界限模糊,結果反而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作者用非常清晰的邏輯解釋瞭,清晰的界限恰恰是愛的錶達,因為它為孩子提供瞭一個可預測、有安全感的成長環境。讀完之後,我開始有勇氣去設定一些過去覺得“太嚴格”的規矩,並且能夠以一種堅定而不失溫柔的態度去執行。這種“有力量”的感覺,讓我對未來親子關係的走嚮充滿瞭信心,不再是小心翼翼地摸索。

評分

翻開這本書的瞬間,我感受到瞭一種久違的平靜。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做父母的總是疲於奔命,總覺得虧欠孩子,總擔心自己哪裏做得不夠好。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它沒有製造焦慮,反而像一個溫柔的引導者,提醒我們迴歸事物的本質。它探討瞭“看見”的重要性,不僅僅是看見孩子的外在行為,更是看見行為背後的需求和動機。我過去常常隻關注“結果”,比如作業沒寫完、玩具亂扔,但這本書引導我去探究“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視角的轉變是革命性的。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我們認為的“不聽話”或“叛逆”,其實是孩子在用他們有限的語言和方式錶達他們的無助或需求。閱讀的過程,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對話和療愈,幫助我卸下瞭很多不必要的包袱和評判,隻剩下純粹的愛與接納。

評分

這本關於親子溝通的書,我簡直是愛不釋手。它不像那些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真正深入到日常生活的細節中,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告訴我們,如何纔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我記得書裏提到一個觀點,說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在聽孩子說話,但其實我們的大腦已經在組織自己的反駁或者建議瞭,根本沒在傾聽。這個點讓我醍醐灌頂,迴傢立刻開始實踐。比如,當孩子跟我抱怨學校裏的煩心事時,我不再急著給齣“你應該怎麼做”的建議,而是試著去復述他的感受,讓他知道我真的理解他此刻的沮喪。慢慢地,我發現孩子願意跟我分享的越來越多,甚至一些他以前覺得很私密的事情,也願意告訴我瞭。這種感覺太棒瞭,就像我們之間有瞭一座堅固的橋梁,而不是一堵高高的牆。這本書的語言非常溫暖,讀起來讓人感到被理解,也充滿瞭力量,讓我相信,隻要用心,我們和孩子之間總能找到最好的相處之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