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堂:养生养命不生病

养生堂:养生养命不生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组 著
图书标签:
  • 养生
  • 健康
  • 中医
  • 养命
  • 不生病
  • 保健
  • 传统文化
  • 生活常识
  • 预防疾病
  • 长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566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069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12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20岁以上热爱健康及养生的人群。
《养生堂》是北京电视台的养生栏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养生堂之养生厨房》出版后也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现《养生堂》栏目组推出新作《养生堂:养生养命不生病》,使喜爱《养生堂》的读者能够在收看节目的同时,通过文字轻松领略中华传统养生智慧的奥妙,并为他们提供一本贴身实用的健康养生指南,以使广大读者和他们的家人智慧养生,快乐生活。

内容简介

《养生堂》是北京电视台的养生栏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养生堂之养生厨房》出版后也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现《养生堂》栏目组推出新作《养生堂:养生养命不生病》,使喜爱《养生堂》的读者能够在收看节目的同时,通过文字轻松领略中华传统养生智慧的奥妙,并为他们提供一本贴身实用的健康养生指南,以使广大读者和他们的家人智慧养生,快乐生活。

作者简介

根据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内容整理编撰而成。 北京电视台于2009年1月1日起推出大型日播养生栏目《养生堂》。节目以“传播养生之道、传授养生之术”为宗旨,秉承传统医学理论,根据中国传统养生学“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安排节目内容,每天既系统介绍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又有针对性的介绍实用养生方法。

目录

第一章 顺时养生
春季养生先养肝 / 003
春季养肝,谨防气郁 / 003
大怒、郁怒最易致肝气郁结 / 004
按揉五组快乐穴,疏肝解郁养肝肾 / 006
一茶一汤一方剂,治疗调理两不误 / 008
赶走湿气过夏天 / 011
不要忽视夏季的湿气 / 011
祛除内外湿邪,平安度过夏天 / 012
全面调理祛湿邪 / 014
秋季调补三部曲 / 018
秋三月,分阶段而养 / 018
金秋因时进补为冬藏 / 019
秋季进补食材有讲究 / 020
秋季养生食疗方 / 022
冬季养生先驱寒 / 024
旺阳气,抵外寒 / 024
冬季养生重在温肾散寒 / 025
内服外用调肾阳,驱内寒 / 028
一药一兜,温肾散寒不再愁 / 030
顺时养生的智慧 / 031
睡好“子午觉”,阴阳协调心肾交 / 031
顺势而为,顺时而养 / 032
养护心脏,抵挡外邪 / 037

第二章 体质养生
读懂身体,保持平和体质不偏颇 / 041
亿万人群,九种体质 / 041
揭开人体的体质之谜 / 042
学会科学泡脚,拥有平和体质 / 045
特禀体质:益气固表远离过敏 / 046
庞大的过敏人群 / 046
防患于未然,过敏早知道 / 047
全方位调治,逆转过敏体质 / 050
一粥一饮一药膳,轻松摆脱过敏困扰 / 052
气虚体质:健脾补气扶正祛邪 / 054
气虚为何如此普遍 / 054
气虚体质源于元气损伤 / 055
升阳补气的调养之道 / 058
三剂良方助您调理气虚体质 / 060
阳虚体质:温阳散寒调和营卫 / 063
“怕冷派”畏寒原因大揭秘 / 063
人体中的阳气及阳虚体质 / 064
经络食疗加运动,温通身体需有道 / 066
补充阳气的中医古方 / 068
阴虚体质:滋阴降燥镇静安神 / 070
阴虚本质——“缺水派” / 070
缺水急躁的阴虚体质 / 071
药物治疗之余,勿忘调理饮食与心神 / 074
果饮汤羹,养阴清热 / 076
痰湿体质:化痰利湿减肥消脂 / 077
胖人多痰湿 / 077
观体辨痰湿 / 078
减肥祛痰湿重在自我调节 / 080
一粥一汤,轻松化痰湿 / 081
湿热体质:清热利湿解毒化浊 / 083
湿热体质易长“痘” / 083
解读湿热及湿热体质 / 084
合理膳食缓解湿热体质 / 086
偏方治顽疾,轻松消除体内湿热 / 087
血瘀体质:活血散瘀畅通血脉 / 089
“长斑派”——血瘀体质 / 089
不通则痛,血瘀易致病 / 090
行气活血,血脉畅通 / 092
专家支招,全面调理血瘀体质 / 095
气郁体质:行气解郁畅达情志 / 097
气郁实为心理问题 / 097
科学认识气郁,莫让气郁伤身 / 098
心神情志齐调理,气机畅达不烦忧 / 101
一茶一粥,制怒忘忧 / 103

第三章 情志养生
七情之怒:疏肝泻火散瘀消怒 / 107
大怒易引起气血上逆 / 107
大怒郁怒皆伤身 / 108
安神定志,疏导情绪 / 111
经典良方,散瘀消怒 / 113
七情之恐:补肾益肾心安气顺 / 114
过度恐惧危害大 / 114
恐为肾之志,过度恐惧会伤肾 / 115
面对恐惧理性思考,克服恐惧大有“穴”问 / 117
摆脱恐惧,重在补肾益肾 / 118
七情之惊:定惊安神需健心补心 / 119
惊吓过度可致病 / 119
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 / 120
受了惊吓,健心补心最重要 / 123
七情之悲:以情胜情化解悲伤 / 125
难以跨越的情感——“悲” / 125
从中医角度正确认识“悲” / 126
不吃药,轻松化解悲伤之情 / 129
甘麦大枣汤助您远离悲泣 / 130
七情之忧:排忧解郁畅达人生 / 131
警惕“心灵的感冒” / 131
中医解读忧愁与抑郁 / 132
排除忧愁的养生方法 / 136
七情之思:自我调适驱逐焦虑 / 138
“思”中带“虑”才致病 / 138
思虑过度危害大 / 139
疏解气机,远离焦虑 / 143
七情之喜:喜乐适度养护心气 / 146
喜乐虽好,过亦致病 / 146
喜乐过度易损伤人体心气 / 147
心气受伤调治妙招 / 149

第四章 饮食养生
《黄帝内经》的饮食智慧 / 155
日常饮食切忌过食 / 155
过度饮食藏隐忧,均衡膳食祛痰湿 / 156
痰湿体质调理三法 / 160
大黄三七粉,一补一泻祛瘀阻 / 162
医说饮食“五味调和” / 164
日常饮食切勿偏食 / 164
甘酸咸苦各有入通,均衡摄入五脏相生 / 165
医说饮食之观颜辨药 / 170
食材色彩要丰富 / 170
五色入五脏,寒热之性亦不同 / 171
黄色食物濡养脾胃,红糖姜汁温补阳气 / 173
四种食材,巧治风寒、风热感冒 / 173
国医大师的饮食长寿经 / 175
想要长寿,饮食须有道 / 175
颜正华的饮食长寿经 / 176
颜正华早餐中的养生食补明星——蒸枣 / 178
益气通脉简便方 / 179
安身立命,必资于食 / 180
先天不足后天补 / 180
调养身体,饮食最重要 / 181
食疗食治也要因人而异 / 182

第五章 经络养生
推拿按摩治“消渴” / 187
推拿按摩治疗内脏疾病 / 187
标本兼治医消渴 / 188
消渴症的按摩手法——摩滚捏拿振 / 189
小火罐,大作用 / 193
拔罐属于中医外治法 / 193
微妙变化道出治病大道理 / 194
不吃药也治病的拔罐疗法 / 196
刮板不离手,健康跟着走 / 197
刮痧学问大 / 197
无创安全又见效的刮痧疗法 / 198
刮痧可通络止痛,调理保健 / 201
外清内排的药用食物——莱菔子 / 203
巧灸眼疾与痹症 / 205
痹症、眼疾均可用灸调治 / 205
对症施灸,科学施灸 / 206
艾灸的创新疗法 / 210
《养生堂:养生养命不生病》图书简介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洪流中,健康二字显得尤为珍贵,却又常常被我们忽略。我们总是在身体亮起红灯之后,才开始焦急地寻找“解药”,却忘了,真正的养生之道,在于未雨绸缪,在于日常的点滴积累。这本书,正是为所有渴望拥抱健康、远离疾病的人们而写。它并非一本枯燥的医学百科,也不是一套高深的理论讲座,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在你耳畔娓娓道来的贴心箴言,是你身边随时可查阅的养生秘籍。 一、 洞察生命本质,理解健康真谛 本书开篇,我们将一同深入探索生命的本质。何为生命?生命的活力从何而来?健康的根基又建立在何处?我们将剥离那些被现代化观念所裹挟的浮华,回归到人体最根本的需求。你会了解到,生命并非仅仅是器官的运转,而是身体、心灵和环境三者之间和谐共生的状态。我们生活的习惯、我们的情绪起伏、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摄入的食物,都在悄无声息地塑造着我们的健康轨迹。 生命能量的奥秘:我们将从传统医学和现代科学的视角,浅显易懂地解析人体内在的能量流动——“气”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与我们日常精力、情绪和身体机能的关系。了解能量的充沛与否,是认识自身健康状况的第一步。 “不生病”的积极定义:很多人将“不生病”理解为身体没有明显的疼痛或疾病标识。然而,本书所倡导的“不生病”是一种更积极、更全面的状态。它意味着身体拥有强大的自愈能力,内心平和宁静,精神充沛饱满,能够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而非被动地忍受病痛的折磨。这是一种主动的健康管理,是一种对生命质量的深度追求。 环境与健康的相互作用:我们将审视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从居家到办公,从自然风光到城市喧嚣,分析它们对我们身体和心理健康可能产生的微妙影响。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为自己构筑一道健康的“防护墙”,也是本书着力探讨的重点。 二、 揭秘身体密码,重塑健康生活 一旦我们对健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来便是要学习如何“实践”养生。本书将带领你一步步解开身体的密码,掌握那些简单易行却功效卓著的养生方法。这些方法不是什么高科技的神奇疗法,而是源自于古老智慧的沉淀,并经过无数代人的实践检验,与现代科学的发现相辅相成。 饮食,生命的基石:民以食为天,但“食”的智慧远不止于填饱肚子。我们将深入剖析食物的性味归经,教你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和时令选择最适合的食物。从粗茶淡饭的营养价值,到五谷杂粮的能量补充,再到时令蔬果的天然馈赠,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套科学、实用、易于操作的饮食指南。 辨识体质,对号入座:中国人讲究“辨证施食”,我们将带你了解最常见的几种体质类型(如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湿热、痰湿等),并针对不同体质,提供具体的饮食建议,让你吃对食物,吃出健康。 烹饪的艺术与科学:不同的烹饪方式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是巨大的。本书将解析蒸、煮、炖、炒等常见烹饪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分享一些能够最大化保留食物营养、易于消化吸收的烹饪小技巧。 “药食同源”的智慧:我们还将探讨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它们在古代医学中是如何被视为药物,具有疗愈功效的。如何巧妙地将这些“药食同源”的食材融入日常饮食,成为我们预防疾病的天然武器。 警惕现代饮食陷阱:同时,本书也会毫不避讳地指出现代饮食中存在的误区和陷阱,如加工食品的过度摄入、糖分的隐形威胁、不健康的烹饪油选择等,帮助你避开这些“健康杀手”。 起居,生命的节律:规律的作息是身体正常运转的保证。本书将详细阐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智慧,并结合现代生活节奏,提供切实可行的作息调整方案。 睡眠的科学与艺术:睡眠不足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我们将探讨如何改善睡眠质量,包括睡前放松技巧、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以及不同年龄段所需的睡眠时长。 作息与身体的内在关联:我们将揭示身体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各脏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及顺应这些节律的重要性。例如,为什么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肝脏排毒和修复的关键时期。 劳逸结合的智慧:长时间的工作和学习会消耗大量的精力。本书将提供关于如何平衡工作与休息的建议,让你在忙碌中也能保持充沛的活力。 运动,生命的活力源泉:适度的运动能够强身健体,疏通经络,提升免疫力。本书并非推崇剧烈的竞技性运动,而是倡导符合自身体质、循序渐进的温和运动。 多样化的运动选择:我们将介绍几种简单易学、对身体益处良多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散步、慢跑等,并根据不同年龄和体能状况,给出运动频率和强度的建议。 运动与呼吸的结合:特别是对于一些强调呼吸与动作协调的运动,我们将详细讲解其内在的养生原理,让你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身体内部的能量涌动。 运动的禁忌与注意事项:同样,运动并非越多越好,不恰当的运动方式反而可能损伤身体。本书将提醒读者注意运动中的禁忌,以及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三、 调养身心,方能长久安康 健康并非仅仅是身体的强健,更是心灵的平和与精神的充沛。本书将强调身心一体的养生理念,教你如何通过内在的修炼,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 情绪的管理者,而非奴隶:情绪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将探讨常见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愤怒、抑くなり、悲伤)对身体脏器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简单有效的疏导情绪的方法,如冥想、正念练习、倾诉、转移注意力等。 心灵的净土,健康的源泉:本书将带领读者探索如何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如何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一个平和宁静的心灵,是抵御疾病最坚实的盾牌。 社交与情感的支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支持,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友情,以及如何从社交互动中获得能量和慰藉。 “静”的力量,生命的智慧:在喧嚣的世界里,学会“静”显得尤为可贵。我们将探讨静坐、冥想等方式对身心带来的益处,以及如何通过“静”来倾听身体的声音,感受生命内在的平和。 四、 循序渐进,开启你的养生之旅 《养生堂:养生养命不生病》并非一本要求你立刻做出翻天覆地的改变的书。相反,它鼓励你从小的改变开始,循序渐进,将养生融入你的日常生活。 个性化的养生方案:本书提供的是一套理念和方法论,而非死板的指令。我们将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书中的知识,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养生计划。 从“知道”到“做到”的桥梁:我们知道很多养生知识,但却难以付诸实践。本书将提供许多实用的技巧和工具,帮助你克服惰性,将养生理念转化为切实的行动。 长期受益,终身受益:养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本书的目标是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健康的大门,让你掌握一套能够陪伴你一生、让你远离疾病、拥有高质量生命的智慧。 结语 这本书,是送给你的一个健康礼物,是一份对生命的热爱表达。它不承诺给你奇迹,但它承诺给你指引,让你在通往健康的道路上,不再迷茫,不再无助。让我们一起,从今天开始,从这本书开始,认真地爱护自己的身体,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真正实现“养生养命不生病”的美好愿景。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在快节奏生活中挣扎的上班族,我深切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也尝试过各种所谓的“养生秘籍”,但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效果甚微。阅读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简便易行、能够在繁忙生活中坚持下去的养生方法。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身体机能、提升免疫力的内容,而不是仅仅针对某个症状的临时措施。比如,关于饮食的建议,我希望它能讲解食物的属性,以及如何根据季节、体质来合理搭配,让我知道“吃什么”、“怎么吃”才能真正滋养身体,而不是简单地列出一堆食物清单。同样,对于运动,我期待书中能介绍一些安全有效、能够循序渐进的锻炼方式,并解释这些运动对身体各器官的益处,让我明白运动的真正意义,从而激发我长期坚持的动力。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健康养生这个话题都非常感兴趣,虽然市面上的相关书籍琳琅满目,但我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总觉得很多书都停留在表面,讲一些大道理,或者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直到最近,我偶然翻阅到这本《养生堂:养生养命不生病》,虽然我还未深入阅读,但仅仅是它的书名就给我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也没有华而不实的宣传,而是朴实地传达了一个核心信息:如何通过养生来获得健康,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一定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贴近生活的养生智慧,帮助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过上更充实、更有活力的生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一直以来关于“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不生病”的疑惑,并且能够引导我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的养生之路。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与其在生病后花费巨额的金钱和精力去治疗,不如在平时就做好预防。这本书的标题《养生堂:养生养命不生病》恰恰击中了我的痛点。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养生方案,涵盖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各个方面,并能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的人群给出个性化的建议。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经典的养生理论,比如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达到“体能强大、百病不侵”的状态。我更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真实的案例和科学的数据支持,让我信服这些养生方法的效果,并能够从中获得启示,将这些理念融入我的日常生活中,最终实现一个健康、长寿、不生病的人生目标。

评分

我一直相信,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而养生则是实现这种态度的具体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对话,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并做出恰当的回应。它应该不仅仅是一本告诉你“该做什么”的书,更应该是一本引导你“为什么这么做”的书。例如,当谈到睡眠时,我希望书中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睡眠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睡眠时间对身体内分泌、情绪、记忆力等方面的影响,并提供改善睡眠质量的科学方法。再者,对于情绪管理,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帮助我应对工作压力和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因为我深知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密不可分的。这本书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健康指南,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评分

在我看来,真正的养生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依靠昂贵的保健品,而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生活习惯和对身体的深刻理解。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浓厚兴趣,是因为它传递了一种“养命”的概念,这比单纯的“养生”更具深度和哲学意味。我希望它能够带领我探索生命的奥秘,理解生命力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去滋养和守护这份生命力。它或许会探讨一些关于生命能量、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等更深层次的健康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日常实践。我期待书中能有对中医理论的通俗解读,让我明白身体的阴阳平衡、五行相克等概念在养生中的应用,从而更科学地认识和调养自己的身体。

评分

送货快,好评~和超市一样一样的

评分

京东的包装又是塑料袋。想想今年的包装,几乎都是如此。菜刀是塑料袋包来的,护发素是塑料袋包,化妆品是塑料袋包,甚至咖啡也是塑料袋,药也是塑料袋包。鲜有纸箱出现。这是怎么了呢?一流的快递要有一流的包装。看看国内的顺丰,EMS的包裹都是纸箱包装。该不会是这纸箱的花费影响了京东光鲜的利润报表了。消减包装成本,这可是一个危险的想法。

评分

书是铜版纸的,里面介绍的菜比较适合北方口味,跟电视里的养生厨房说的差不多。到对南方人来说感觉不是很适合~

评分

不会去某当买,贵点也会在京东,就为送货上门,给老人买的,如果去某当买,它们只会把货品放快递柜。

评分

这本书很实用,已经照上面的做过几个菜啦!

评分

北京电视台名牌节目,很好看值得一看和学习。

评分

给同事买的书,她表示非常喜欢的说,而且到货很迅速!

评分

还不错,给老妈买的

评分

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挺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