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失智疾病科普教育与照护技能知识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失智防病意识和疾病应对能力,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普及失智照护方面的知识,北京老年痴呆防治协会、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在北京市科普发展中心的支持下,组织医院、大学和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经验的30 余位专家
撰写完成了本书。
本书分别从失智的发病知识、特殊表现、日常生活照护、基本照护技巧、饮食营养、行为治疗、心理干预、口腔照护、临终关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本书提及的失智照护内容与护士、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内容有所不同,涉及专业范围广,观点独到新颖,形式图文并茂。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具有实用性、普及性,无论是专业护理人员还是普通大众,都可以从中学到丰富的失智照护知识与技巧,提高照护水平。
北京老年痴呆防治协会是由原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院校长顾方舟教授等多位专家倡议,于2008年12月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登记正式成立。集全市从事“老年痴呆”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和热心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工作的社会工作者、社区人员、志愿者、患者家属和群众组成的法人社团,是从事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的诊疗、防治、咨询、服务的群众组织。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Alzheimer’s Disease,CAAD)于2015年2月8日成立,是由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的全国性社团法人组织。是由国内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科学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医护人员和热心关怀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工作的社会工作者、群众及单位自愿结成的专业性的非营利性组织。
一、留置尿管的护理
二、留置胃管的护理
第六节 造瘘口的家庭照护
一、胃造瘘护理
二、肠造瘘护理
三、膀胱造瘘护理
第七节 家庭仪器的使用
一、快速血糖仪
二、胰岛素笔
三、超声雾化吸入器
四、氧气袋、氧气瓶、家用制氧机
五、气垫床
第八节 并发症的护理
一、肺部感染
二、泌尿系感染
三、消毒
第九节 意外救护
一、意外的判断及紧急应对
二、院前急救的注意事项
三、心肺复苏的应用
四、噎食的救护
五、烫伤处理
六、跌倒处理
七、走失处理
第五章 失智老人精神行为问题及应对策略
第一节 失智老人的行为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徘徊
二、藏东西
三、储藏物品、收破烂
四、翻弄物品
五、坐立不安
六、重复无目的动作
七、反复问或说同一件事
八、骂人
九、攻击行为
十、性异常行为
十一、拒绝照护
十二、抱怨、不断地要求帮助
十三、大声喊叫、敲打床栏
十四、日落综合征
第二节 失智老人的精神症状及应对方法
一、妄想
二、幻觉
三、错认
四、情绪不稳定
五、情感淡漠
第三节 失智老人精神行为症状的预防
一、保持环境稳定、熟悉
二、安排适于老人水平的活动
三、提供适当的感官刺激
四、采用失智老人能理解的沟通方式
五、避免伤害老人的自尊
六、观察和总结诱发因素
第六章 认知训练
第一节 注意力评估及训练
一、注意力评估
二、吸引注意的方法
三、常用的注意力训练方法
四、注意力障碍引起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第二节 记忆力评估及训练
一、记忆力评估
二、常用的记忆力训练方法
三、记忆缺陷的辅助措施
第三节 计算力评估和训练
一、计算力评估方法
二、常用计算力的训练方法
三、计算力缺陷的辅助措施
第四节 失认、失用评估及训练
一、失认的定义和评估
二、失用的定义和评估
三、失认的训练方法
四、失用的训练方法
五、失认、失用引起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第五节 抽象思维能力的评估及训练
一、抽象思维能力的评估
二、常用的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方法
三、抽象思维能力障碍引起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第六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及训练
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二、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方法
三、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方法
四、复杂社会功能的训练方法
第七节 定向力的评估及训练
一、定向力的评估
二、定向力障碍的训练
三、定向力引起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第八节 认知训练注意事项
一、安全性
二、依从性
三、个体化
四、渐进性
第七章 临终关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基本原则及意义
一、临终关怀原则
二、临终关怀意义
第三节 临终照护
一、临终者的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二、临终者生理反应的照护及要点
三、临终患者家属心理特征及关怀
第八章 失智老人照护师的心理问题与社会支持
第一节 失智老人照护师的压力和心理问题
一、照护师面临的压力
二、照护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第二节 照护师心理健康维护与社会支持
一、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与调控
二、照护师的社会支持体系
第九章 失智老人的饮食营养
一、预防老年性痴呆的饮食营养
二、失智老人照护师应掌握的营养基础知识
三、老年人合理膳食
四、失智老人营养安排
五、失智老人并发慢性病饮食调整
六、营养补充剂的选择
第十章 失智老人的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
第一节 认知矫正治疗的基础知识
一、认知矫正治疗简介
二、认知矫正治疗的原理
三、前瞻性记忆
四、生活技能
五、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
六、认知功能与躯体健康
第二节 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适应证
一、适合使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的疾病
二、适合使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的高危人群
三、使用CCRT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CCRT的治疗模块、单元和任务
一、前瞻记忆
二、工作记忆
三、注意警觉
四、感知精度
五、处理速度
第四节 CCRT的治疗过程
一、靶向治疗和自适应难度
二、CCRT和疗程
三、提高兴趣和治疗动机
第五节 CCRT的操作注意事项
第六节 治疗师在CCRT中的作用
第七节 CCRT的疗效评估
第十一章 失智老人的行为治疗
第一节 失智老人的音乐治疗
一、理解音乐治疗
二、失智老人音乐治疗的程序
三、失智老人的实用音乐治疗技术
第二节 失智老人的心理干预
一、失智老人心理治疗概述
二、失智老人的心理干预原则
三、失智老人的心理评估
四、失智老人的心理干预技术与功效
第三节 失智老人的艺术治疗
一、失智老人艺术治疗概述
二、失智老人的艺术治疗前准备
三、失智老人的艺术治疗技术与功效
第十二章 失智老人的口腔照护
第一节 老年人群的口腔保健特点
一、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二、老年人群口腔增龄性变化
三、老年人群常见口腔疾病
四、失智老人口腔疾患特点
第二节 失智老人口腔照护
一、预防为主
二、失智老人口腔检查
三、失智老人口腔照护方法
如果说市面上关于失智症的书籍多是科普或指导,那么这本书无疑是一股清流。它没有枯燥的术语,也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用一种极其真诚且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带我们走进失智老人照护的世界。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将那些发生在照护现场的感人瞬间,那些充满智慧的应对策略,以及那些饱含深情的瞬间,娓娓道来。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尊严”的阐述所打动,它不仅仅是身体的清洁,更是心灵的尊重。照护师们是如何在与失智长辈的互动中,找到那个属于他们的“自我”,即使他们自己已经模糊不清。书中那些关于“沟通”的细节,更是让我学到了很多。原来,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首熟悉的旋律,都可以成为连接心灵的密码。我曾以为照护是一个充满消耗和痛苦的过程,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其中的希望与光辉。它展现了照护师们如何在看似无望的境地中,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如何让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重新焕发生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那些在生命尽头给予温暖的人们,充满了由衷的敬意。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充满技巧性指导的书籍,但它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作者以一种非常人文的视角,深入探索了失智老人照护背后更深层的人性与情感。书中的每一个篇章,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人物画卷,让我们看到了照护师们如何用智慧和爱,去理解和陪伴那些在记忆迷宫中徘徊的老人。我被书中那些关于“遗忘”与“存在”的思考所吸引,它让我明白,失智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一种新的生命状态,需要我们去尊重和接纳。照护师们就像是连接他们与现实世界的桥梁,用最温柔的方式,引导他们走向平静。书里那些关于“陪伴”的细节,更是让我深受启发。原来,最有效的照护,往往不是那些复杂的疗法,而是简单而持续的陪伴,用眼神、声音和肢体语言,传递着爱与关怀。它让我意识到,在照顾失智亲人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在学习成长,学会放下执念,学会用全新的视角去爱。这本书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那些在生命晚期给予无私关怀的照护者们,充满了崇高的敬意。
评分刚翻开这本书,我以为会是一本冰冷的技术指南,没想到它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温暖史诗。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失智老人照护的日常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置身于那个充满爱与无助的空间。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颗小小的珍珠,串联起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遗忘”的解读,它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共存。照护师们就像是在一片被遗忘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园丁,他们不求回报,只为让那些即将凋零的花朵,也能在最后的时刻,绽放出最美的色彩。书里描述的那些关于“过去”的碎片,是如何被小心翼翼地拼凑起来,成为当下连接的桥梁,这种手法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它让我意识到,当我们面对失智亲人时,最重要的不是试图让他们“恢复正常”,而是学会“与他们一起存在”。这本书没有提供廉价的解决方案,而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去理解、去接纳、去爱。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照护,是关于保持一个人完整的“我”,即使记忆模糊,情感依然鲜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内心被一种平静而深刻的力量所充盈,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以及生命中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与“温度”。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将失智照护描绘成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毫不避讳地展现了其中的挣扎、无奈,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但正是在这些真实的情感流露中,我们看到了照护师们的伟大。他们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专业,撑起了一个个摇摇欲坠的生命。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回忆”的描绘,它不再是简单的叙述,而是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照护师们如何通过挖掘长辈的回忆,来帮助他们找回自我,找到归属感,这种方式充满了智慧与温情。书中那些关于“情感”的捕捉,更是让我动容。原来,即使记忆消失,爱和情感依然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而照护师们就是这些情感的守护者。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失智照护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使命。它要求照护师们具备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同理心和坚韧的意志。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生命的脆弱与美好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对那些在黑暗中点燃希望的照护师们,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评分这绝对是我近期读过最让人深思的书之一,尽管我一开始带着对“失智老人照护师”这个职业的某些刻板印象,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以极其细腻且富有同情心的笔触,描绘了这些守护者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书中的人物并非脸谱化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普通人。他们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衰退,更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对记忆流失的无奈,以及与时间赛跑的艰辛。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照护师,他如何用一首首旧歌,唤醒一位几乎完全丧失语言能力的阿嬤,那一刻的温情与力量,让我几度湿润了眼眶。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照顾”这个行为的深度,它远不止是简单的喂食、擦洗,更包含着理解、陪伴、和创造连接的艺术。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细节,让我们看到了照护师们如何在日常的琐碎中,发现微小的闪光点,如何与家属沟通,如何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保持专业和耐心。这本书也让我对失智症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是一种“消失”,而是一种“转化”,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存在,而照护师们就是帮助生命以这种方式继续绽放的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又升华了一个层次,也对那些默默奉献的照护者们充满了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