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转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乐 等 著
图书标签:
  • 数字化转型
  • 互联网+
  • 商业模式
  • 技术创新
  • 管理
  • 战略
  • 产业升级
  • 信息技术
  • 企业转型
  • 未来趋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963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837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32
字数:391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CIO及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的信息化工作相关人士

  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实践中的基础性和广泛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其影响的深远性和颠覆性。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深度应用驱动下的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是推动实体经济和实体产业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本书试图继续探寻如何抓住互联网+时代变化与发展的脉络。

内容简介

  数字化转型是当今企业面临经济增长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和用户需求日益个性化的有效应对策略;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重新构架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用户体验、产品与服务的*佳举措;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业务转型,是智能化的前提和不可逾越的阶段;数字化转型是互联网时代,企业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北大CIO班及CIO时代3000余名学员中甄选20多篇论文,通过工作实践从多角度认知转型特质和各个行业的有效路径,以及对CIO职业生涯的影响。

作者简介

  姚乐,CIO时代学院院长、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秘书长。兼任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和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秘书长。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大学公派)。北达软总体架构(EA)专家组组长。国内首批通过OPEN GROUP的TOGAF9认证和FEAC的FEA认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高级管理者课程认证。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信息化战略与规划、CIO知识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架构等。参与过多个*家级电子政务金字工程和多个大型企业的信息化规划与项目管理。个人撰写及主编的著作包括《务实电子商务》、《CIO综合修炼》、《智慧城市实践指南》和《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与变革》等。2011年被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颁发云计算专题组"卓越贡献奖”荣誉证书。

目录

业务篇

政务 002

政务服务体系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阶段 盛 铎002

“互联网+”条件下的政府转型 邱建中008

城域开放众创空间: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新路径 宋 刚015

制造&新零售 029

连接生产——传统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思考 刘建平029

家具行业C2B智能制造实践 陈 红035

波司登的传统零售向新零售的转型与思考 桂益龙042

面向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和大数据平台建设 张北平051

互联网+传统零售连锁,大数据下的精准营销 孙 浩068

“互联网+”快消企业,数字化会员营销转型 熊 峰072

人工智能推动下的无人零售数字化转型 曾祥云082

大规模定制家居行业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 “三台战略”实践 姚文烽092

金融 103

打造数字化国家级投资平台,信息化驱动“一带一路”战略落地 狄 刚103

区块链技术驱动下的商业银行创新应用研究 陈 蓓115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CALL CENTER 王小丽124

“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大数据布局 王彦博132

医疗 138

健康扶贫精准化服务离不开基层医疗信息化 翟 炯138

数字驱动智慧医疗建设探索与实践 张希光147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医院信息化规划与建设 田宗梅156

出版 165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少儿出版数字化转型思考 张 军165

教育 170

互联网+教育: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 李鸿飞170

媒体 178

云技术平台赋能媒体融合发展创新 熊普江178

旅游 188

以大数据为主要技术,智慧旅游助力旅游业的发展 唐 娟188


方法篇

“互联网+”时代IT驱动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 徐 斌194

BPR为数字化转型而生 袁 勇198

阿米巴经营模式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 武 毅205

互联网营销效果评估数字化转型 卢亿雷215

传统企业转型,需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发展 彭芳泉222

从互联网+到AI+:数字化时代的浅思考 周帅邑226

大数据技术及行业应用 鲁四海232

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内部创新孵化与成长 從 申240


CIO篇

数字化转型重塑企业信息化新使命 李 红258

数字化潮流下中小型制造业CIO转型 陈桂平278

新城信息化的苦与乐 罗艳兵283

CIO——恰生逢其时 可大展身手 张启军285

做好人生项目,收获精彩人生——我的“拆迁”启示录 项 南288

职业转型中体验项目之美 段 尊307

做PM一样的CIO 宋国欢309


后记 311


前言/序言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序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份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是继2015年《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与变革》(简称《变革》)的后续篇。编辑《变革》的初衷是为了及时组织探讨什么是互利网+、如何将互联网+与传统企业转型相融合。编辑本书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度挖掘,试图继续探寻如何抓住互联网+时代变化与发展的脉络,检验我们的认知水平和应变能力,研究下一步的使命担当和工作部署。这两年,云计算更加普及、大数据魅力初现、移动互联带来方便和效率、物联网正在酝酿发力;这两年,移动支付惠及大众,以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更加强大,成为中国崛起新的名片,但产业互联网仍在艰难的探索中前行;这两年,智能制造的研究和推进更加深入,区块链、人工智能又掀起新的热潮;这两年AR、VR增添了生活的乐趣,摩拜单车解决人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等等。面对传统产业在推进互联网+纵深发展中遇到的的巨大挑战,我们再次向原北大CIO和CIO时代学院(承接北大CIO)的同学和校友们发布了召集令,以强烈的使命感奉献一个群体的思考和认识。
  确定“数字化转型”为主题,一是因为其极端的重要性,二是因为传统企业大都尚在理解和观望中。
  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实践中的基础性和广泛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其影响的深远性和颠覆性。首先,“数字经济”已经被我国政府确认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和创新增长的新动能。2016年在我国举办的G20杭州峰会上,首次以官方形式提出“数字经济”的概念,随后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的要求。数字经济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受到关注并加快战略部署,近年来,不仅德国发布的工业4.0和美国制定的工业互联网,实质上都是剑指“数字化”竞争,欧盟、英国、法国也相继制定的数字经济的发展战略。数字经济的构成应包括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值、建立在信息技术支撑和应用上的传统产业增值部分和基于信息技术催生的新业态、新经济和新模式所创造的价值。2016年我国已占GDP30.6%,美国59.2%、日本45.9%、英国54.5%,其中中国近年增速是最快的。其次,数字化已经成为反映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质量和趋势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深度应用驱动下的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是推动实体经济和实体产业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化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时代进步的标志,越来越多事物都已冠以“数字”作为一种时尚,如数字产品、数字营销、数字多媒体、数字孪生、数字制造、数字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数字”视为核心资产、新资源和新财富。其三,数字化转型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更具有现实意义。为了应对宏观经济增速下滑、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用户需求日益个性化等方面的挑战,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促进发展模式转变、推进多个关键产业“换道超车”、催生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的有效措施和关键路径。其四,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工业4.0中,数字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之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是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从互联网企业角度看,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代表的企业,其数字化取得巨大成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为中国强势崛起树立好榜样、带了个好头。然而,众多的传统企业,即便已经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与跨国企业相比却依然存在着大而不强的客观现实,“信息化”水平低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抓住数据化转型的契机,结合做优做强做大的战略实施,通过重构生产模式、运营模式、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实现价值的提升和能力的增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打造更多的“数字化企业”,培育更多的世界一流企业。
  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属于“数字原生态”互联网企业,他们因数字而生、因数字而强,对数字化转型中蕴含的巨大价值具有深刻的认知,不仅在战略布局上处于前沿性和引领者地位,而且在行动上也展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搏杀和争夺。然而,对于传统企业,却大都对此存在着种种困惑:数字化不是一直都在做吗、现在的数字化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提出数字化转型?等等。这类问题既有时代不同和角度不同产生的、也有观念和认识上的差异带来的。首先,“数字化”本身并不是个新词,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不同时代数字化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互联网时代,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产业变革的需要,“数字”成为类似石油和矿石一样的资源和财富,所以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成为战略性问题,成为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实施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重构的关键途径。其次,数字化转型是个技术问题、还是业务问题?数字化转型转什么、如何转?谁是转型的主导者、谁是推动者、谁是执行者?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路径是什么?这些疑问又冲击传统企业现有的体制和机制,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和信息机构对此相互观望、彼此推脱。与此同时,外部咨询商和服务商又都从有利于自身有利的角度来解释和推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机器人化等概念之间到底什么关系,更是让人无所适从。因此,传统企业必须首先在认识上得到厘清、在观念上得到转变,否则,数字化转型就难以得到有效展开和顺利的推进。这也是编书本书的目的和宗旨之一。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数字化转型成效篇。集中论述各类行业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研究数字化在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变革创新中的作用;研究数字化在构建新的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研究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进程中的路径、方法和策略等;搜集的案例中包括总结和提炼国内数字化转型较为领先企业的成果与经验等。第二部分数字化转型方案篇。集中论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数字化技术,在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创新、解决方案等;搜集的案例包括整理国内外实施商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的成功案例和解决方案等。第三部分数字化转型信息化篇。集中论述数字化转型如何颠覆企业信息化架构、规划、建设、应用和运维模式;研究首席信息官(CIO)们在引领和推进企业的数据化转型中的使命和责任;搜集的案例包括国内外CIO有关数字化转型的体会、认识和观点。
  本书内容汇集30多位优秀CIO们的思考和研究,他们都是长期在企业信息化一线工作,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要的是他们拥有活跃的思想、敬业的精神和敏锐的洞察力。相信广大读者能够从这些文字中收获到一些有益和值得借鉴的东西。
  李红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信息管理心总经理
  2017年10月8日于北京中关村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转型:重塑商业逻辑与组织形态 当今时代,互联网的渗透力已远超早期想象,它不仅是一种通信工具,更是驱动社会变革、重塑商业生态的强大引擎。从信息获取到生活方式,再到企业运作模式,数字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席卷而来。“互联网+”并非一个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深刻洞察时代趋势,积极拥抱变革,以数字技术为核心,赋能传统产业,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系统性战略。 本书《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并非仅限于罗列琳琅满目的数字技术,而是深入剖析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何以进行 系统性的、颠覆性的 数字化转型。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它涉及企业 战略、组织、流程、文化、技术 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革。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 全局性、前瞻性 的视角,帮助理解数字化转型背后的逻辑,掌握转型的关键要素,规避常见的误区,最终实现企业的 可持续发展与核心竞争力提升。 一、 时代浪潮的驱动力:为何选择数字化转型? 首先,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并非“可选项”,而是 “必选项”。互联网+时代,市场环境呈现出 复杂性、不确定性、动态性、易逝性(VUCA) 的鲜明特征。消费者需求日益个性化、碎片化,触点多样;竞争格局瞬息万变,跨界竞争、颠覆式创新层出不穷;技术迭代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生产、服务和消费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 固守传统模式的企业将面临被边缘化甚至淘汰的风险。数字化转型,正是企业应对时代挑战,抓住时代机遇的 战略性回应。它能够帮助企业: 提升效率与降低成本: 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手段优化生产、运营、管理流程,减少人工干预,降低运营成本。 增强客户体验与粘性: 深度理解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构建全方位的客户关系。 驱动创新与新增长点: 挖掘数据价值,发现潜在市场机会,催生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 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敏捷性: 基于数据分析进行精准决策,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保持竞争优势。 重塑组织能力与人才结构: 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组织文化和人才队伍,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 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驱动力,并 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阐释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如何因应时代潮流,走上数字化转型之路。 二、 转型核心:重塑商业逻辑 数字化转型最深刻的影响在于 重塑企业的商业逻辑。传统的“产品导向”模式正在被“客户导向”和“数据导向”模式所取代。本书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维度,展开对商业逻辑重塑的论述: 1. 价值创造方式的变革: 从单一价值链到价值网络: 传统企业通常是线性价值链的构建者,而数字化转型则强调构建开放、协作的价值网络。企业需要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创造价值。 从产品销售到服务增值: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重心从销售一次性产品转移到提供持续性的服务,并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服务体验,实现增值。例如,智能硬件制造商通过提供数据分析报告、远程维护等服务,拓展了收入来源。 数据作为核心资产: 数据不再是辅助信息,而是企业最宝贵的战略资产。如何采集、存储、分析、应用数据,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2. 盈利模式的演变: 订阅制与增值服务: 传统的一次性收费模式逐渐被订阅制、按需付费、增值服务等模式取代,为企业带来更稳定、可预测的收入。 平台化与生态构建: 打造开放平台,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和内容提供者,形成用户生态,通过交易费、广告、数据服务等多种方式实现盈利。 精准营销与个性化推荐: 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实现精准营销,提高转化率,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推荐,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复购率。 3. 竞争维度的拓展: 从行业竞争到生态竞争: 竞争不再局限于同一行业的企业,而是扩展到跨界、生态的层面。成功的企业将成为某一生态的构建者和主导者。 速度与敏捷性成为核心要素: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能够快速响应、快速迭代的企业将占据优势。 用户体验成为最重要的战场: 极致的用户体验是留住客户、赢得市场的关键。 本书将通过 深入剖析不同商业模式的案例,例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订阅经济等,为读者揭示数字化时代商业逻辑的演变规律。 三、 转型载体:重塑组织形态 商业逻辑的变革必然要求 组织形态的相应调整。传统的层级分明、部门 silo 的组织结构,已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对敏捷性、协作性和创新性的要求。本书将探讨以下组织转型要素: 1. 组织架构的扁平化与柔性化: 打破部门壁垒,促进跨部门协作: 建立以项目为中心、以团队为导向的组织模式,鼓励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敏捷组织与自组织团队: 引入敏捷开发、Scrum 等方法论,组建小而精的跨职能团队,快速响应变化,自主决策。 平台型组织: 将组织构建成一个服务平台,为各个团队提供支持和资源,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 2. 企业文化的重塑: 拥抱变革与创新: 建立鼓励试错、容忍失败的文化,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 数据驱动的决策文化: 鼓励员工基于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减少主观臆断。 开放协作与用户导向: 培养员工开放沟通、积极协作的意识,将客户需求置于首位。 持续学习与人才发展: 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和业务需求。 3. 人才与技能的升级: 跨界人才与复合型人才: 培养既懂技术又懂业务,既懂分析又懂沟通的复合型人才。 数据科学家、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等新兴岗位: 组织结构需要为这些新兴岗位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赋能员工,提升数字化素养: 组织需要为全体员工提供数字化技能培训,提升整体数字化能力。 本书将 通过对标优秀数字化企业的组织变革实践,为读者提供可操作性的组织转型路径。 四、 转型引擎:赋能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是驱动数字化转型的 核心引擎。然而,技术本身并非转型的终点,而是 赋能业务、实现战略目标的工具。本书将深入探讨以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1. 大数据分析: 从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 了解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分析的流程,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 赋能精准营销、产品创新、风险控制: 如何利用数据洞察客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预测市场趋势,规避经营风险。 2. 人工智能(AI): 智能化升级,解放生产力: AI在自动化、预测、决策支持、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智能客服、智能推荐、自动化生产线: 具体的AI应用场景分析。 3. 云计算: 弹性、灵活、高效的IT基础设施: 云计算为企业提供了可扩展、按需付费的IT资源,降低了IT投入成本,提高了灵活性。 数据存储、应用部署、协同办公: 云计算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基础性作用。 4. 物联网(IoT): 万物互联,数据采集的边界拓展: 通过传感器连接物理世界,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家居: 物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带来的新商业模式。 5. 区块链: 安全、可信、透明的去中心化技术: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数据存证、数字身份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本书将 强调技术的落地应用,避免陷入纯粹的技术讨论。将通过 具体行业的案例,展示技术如何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实现价值创造。 五、 转型之路:战略、实施与挑战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 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周密的战略规划和细致的实施过程。本书将为读者提供: 1. 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 明确转型目标与愿景: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定清晰、可衡量的转型目标。 进行现状评估与差距分析: 识别企业在技术、组织、流程、人才等方面的不足。 选择适合的转型路径: 循序渐进还是颠覆式创新?如何根据企业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转型模式。 2. 实施与管理转型项目: 项目管理与迭代推进: 采用敏捷方法,分阶段、分模块进行实施,及时调整策略。 数据治理与安全保障: 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保障数据质量和安全。 变革管理与员工赋能: 关注转型过程中人的因素,加强沟通、培训和激励。 3. 识别与应对转型挑战: 技术整合的复杂性: 如何处理遗留系统与新技术的集成。 组织惯性与文化阻力: 如何克服员工和管理层对变革的抵触。 人才短缺与技能升级: 如何解决数字化人才的供给问题。 投资回报的周期与不确定性: 如何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收益。 本书将 总结成功转型的关键要素,并提供应对常见挑战的实用建议。 总结: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并非一本简单的技术指南,而是一本 关于战略、商业模式、组织变革与领导力的实践手册。它旨在帮助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和从业者,深刻理解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掌握转型的核心方法,并成功引领企业穿越变革的浪潮,在新时代中赢得先机,实现基业长青。本书强调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局与细节的考量,力求为读者提供一条清晰、可行、富有启发性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科技发展趋势敏感的研究者,我一直关注着“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前沿动态。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剖析了背后的驱动力、关键要素以及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书中对技术演进的逻辑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进行了精彩的解读,让我对未来几年数字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预判。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数据资产化”和“智能生态构建”的内容,这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作者的论述逻辑严谨,引用了大量的行业数据和权威报告,使得观点极具说服力。同时,书中也讨论了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伦理、安全和社会问题,展现了作者的深度思考和广阔视野。对于想要了解行业未来走向,或者正在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和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时代脉搏。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了,终于在朋友的推荐下入手了。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纸质很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内容厚实的书。我平时对互联网的东西就挺感兴趣的,再加上现在到处都在说“数字化转型”,所以一直想找一本能系统性地讲讲这方面内容的书。这本书的目录看起来就非常有吸引力,涵盖了从宏观趋势到具体落地的方方面面,感觉能帮我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企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部分,毕竟现在传统行业面临的压力真的很大,找到新的增长点是当务之急。而且,书中提到的案例研究,我非常想看看那些成功的企业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转型的,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对我来说会非常有借鉴意义。读完这本书,希望能让我对“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这两个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能看到它如何真正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应用相关的思维和方法。

评分

我是一家小型企业的负责人,目前正面临着如何将传统业务搬到线上,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来提升运营效率的难题。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雪中送炭。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关于“数字化战略规划”和“技术选型”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想转型,但不知道从何下手,也不知道哪些技术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这本书从战略层面给出了清晰的指引,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明确转型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书中对各种数字化工具和平台的介绍也非常细致,让我们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我特别欣赏书中提到的“敏捷迭代”和“用户导向”的理念,这对于我们这种规模不大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能够帮助我们用最少的资源,快速验证商业模式,并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更有底气去带领团队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了。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互联网+”这个概念的理解都有些模糊,总觉得它离自己的生活有些遥远,直到我读了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互联网+”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了传统行业如何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比如智慧医疗、智能教育、共享出行等等。这些例子让我对数字化转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科技进步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可能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用户体验”和“社群经济”的讨论,这让我理解到,在数字化时代,用户的需求和参与度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本书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也让我更加关注身边的数字化应用,并思考自己如何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评分

最近一直在思考个人职业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感觉如果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很容易被淘汰。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书,而是非常接地气地探讨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工具来提升个人价值。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终身学习”和“适应性”的章节,这正是我目前最欠缺的。书中提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论,比如如何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上建立个人品牌,以及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来优化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这些内容让我觉得既有启发性,又充满操作性,看完之后就跃跃欲试,想马上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去。我一直觉得,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比掌握一项单一的技能要重要得多。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培养这些能力的具体指导,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更有信心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