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成为精英的34堂必修课

培养孩子成为精英的34堂必修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海马爸爸任二林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家庭教育
  • 儿童教育
  • 教育心理学
  • 育儿经验
  • 素质教育
  • 精英教育
  • 成长规划
  • 学习方法
  • 情商培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3107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545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海马爸爸金典教育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字数:2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全新的教育理念。否定传统中式教育中的“穷养儿富养女”的概念,强调家庭教育应该精神上引导,而不是物质上满足。
2.取材真实案例。本书案例全部来自海马爸爸跟踪服务的真实案例,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尽相同,但烦恼都是相似的,在案例中也许能找到你和孩子的影子。
3.案例深入剖析,带入感强。用真实的案例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优秀的孩子是源于内心的独立和自信,而不是父母的严防死守。
4.即问即答的排版模式,让家长看书的同时更能感同身受。要学会塑造孩子的精神气质,包括文化的教养、社会的担当、自由的灵魂。
5.提出核心命题。爱在左,管教在右。海马爸爸亲自传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精英教育,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综合素质。

内容简介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吃苦。吃苦不吃苦,其实背后是价值观的问题。过去,生活环境相对穷困,需要强调节俭。如今时代变了,我们的观念也应该跟着改变。
本书提倡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不再一味地强调让孩子吃苦,而是重在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出类拔萃的气质。海马爸爸亲自传授经验,教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精英教育,培养您的孩子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作者简介

海马爸爸(任二林),河北迁安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IHNMA认证催眠治疗师,青少年人生规划、成功学导师。终身致力于青少年素质教育人生规划研究。
2001年带着儿子成功地完成了徒步走长城的壮举。2004年出版《父子驴友》中国本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图书。2005年开始创办“青少年素质教育夏令营”教育培训。2008年担任奥运火炬手。2009年儿子任自耕被美国一所公立大学奖学金录取。2011年9月正式注册“海马爸爸”教育品牌商标。2013年创建海马爸爸青少年精英培训基地。2014年陆续出版发行海马爸爸金典家教系列。2015年推出《妈妈课堂》公开课。

目录




PART 1

让家教成为一种精神陪伴

“穷养儿富养女”一直被传统的中式教育视为“金科玉律”,然而这种做法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家庭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物质上的概念,而是精神上的引导和陪伴。教养孩子,是物质上不去苛求,精神上多多益善,富其眼界,穷其意志。

第01 课 你的教育观念要更新了 / 2

第02 课 家教从礼貌开始 / 7

第03 课 娃娃要独立 / 12

第04 课 经济头脑从小培养 / 16

第05 课 帮孩子把大梦想分解成小目标/ 21


PART 2

学霸是放养出来的

优秀是源自于内心的独立和自信,而不是父母的严防死守,重复的说教和冷酷的棍棒消磨的不仅是孩子的意志,更是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天高海阔,任其自由翱翔,这广阔的天地才是孩子最终的归属。

第06 课 神奇的心理暗示 / 28

第07 课 思考比行动重要 / 32

第08 课 和孩子一起玩 / 38

第09 课 方法对了,学渣也可以逆袭 / 45

第10 课 走出温室,哪怕要经历风雨 / 50


PART 3

塑造孩子的精神气质

在过去,贵族一直是作为一个阶层而存在,人们一边痛恨着他的奢侈,一边向往着他视荣誉高于生命的人格。今天,我们倡导“精英教育”,正是要取其精华,学习他们的“贵族精神”,即文化的教养、社会的担当、自由的灵魂,三者缺一不可。

第11 课 金山高不如书海深 / 56

第12 课 修饰外表不如充实内在 / 61

第13 课 不要吝啬你的称赞 / 65

第14 课 博物馆奇妙之旅 / 69

第15 课 恰当的艺术启蒙 / 75


PART 4

善良是一种修养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说过:“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不同的选择决定我们成为不同的人,是土狼还是狮子王?孩子最初是通过父母了解这个世界的,如果你放在他眼前的是鲜花,那么他看到的也会是美好。

第16 课 对每个人心存感恩 / 82

第17 课 对每件事负责到底 / 89

第18 课 让分享成为一种习惯 / 95

第19 课 善待这个世界 / 101

第20 课 拒绝也是一种智慧 / 106


PART 5

情商决定人气

学校教育重在增长孩子的知识,提高智商,如此一来,发展情商的任务就更多地落在了家庭教育上。家长的目光不应停留在孩子的分数上,助长应试教育,而应该在他的能力上,他需要更多的经历。

第21 课 魅力源于自信 / 114

第22 课 有一种尊重叫平视 / 120

第23 课 自控力是训练出来的 / 126

第24 课 应变是一种生存能力 / 132

第25 课 经得起赞美,受得了挫折 / 137


PART 6

精英也要接地气

家长们习惯将孩子的任务分为“学习”和“其他”。看到孩子在学习,家长很高兴;看到孩子在做其他,家长就开始担心了,这就造成孩子“高分低能”。精英教育不是好高骛远,我们既要培养孩子出众的才能,同时也不能让孩子离生活太远。

第26 课 傲慢与偏见 / 146

第27 课 从孤僻走向合群 / 153

第28 课 家务活人人有份 / 160

第29 课 建立家族文化 / 165


PART 7

爱在左,管教在右

父母之于子女,首先是抚养,其次才是教育。家庭教育从来不是父母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互动,所以你爱孩子,就要让他感受到,花时间更要花心思陪伴孩子成长;管教孩子,就要让他信服,跟孩子讲道理而不是讲权威。

第30 课 父母角色扮演 / 172

第31 课 树立父母权威 / 178

第32 课 了解你的孩子 / 185

第33 课 用沟通拉近距离 / 191

第34 课 陪伴不仅是花时间 / 197


前言/序言

书写人生

就在这本书截稿之际,我回东北老家串门。老家在一座小城市。小时候我生活在山区,一直向往大城市的生活,那里灯火辉煌,时尚前卫。如今老家大变样了,大表姐家的孙子都长大到了我小时候的那个年龄。
正值暑假,孩子的父母忙于工作,长期把孩子留在奶奶家看护。外面下着大雨,孩子跑出去趟水玩耍,没多大工夫就跑回来了,不大一会儿又说我出去再玩会儿。我感觉到孩子很寂寞孤单,顺便问了一句:为什么不能多玩会儿呢?他说奶奶不让。是的,一般隔代父母看护孩子,尤其是城市,又是下雨天,爷爷奶奶担心孩子安全还怕着凉,是不会让他出去独自玩的,再加上爷爷奶奶年近六十又没有太多精力陪护孩子,只好把孩子死死地拴在家里。我对这孩子甚是同情又理解,我说带你去吃汉堡包吧。孩子连忙说我不去,我不吃。我想这大概就是家长平时管教很严导致的,就说:“我饿了,又不知道哪里有,你带我去好吗?”孩子说:“真的吗?”我说:“嗯。”孩子快速地穿上他刚刚脱下的小雨衣,还给我找了一把伞,拽着我的手冲出楼门闯进大雨中,他不停地跺着脚激起水花,还拐着弯趟水深的地方,玩得很过瘾。我们一大一小在急匆匆的行人缝隙里穿行,在狭窄的胡同里拐了几个弯,最后通过一段昏暗的地下通道,来到地上左拐便是一家麦当劳。
叫餐后,我悄悄观察着孩子的吃相,他咬了两口汉堡就推到了一边说不好吃, 吸了一口奶茶说像汤药,鸡腿倒是吃得很香,还学会了蘸着酱吃,嘴里食物还没嚼完,就急着卷裤脚说回家吧,我笑了笑对他说:“吃饱了? 那就把桌面收拾一下吧!”孩子迟疑了一下,也没有反驳,小手利索地收拾起来,把桌面擦得非常干净,还把地上的碎屑也捡了。我又跟他说:“吃剩下的打包带回家好吗?”他立即跑到吧台要了纸袋,还非常仔细地按大小顺序把食物打包。收拾完,孩子主动把盛垃圾的托盘端到吧台。服务生无不惊讶地看着我们,也许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过,纷纷夸孩子懂事、有教养。孩子显得很开心,看到外面雨越下越大,询问我能不能打车回去。我说:“来的时候钻地下通道时我们走错了路,要不要再试一次看你回去能不能走对方向?”“能!”孩子信心满满,领着我一路顺畅到家。孩子的外在素养不仅仅是华丽的包装,更在于内在素质的支撑,更多行为上的举止来自于微小习惯的养成,日积月累便成为了一种品质,一种人格。
我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17 世纪美国有一个富翁叫福勒,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时常告诉他,我们不应该这么穷,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也不能怨天尤人,贫穷是因为你爸爸从未有过改变的欲望,因为家族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这些话深深刺痛着福勒的心,他每天都想着母亲说过的话,他要改变家族的命运。他勤奋学习,不断寻找着成功的方法,最终,他找到了。后来福勒在多次受邀演讲中说道:“虽然我不能成为贵族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贵族的祖先。”是的,你的家族是否赐予你荣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为家族赢得荣耀,你是否有不甘于现状的雄心抱负,你是否有成为精英的强烈欲望!
我并非出身豪贵之家,但是我想把我的孩子培养成为精英,所以在儿子十岁的时候,我带着他踏上了祖国的万里长城。我们走在长城的每一步、翻过的每一座高山、趟过的每一条河流、经过的每一个村庄、看到的每一次日出,都在往他小小的身体里不断地注入能量,蓄势待发。儿子十二岁时写徒步长城日志并出版图书,十七岁时被选为北京奥运火炬手,十九岁时被美国一所学校奖学金录取,二十五岁时担任公司CEO,这一份份荣耀接踵而来,实至名归。
我提出精英教育,并不是说投入大量的资本去维持一个外在的表象,而是提升孩子内在的修养,与物质无关。远足、博闻、高瞻远瞩;即使生活贫苦依然过得精致讲究:家里一定要有一张书桌和一个书柜,书柜里的书已经泛黄但仍纤尘不染,书桌上一定要摊开一本正在读的书和一支随时写字的笔;即便生活优越也要有自理能力,从小就要有见识和经历;风度翩翩,气度不凡;有过必改,言出必践;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永远有东山再起的信心和勇气。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待完成的书,外表是父母给的,内容却是自己写的。你想让孩子写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在这里,我想教你帮助孩子写一本与人生共进的有尊严、有格调、有辉煌的经典畅销书。
海马爸爸于北京
2017年9 月
《格局:人生的高度,在于你如何看待世界》 简介 你是否常常感到,无论付出多少努力,人生似乎总是在原地打转?你是否渴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价值?你是否希望为孩子规划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人生视野? 《格局:人生的高度,在于你如何看待世界》并非一本告诉你“如何做”的书,它更像是一面镜子,一面能照见我们内在局限,同时也能映照出无限可能性的镜子。这本书深入剖析了“格局”这一核心概念,它不是简单的宏观视角,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而是一种深刻的认知体系,一种影响我们思维方式、决策行为乃至人生轨迹的底层逻辑。 格局,究竟是什么? 在本书中,“格局”被定义为一种超越个体局限、洞察事物本质、预见未来趋势、并能因此做出高瞻远瞩决策的能力。它关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深度,对人性的洞察能力,以及对自身潜能的挖掘程度。拥有大格局的人,不拘泥于眼前的得失,不被琐事所困扰,他们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问题,从而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把握更长远的机会。 本书将带你探索的,正是构建和拓展这种“格局”的钥匙: 第一部分:拨开迷雾,看见世界的真相 重塑认知边界: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所处的环境、接收的信息以及固有的思维模式决定的。这本书将挑战你习以为常的观念,让你认识到“真相”往往并非触手可及,而是需要我们主动去探索和求证。它将引导你审视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规律,理解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运作机制。 理解复杂性: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环环相扣。这本书不会提供简单的“一二三”解决方案,而是帮助你建立理解复杂系统的能力。你将学会如何分解问题,如何识别关键节点,如何预测连锁反应,以及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的方向。 洞察人性本质: 无论在个人成长还是事业发展中,与人打交道都是不可避免的。深刻理解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是构建良好关系、做出明智判断的前提。本书将从多个维度剖析人性的驱动力,帮助你超越表面的行为,看到隐藏的需求、动机和价值观,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第二部分:锚定方向,抵达人生的彼岸 目标的力量与局限: 目标是前进的灯塔,但僵化的目标也可能成为阻碍。本书将探讨如何设定真正有价值、有意义且与你内心深处渴望相契合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它将引导你思考,如何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灵活性,不被目标本身所束缚,而是让目标成为你格局延展的平台。 决策的艺术与智慧: 每一个重大的决策,都可能改变人生的走向。本书将深入探讨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分析常见决策误区,并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决策框架。你将学会如何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做出最优选择,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以及如何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 时间的维度: 成功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本书将帮助你重新审视时间的概念,理解“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的权衡。你将学会如何利用时间,如何进行有效的规划,以及如何在日复一日的行动中,不断为实现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部分:连接世界,创造属于你的价值 人脉的真谛: 所谓的“人脉”,并非简单的社交列表。本书将告诉你,真正的“人脉”是基于价值交换、共同成长和信任的深度连接。你将学会如何建立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如何识别和吸引对你有益的人,以及如何成为一个能够为他人创造价值的连接者。 学习的本质: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不再是获取信息的技艺,而是构建认知体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将为你揭示持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将碎片化的信息转化为可用的智慧,从而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竞争力。 利他与共赢: 真正具有大格局的人,往往懂得“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本书将探讨利他主义的深远意义,以及如何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积极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最终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共赢。你将认识到,格局的拓展,往往伴随着利他精神的升华。 本书适合谁? 渴望突破现状的个体: 你是否感到在目前的职业或生活状态中停滞不前,希望找到新的突破口? 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年轻人: 你是否对未来的职业道路、人生方向感到困惑,希望找到指引? 希望提升领导力与管理能力的职场人士: 你是否希望在组织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关注孩子长远发展的父母: 你是否希望培养出拥有开阔视野、独立思考能力和强大内心力量的孩子? 所有对人生有追求,希望活出更精彩、更有意义的人。 《格局:人生的高度,在于你如何看待世界》 是一场心灵的旅程,是一次认知的革命。它不会给你现成的答案,但它会提供你探索答案的工具和视角。它将引领你走出思维的牢笼,拥抱更广阔的天地,让你明白,人生的真正高度,不在于你爬了多高,而在于你以何种姿态,看向远方。 翻开这本书,你将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在开启一段自我觉醒与格局升华的非凡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点醒了一样,之前很多模糊的概念一下子清晰起来。这本书不像有些书那样讲得云里雾里,而是非常务实,充满了可操作性的建议。我最受触动的是关于“责任感”和“感恩之心”的培养。以往我总觉得孩子小,很多事情包办代办,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过度的代劳只会让孩子变得依赖和懒惰。我开始尝试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引导他们去感恩父母的付出。这种小小的改变,却让孩子在责任感上有了显著的提升。书中的“学习的乐趣”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提醒了我,学习不应该是枯燥的任务,而是充满发现和乐趣的过程。我开始学着把学习融入到生活中,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探索未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棒,读起来轻松愉快,不会让人产生压迫感。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育儿宝典,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培养孩子的“精英素质”,更让我成为了一个更懂得爱与智慧的家长。

评分

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之前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资源,报各种兴趣班,但这本书却告诉我,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探索欲望。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那样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案例和方法,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好奇心”培养的章节,它提醒了我,很多时候我们大人以为的“不懂事”或者“捣乱”,其实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本能。我开始学着去回应孩子的各种“为什么”,并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给他们一个现成的答案。这本书还强调了“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它教我如何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倾听他们的想法,并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协作。这对于孩子未来融入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育儿大门,让我看到了培养孩子不止于分数和技能,更在于塑造一个独立、自信、乐于探索的灵魂。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对孩子的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觉得自己对孩子的培养算是用心了,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很多观念需要更新。特别是关于“精英”的定义,它不是单指学业成绩优秀,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挑战。书中举的例子都非常贴近生活,让我能够感同身受。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逆商”培养的部分,以往我总是过度保护孩子,怕他们受伤,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适度的挫折和挑战,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它教会了我如何引导孩子从失败中学习,而不是因为害怕失败而退缩。书中提到的“情绪管理”章节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行为,根源在于他们无法有效地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而我作为家长,恰恰是他们最好的情绪引导者。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而实用的育儿指南,让我不再感到迷茫,而是充满信心地去陪伴孩子成长,帮助他们成为内心强大、视野开阔的未来精英。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最难得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化的“精英模板”,而是鼓励家长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独特的个性和潜能。它不是让你照搬书中的方法,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框架,让你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灵活地运用书中的理念。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兴趣的火种”和“内在驱动力”的部分,它让我意识到,强迫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只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我开始花更多时间去观察我的孩子,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并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够自由探索和发展的环境。书中的“情绪稳定”和“自我认知”章节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很多时候,孩子的叛逆和不听话,其实是他们情绪表达和自我认知不足的表现。我通过学习书中的方法,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回应孩子的情绪,并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亲子关系,意识到陪伴和理解比单纯的管教更重要。它让我成为一个更耐心、更懂得倾听的家长,也让我的孩子变得更快乐、更自信。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股清流,在充斥着各种焦虑和功利主义的育儿市场中,它提供了一种更温和、更人性化的育儿视角。我以前总觉得“精英”就意味着要逼孩子成为顶尖人才,压力山大。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精英,是那些拥有健全人格、能够自我驱动、并在自己热爱领域发光发热的人。它并没有鼓吹拔苗助长,而是强调循序渐进,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书中关于“挫折教育”的阐述尤为到位,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总是替孩子铺平道路,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穿越荆棘。我开始尝试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一些小小的困难,并在一旁给予支持和引导,而不是直接介入解决。这种改变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和勇敢。此外,书中关于“阅读的力量”和“批判性思维”的讨论也极具价值,它让我意识到,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为他们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导师,循循善诱,让我逐渐找回了育儿的初心和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